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隐蕃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在死前拯救数万魏军的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5-28)280

说到隐蕃,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

汉末三国是一个超级大乱世,与局势动荡不安相伴而生的,是层出不穷的奇人异士,他们宛如一颗颗流星,在历史的天空中划出一道道耀眼的光辉。在这些奇人异士当中,曾在东吴潜伏1年多、备受孙权信任,死前拯救数万魏军的间谍隐蕃,堪称典型代表。

隐蕃,汉末魏初青州人,出身和早期经历不明,但依据史料进行合理推测,他应当很早便服侍魏明帝曹叡,并成为他的心腹。隐蕃能言善辩、心机似海,非常适合搞间谍工作,魏明帝正是看中他这一点,遂在太和四年(230年)交给他一项特殊任务:诈降吴国并设法谋取廷尉一职,然后伺机陷害、离间群臣,从而挑起吴国内部的争斗,帮助曹魏伐灭东吴。

虽然这项任务无比凶险,但隐蕃感激于魏明帝的赏识,还是毅然接受,并制造了一场“畏罪潜逃”的假象,然后“叛逃”到东吴。孙权虽然接纳了隐蕃,但明显不信任他,所以隐蕃在进入建邺的数月时间里,始终没能得到召见,更遑论实施阴谋诡计。隐蕃为了完成使命,便上书孙权表达不满,并申明自己降吴之心天地可鉴,绝非曹魏的间谍。

隐蕃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在死前拯救数万魏军的

由于隐蕃的奏表写得天花乱坠,孙权看后甚是感动,遂将他召至宫中面谈。隐蕃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孙权面前剖析时局、侃侃而谈,加上他本人相貌英俊、气度不凡,所以让孙权大为倾倒(“蕃有口才,魏明帝使诈叛如吴,令求作廷尉职,重案大臣以离间之。。。。。。蕃谢答问,及陈时务,甚有辞观。。。。。。权以蕃盛论刑狱,用为廷尉监。”见《吴录》)。

会谈结束后,孙权询问右领军胡综对隐蕃的印象如何。胡综称隐蕃言辞浮夸很像东方朔,擅长诡辩颇似祢衡,但综合素质却赶不上两人,如果想拜他为官的话,只能赏给他一个低阶小官。然而,孙权考虑到隐蕃对刑狱事务见解深刻,加之对他印象极好,所以并未听从胡综的劝诫,而是超拔隐蕃为廷尉监,相当于今天的司法部副部长。

隐蕃在得到孙权的重用后,便开始跟东吴官员们展开交往,凭借着出色的辩才和极度恭顺的态度,赢得很多人的好感。其中,左将军朱据(孙权的女婿)、廷尉郝普(隐蕃的上司)和骑都尉潘翥都称赞隐蕃有王佐之才,跟他结为莫逆之交。受到朱据、郝普等人的影响,更多的东吴官员、士人都开始攀结隐蕃,以至于后者府前经常宾客盈门、车马云集。

隐蕃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在死前拯救数万魏军的

不过,也有部分官员,如羊衟、杨迪、潘濬等人从来不跟隐蕃交往,并且认为此人来路不明、心怀奸诈,将来必然会危害国家。其中,最反感隐蕃的莫过于太常潘濬,当他得知儿子潘翥跟隐蕃交往甚密时,不禁勃然大怒,立刻写信斥骂儿子,并要去他跟隐蕃断交,潘翥不敢违抗父令,只好听从。

隐蕃在吴国“卧底”1年有余,日渐受到孙权的重用,而正当他准备离间群臣、制造内斗时,一个意外事件却打乱了他的计划。原来,在太和五年(231年)十月,孙权派中郎将孙布向镇守淮南的曹魏大将王凌诈降,请求后者前来“救援”。王凌不知是计,果然率领数万精锐迎接孙布,并一步步接近孙权设计好的埋伏圈。

