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康熙皇帝削藩的真相 康熙为什么要对他们除之而后快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6-14)26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削藩,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1673年3月,借助平南王尚可喜疏请归老辽东的机会,亲政6年、年仅19岁的康熙皇帝正式颁布了他人生中第二个重大决定:削藩,将平西王、平南王、靖南王三藩全部撤回到山海关外。

揭秘康熙皇帝削藩的真相 康熙为什么要对他们除之而后快

康熙

康熙为什么要削藩?除了少数民族政权的敏感性,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当时的三藩势力已经过于强大,几乎割据了当时清朝的半壁江山,而且已经强大到让康熙这个当时年仅19岁、亲政不过6年、资历看起来还有些浅薄的清朝更高统治者感到不安。

而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因为当初清军刚入关的时候,终究是个关外少数民族政权,在关内汉族地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地区没有任何的统治基础,在征伐的过程中必然会遭遇极大的阻力和顽强抵抗。

为了笼络人心、尽快平定天下,清廷着重挑选了一批投降的 *** 和前朝官员攻打农民起义军、南明残余势力以及其他反抗势力,并在战后任命他们作为镇守一方的地方官员,协助清廷安定四方,维护统治。

而这些人中势力更大的得以封王,其中吴三桂受封平西王驻守云南,耿精忠袭靖南王爵驻守福建,尚可喜是清初三顺王之一,后来平定广东做了平南王。还有一位定南王孔有德,就是没能活到康熙朝,而是死在了1652年,也就是顺治9年。

揭秘康熙皇帝削藩的真相 康熙为什么要对他们除之而后快

吴三桂

三大藩王中以吴三桂势力最强。在清军入关之前,吴三桂已是驻守山海关的统兵大将,而且还是一名抗清名将,手握重兵。而他降清也是清王朝能够顺利入关的重要原因。如果当初吴三桂死战不退,满清可能还没能那么快入主中原。

自然的,清王朝为了笼络他和他的部将,除了给他加官进爵,还先后擢升其部将王辅臣为陕西提督,李本深为贵州提督,吴之茂为四川总兵,马宝、王屏藩、王绪等十人为云南总兵。

1662年11月,清廷又以擒杀桂王有功晋爵亲王,兼辖贵州,其子吴应熊也迎娶公主,号称“和硕额驸”,加少保兼太子太保。

可以这么说,吴三桂在当时的清廷中已经是位极人臣,有兵有将有权势,不敢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绝对是封疆大吏,一跺脚整个朝廷都得抖三抖;而另外两位藩王也是不遑多让,个个手握重兵,执掌一方军政。三位藩王可以说就是当地的土皇帝。

揭秘康熙皇帝削藩的真相 康熙为什么要对他们除之而后快

靖难之役

但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分封到地方的藩王、大吏尤其是在当地军政法一把抓的藩王、大吏是有很大风险的,汉朝的七国之乱、西晋的八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明朝朱棣的靖难之役,那都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

康熙自小饱读诗书,又被教授帝王之术,这些历史自然是烂熟于心。而且他对吴三桂的印象并不好。当初顺治驾崩之时,吴三桂就领兵北上祭奠,引起了官道和京师极大的拥堵和恐慌。清廷唯恐吴三桂借机攻占京师,当时命其在城外张棚设奠,礼成即去。

这已经足以说明问题,即便吴三桂没有反意,但他的表现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平西王这就是在向当时没了皇帝的清王朝 *** 甚至是想造反上去。而清廷当时的反应也表明,清廷在时刻提防着吴三桂这些藩王。

揭秘康熙皇帝削藩的真相 康熙为什么要对他们除之而后快

康熙出巡

如果吴三桂不拿这个事情当回事,向朝廷表忠心,可能也就算了。关键是之后吴三桂的心态变了。尽管他并没有谋朝篡位之心,至少在当时没有表现出来,但他统治一方久了,就想像明朝的沐王府一样为朝廷永镇云贵。

或许这是吴三桂表忠心的一种方式,但康熙作为执掌一国的皇帝,深知少数民族政权的问题根源,自然不可能看着地方藩王尤其是非八旗出身的藩王永镇一方,等着藩王作乱夺权的事情发生。他要想方设法将分发出去的权力都收回来。

