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嗣:唐朝之一猛将,李光弼郭子仪都是他手下
对王忠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王忠嗣,山西祁县人。父亲王海宾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以骁勇善战闻名军中,公元714年在与吐蕃的武街大战中战死沙场。战后,唐玄宗追赠王海宾为左金吾大将军。 王海宾战死时,王训年仅九岁,唐玄宗见到他以后赐名忠嗣,将他收养在宫中,又让其陪忠王李亨,即后来的唐肃宗练武学艺。
开元十八年,18岁的王忠嗣离开宫廷,被任命为兵马使,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参加了他军事生涯的之一次恶战——玉川战役。战前,他侦察到吐蕃赞普正在玉川检阅军队,就独自率领三百精锐骑兵,乘着夜色发动突然袭击,斩首上千级,俘虏四千余人,缴获牛羊上万头,吐蕃赞普仓皇逃命。此战堪比霍去病800骑兵夜袭匈奴之战,王忠嗣也因之一战成名。
天宝三载,即744年,王忠嗣趁突厥大乱之机,再次出兵北进。这次唐军的打击重点是实力较强的东方部落。朔方军进军神速,直抵萨河内山,一路势如破竹,攻势凌厉,一举击破突厥东部军事力量。至此,曾经称雄北方一百余年的突厥汗国终于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这场前后延续达百年的战争,最终以大唐帝国的胜利而告终。
天宝五年,746年,唐玄宗命王忠嗣兼任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节度使。当时四镇兵力总共有26余万人。一人佩四镇之印,掌控万里边疆,劲兵重镇,这在大唐帝国的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
王忠嗣手握重兵后,“以持重安边为务”,从国家大局着眼,不再轻启战端。他还注重发现栽培人才,名将哥舒翰、李光弼、郭子仪和李晟都曾是王的部属。然而,王忠嗣因为幼年时与忠王李亨的关系太过密切,不知不觉就陷入到了宫廷争斗之中。
当时,唐玄宗废掉太子后,由谁继任成为关键,其中武惠妃之子李瑁可能性更大。李林甫勾结武惠妃,为了打掉李亨的外援,暗中命令济阳别驾魏林诬告王忠嗣,声称自己过去在担任朔州刺史,王忠嗣任河东节度使时,王忠嗣曾经说:“早年与忠王在宫中一起生活,我愿意尊奉太子。”
唐玄宗大怒,召见王忠嗣入朝,命令三司详细审讯,几乎被陷害致死。经过哥舒翰等人苦苦求情,王忠嗣仍被贬为汉阳太守。第二年,王忠嗣就在悲愤中去世。王死后仅6年,安史之乱就爆发了,安禄山叛变的军队其中有一部分还是王忠嗣当年指挥过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