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魏惠王为什么会被称为败家子?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5-01)451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魏惠王为什么会被称为败家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春秋百家争鸣。

战国纷争不断。

这是一个伟大的年代,英雄人物层出不穷,只是不知是时势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改变了时势。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变革时期,各个诸侯国君主纷纷思索强国之道,为了成就一番伟业而浑身解数,但最终能成就历史的却只能有一个,究竟会是谁呢?

魏惠王为什么会被称为败家子?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

秦国。

这是我们后来人可以肯定正确的答案,但在当时却朴树迷离。

至少来说,战国初期最有能力统一华夏的,一定不是秦国,而是三家分晋始成诸侯的魏国。

魏国的强大,我们不消细说,是因为魏国出了一位不世明君——魏文侯,那么又是谁导致了魏国的衰落呢?

是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和孙子魏惠王。

不过魏武侯除了好战和逼走吴起外,其余的为政之道,似乎也可圈可点,所以我们本篇就抛开魏武侯,单论魏惠王。

作为战国首霸的魏国到了第三代而迅速没落,魏惠王的“长寿”是关键,魏惠王之所以被后世称为“败家子”,是因为他的3次决策,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

魏惠王交恶韩赵。

魏败韩于马陵,败赵于怀。——《史记·魏世家》

三家分晋,韩赵魏各成诸侯,但由于三晋处于中原腹地,四面环敌,这在地理位置上是十分不利的,魏文侯就意识到了这点,所以他很注重和韩、赵之间的关系,当魏国成为三晋的老大时,韩赵都想借着魏国的实力灭掉对方,但魏文侯却使三家握手言和,当然这也是魏国能称霸一时的外部原因。

等到魏武侯即位,魏国急速膨胀的实力让他发飘,于是开始欺负韩、赵这两个小弟,但是经过一系列的探索,魏武侯发现战略有误,四面受敌自己吃不消,于是主动缓和了与韩赵的关系。

魏惠王为什么会被称为败家子?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

但是到了魏惠王当政时期,就彻底和韩赵两国撕破了脸皮,三晋内部之间的斗争开始急剧升温,而导致魏国衰落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就是因为魏国率先攻打赵国和韩国,两国不敌求救于齐国,齐国用围魏救赵、围魏救韩的打法击败了魏国。

那么你可能要说了,魏惠王为何非揪着韩、赵两国不放呢,这是因为魏惠王继位之初,韩赵两家想着分掉魏国,而赵国更甚,却想着杀死魏惠王,这就是魏惠王内心的“仇”,不过话又说回来,为了复仇而忽略国家利益,岂能不“败家”?

魏惠王迁都大梁。

秦用商君,东地至河,而齐、赵数破我,安邑近秦,於是徙治大梁。——《史记·魏世家》

关于魏惠王的迁都,历来说法不一,有魏惠王六年、九年、三十一年三种说法,而根据上述太史公的记载,魏惠王是因为打不过秦国才迁都大梁的,这是被迫的,也就是魏惠王三十一年迁都大梁的。

但是根据《竹书纪年》和杨宽先生在《战国史》中的论断,发现太史公这一说法其实并不准确,在魏惠王即位之初就进行了迁都才是最为合理的,我们也能从桂陵之战孙膑说的“攻魏国之必救的大梁”可以推断出,魏国迁都的时间是符合《竹书纪年》记载的。

魏惠王为什么会被称为败家子?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

那么这里就有问题了,为何魏惠王要迁都呢,这是因为魏惠王想着逐鹿中原,把魏国迁到大梁,也就离中原更加近,就像钓鱼时,总想着把身子前倾,以此来看清更多鱼,但是魏惠王绝对没有想到,这次迁都是非常愚蠢的举措。

对于魏国而言,这次迁都使得魏国陷入了四面受敌的境地,从而加剧了中原各国的混战,对于秦国而言,魏国的迁都则放松了对自己的压力,使得秦国能够更好地完成国内的变法运动,当然魏国的迁都还使得秦国后来能够顺利东出。

魏惠王自称为王。

梁君(魏惠王)伐楚胜齐,制韩、赵之兵,驱十二诸侯以朝天子于孟津。——《战国策·秦策》

魏惠王是魏国分晋后之一位称王的人,不过他的称王,是建立在魏文侯和魏武侯的基础上的,如果单靠自己那两把刷子,魏惠王别说称王,自立都是问题。

魏惠王的称王是在桂陵之战后发生的,你可能说,不是吧,桂陵之战后魏国还能称王,其实各位看官对于桂陵之战有个误解,桂陵之战魏国虽然败了,但是主力尚存,加上魏惠王又联合了周围一些诸侯,国力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恢复。