隐蕃不愿意看到魏国将士全军覆没的下场,所以在得到消息后,遂召集部属在建邺举兵反叛,想以此来转移孙权的注意力,并让王凌引起警觉。由于行动过于仓促,叛乱很快被平定,隐蕃逃亡未果,在途中被抓捕归案。隐蕃的叛乱虽然没有成功,但还是引起王凌的警觉,后者在即将踏入吴国的埋伏圈之前下令撤兵,从而使得孙权大军无功而返。

孙权很生气,回到建邺后便下令严刑拷打隐蕃,要求他务必供出同党,但任凭行刑者用尽各种酷刑,也始终无法让隐蕃开口。孙权无奈,便只好亲自劝说隐蕃,并允诺给他一条生路。对此,隐蕃只是惨笑着说道:“孙君,大丈夫图谋起事怎么可能会没有同伴?但烈士殉难,不能去牵连别人。”隐蕃说完再不发一言,孙权对此无可奈何,只好下令将他处死。隐蕃遇害时,年仅23岁。

隐蕃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在死前拯救数万魏军的

隐蕃死后,孙权下令严惩跟他交往过密的官员,廷尉郝普被赐死,左将军朱据得到被免官、禁足4年的处罚,只有潘翥因听从父亲的提醒而逃过一劫。事后,最早向孙权提出谏言的胡综得到嘉奖,并被晋升为偏将军兼左执法,暂时管理诉讼、刑狱等事务。作为三国最强“卧底”,隐蕃最终功败垂成,实在是令人唏嘘。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5/65143.html

“隐蕃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在死前拯救数万魏军的” 的相关文章

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

汉武帝知道刘据是冤死的 汉武帝为何不立其后人做储君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汉武帝临终之前,知道刘据含冤而死,为何不立刘据的孙子为储君?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汉武帝‘知道’刘病已的存在,或者说汉武帝把刘病已推出来的时候,已经是公元前87年,也就是汉武帝病重的时候了。当时汉武帝病重,朝中有大臣懂所谓的‘望气术’,这个人告诉汉...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清朝真的是上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 这种说法有没有道理存在

对清朝是唯一一个没有出昏君的朝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如果要问哪个朝代没有昏君,那么细细数来也只有清朝算得上。很多人因为清朝是封建专制的最后一个朝代,又是非汉族政权,所以对其有很多的偏见。再加上近代的百年屈辱史,清朝便背上了这顶黑锅。甚至于,有人站出来为他说两句话...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之子。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而后马腾入京被封为卫尉,马超就统领了马腾的部队。建安十六年(211年...

清朝时期的道台是什么官职 比知府官职还要大吗

清朝时期的道台是什么官职 比知府官职还要大吗

对清朝的道台是个什么样的官?和一州的知府相比,它们哪个更大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许多以清朝为背景的电视剧中,我们都能看到一种官职,那就是道台,像是一方总督,这个意思大家都懂,某一片都归此官管,巡抚,简单讲就是省级最高领导人,而再往下就是知府,知府是各地区的最高...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项羽死后刘邦为什么会大哭 刘邦此举有什么用意

还不知道:项羽自刎后,刘邦却为他大哭不已,到底是惜英雄,还是收买人心?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公元前202年,项羽在乌江遭围堵,遇到旧时吕马童,说道:“我听说刘邦重金悬赏我的脑袋,你是故友,我便送你了!”说罢,自刎而死。但奇怪的是,一心希望项羽死的刘邦,却哭了起来。...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得到汉宣帝信用的萧望之,为什么在汉元帝登基后自杀?

萧望之(约前114年~前47年),字长倩,萧何七世孙,西汉时期官员,历任大鸿胪、太子太傅等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昭帝时期,昭帝年幼,霍光当政,当时汉朝所有的军政大事,以及选用人才都由霍光一人决定。就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叫萧望之的普通儒生,因为长史丙吉的推荐,...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陈脩: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陈脩:三国时期东吴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陈脩(?-229年),字号不详,庐江松滋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偏将军陈武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十九岁时,受到孙权召见,并加以奖励,治军有方,历任别部司马、校尉。追录功臣的后裔,受封都亭侯。东吴黄龙元年(229年),逝世。人物生平陈脩(?-229年),庐江松滋(今安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