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备曹操争夺要地时,诸葛亮他们在干什么?

中国历史9年前 (2016-06-30)300

每当一提起诸葛亮总会和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刘备进占西川不久,曹操于公元215年亲率十万大军征讨张鲁。曹操从陈仓(今陕西宝鸡)进至阳平关(今陕西勉县西北),攻破张鲁弟张卫拒守的关城。汉中西大门失守,张鲁退到巴中,后投降曹操。曹操顺风顺水地取得汉中,却拒绝了司马懿、刘晔进攻益州的建议,只留夏侯渊等镇守汉中,自己率主力于216年春天返回。

曹操得了汉中,虽没有立即进攻刘备,但汉中的曹军无疑成为蜀汉的达摩克利斯剑,寝食难安。谋士法正以其敏锐的战略洞察力,建议刘备“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夺取治中后,“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固守要害,为持久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刘备对法正的战略眼光大加赞许,于217年亲领大军,争夺汉中。

《三国演义》从第七十回开始涉及汉中之战,演义中张飞击败张郃,智取瓦口隘是汉中之战的序曲,历史上确有其事。但黄忠与严颜夺天荡山的故事虽精彩,其实是罗老先生虚构。罗老先生对蜀汉方面的败仗惜字如金,马超战败被一笔带过,张飞西线战败只字未提。总之,汉中之战初期并不顺利。到219年春,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于定军山,扭转了汉中之战不利的战局。曹操亲率大军赶到南郑(今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增援,却被赵云在汉水之滨打败,不得已,放弃了汉中。与此同时,刘备又命孟达从秭归北上攻取了房陵(今湖北省房县)、上庸(今湖北省竹山县),进一步保证了汉中东南的安全。

刘备曹操争夺要地时,诸葛亮他们在干什么?

在刘备与曹操本人的交战中,历时两年多的汉中之战是唯一的取得最后胜利的一次。刘备方面除了镇守荆州的关羽,名将差不多悉数参战,可谓倾尽全力争夺汉中。与演义中不同的是,诸葛亮并没有直接参与汉中之战,汉中之战的男一号应当是法正。扭转战局的关键几步棋,都是法正提出的。当然,诸葛亮在后方处理政务,保障前线物资供应,贡献也很大。相比之下,曹魏集团出动的精兵良将也不少,为什么会最终放弃汉中?赵云在汉水用空城计打败曹军,曹军丢失粮草,是曹操败退的直接原因,但从深层次看,汉中对曹刘双方战略地位的差异,才是曹操放弃汉中的根本原因。

我们先来看一下汉中的位置。

从图上看,汉中北有秦岭,南有大巴山,米仓山属于广义的大巴山的一部分。汉中作为南北双方的一个中间地带,夹在北方的关中平原与南方的四川盆地之间。关中平原为当时北方地区的上游,秦岭为关中平原的南面屏障;四川盆地为南方地区的上游,大巴山脉为四川的北面屏障。汉中盆地就位于秦岭和大巴山之间。从气候上看,汉中盆地属于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活动积温4500~4800℃,年降水量超过800毫米,农业上可实行稻麦一年两熟,发展农业的条件优越。正是依靠优越的气候条件,在曹操把汉中居民迁走后,蜀汉照样可以在此屯田,发展农业。

刘备曹操争夺要地时,诸葛亮他们在干什么?

地形是影响汉中战略地位的主要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秦岭和大巴山脉。两列山脉平行耸立,东西横亘,将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截断成差异明显的南北两部分。秦岭西抵陇山,东连伏牛山,高峻险拔。狭义的秦岭东西长400~500千米,南北宽100~150千米,海拔2000~3000米。秦岭有三条谷道穿越中部,为汉中盆地与关中平原之间的通道,分别是褒斜道、傥骆道和子午道。每条谷道都曲折回旋,幽深险峻,不利于人力物力的大规模运动,尤其不利于粮草补给的运输。汉中与四川之间为大巴山,海拔1300~2000米,延绵于川、陕、鄂边境,与武当山、荆山、巫山等山相连。一般称任河以西为米仓山,以东为大山。大巴山为四川盆地、汉中盆地的界山,通道有金牛道和米仓道。四川盆地的重心在成都平原,自金牛道进军要比米仓道捷近。若由米仓道进军,可威胁四川与东南的交通线。

不难看出,在南北对峙的形势下,汉中对于南方的意义远比对北方的意义重大。一方面,从河流上看,汉中作为嘉陵江和汉江(汉水)的上游,经嘉陵江可进入四川盆地腹地,经汉江可进入长江中下游平原,所以汉中与南方的联系更密切;另一方面,从地形上看,秦岭远比大巴山更险峻,自汉中越过秦岭北进难,越过大巴山南进却较易。如果双方以秦岭为界,可共享秦岭之险;如果曹魏集团把前线推进到大巴山,那就享尽了地理优势,蜀汉就会十分危险。黄权就对刘备说,“若失汉中,则三巴不振,此割蜀人股臂也。”这就难怪,刘备即使面对多次打败自己的曹操,不管心理阴影面积有多大,一定要拿下汉中。

汉中初战不利,刘备驰书留守成都的诸葛亮发兵增援。诸葛亮问从事杨洪,杨洪回答说:“汉中,蜀之咽喉,存亡之机,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刘备集团为了汉中不惜孤注一掷,反观曹操方面,由于补给困难,作战决心远没有刘备那么大,曹操有计划地把汉中居民撤到关中就是明证,演义中杨修被杀的“鸡肋”事件,其实是曹操内心的写照。

刘备曹操争夺要地时,诸葛亮他们在干什么?