但是魏惠王就是不长记性,恢复国力诸侯,就拉着十二个诸侯,朝见天子,自立为王了,称王后的魏惠王,可谓风光无限,但其他好处呢,似乎没有。

但是坏处却很多,那就是引起了齐楚两位大国的不满,于是接下来一系列这两国的军事活动,全是冲魏国去的,这不禁让飞鱼想到了赵国的赵武灵王,即位之初就自去王号,终身不再称王,他的王号还是后代追封的,这就是明君和昏君之间的差别。

魏惠王为什么会被称为败家子?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

魏惠王为何被后世称为“败家子”?3次决策,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之一次决策失去了两个可靠的盟友,第二次决策使魏国大梁成为四战之地,大梁地处平原不具地理优势,第三次决策则让魏国成为了众矢之的。

那么为何有人说魏国的衰落和魏惠王的长寿有关呢,其实这也有道理,活了81年,在位52年,可以说是战国为数不多的长寿君主,年纪大就会容易糊涂和犯错,魏惠王也不例外。

战国时期的将军

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魏惠王可以去世的早点,魏国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还真说不准,毕竟魏国需要的是中兴之主,倘若真出现那么一位,至少魏国不会崩溃的如此迅速。

不过,历史不能假设,魏国的兴衰也再次为我们诠释了什么才是强不过三代,但是为何战国时期的秦国可以打破这个定律呢,这亦是需要我们的思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5/60518.html

“魏惠王为什么会被称为败家子?摧毁了魏国百年基业” 的相关文章

历史上刘封为何不救关羽?真相是什么?

历史上刘封为何不救关羽?真相是什么?

关羽兵败身死,是刘备暮年遭遇的最大失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刘封镇守的东三郡(西城、上庸、房陵),本属于汉中,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和南郡之间隔着宜都郡(今湖北宜昌)和南阳郡(包括襄阳、樊城)。从东三郡出兵到荆州地区,最方便的路线是沿汉水东进,可以直通襄阳、樊城(另一头通往汉中)。这也是关羽北伐时,...

清朝后宫中的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正史上记载是什么样的

清朝后宫中的妃子是如何侍寝的 正史上记载是什么样的

对清代正史中,是如何记载后宫妃嫔侍寝的?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一些清宫影视作品以及野史中,后妃侍寝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程序:皇帝睡觉前要翻后妃的牌子,被翻到牌子的后妃,在去见皇帝前要沐浴,然后一丝不挂由几个太监用一条大被子裹起来,然后一直抬到龙床上,静候皇帝的到来。这...

朱元璋一个癖好让臣子和妃子直呼受不了 这个癖好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一个癖好让臣子和妃子直呼受不了 这个癖好到底是什么

对朱元璋的一个什么癖好?竟让妃子和大臣都直呼受不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好像在小编的记忆中,能做皇帝的都有一些莫名奇怪旁人无法理解的癖好。而今天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有着怪癖的皇帝吧!今天小编要讲的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他的一生似乎总是充满着很多魔幻以及带有...

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时,杨洪历任诸郡吏。刘备定蜀,任杨洪为功曹。诸葛亮向杨洪征询意见,他认为汉中为益州咽喉,无汉中则无蜀,甚合亮意,擢为蜀郡太守,又转益州治中从事。刘备征吴失利,汉嘉太守黄元举兵反...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孙策和孙权的堂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辅襁褓中父母双亡,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初以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三郡。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骆统二十岁时已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得国中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出任为建忠中郎将。将军凌统逝世后,统领...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刘备在入主成都的时候 赵云为何劝刘备分房产和土地给手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入主成都时,赵云为何劝阻刘备分田地给诸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云别传》: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云驳之曰: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令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刘封和刘禅差距不是一点两点 刘备为何不立刘封作为继承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备两个儿子,一强一弱,为何赐死战功赫赫刘封而选平庸的刘禅?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备有四个儿子。刘永、刘理太小,暂不讨论。只比较刘禅和刘封两个人:为什么刘封没被立为嗣子?很简单:“刘封义子”嘛,他不是亲儿子。中国是重视血缘的。除了后周郭威传位给内...

评论列表

Starlight
Starlight
4周前 (10-30)

魏惠王作为战国时期魏国的主宰,其决策失误导致国家的衰败实在令人痛心,他的三次重大决定不仅摧毁了百年基业更是失去了盟友的信任和支持、使大梁成为四战之地以及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野心和目标成为了众矢之的实为不明智之举也加速了自身的衰落过程可谓自作孽不可活矣!若他能早些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许结局会有所不同但历史无法假设如今只能感叹于时势造英雄亦能毁于一旦啊!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