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中国历史9年前 (2015-06-01)112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弥留之际为什么坚持斩杀魏延?魏延到底该不该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魏延是刘备亲自提拔起来的大将,在汉中之战过后,魏延由于战功卓著,被升为汉中太守兼任镇北将军,后来魏延一直在汉中替刘备镇守城池,并且在汉中魏延发明了一个战略,叫:“错守诸围之法”,魏延用此战略将曹魏兵马一直阻挡在汉中城外,十多年来没有曹魏兵士踏进过汉中一步。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显然,魏延是一名合格的大将,更是一名专业的守城主将,像魏延这样的人才正是蜀汉集团所需要的,但是在诸葛亮临死之前,没有多余的思考,直接让马岱斩杀魏延,最后魏延三族竟然也被蜀汉朝廷所灭。

到底是什么原因?蜀汉朝廷为何要如此对待魏延呢?诸葛亮为何要坚持杀掉魏延?这其中有没有隐情呢?

魏延的死,到底有没有隐情?

魏延字文长,在赤壁之战过后,一直跟随刘备,在入川之战中,魏延屡立战功,而且当年入川之战的时候,是刘备亲自点名要让魏延和黄忠一起参战,而把张飞,关羽,赵云等将留在荆州。

说白了,自从黄忠和魏延在长沙郡投奔刘备以来,刘备便把他们两人当成自己的心腹大将来培养。从公元214年到公元219年,魏延跟随刘备5年的时间,在这期间魏延屡立战功。刘备之所以能够成功入川,魏延也是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随后魏延便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坐守汉中。那么当时刘备为什么不把汉中交给张飞来把守,而是交给了魏延?其实这就是刘备和诸葛亮精心设计,以此来考验魏延是否愿意真心效力于蜀汉。

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或许大家都知道在魏延投奔刘备的时候,诸葛亮便以魏延背信弃义谋害主公为由,想把魏延当众斩首,只不过刘,关张同时替魏延求情,诸葛亮才不得已而留之。当时当着刘备的面说,如切勿怀有二心,否则立斩汝头。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那么如何能够检验出一个大将,是否是一个合格的大将?是否对自己心怀二心?那么更好的 *** 就是让它镇守城池,把这个城池的所有的兵马、钱粮,全部交给此人来把守时间一长便可以见真心。

更何况当时汉中刚刚经受战乱之苦,而且张鲁把汉中的黎民百姓、钱粮全部移交给了曹操。说白了,刘备当时虽然说躲到了汉中,但是只不过是一座空城。把一座空城交给魏延来把守,这对于刘备来说是再好不过的 *** 。

因此把汉中交给魏延来把守,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这其实上就是刘备对魏延的一个考验,如果说魏延没有经受住考验,或者是在任职汉中太守期间,魏延怀有二心,那么只有一个结果等待着魏延,那就是人头落地。

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归天,而魏延的话仍然在汉松把守,公元228年,魏延跟随诸葛亮参与北伐。在第1次北伐的时候,魏延便提出了一个战略,就是著名的“子午谷奇谋”,魏延当时想效仿韩信突袭子午道,兵临长安城,然后跟诸葛亮来个理应外合,一举拿下长安。

但是当时诸葛亮并没有采纳魏延的战略,为什么呢?诸葛亮认为这个战略太过于凶险。之一,蜀军完全没有这个兵力来支撑魏延,如果说魏延一旦在子午谷受伏,那么将是全军覆没,而且还搭上一个大将的性命,同时即便是魏延成功到了长安城下,诸葛亮的兵马也不可能在短时间迅速与他在潼关会师。

在诸葛亮看来,子午谷战略虽然是一个奇谋,但是可行性非常的低,因此坚决没有采纳魏延的战略。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魏延辛苦提出来的战略并没有被诸葛亮采纳,魏延因此便在私下带着情绪工作,甚至跟参军杨仪产生了矛盾,当着诸葛亮的面便爆发了出来。

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重在五丈原期间,诸葛亮便提出一个想法,那就是让蜀军全线撤退,并且让魏延断后,杨仪充当参军。

当时诸葛亮设想让魏延断后,如果说魏延不听从号令,那么姜伟就及时补充上去,也就是说让姜维来断后。

什么意思呢?也就是说,诸葛亮在最后时刻还给了魏延一个机会,如果说魏延听从军令,那么马岱或许就不会斩杀魏延。

那么魏延是怎么做的呢?当时魏延便说:“丞相虽亡,我魏延健在,何故因一人亡而废全师?”,说完魏延便和蜀军大队发生了摩擦,并且亲自带队跟杨仪交起手来,最后魏延一行人马被将军王平所阻止,并把魏延的军士全部喝退!

魏延死得冤枉吗?

