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铲除董卓之后 为何不到两个月时间就被人杀了
对王允被杀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人有时候就是很有意思,明明一手好牌,最后却因为自己的一些骄傲自满或者对形势的判断失误,导致最后一手好牌打得稀烂,历史上这样的人物或者事件数不胜数,其中更具有代表性的就是东汉末年的司徒王允。
公元192年,王允利用貂蝉 *** 吕布,让吕布一举将把持朝政数年的董卓拿下,王允趁机铲除董卓三族,一时间大权在握,眼看汉朝就有希望继续恢复正常,可是为何王允却在2个月后被人所杀,并且东汉彻底瓦解,三国逐渐产生?其实仔细思考分析一下,我发现这3个原因十分重要。
独占功劳,引起不满
而素轻布,以剑客遇之。布亦负有功劳,多自夸伐,既失意望,渐不相平。
在铲除董卓的行动中,毫无疑问吕布是功不可没的,按照正常道理以及规矩来看,董卓铲除之后论功行赏应该好好奖励吕布一番才是,可是王允这个人比较自私,他觉得铲除董卓一事,从头到尾其实就是自己在谋划,吕布仅仅就是一个剑客而已,不应该给他什么赏赐,并且骨子里对吕布还有些看不起,这直接导致吕布对王允心有不满。
仅仅吕布不满也就算了,更为关键的是,在铲除董卓的时候,尚书仆射士孙瑞也是出了大力气的,事成之后,王允一样没有将功劳与之分享,而是占为己有,他觉得自己智慧超人,不需要别人的支持与帮助,也能继续成就大事,然而他其实整个铲除董卓的过程,都是靠得别人,他居然浑然不知。
因为独占功劳导致吕布以及一些参与此事的人都对王允有所不满,虽然董卓铲除了,大家心里并不高兴,因为王允与董卓一样骄傲自大,并且智慧还不如董卓。
误判形势,错失良机
除了因为独占功劳得罪人之外,王允还有另外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对形势的判断严重失误,导致错失了更佳机会拉拢西凉部曲,要知道当时西凉部曲可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对东汉的影响十分巨大,要是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后果严重,可是王允并没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一开始的时候,王允对西凉部曲犹豫不决,既不采取和解措施,也不进行攻打,让人摸不着头脑,根本不知道王允下一步要做什么。原本按照当时东汉的混乱来看,最需要的就是拨乱反正,只要特赦西凉部曲,得到他们的支持,让其安定下来,东汉的局势就会得到稳定一些的发展。
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既而疑曰: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后汉书·王允传》
犹豫不决也就算了,当西凉部曲在李傕和郭汜派遣使者乞求特赦和解的时候,王允居然以“一岁不可再赦”的理由拒绝了对方,因此让对方对和平解决双方关系一事上,产生足够的怀疑,可是对方这个时候还不敢轻易动手。
接下来,王允开始继续居功自傲,对董卓的部下处置方面,可以说残忍到了极致,完全没有政治头脑,比如对董卓旧部蔡邕,就让人十分不解,原本此人得到董卓的赏识“一月三迁其官,拜为侍中”,为报答知遇之恩跟随董卓,但是此人十分正直,对董卓的一些暴行都曾提过建议,只是董卓没有听从而已。在董卓被铲除之后,蔡邕为了能够活着完成汉史,曾经“乞黥首刖足”,汉朝很多大臣都劝王允饶他一命,王允却坚决不同意,最后在牢狱之中将其折磨致死。
西凉部曲一看王允对待董卓旧部如此残忍,一时间谣言四起,他们觉得想要得到朝廷的和平解决,是断然没有任何希望了,为了保住性命,只能反抗方才是更佳方式。经过慎重思考,牛辅的谋士贾诩向李傕和郭汜献策:
京师不赦我,我当以死决之。若攻长安克,则得天下矣;不克,则抄三辅妇女财物,西归乡里,尚可延命。
两人听取建议之后,迅速联合樊稠、李蒙、王方等西凉诸将合兵十万余,一起奔赴长安,先下手为强,方才是更好的选择。
只用亲人,最终失败
王允最开始以为即使西凉部曲前来攻打东汉,自己也可以很好的解决他们,可惜他自己完全不懂军事,当时西凉部曲的十万余兵力,都是为了生存而战斗,可以说他们是有信仰的,而东汉当时的军队呢,实际上完全形同虚设,比如王允手中的长安禁军,这些人原本就是董卓旧部,根本就对王允很失望,不想为其所用,另外一些讨伐董卓的关东军,也就是东汉正规军,更是对王允不屑一顾,完全看不上王允,根本不可能为其所用,只有王允还乐观地以为自己手上有很多兵马。
军队不行,再加上王允只用亲人,不用贤才,当时的左冯翊、右扶风和京兆尹并称“三辅”,在王允控制大权之后,他任用自己的亲信宋翼和王宏分别出任左冯翊、右扶风,掌握了主要的军事力量,可惜两人能力不足,还贪生怕死。
在李傕进攻长安的时候,假传圣旨派遣两人,宋翼软弱无能,觉得“王命不可违”,想要听从调遣,而王宏判断出有诈,劝诫宋翼无果,最后自己觉得势单力薄,也就无所作为,任由李傕等人攻打长安,最后将王允直接杀掉,很多东汉重臣都被灭族,就此东汉彻底陷入混乱之中。
结语
要是王允稍微能够聪明一点,不要那么自私自利,更不要居功自傲,对待西凉部曲的处置方面能够采取一些和平方式处置,手上的好牌断然不会打得那么稀烂,可是纵观历史来看,凡是这种居功自傲且自负小气之人,又有几人能够有所建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