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朱祁镇?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6-04)26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朱祁钰夺了皇位,为什么不杀了朱祁镇,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朱祁镇和朱祁钰这对兄弟俩,在明朝历史上也算是奇观。朱祁镇因为土木堡之变,沦为瓦剌的俘虏,朱祁钰继位,这时候朱祁镇虽然还活着,但是也被迫成为太上皇。但是后来朱祁镇平安归来,朱祁钰却不愿再将皇位还给朱祁镇,而是将他软禁起来。但是,既然朱祁钰不想放弃皇位,又为什么不干脆直接杀了朱祁镇?只要朱祁镇活着一天,对他来说都是威胁,他为何数年都没有动手?

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朱祁镇?原因是什么?

古人云“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朱祁钰至死也不会想到,因为自己的那几个念头,放了朱祁镇一条生路,会让自己的结局那么的悲惨,以至于自己死不瞑目,死后,还被自己的哥哥将自己的墓葬移到西郊。

熟悉明史的人都知道土木堡之变,这是发生在明朝中期的一次大事变。此次事变,不但损失了数十万将士,而且,连皇帝朱祁镇都成了俘虏,被蒙古瓦剌扣押了一年才放他回去。

而他不在的一年中,朝廷里的大臣于谦选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来主持大政,因此,在朱祁镇回到明朝时已完全失去了实权,成了只有一个空架子的太上皇。

朱祁钰害怕哥哥回来后威胁到自己的地位,便对他十分冷漠,并没有派出大的仪仗队来迎接他,只是派去一辆马车。并且,在朱祁镇到达京城后很快将他软禁了起来。软禁朱祁镇的宫殿本来就偏远荒凉,朱祁钰却并不善罢甘休,还派人砍掉了周围的树木,禁止任何人出入这片区域。

甚至,就连送饭也只是从一个小洞里递进来,以此隔绝哥哥与外界的联系。

朱祁钰对待哥哥实在是冷漠,甚至,还有些残酷,那么,我们心中不禁产生一个疑问,朱祁钰这么不想让哥哥回来,为何不派刺客杀了他呢?

其实,这件事也好解释。要想暗杀朱祁镇,当然不能在他回国后杀,这样风险太大,那就只能在他回国的路上下手。可是,蒙古部落瓦剌也做了完全的准备,派了500骑兵护驾,一路上是寸步不离,谁都无法靠近。最终,直到朱祁镇安置好一切才离开。

确是,如果朱祁镇在路上被杀,那么,瓦剌就是更大的嫌疑人,与明朝的关系也会更加紧张。为了不背黑锅,瓦剌当然要将保护工作做到更好。

那么,当朱祁镇回来之后呢?

这个时候搞暗杀已经晚了,因为他一旦死了,明眼人一看便知是谁所为。玄武门兵变,李世民用自己哥哥弟弟的血开创了一个盛世,君王功过难抵,世人褒贬不一,朱祁钰大概也是害怕世人的议论的。

因此,朱祁钰想出了新的办法。

这就引出了“金刀案”这一事件。

金刀案的主人公叫阮浪,是在南宫照顾朱祁镇生活起居和监管他的太监。两人相处一段时间后,关系很好,朱祁镇就送给他一把镀了金的小刀,算是留个纪念。

但是,这一送,便送出了一场大狱。

阮浪有个朋友叫王瑶,一次王瑶过生日,席间看到了阮浪的镀金小刀,爱不释手,于是,阮浪就将这把小刀送给了他。

王瑶有个在锦衣卫当差的朋友,这人叫卢忠,卢忠看到这把刀就起了歹念,向景泰皇帝告发了这件事。朱祁钰抓住机会,将事情搞大,给两人安了个罪名——太上皇勾结太监意图谋反。

可是,没想到阮浪与王瑶十分有气节,两人面对严刑逼供死不松口,坚持说那把小刀只是礼物。而卢忠为了全身而退,竟然开始装疯卖傻。

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朱祁镇?原因是什么?

原告是个疯子,说的话也就不可信了。

后来,王瑶被凌迟处死,阮浪因为岁数太大,不久后也死在牢里。在朱祁镇复辟后追封了这二人,而卢忠也被凌迟处死,这时他装疯卖傻也没用了。

而且,朱祁镇在大臣中也十分有威望,大臣们纷纷劝说朱祁钰不要一意孤行,就连太后也支持朱祁镇。朱祁钰没想到哥哥居然如此有威望,这事儿也就不了了之了。

经过这件事情之后,朱祁钰也无法再轻视兄长,也不敢再起杀心了。

并且,在金刀事件后,景帝朱祁钰大为警惕,不仅加强了南内的防守,甚至,连南内的大门也被上了锁,锁里还灌上了铅,这样,即便有钥匙也无法开门。

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朱祁镇?原因是什么?