刘备集团攻取了汉中,成为三国鼎立的重要条件。夺取汉中后,刘备出人意料地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魏延也不辱使命,采取分兵驻守汉中险要关口,御敌于国门之外的策略,多次打败魏军来犯,保障了汉中的安全。诸葛亮矢志北伐时,汉中就成为北伐的前进基地。魏延被冤杀后,王平延续了魏延的御敌之策,使来犯的曹爽损兵折将,无功而返。但姜维上任后,废弃了魏延行之有效的防御策略,改为“敛兵聚谷之法”,即将各处隘口的蜀汉军队统一撤回到汉城和乐城,依靠这两座坚城,坚壁清野,企图将来犯的曹魏大军困在城下,然后蜀汉军队机动游击,截断归路,实现关门打狗。姜维策略太过于异想天开,脱离蜀汉的实际,后来钟会伐蜀,汉中很快失守,蜀汉也敲响了丧钟。汉中对于蜀治兴亡的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正因为汉中对于四川盆地战略地位重要,失去了汉中,四川盆地很难割据,元朝开始的行省制度,将汉中盆地的汉中、安康一并划分陕西,这种行政区划一直延续至今。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6/70826.html

“刘备曹操争夺要地时,诸葛亮他们在干什么?” 的相关文章

李建成的实力比李世民还要强 李建成最后为何会被反杀

李建成的实力比李世民还要强 李建成最后为何会被反杀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建成的实力,明显比李世民强得多,为何李建成反而被杀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政变之前,究竟是李世民的实力更强,还是李建成的实力更强,似乎不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显而易见,在玄武门政变之中,李世民最终战胜了李建成,获得了皇位继承资格,并最终当上了...

曹丕逼汉献帝退位之后 曹丕为何没有对他下手

曹丕逼汉献帝退位之后 曹丕为何没有对他下手

对曹丕登基,为何没有除掉汉献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老板去世后,世子曹丕继承王位还没过几年,就将目光转移到了九五之尊的皇位上,对权力的渴望,就如同一只看见了肥肉的贪狼,用垂涎三尺来形容可谓是再恰当不过了。要知道,一般臣子想要谋取皇位,都要经过一系列精密的计划,但...

历史上湖北出了哪些宰相重臣?他们有哪些功绩?

历史上湖北出了哪些宰相重臣?他们有哪些功绩?

历史上的湖北地区出了很多国王和皇帝,也出产了不少宰相。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尹吉普,西周大臣、诗人。兮氏,名甲,字伯吉普。尹为官名。乃《诗经》中极少数名字可考的作者之一。《大雅》中《崧高》、《烝民》二篇为其所作。《诗经》相传为尹吉普采集、孔子编订。生平事迹见《诗·小雅·...

钱氏腿残眼瞎又无子嗣 朱祁镇复位后为什么还要立她做皇后

钱氏腿残眼瞎又无子嗣 朱祁镇复位后为什么还要立她做皇后

还不知道:朱祁镇复位之后,为什么还要复立腿残眼瞎又无子嗣的钱氏为后?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代皇帝,也算是一生坎坷。第一次当皇帝的时候,御驾亲征北方强敌瓦剌,结果五十五万大军全军覆没。他本人也在“土木堡”这个地方,被敌国瓦剌的太师——也先所俘...

雍正上位后圈禁了很多人 乾隆上位后为什么基本都放了

雍正上位后圈禁了很多人 乾隆上位后为什么基本都放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乾隆为什么要放了雍正圈禁起来的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清朝康熙的儿子被圈禁的皇子有: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皇九子爱新觉罗·胤禟、皇十子爱新觉罗·胤、皇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禵。其中皇长子爱新觉罗·胤禔、废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是...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李隆基上位太平公主有功 李隆基上位后为何处死她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一起起兵,他当上皇帝后,为何马上就处死她?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封建制度之下,天下的最大权力,自然都在皇帝的手中。而为了坐上皇帝这个位置,或者说能够掌控住皇帝,宫廷之中的“战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而在唐朝,这个趋势就更加明显了。在武则...

历史上王安石的才能怎么样?为何被称为奇才?

历史上王安石的才能怎么样?为何被称为奇才?

如果不以成败论英雄,王安石则是北宋167年历史中,那颗最耀眼的明星。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提起北宋诗人,你第一时间是不是想起了苏轼、欧阳修,或者是黄庭坚、司马光,如欧阳修的“新旧女婿”,苏轼的“拊掌唤鱼”,司马光砸缸等等,通过他们的一些诗和发生的一些趣事,更让我们对...

贺循:晋朝名臣,在地方颇有政绩,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贺循:晋朝名臣,在地方颇有政绩,对朝廷礼仪多有补助

贺循(260年-319年8月28日),字彦先。会稽郡山阴县人,两晋时期名臣,孙吴后将军贺齐曾孙、孙吴中书令贺邵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贺循早有名声,与纪瞻、闵鸿、顾荣、薛兼并称“五俊”。初任五官掾、阳羡县令、武康县令、太子舍人等职,在地方颇有政绩。后退居会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