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期的唐朝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会被称之为古代第二个黄金时代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唐太宗时期的唐朝是什么样的,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后世人主好学者莫如唐太宗,贞观之规模不可以不复。”
这是南宋时期有“西山先生”美誉称号的真德秀,对唐太宗李世民,所创造出来的太平盛世评价的一句话。从此话当中我们能看出,李世民在位期间为唐朝做出了不少的丰功伟绩,建议后代的皇帝都要向李世民学习,复辟“贞观之治”。不仅如此,当代著名作家柏杨对李世民的赞赏也十分之高。柏杨说:“李世民大帝是中国最杰出的英明君王之一,他用他高度的指挥,殷勤而小心地治理他的帝国,不久就为中国开创了一百三十年之久的第二个黄金时代。”我们根据资料发现,历史上之一个黄金时代是“文景之治”,为何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会被成为第二个黄金时代呢?
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第二个皇帝,其实要按照我们现代的理解来说,李世民在拿下隋朝之后,完全是可以自己登基上位成为之一位皇帝的。但李世民没有这样做,而是将自己的父亲李渊推上了皇位,从这点可以看出李世民身为儿子,是尽到了自己应尽的孝道。而身为人父的李世民在将《帝范》赐给太子李治时曾这么告诫过他说:“吾居位以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这些都是李世民犯下的过错,让太子李治千万不要跟自己一样学习。这两点就能很好的反映出,李世民不管是身为儿子还是父亲对于自己的认知还是非常到位的,这也能很好的展现出李世民良好的道德品质。
当李世民继承父亲李渊的皇位后,就开始进行一系列的举政措施。因隋朝末年时期天下大乱,各地有势力的人纷纷揭竿起义,反对隋朝,导致田园荒芜百姓流离。李世民为了尽快的安定天下,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还减少了农民赋税劳役,让那些农民有了稳定的收入,让农民能安心生产不再为了自己的一日三餐所担心。有一次关中发生在灾荒时,李世民开仓赈济灾民,救济这些难民。
这些行动之下,贞观时期的罪犯也变得越来越少,贞观6年,全国的死囚只有290个人。执行死刑前, 李世民还曾将他们放回过老家,料理家中的后事,等到秋天再回来行刑。让人惊讶的是,等到秋天到来的时候,这290个死囚犯,没有一个逃跑的。从这些种种,我们都能看出,李世民做的事情深得民心,就算是囚犯也不会逃跑,觉得自己犯了错理应受到惩罚。
对于朝廷内部李世民,也十分看重。李世民即位不就开设了弘文馆,来招募那些有才能的贤人。而且李世民用人是这样的,不管你是出自高官世家还是平民百姓,只要你能为朝廷出一份力,展示出自己的才能所在,李世民都会重用你。比如长孙无忌、房玄龄、和旧部魏徵降将尉迟恭等人都被李世民所重用,这些人在跟随李世民后也为唐朝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并且李世民还用科举代替门第,让这些寒门子弟步入仕途的机会大大的增加。在此之内对那些有着贪官不作为的官员,一律进行清除。曾令李靖等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如此之下在贞观时期,贪污的官员可以说是几乎没有,这也是李世民最值得称赞的地方。
据《新唐书太宗本纪》记载,李世民非常痛恨隋炀帝拒绝谏言的做法,即位后多次听从那些谏官的建议,并加大了谏官的权力,还鼓励朝中大臣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以评判。其中旧部魏徵曾谏言高达200次,在朝堂上的直言不讳有时候难免会让李世民下不来台,但这一切李世民全都坦然接受。晚年时期李世民纳谏程度不及初期,偶尔也会发生误杀大臣的事情,却丝毫不影响谏言大臣,一直保持着谏言初期的风范。
也正是因为李世民做出的种种政治措施,对外安定平民对内招贤纳士听从谏言和自己本身的所作所为,被世人称为“贞观之治”。范祖禹曾这么称赞:“治道在人主所力行耳,孰不可为太宗乎?及其成功,复归于下,此前世帝王之所不及也”。至此在“文景之治”之后,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被称为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这个黄金时代一直存在了114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