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祖大寿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他投降清朝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7-27)420

还不知道:祖大寿投降清朝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誓死不降,这是很多人眼中,一名将领应有的骨气,就算是战斗到最后一刻,也不能向敌人投降,这样的人才会被称为是一代名将。但是明清时期却有一个例外,明朝大将祖大寿,他身为明朝将领,却先后多次投降了清朝,但即便如此却从来没有人说他是奸臣,这是为什么?祖大寿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他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祖大寿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他投降清朝的原因是什么

在明末的将领中,有为数不少的人降清,如:孔有德、尚可喜、耿仲明、吴三桂、洪承畴等,但有一人一直以来为人们争论不休,他就是两次降清的祖大寿(之一次假降,第二次粮绝援尽而降)。后世中一部分人认为其已经为明朝尽忠,另一部分则认为其献城卖国卖友。那么真实的祖大寿究竟是个怎样的人呢?

祖大寿,字复宇,明末辽东人,是吴三桂的舅舅。祖大寿家世代军官出身,世袭明朝宁远卫军职。其父祖成训曾任辽东副总兵,1621年(天启元年),祖大寿任职中军游击。1626年(天启六年)正月,努尔哈赤攻宁远,被守城的祖大寿的将士用大炮炸伤,明军乘机大败后金军,祖大寿以军功升副总兵。次年,皇太极亲率后金军围锦州,攻宁远。辽东巡抚袁崇焕令祖大寿带领精兵四千人绕到敌后,总兵满桂、尤世威等率军至敌前形成犄角之势,和清兵激战于宁远城下。祖大寿等大战城外,士卒多战死,仍力战不退,六月五日,皇太极败走,史称宁锦大捷。之后袁崇焕于崇祯元年(1628年)督师辽东,祖大寿升任辽东前锋总兵,挂征辽前锋将军印,驻守锦州。

皇太极崇祯二年(1629年),袁崇焕被刚愎自用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以通敌叛国罪下狱治罪。祖大寿既寒心又愤怒,率部东走,之后又被劝返。次年八月,袁崇焕被凌迟处死。崇祯四年(1631年),祖大寿被皇太极围困在大凌河城,明军几路救兵四次援救,都被后金军击败。祖大寿的多次突围也没有成功。大凌河城被围了三个月,城内的粮食吃完了就杀马吃,马吃没了,就杀人相食。皇太极两次致书祖大寿劝其归降,十月二十八日,祖大寿杀死宁死不降的何可纲开城门请降,这是他的之一次投降。

祖大寿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他投降清朝的原因是什么

但这是诈降,祖大寿以帮后金夺取锦州城为名令皇太极放自己回去,但一回到锦州城就组织防御,抗击清军。崇祯皇帝升祖大寿为左都督并三次下诏令其进京陛见,但均被其借故推辞。(祖大寿怕自己步了老上司的后尘)。崇祯十四年三月,皇太极率大军攻打锦州,并大败增援锦州的蓟辽总督洪承畴军十三万人,洪承畴退守松山,次年二月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往盛京后降清。崇祯十五年(1642)三月,被围困整整一年的锦州城粮草断绝,城中杀人相食,祖大寿率部开城投降。降清之后祖大寿被授予汉军正黄旗总兵并随清军入关。1656年(顺治十三年),祖大寿在病死于北京祖家街的府宅。

祖大寿明末著名抗清将领当时关宁铁骑的领袖级人物。他曾是袁崇焕得力的部下也是吴三桂的舅舅。1642年被皇太极兵围锦州一年多后二次降清。 明末降清比较著名的人物有很多最有代表性的三个:吴三桂毛文龙的两旧部尚可喜耿仲明(耿精忠的爷爷)他们都被封王封侯。吴被封平西王尚被封平南王耿被封靖南王。这三人都是清兵入关后率部随清军南征北战对自己的同胞作战非常凶猛很快就肃清了大明残部和农民起义军,为大清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被封王封侯。

之一祖大寿并不情愿降清。

祖大寿在明朝贵为总兵官,有权势有地位生活安逸富足。如果投降清朝可以参考此前的李永芳,虽然混了个额驸的身份,但在八旗子弟眼里还是跟狗一样,打仗要拼命冲锋在前,有了好处根本轮不上他。而且在入关之前,清政权也穷得要命,物质和文化都非常落后,好一点的东西都是从明朝那边抢的,所以明朝的武将除非到了绝境极少投降的。祖大寿先后两次降清,之一次是崇祯四年十月大凌河之战,第二次是在松锦大战时的崇祯十五年,两次都是在走投无路时投降。崇祯皇帝对祖大寿不薄甚至明知道他曾经降清也不追究,虽然袁崇焕的下场让祖大寿寒心他依然选择为明朝效力,所以说他是明朝的忠臣比其他许多总兵官强多了。

