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为何要颁布重典?他的重典治民、重典治吏是怎样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5-09)300

对朱元璋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朱元璋是马上皇帝,作为一个从战争中一步一步打出来的开国皇帝,他的铁血意志在大明这个初生的王朝得到了贯彻,“无几时不变之法,无一日无过之人”这是著名的解缙对明太祖的规劝,由此可见,后世所评朱元璋乃是残暴之人,并不是空穴来风,那么,历史究竟如何?今日笔者带领大家一探究竟。

朱元璋为何要颁布重典?他的重典治民、重典治吏是怎样的?

历史背景

个人经历

朱元璋家境贫寒,从小吃了很多苦,为了活下去,他做过乞丐,当过和尚。著名的“珍珠翡翠白玉汤”这个菜肴的故事,就能感受到他曾经遭受的苦难。平日里的耀武扬威,疫病之下的不作为,让朱元璋从小就感受到了官府的无能。元末局势动荡不安,他就顺势加入红巾军,后来一步步地走上了人生巅峰,南征北战这么多年,可以说他的皇位是从刀山剑雨中闯出来的。这同时造就了他铁血和刚毅的一面,还有眼里不揉沙子的脾气性格。

明初基本国情

大明虽然建立了,可是这个新生的王朝依然弱不禁风,内忧外患。蒙元实力犹存,只是仓皇北窜辽阔草原,默默舔舐着伤口,随时准备南下抢夺中原的花花世界;国家内部多个起义势力互不统属,各自为政。不能聚全国之力,给予敌人一记重拳,让其短时间不敢南下犯边。这样的大明,连年征战之下,国力疲敝,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一方面,因为战乱,百姓流离失所,成片的土地上荒芜着,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耕作,很多地方的社会生产状态陷入停滞,难以为继了;另一方面,开国功臣们身份的转变,使得他们日益与百姓诉求渐行渐远,居功自傲,胡作非为,整个大明乌烟瘴气的,武人可以马上得天下,却不能治天下,大明能不能走下去,就看朱元璋能否力挽狂澜了。

重点内容

颁布《大明律》《大诰》等律法

朱元璋眼见自己的心血,就要被糟蹋得摇摇欲坠了,有感于元末风起云涌的农民大起义,他认为必须“以猛治事”,就是用猛烈的手段来治理国家,解决社会的混乱风气,警示官员的贪赃枉法,于是便不断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包括《大明律》《大诰》等,其严苛程度让人不禁咋舌,最基本的还是“笞、杖、徒、流、死”,只是大明王朝将其细化,还规定了严格的实行标准。

朱元璋为何要颁布重典?他的重典治民、重典治吏是怎样的?

重典治民

朱元璋要求治下百姓要从小学习这些大明律例,这样一辈子都会遵循规定而不至于触犯法律,每到庙会或者其他民众聚集的时候,官府必须派人前来讲解,要把律法刻进每个人的骨子里的样子,“欲其自动知所遵守”,又不断地加深国家在村落宗族之间的影响力,参与制定乡约,使百姓们的声音不再游离于政权之外,纳入国家的统一监管之下。乡约的出现,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从此中国的农村体系逐步地由小农经济形态向规模化集体经济演变,从而导致了宗族势力的产生。

除此之外,大量的检校(官职,锦衣卫前身)自由散落在各乡各镇,预防百姓言谈国事甚于防川,这也是人人对“重典”谈之色变的一大原因。

重典治吏

相较于治民,朱元璋的重心其实是在“治吏”上。很多的律法是设给朝廷到地方各级官员的。朱元璋对于贪官污吏是深恶痛绝的,其在刑法之外,别出心裁地制定了很多花样,包括“铲头会”“剥皮填草”等等骇人听闻的方式,想想都不寒而栗。最为著名的当属“空白印”和“郭恒秋粮案”,牵连诛杀数目多达5,6万,人头滚滚之下,上朝的官员都是战战兢兢,生怕有去无回。“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就是当时最鲜明的记载。

至于贪污,凡超过六十两者即可处以极刑,明朝是官员俸禄更低的一个朝代,按照当时的税率,六十两也就相当于现在的不到4万,可见反腐力度之大。终朱元璋一世,将近10万人因此丧命,在当时,能做官的大都是读书人,不过就是这样,也没有刹住他们贪婪的脚步,后世对明朝更大的评价就是贪腐过度,而对朱元璋的评价就是滥杀无辜了,不知朱元璋若是泉下有知,该怎么暴跳如雷呢。

朱元璋为何要颁布重典?他的重典治民、重典治吏是怎样的?

