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柴荣的先北后南和赵匡胤的先南后北战略相比 谁的战略更胜一筹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6-09)250

很多人都不了解柴荣和赵匡胤主张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先南下统一全国,还是先北上征讨契丹,对于这一问题,周世宗柴荣与宋太祖赵匡胤做出了两种全然不同的选择。

由于两宋一亡于女真,二亡于蒙古,均是被北方异族所灭,许多人因此将先南后北的战略,看作是赵匡胤一生更大的战略失误。

但实际上,无论是赵匡胤的先南后北,还是柴荣的先北后南,在战略上都没有什么问题,因为两人所面临的具体情况并不相同。

柴荣的先北后南和赵匡胤的先南后北战略相比 谁的战略更胜一筹

虽然赵匡胤是“先南后北”战略的执行者,但最早提出这一战略部署的,是后周朝的大臣王朴。而周世宗对于这一建议,也是持同意的态度。

从之后周世宗的部署和安排可以看出,无论是出兵后蜀还是三攻南唐,后周一直都在想尽一切办法试图先吞并南方诸国。

这是因为,南方的这些国家,无论后蜀、南唐、南汉,还是吴越、南平,彼此之间实力相近,在五代时期一直没有能够吞并彼此,因此武力更加强悍的后周在面对这些敌人的时候,有着巨大的军事和国力优势。

相比较而言,北方的契丹却并不是什么能够轻易招惹的主。有些人以为,契丹本身是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不过凭借着骑兵的强横,和中原的内乱才能随意入侵中原。

但实际情况是,自后晋儿皇帝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之后,原本弓马娴熟的辽国骑兵,就再次获得了燕云等地的冶铁、制造技艺的辅助,实力的增加不是一星半点。

更可怕的是,契丹这个民族并不是后来的金国那样,短暂崛起又迅速衰弱。相反,从唐末开始就已经崭露头角的契丹,到了五代末期,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已经是一个极为成熟的势力。

尤其是将北汉彻底变成自己的附庸后,辽国的实力已经不是任何人能够小瞧的了。想要与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对抗,后周既需要统一南方 *** 物资人力,同时战略上也不放心给自己留一个两线作战的隐患。

柴荣的先北后南和赵匡胤的先南后北战略相比 谁的战略更胜一筹

那么,为什么柴荣会在三攻南唐之后,调转枪口开始北伐呢?

原因在于,这次北伐本就是辽国主动挑衅的结果,后周是被迫应战,并非既定的战略行动。而且这样的局面,极有可能就是后方的南唐在运作。

在后周与南唐的战争中,处于下风的南唐并没有坐以待毙。相反,它采取了与后晋相同的策略,悄悄派遣使臣与辽国接触,很有反守为攻的积极势头。

对于辽国而言,中原的大一统并不符合它的利益,因此在眼看南唐即将被后周吞并的情况下,它和南唐达成协议,以南北夹击的策略共同攻击后周。

说句题外话,在五代时期,辽国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有点像17、18世纪时孤悬海外的英国,采用的是“大陆均衡”政策,目的在于阻止欧洲大陆产生一个庞大的国家。

面对契丹这样一根“搅屎棍”,柴荣这才选择改变策略,先击垮或者说至少是打痛辽国,这样他才能腾出手来吞并经济富庶但军力弱小的南唐等国。

可以说,正是因为辽国的介入,后周才不得不暂缓了“先南后北”的战略。而与此同时,辽国的内部情况也使得“先北后南”成为了可能。

柴荣的先北后南和赵匡胤的先南后北战略相比 谁的战略更胜一筹

与柴荣继位前辽国多雄主的情况不同,辽国此时的皇帝成了辽穆宗耶律璟,这位兄台除了“睡王”这种明显带有调侃意味的外号外,还是辽国历史上有名的暴虐之君。据说他听信术士谗言,为了炼制延寿丹药不惜杀人取胆。

有这样一位昏庸、残暴的君主,辽国内部的情况可想而知,柴荣才敢于在它国力未衰的时候反攻辽国。

但即使是这样,树大根深的辽国依旧不是后周所能轻易撼动的。在柴荣生前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三关、涿州、易州这些北方的边缘城市望风而降,可一旦到了太原城这些核心重镇,辽国和它的附属国北汉的防御,就很难被攻破了。