而削藩便是最直接也是最为有效的一招,削掉这三个如今有些尾大不掉的藩王,既可以借此彻底消除地方藩王势力对中央的威胁,维持朝廷权威;同时也可以敲山震虎,警告其他的亲王贝子们不要妄想犯上作乱;更可以借此收回清廷对地方军政财法的控制权,一举多得。

揭秘康熙皇帝削藩的真相 康熙为什么要对他们除之而后快

三位藩王

对三位藩王来说,能爬到今天的地步,自然也不是毛头小子愣头青,他们很清楚康熙小皇帝的想法,也很清楚历史上各大王朝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卸磨杀驴、过河拆桥的做派。

因此藩王们以退为进,纷纷奏疏要告老还乡,但实际上又留下自己的长子来继承王位,代自己掌管原来的地盘,试图逼迫康熙收回削藩的打算,没想到康熙却一一应允,还下令三位藩王全部撤到山海关外的龙兴之地。

这表明康熙此时是铁了心要削藩,改不了了。

揭秘康熙皇帝削藩的真相 康熙为什么要对他们除之而后快

三藩之乱

这下子三位藩王就尴尬了:不退吧,是三位藩王自己当初死乞白赖递辞呈要退居二线,都是自愿行为没人逼迫,更何况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做人要言而有信,要是言而无信,辞呈都递了、皇帝也都批了还赖在原位不动,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

而且皇帝的削藩令也已经下来了,普天之下皇帝更大,那是一言九鼎,金口一开就没有收回的可能。而且小皇帝也是铁了心要削藩,如果公然违背圣意,那就是欺君罔上,没得几位藩王好果子吃。

可要真的退了吧,那也不成,三位藩王哪里舍得把辛辛苦苦攒下的家业就这么拱手交给小皇帝,自己两手空空跑到关外鸟不拉屎、一年到头都见不到几个大晴天的鬼地方去养老,这不是老寿星上吊——活腻味了嘛!

最终三位藩王一合计,既然你康熙铁了心要削藩,那我们也学习朱棣,索性就反了。

而最后的结果也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三藩之乱历经8年之后被平定,平西王吴三桂病死、吴世璠自杀;尚可喜被其子尚之信杀死,尚之信又被康熙赐死;耿精忠及其心腹死党白显忠、徐文耀、王世瑜等被康熙凌迟处死,范承谟子范时崇分割其肉祭墓。

揭秘康熙皇帝削藩的真相 康熙为什么要对他们除之而后快

诛杀鳌拜图

那如果三位藩王果断接受撤藩,干干脆脆交出自己的所有地盘和势力,康熙会怎么样对待他们呢?全杀掉吗?还是把他们留在京师,跟那些王爷们一起听戏遛鸟不务正业?或者迁到关外让他们自生自灭?我的答案是:全杀掉!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就在于康熙刚接手皇位的时候,他的统治还没有十分牢固,朝廷上各方势力纵横交错,八旗之间、满汉官员之间争权夺利的事件此起彼伏,地方上各种反抗此起彼伏犹如雨后春笋,他需要借助前朝旧臣维护统治,维护地方安定,好让自己安心处理朝堂上的争斗。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随着康熙年龄增长,成功诛杀鳌拜,收回了对两黄旗的统治,加强了对朝堂文武百官的统治,对权力欲望也在不断增强。

不管是为了皇位也好,还是为了满清的江山能够千秋万代也罢,他始终不信任这些前朝旧臣,尤其是掌握地方大权的前朝旧臣,他需要想办法尽快将这些人完全收买成为自己人,如果收买不了那就替换。

而首当其冲要替换的,便是势力更大的三藩。只要降服三藩,其他的自然就水到渠成。

揭秘康熙皇帝削藩的真相 康熙为什么要对他们除之而后快

康熙戎装图

但就像前面说的一样,三位藩王的势力太大了,他们的势力并不是一朝一夕获得的,而是长年累月积攒的,他们接受朝廷的封赏,就等于提高了他们的地位,加强了他们的势力。

而他们的的部将受封,就等于他们的地位顺势再次拔高,如果去到外地,等于他们的势力也顺势渗透到了别处,他们的影响力也等于变相提高了又一个层级。

即便他们接受削藩,但很难保证他们不会留恋权势,很难保证他们的部将不会有所行动。毕竟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藩王都没了,依附于藩王的部将们自然也就成为下一个目标,这些人必然会群起反抗。

此外,如果三个藩王起兵造反,或者是他们的部将们群起反抗来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立起大旗,难保前朝遗老遗少、部分汉官、少数民族甚至是农民和奴仆不会迅速响应,一旦成真,这对满清来说将会是一个灾难性的后果。