第二皇太极多尔衮也不想用他。

祖大寿之一次投降皇太极,原本约好里应外合帮助夺下锦州,但逃回锦州之后他并没有践约,英雄爱英雄,皇太极很欣赏祖大寿,为了表现自己的宽容没有难为祖大寿的侄子祖泽润、儿子祖泽洪、养子祖可法等人,赐给他们宅子并给予官职,而且多次派人通告祖大寿自己不会介意他背信之事。但祖大寿两次被迫降清很不情愿皇太极肯定不会再重用他,也不会让他的地位超过三顺王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或者超过石廷柱这些人,另一方面祖大寿的侄子祖泽润已经是汉军正黄旗的固山额真,祖大寿的地位如果太低也不合适。所以皇太极安排祖大寿隶属于汉军正黄旗仍然是总兵官,这是给 *** 的一个职务耿仲明石廷柱都做过总兵官,后来祖大寿跟着清军进了北京,最终死在顺治十三年。

第三祖大寿实力强大充实了清军的力量。

崇祯皇帝和皇太极对祖大寿这么客气根本的原因是,他的实力强大,祖氏家族控制的武装在辽东举足轻重。皇太极时代建立了一支汉军军队名为乌真超哈,由佟养性指挥,佟养性死后由石廷柱接管。松锦大战胜利之后,祖大寿带来大批将士,加上此前大凌河之战投降的祖大寿部下,数量相当大而且都是久经战阵的精锐,再算上三顺王石廷柱等人的汉军力量可观。于是皇太极把乌真超哈改成了汉军八旗,让祖泽润做了正黄旗的都统,祖可法、祖泽洪、祖泽远等人做了各旗的副都统。

所以虽然祖大寿本人被挂起来,他的子弟和部下却成为清军的骨干,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而且祖大寿的外甥吴三桂以总兵官的身份据守山海关,吴三桂的父亲吴襄也做过总兵官正,在北京祖大寿曾几次劝说吴家人降清,这对吴三桂后来的选择还是很有影响的。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7/75491.html

“祖大寿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 他投降清朝的原因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乾隆下令禁捐后,为何没多久又准许开捐?

乾隆下令禁捐后,为何没多久又准许开捐?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乾隆皇帝在位时,虽然搞出个所谓的“十全武功”,其执政期也包括在所谓的“康乾盛世”内,但这是耗费光了雍正皇帝存下来的银子造成的,乾隆自己只会花钱,不会挣钱,晚年国库几近空虚,所以“败家”。虽然本人也不太喜欢乾隆皇帝,他执政的晚期,也确实让清朝由盛而衰,但...

历史上司马光是什么人?他一生都没有纳妾是为何?

历史上司马光是什么人?他一生都没有纳妾是为何?

司马光,山西人,和太史公司马迁并称“史家两司马”,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古代休妻有七出之名,第一条就是七出者,无子,一也。在古代,送人新婚礼物,最多的就是石榴,因为石榴象征着多子多福。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都是正常的,甚至妻子还要主动为丈夫纳妾,为了婆家开枝散叶。用现在...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三国曹操五子良将的结局如何?有哪些人得以善终

五子良将是指三国时期,曹魏势力的五位将军,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曹魏五子良将是曹操手下最得力的五位战将,每一位统兵打仗都是响当当的,都能独当一面,在演义中,五子中除了于禁兵败羞愤而死,剩下四位都是中箭而死,分别是张辽、乐进、张郃、徐晃,而在正史中,只有张郃中箭而死,剩下的几位...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的成就为何完全不同

高览和张郃都投靠曹操 两人的成就为何完全不同

还不知道:高览和张郃一起投靠曹操,为何张郃成了名将,高览则默默无闻?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事实上,之所以张郃成为了名将,而高览则默默无闻,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原因!看懂了这些原因,将非常有助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张郃与高览袁绍手下,有四个非常厉害的猛将,号为河北四庭柱...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 孙权又是怎么对待孙策后人的

还不知道:孙策临死前传位给孙权,他的后裔结局如何?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200年5月,“小霸王”孙策走到了人生的终点,临终前他对张昭说:“公等善相吾弟!”然后将将印绶交给了自己的弟弟孙权。后来,在张昭、周瑜等人的辅佐下,孙权不仅在江东站稳脚跟,而且还占领了荆州地区...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 雍正为什么连夜处死陪伴康熙六十年的心腹

康熙皇帝去世之后 雍正为什么连夜处死陪伴康熙六十年的心腹

康熙刚驾崩,雍正就连夜处死了父亲60年的心腹,他知道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康熙、雍正、乾隆大概是清朝史上最出名的三位皇帝了,也是众多影视剧创作的人物素材。而“雍正夺位”的故事更被人反复讲述,据称康熙刚驾崩,雍正为了帝位就连夜处死了父亲的心...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弥留之际为什么坚持斩杀魏延?魏延到底该不该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魏延是刘备亲自提拔起来的大将,在汉中之战过后,魏延由于战功卓著,被升为汉中太守兼任镇北将军,后来魏延一直在汉中替刘备镇守城池,并且在汉中魏延发明了一个战略,叫:“错守诸围之法”,...

汉朝皇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汉朝皇帝在和匈奴和亲的时候 汉朝为何只嫁不娶

对汉匈和亲,为何汉朝皇帝从来不娶匈奴公主?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别说汉朝皇帝不娶匈奴女子,就是放眼整个中国五千年封建社会,中原皇帝娶夷狄女子为正妻的也是非常少见的,中原与夷狄和亲,几乎全部都是中原王朝把女子嫁给夷狄君主,不觉得奇怪吗?《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二:凤阁舍人...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