汉武帝的名气为何那么大?他都做了哪些事?
外患历来就是政权内部改革的催化剂,严重的匈奴外患,迫使汉武帝由内到外彻底改造西汉帝国的权力结构。而汉武帝政治改革的实质,是一一消除利益集团对皇权的掣肘,集中力量,整合资源,为反击匈奴做准备。
这就像是一场打怪升级的游戏,随着改革的推行,汉武帝权力的触手逐渐从内廷伸向外朝,从中央伸向地方,从上层社会伸向底层社会。先后击败了外戚、藩王、军功阶层和地方豪强,每打败一个利益集团,汉武帝手中的权力就更加集中,就距离他实现击败匈奴的目标更近一步。
汉武帝对付藩王、军功阶层和地方豪强,都是通过政治改革来实现的,而消除外戚势力,却是利用外戚集团之间的斗争来来完成的。
窦婴是窦氏外戚中最有才能的一位,在七国之乱中立下军功,被封为魏其侯。后来,汉景帝立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派窦婴担任太子的太傅。但由于栗氏昏招频出,导致太子刘荣被废。窦婴多次为刘荣争辩无效,就只好称病隐居。
窦婴为人,喜欢豢养门客,田蚡最初也是窦婴府里的门客。后来田蚡的外甥刘彻被立为太子,姐姐王氏被立为皇后,田蚡也跟着显贵起来,被封为武安侯。
窦婴和田蚡都是儒家的支持者。汉武帝建元改革,虽然主要执行者是儒生赵绾、王臧,但真正的幕后推手,是时任丞相窦婴、太尉田蚡。改革失败后,窦婴、田蚡都被窦太后撤职。
窦太后死后,窦婴也随之更加失势。而由于王太后地位的尊崇,田蚡成为丞相,把持朝政,日益骄奢淫逸,引起了武帝的不满。
灌夫是颍阴(今河南许昌)地方豪强,七国之乱立过战功,为人豪爽讲义气,但是鱼肉乡里,横行不法。窦婴失势后,与灌夫成为了至交好友。
实际上,田、窦外戚本来有机会联手抗衡皇权,但由于田蚡的傲慢和贪婪、窦婴自己无法摆正心态,加上灌夫在中间的搅局,导致了田、窦两家彻底交恶。
后来,田蚡娶了燕王的女儿为夫人,王太后命皇族、列侯都去祝贺,窦婴和灌夫也出席了酒宴。酒席宴间,由于田蚡的傲慢无礼和宾客的趋炎附势,灌夫酒后发难,辱骂宾客,搅闹宴席。田蚡便以不敬之罪,把灌夫逮捕下狱。
这时,窦婴挺身而出,上疏武帝为灌夫开脱罪责。武帝让窦婴和田蚡公开辩论,两人就互相攻击诋毁对方。由于王太后的施压,武帝不得不派人去调查灌夫的罪行,发现与窦婴所说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就以欺君之罪逮捕了窦婴。
不久,窦婴的侄子上疏武帝,呈交了一封景帝赐给窦婴的遗诏,诏书上说:“假如你遇到什么不方便的事情,可以便宜行事,再把你的意见呈报给皇帝。”这封遗诏相当于赋予了窦婴先斩后奏的权力。然而,这封遗诏却在宫中的档案馆中没有存档,朝廷就此认定遗诏是假的。按照矫诏的罪名,应当判处窦婴斩首示众。
事实上,窦太后死后,武帝有意扶持田氏外戚,打压窦氏。窦氏外戚纷纷失势,只有窦婴还稍微有点势力。然而,田氏势力的过分膨胀,又招致武帝的反感。所以田窦冲突爆发以后,武帝是偏向于窦婴的,甚至想要借此事打压一下田蚡的气焰。
但是,当窦婴抛出这封遗诏时,武帝认为,一旦认定遗诏的合法性,将来便后患无穷,皇权会受到严重威胁。所以这封遗诏不可能被鉴定为真的,那么窦婴就难逃矫诏的罪责。但尽管如此,武帝仍没有想置窦婴于死地的意思。
然而,窦婴豢养门客、结交豪强的做法,历来让武帝十分忌惮。田蚡利用了这一点,让人在武帝耳边散布谣言,最终让武帝下定决心,在诛灭灌夫全族之后,也将窦婴斩首示众。
不久,田蚡惊惧而死。与其说是被窦婴、灌夫的鬼魂索命,倒不如说是被武帝的高压威逼而死的。这是因为,既然窦氏一族灰飞烟灭了,武帝就更不能让田蚡毫无节制地膨胀下去。失去田蚡这个强力外援之后,王太后的势力也就此退出了朝堂。
随着窦、田外戚的相继失势,汉武帝终于打通他权力之路的之一关,可以大刀阔斧地利用政治改革对付其他利益集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