柴荣的先北后南和赵匡胤的先南后北战略相比 谁的战略更胜一筹

赵匡胤面临的情况更加特殊,他是通过陈桥兵变篡夺的后周皇位。这样一来,赵匡胤虽然成功称帝,但却要在之后为自己得国不正的举动收拾大片烂摊子。

各地反对他登基的官员需要收拾吧?曾经支持他登基的那些军中弟兄是不是也得敲打下?最有趣的是,我们虽然说赵匡胤执行的是“先南后北”,或者说“先易后难”,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他南征的这段时间里他就没做别的事情。

恰恰相反,为了防止出现像他一样的武人叛乱,赵匡胤制定了大量制度强化中央集权,限制地方势力尾大不掉。

想想看,在打出这一系列针对内部的组合拳之后,赵匡胤还要尝试一下去撩拨庞然大物一般的辽国,岂不是头太铁了么?

可以说,无论是先南后北还是先北后南,其实都是赵匡胤与柴荣审时度势之后的结果,并没有对错之分。这些战略需要与当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理解当时这两位皇帝采取完全不同的战略部署,究竟是为了什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6/67130.html

“柴荣的先北后南和赵匡胤的先南后北战略相比 谁的战略更胜一筹” 的相关文章

乾隆请三千老人吃饭 他们回去之后为何纷纷离世

乾隆请三千老人吃饭 他们回去之后为何纷纷离世

还不知道:乾隆请三千个老人吃饭,老人们吃完回家后便离世了,究竟是何原因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伴君如伴虎,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夸张,皇帝高兴了,可以赏赐某个人用不完的金银珠宝,哪天不高兴了,可以随意杀掉他,甚至是夺走他全族人的生命。乾隆皇帝曾经请3000个老人吃饭,看起...

赵云如果和吕布进行单挑的话 最后获胜的人是谁

赵云如果和吕布进行单挑的话 最后获胜的人是谁

赵云单挑吕布,究竟谁能获胜?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东汉末年,天下三分,各国战乱纷起。群雄以天地为釜,兵刃为柴,血泪并煎其中。这样的时势也同样造就了一大批的英雄豪杰。 有人在动荡时局中只求安身立命,但是却有的人后在这样的纷杂局势中创下雄图霸业。三国...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清朝时期官员,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

王萦绪(1713~1784),字成祉,号希仁,天馥,又号莲峰、五莲山人,二所亭。山东诸城王璊村人。诸城易学传承人之一,清朝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博学能文,性方品正”。一生治学严谨,博通群经,乾隆元年(1736)丙辰科举人,乾隆二十二年(1757)丁丑科进士。...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刘邦和韩信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同一件事为何结果不一样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刘邦和韩信做了同一件事,结果完全相反,一个安天下,一个失人心,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邦和韩信实际上是一对生死冤家。当年韩信落魄,被项羽看不起的时候,是刘邦拉了他一把,让他做的大将军。后来刘邦彭城之战惨败后,韩信又拉了刘邦一把。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开辟新战...

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三国时期刘禅继位之后,是如何亲政的?

刘禅,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三国历史,历来受到国内学者的广泛研究,成果丰硕。如研究刘禅个人形象及评价的有管维良的《刘禅昏庸说质疑》,文章充分肯定了刘禅的施政措施,并强调他并非昏庸无能,而为“仁敏”“爱德”的“明主”。罗开玉、谢辉...

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赵楷、李遵顼都是两宋时期的状元,他们的一生有何不同?

古代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如果在殿试中考了第一名,就称之为“状元”。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在中国古代,自隋唐时期出现科举制以来,无数人为了中科举当官而前赴后继,忍受寒窗苦读。科举考试最终考核出来的第一名叫作状元,是经过层层考核涌现出来的天才,历来受到帝王们...

有哪些与吾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吾彦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吾彦,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及西晋初年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通江县吏,后得到大司马陆抗的提拔重用,逐渐升至建平太守。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亡吴国,吾彦投降西晋,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金城太守。后历任敦煌太守、雁门太守、顺阳内史、员外散...

历史上朱元璋为了屠杀开国功臣,都准备了哪些策略?

历史上朱元璋为了屠杀开国功臣,都准备了哪些策略?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明朝的开国皇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曾大肆诛杀开国功臣,可以算是历史上对开国功臣最残酷的帝王。他为什么要屠杀功臣?原因很多,本文不分析他杀功臣的动机和原因,主要聊聊他杀功臣时采用的策略。明朝开国功臣中,最让朱元璋头疼的,毫无疑...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