而在后世记载中,当吴三桂刚一举起反清旗帜,明皇室以及郑经集团、部分汉宫、汉兵,一些地区的农民、奴仆都迅速做出反应。四川几个土司、苗民、察哈尔蒙古布尔尼、青海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也相继响应,便是更好的印证。

因此当康熙必须彻底消除三藩和三藩势力,直到收回地方统治权为止。

揭秘康熙皇帝削藩的真相 康熙为什么要对他们除之而后快

平三藩

可以这么说,作为一国之君、更高统治者,康熙是绝对不容许任何威胁自己的势力存在,更不可能容许潜在的威胁存在,而当时的三藩,便是更大的威胁,也是更大的潜在威胁。为了维护自己的稳固统治,康熙必然要除之而后快,这也就是为什么康熙必须要削藩的原因。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6/67972.html

“揭秘康熙皇帝削藩的真相 康熙为什么要对他们除之而后快” 的相关文章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有名士风流,但为人偏执好斗

刘琰(?-234年),字威硕,鲁国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后主刘禅继位,刘琰受封都乡侯,升任后将军兼任卫尉、中军师,再升任车骑将军。建兴十二年(234年),刘琰因怀疑入宫月余向太后祝...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三国时期东吴宗室、将领,轻财交友,谋取民心

孙皎(?―219年),字叔朗,吴郡富春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昭义中郎将孙静第三子,武烈帝孙坚之侄,孙权堂弟。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任护军校尉,领兵二千多人,号称精锐部队。后升任都护征虏将军,接替程普都统夏口,曾随吕蒙平定荆州。219年,孙皎病死,孙权追录...

乾隆皇帝继位后,赦免了所有被雍正治罪的人是为何?

乾隆皇帝继位后,赦免了所有被雍正治罪的人是为何?

是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八月,雍正皇帝病逝,九月初,其子和硕宝亲王弘历受雍正遗诏继位,是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继位后,一改雍正朝时,雍正皇帝较为严苛的执政态度,上来就是一连串操作,将雍...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对东吴的稳定与建立有重要影响

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名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代,随从其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重要影响,被陈寿盛赞为“江表之虎臣”。官至昭武...

朱皇后:吴景帝孙休的皇后,她的一生经历了哪些事?

朱皇后:吴景帝孙休的皇后,她的一生经历了哪些事?

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存在“近亲通婚”的现象,孙氏祖孙对近亲通婚的忌讳极少,导致东吴内部的“婚姻无序”。孙休是东吴第三位皇帝,他的婚姻与父亲孙权、弟弟孙亮一样,也是典型的近亲通婚,他的妻子就是景皇后朱氏,野史记载其名为朱佩兰。朱氏出身江南世家吴郡朱氏,她的母亲是孙权幼女孙鲁育,父亲朱据是东吴重要官员及...

曹魏和蜀汉都很厉害 东吴为何比不上这两国

曹魏和蜀汉都很厉害 东吴为何比不上这两国

对三国时期,曹魏和蜀汉的武将为什么比东吴厉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是一个武将们叱咤风云的年代,曹魏五子良将再加上典韦、许褚,均是当世虎将,蜀汉五虎上将以及魏延、姜维的,也都是武力值爆表的万人敌,而东吴阵营在这方面就相形见绌,一流武将屈指可数,存在感特别低,套用...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和孙权刘备见过面吗

曹操作为一代枭雄 曹操和孙权刘备见过面吗

对历史上的曹操,到底有没有与刘备和孙权这两人见过面?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东汉末年,皇帝无能,宦官乱政,刘汉失权,天下遂群雄并起,明争暗斗各据一方。而经过几年的殊死争夺后,天下形成了鼎足三分的局面,即曹魏、蜀汉、东吴。而这三个政权的开创者则分别是曹操(虽然称帝的是他...

武则天能够让李治欲罢不能 武则天哪里好过王皇后

武则天能够让李治欲罢不能 武则天哪里好过王皇后

还不知道:武则天到底比王皇后好在哪里?她有三大优势,让李治欲罢不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世人皆言“脏唐臭汉”,对于唐朝来言,开启这个“脏头”的人是谁?不是李世民强纳齐王妃,而是李治和武则天这两人。武则天14岁进宫,本是李世民的“媚娘”,但可惜李世民却根本不喜欢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