成败得失

鉴于明初的大环境之下,朱元璋的铁血主张,成功地扶持了大明度过艰难的初生时期,休养生息,积蓄国力,顺利地统一了全国。悲哀的是他为了巩固皇权所设定的政权制度,在后期成了皇帝的枷锁,文官体系的养成,使得他们害怕再出现一个朱元璋式的皇帝,于是明朝大部分的皇帝都碌碌无为,成了后世的笑柄,这是朱元璋没想到的吧。

还有,读书人把明朝对于朝廷官员的羞辱都归到朱元璋身上,残暴而又野蛮的基因是他极为声名狼藉的地方。而我们至今对于朱元璋褒贬不一的评价,就来自于这些读书人加工过的艺术文章里,这何尝不是他的一种悲哀呢。

朱元璋为何要颁布重典?他的重典治民、重典治吏是怎样的?

总结

朱元璋的奋起反抗,才有了四等人的再次崛起;他的铁血性格,才有了著名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他的残暴统治,才让明初有了吏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朱元璋的出身和经历,决定了一生的行事风格,每一个从动乱年代脱颖而出的人才都是值得尊敬的。

时势造英雄,英雄亦造时事。“乱世重典”是基于当时的社会现状而存的,我们不能单一地以此来作为评价的前提。朱元璋的个人因素和政治环境,决定了他必须走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路,也预示出了后人会情绪化地对他加以评价。二者兼有的情况下,谁能替他走出另外一条康庄大道来呢?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5/61840.html

“朱元璋为何要颁布重典?他的重典治民、重典治吏是怎样的?” 的相关文章

刘备是如何从孙权手上借到荆州的?

刘备是如何从孙权手上借到荆州的?

一部三国史,半部荆州史。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东汉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东吴南郡太守周瑜病逝,他死后,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下,把周瑜生前镇守的半个南郡借给了刘备。自此,刘备拥有了荆州的南郡和荆南四郡,共计五个郡,占据了大半个荆州(南阳郡和江夏郡还在曹操和孙权手...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是什么出身?她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满州镶黄旗人,康熙帝第三任皇后。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提起康熙的皇后,几乎所有人想起的都是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弥留之际生下的孩子,被康熙在幼年的时候,就封为了皇太子,被康熙抱在怀里长大。由此可见,皇太子是子凭母贵。更让所有人相信,康熙的...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他为何心怀激愤而病死?

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公元231年,蜀军北伐时,李严押运粮草因为下雨道路泥泞延误时日,为推卸责任反而怪罪诸葛亮的北伐,使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而获罪,最终被废为平民,迁徙...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推行藩王制度到底是因为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 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藩王制度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制度,是对国家非常有害的。汉朝初年,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藩王制度。但最后为了消除这个藩王制度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汉朝可以说费尽周折。先是...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李建成死后,太子妃郑氏是什么下场?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初年一次非常重大的历史事件,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隐太子”一般指的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玄武门之变以后,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取而代之,成了坐拥大唐江山第一人。称帝后的李世民对于死于自己手下的兄长也是心有愧疚和不忍,于是追封李建成为息王,谥号...

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刘备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说昔日从朕诸将,皆老迈无用,刘备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刘备伐吴,攻打孙权,给关羽报仇,一路浩浩荡荡,势如破竹,孙权非常害怕,求和不成,派孙桓和朱然抵抗刘备,孙桓被关兴和张苞打的大败,损兵折将,溃不成军,关兴和张苞斩将立功,刘备这时不知道为什么,突然说了一句...

张妃:东吴大臣张承之女,她的结局是什么?

张妃:东吴大臣张承之女,她的结局是什么?

张妃(?~253年),张承之女,诸葛瑾外孙女。后嫁南阳王孙和为正妃。生骑都尉孙俊和公主陆孙氏。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兴二年(253年),因舅舅诸葛恪被杀,孙和遭到赐死。她也随之殉情而亡。人物生平张妃是张承的女儿,张承一开始死了前妻,祖父张昭欲为其聘娶诸葛瑾女儿...

历史上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的感情如何?

历史上卫青与平阳公主之间的感情如何?

平阳公主,西汉时期公主,汉武帝刘彻同母姐。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众所周知,大司马卫青的姐姐卫子夫,她是汉武帝的贤后,而卫青后来又迎娶了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很多人认为汉武帝重用卫青,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是他姐夫,而他又是汉武帝的姐夫,其实则不然,卫青迎娶平阳公主是在其成为大将军之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