可以说,英宗日常的饮食衣物都是从一个小窗户递送进去的。

加之,朱祁钰膝下无子——唯一的儿子夭折了。那么,在自己死后,登上皇位的是朱祁镇的儿子朱见深。无论如何,天下还是在朱祁镇的子孙手中。

虽然此时朱祁钰认为自己还年轻力壮,完全可以多生几个孩子,好好培养,最后终有一个会是帝王之才,会成为下一个皇帝。但是,事实却是朱祁钰真的没这个命。

那么,朱祁镇死不死还有什么意义吗?

这些原因加起来,使得朱祁钰放过了朱祁镇一命。毕竟还是亲生兄弟,关系也没有破碎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其实,朱祁镇刚刚成为皇帝之时,还是对自己唯一的弟弟非常疼惜的。他经常赐个弟弟大量的钱财和土地,有一次甚至一次就给了他三千石米,一万贯钱币。甚至,在弟弟选王妃时也是亲自把关。这些好朱祁钰当然也不会忘记,因此,他对待哥哥也不是毫不留情。

并且,朱祁镇在被软禁时,还生了六七个孩子,南宫条件如此艰辛,当时的医疗条件又很落后,如果朱祁钰不加以照顾,这些孩子又怎么能活下来呢?

等南宫复辟发生之后,朱祁镇重新坐上了皇帝的宝座,而他当上皇帝的之一件事,就是废除朱祁钰的皇帝称号,毁了他给自己建造的皇陵,还给了他一个谥号——戾。

有大臣建议,废除朱祁钰的年号——景泰,改成朱祁镇自己的年号“正统”,朱祁镇却犹豫了,他考虑再三,还是不忍心,没有同意。

可见,他还是爱着自己唯一的弟弟的。直到朱祁镇的儿子登基后,恢复了景泰皇帝的帝号,这对兄弟的爱恨情仇才算落下帷幕。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6/66375.html

“朱祁钰为什么不杀朱祁镇?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胡惟庸一家为何会被杀?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胡惟庸一家为何会被杀?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胡惟庸与李善长同乡,与张昶为友。明朝开国功臣,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元璋最后6年,可谓杀了半个朝堂,对于这些有功之臣,他为何会痛下杀手?伟大领袖毛主席曾评价朱元璋:自古能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作为草根出身的朱元璋,能一路逆袭为大明...

曹操能降服张辽和臧霸 高顺能力那么强曹操为何将人杀了

曹操能降服张辽和臧霸 高顺能力那么强曹操为何将人杀了

对曹操为何降服张辽和臧霸,却杀死最有能力的高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众所周知,在三国时期,吕布作为群雄之一,以其勇武而名动天下。有着飞将军的美誉,但是其人品实在是过于败坏,先后杀死自己的义父董卓和丁原。可见吕布是个反复无常,见利忘义的真小人。而在兵败于曹操之手之后,...

李隆基独宠杨贵妃15年,为何贵妃一直无子?

李隆基独宠杨贵妃15年,为何贵妃一直无子?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杨贵妃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那么李隆基独宠杨贵妃15年,为何贵妃一直无子?请听我详细道来。白居易的长恨歌,想必很多人都读过,诗的前半段详细描写了杨贵妃的部分经历。杨家这个漂亮姑娘生的倾国倾城,美到整个大唐都黯然失色。这样的容貌,肯定...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究竟想传位给谁?是雍正,还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农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不过,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问题,从雍正年间一直到现...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三国时期张苞和关兴死后,诸葛亮的表现为何如此反常?

诸葛亮,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辅佐刘备南征北战、攻城略地。最终,成功建立蜀汉政权。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后不久,赵云病死,诸葛亮听到赵云病死,跌足而哭,说国家损失一个栋梁,我少了一臂,而张苞和关兴去世,诸葛亮得到消息,不仅大哭,并且都昏倒在地,诸葛亮为何会昏倒呢?张苞...

薛综:三国时期东名臣、大儒,他是如何劝谏孙权的?

薛综:三国时期东名臣、大儒,他是如何劝谏孙权的?

薛综(176~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儒、名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少时避乱交州,师从南安太守刘熙。跟随士燮归附孙权,出任五官中郎将,出任合浦交阯二郡太守。从征九真郡,授谒者仆射、半州长史、贼曹尚书、尚书仆射、选曹尚书、太子少傅,兼任选部职责。赤...

历史上朱元璋与苏坦妹之间有何故事?

历史上朱元璋与苏坦妹之间有何故事?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 年号“洪武”。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刘辰的《国初事迹》记载了一件事,朱元璋的部下送给他一个名叫苏坦妹的美女,同时她也是一个才女。可是第二天朱元璋就把她杀掉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苏坦妹剧照)苏坦妹是浙江金华人,出身于书香人家,由于自幼耳濡目染,长大后不...

萧衍的一生为何会与佛寺纠缠不清?真相是什么?

萧衍的一生为何会与佛寺纠缠不清?真相是什么?

萧衍,梁高祖武,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南朝梁武帝萧衍,字叔达,小名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据说是汉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萧衍生于南朝宋大明八年(公元464年),据史书记载,他生于秣陵县同夏里三桥宅,他生而奇异,两胯骈骨,顶上隆...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