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后,张郃成为名将,而高览为何默默无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当以占据青、并、幽、冀四州的袁绍势力更大强大,袁绍得以壮大不仅靠的是家世显赫、还有谋臣武将倾心的辅佐。袁绍帐下鞠义、颜良、文丑、淳于琼、张郃、高览、吕旷、吕翔、韩猛等名气较大的将领。
在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高览为河北四庭柱(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之一,武力与张飞相若,演义里官渡之战的时候高览曾与许褚大战不分胜负,妥妥的一员猛将,却在镶山围困刘备时,被突然冲出来的赵云一枪刺死。
当然我们这里不说演义,我们来说正史。
官渡之战与张郃一起投降曹操的高览
官渡之战后期,袁绍派淳于琼和韩猛去运粮并屯粮于乌巢,曹操采纳原袁绍谋士许攸的建议亲率精兵前去焚烧粮草,袁绍听闻乌巢被袭,张郃劝说袁绍派重兵去救援乌巢,因为粮草如果被烧的话,大军可能就会大乱,袁绍却听信郭图的计策,以少量兵力去救援乌巢,派张郃、高览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结果乌巢粮草被烧,守将淳于琼、韩猛当场被杀。
张郃、高览那一边也始终未攻破曹操大营,因为曹操虽然亲率精兵去乌巢,但留下了荀攸和曹洪来守家,郭图眼见自己的计谋失败,害怕袁绍会怪罪自己,于是就向袁绍进谗言说张郃、高览不尽全力攻打,把责任全推到了张郃、高览二人身上。
左高览右张郃
张郃、高览听闻后十分气愤,于是烧毁了攻城器械,带人去曹营投降,曹洪以为他二人是诈降,还是荀攸有见识,接纳了张郃、高览二人。
绍将张郃、高览烧攻橹降,绍遂弃军走。郃之来,洪疑不敢受,攸谓洪曰:“郃计不用,怒而来,君何疑?”乃受之。见《三国志荀攸传》
曹操见到张郃后,夸赞他如微子离i开殷商、韩信离开项羽投靠刘邦,并加拜张郃为偏将军,都亭侯,正史里高览没有记载,倒是演义里添加了高览同样被曹操加拜了偏将军、东莱侯。
投降曹操后高览与张郃的待遇和起点基本上都差不多,但后面两人的发展却有天差地别
张郃后期成为“五子良将”之一,高览却消失于历史记载之中
张郃自不必详述,跟着曹操四处征战,到后期汉中之战的时候更是成长为令刘备、诸葛亮等人非常忌惮的名将,在后世更是与张辽、徐晃、乐进、于禁四人并称为曹魏外姓“五子良将”之一。
而高览自从官渡与张郃投降曹操之后,再无任何记载,就好像消失了一般。那么为何起点、待遇与张郃差不多的高览,张郃日后成为名将,在三国历史留下很多事迹,而高览为何默默无闻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种可能
1。之一种可能:降将的销声匿迹并不是少数,而是乱世中的常态。我们看三国需要注意一点,不是大多数将降日后都可以发展成为像张郃、张辽、徐晃这样的名将的,相反张辽、张郃、徐晃这样能脱颖而出是少数,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我们举例说明吕布被曹操剿灭后,有多少人还记得吕布手下的八健将,只有张辽和臧霸活跃在战场上,其余六人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和侯成,降曹后也是毫无记载,然而他们却活跃在罗贯中老先生的演义小说里,宋宪和魏续更是成为颜良的刀下亡魂。
再比如刘琮带领荆州文武降曹后,大多人都被曹操加官进爵,可是只有文聘有很多的记载,其他人都跟高览一样默默无闻,就像消失了一样。
2。第二种可能:降将间的优胜劣汰。曹操一生征战,投降过来的武将很多,在征战的过程中如果没有特长,也没有很强的领兵打仗本领,被淘汰很正常,因为曹操时期压根就不缺能带兵打仗的名将,诸曹夏侯、能独当一面的数不胜数。
就拿张郃来说吧,张郃一直到公元215年的汉中之战才逐渐崭露头角,张郃是公元200年投降的,整整15年啊,曹营里如张辽早就在白狼山之战斩杀踏顿而一举成名了,张郃大器晚成,一直到汉中之战才崭露头角,张郃的身上的闪光点(有计谋,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曹操能看到,只是张郃前期一直未能把握住机会,后面张郃强势发育,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曹魏大将。
高览或许是在曹营里太过普通了,想车胄、蔡阳这样的在史书上都有那么一两句的记载,高览却没有,可见存在感实在太低了,连魏国的史官都不愿多写一笔。
3。第三种可能:官渡之战投降曹操后,高览从此就远离沙场,隐退了,过上了平凡的生活。从《三国志张郃传》《武帝本纪》《三国志荀攸传》都只是记载高览与张郃一起在官渡之战投降曹操,之后再无任何记载,高览或许厌倦了战场的打打杀杀,曹操给予降将丰厚的待遇后,高览远离战场成为了一个平凡人,而张郃这种立志于功名的人,自然想在沙场建功立业,自此两人各自了不同的人生道路,张郃日后实现了马革裹尸还的军人荣誉,而高览默默地过完了自己的一生。
结尾:总的来说,张郃作为降将能成为名将,是小概率事件,高览作为降将默默无闻则是于乱世中其他降将一样属于大概率事件,更是乱世中的常态,毕竟史书家惜字如金,谁会愿意花笔墨去记载一个普通的降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