魏延一行人马被王平喝退之后,魏延便来到汉中城之下,当然等待魏延的结果就是马岱出其不意的将他斩杀。这便是诸葛亮临终之前精心设计好的,当然也是在魏延没有听从军令之后马岱才会执行诸葛亮的密令。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魏延军事行动失仪,严格意义上来说,魏延他是没有执行军规的,违犯军规,作为一名军人来说,他这是失职,甚至说成是背叛都是不过分的。

因此,如果说从魏延的行动和做法来看,魏延被处死完全是他咎由自取,理所应当的,他死得其实并不冤枉,只不过斩杀魏延三族,这确实是蜀汉朝廷做的有点过分了。

为什么要斩杀魏延的三族呢?其实蜀汉的依据就是魏延是一个叛国贼,那么针对一个叛国贼来说,斩杀其三族就跟曹操当时斩杀马超三族一样,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历史上的魏延,他并不是真的要反叛蜀汉。

在史料《三国志》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从史料记者来看,魏延当时确实是没有反叛之心的,只不过想除掉杨仪跟他唱反调这个人。

最后魏延便带了他的家将们与杨仪所率领的返蜀大军发生争执,最后魏延被斩杀。从整个经过来看魏延确实是死得不冤枉。

诸葛亮临死为何非要设计斩杀魏延呢?

诸葛亮在病重弥留之际,他最重要的两件大事就是,第1个就是如何成功让蜀军全线撤退,第二就是让马岱斩杀魏延。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在诸葛亮看来,魏延这个人似乎是必死的。为什么呢?其实从魏延违抗军令,也有就是之前诸葛亮否定子午谷战略,之后魏延便消极工作,甚至当众和杨仪发生争执,完全没有把诸葛亮放在眼里。

在诸葛亮死后,魏延又确确实实没有遵循他的军令,堪当蜀军的断后大将,而是直接带军和杨仪的返蜀大军发生了摩擦。

从这里来看的话,诸葛亮临终之前精心设计斩杀魏延的战略确实是非常的有必要,因为在当时张飞关羽,赵云他们都归天了,整个川蜀来看,能够和魏延相媲美的大将其实并没有,而姜维呢?在魏延面前当时也只算是一只小雏将。无论身份还有地位,姜维都没有办法和魏延相比拟。

正因为诸葛亮临死之前猜到了,魏延或许会造反,因此便设计除掉他。其实作为一国丞相诸葛亮来说,魏延当众和杨仪发生争执,而且是当着自己的面,这便完全暴露出了魏延自私、自利,毫不顾大局。

像魏延这样的人,如果说手握重兵,对于蜀汉来说绝对不是一个好事情,为什么呢?如果说魏延手中权力滔天,随时可以指挥兵马。以私充公,别说是一个杨仪,倘若是刘禅对魏延有所看法,估计魏延也会对刘禅动用军队。

而且最重要的是魏延在汉中已经有10多年的经验底子,如果他有想法,一旦投奔曹魏,汉中便立即归曹魏所有。或者想进攻川蜀,魏延也将毫不费力。在中后期魏延功高盖主,而且性情又像极了关羽,如果说有人让他不高兴,他便大刀相向。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你看在丞相诸葛亮死后,魏延当着费祎的面便说道,丞相虽然死了,我魏延还在。像这样的话,魏延他都敢说出来,是问幼主刘禅在魏延心中他又值几斤几两。

因此诸葛亮在临死之前为了防范未然,只能让杨仪挑起魏延的情绪,让杨仪带军回蜀。最后马岱出其不意,从背后将魏延斩杀,以此来解决了蜀汉内斗事件,总体来说消除魏延一人,便可消防蜀汉内斗,这桩生意诸葛亮其实不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506/2563.html

“魏延到底该不该死 诸葛亮临死前为何还要杀他” 的相关文章

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朱标如此偏爱

朱元璋的儿子那么多 朱元璋为何对朱标如此偏爱

对朱元璋子嗣众多,为什么唯独对朱标这么偏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了解明史的读者都知道,朱元璋最宠爱的皇子就是朱标。在朱元璋的眼里朱标是特殊的,没有人能比得上朱标的位置。朱元璋明明有很多儿子,为什么唯独对朱标这么偏爱?首先,朱标处理兄弟关系,让朱元璋深感宅心仁厚。朱...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与胡惟庸有何关系?

刘伯温是怎么死的?与胡惟庸有何关系?

刘伯温命运的转变,与另一位开国大臣胡惟庸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史料记载,刘伯温是胡惟庸毒死的。史料上是这样说的,刘伯温生了重病,朱元璋让作为宰相的胡惟庸派御医去看刘伯温。御医看了刘伯温,给刘伯温吃了药以后,刘伯温就感觉他的心中有一块...

历史上许平君是怎么死的?与霍氏有何联系?

历史上许平君是怎么死的?与霍氏有何联系?

许平君,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任皇后,汉元帝刘奭的母亲。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前75年,16岁的刘询终于脱单了。说起来,刘询虽是皇族之后,可他是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在他出生不久,便受巫蛊之祸的连累,以罪人的身份被养在关押在监狱里。还是个不会说话的奶娃娃,被丢到监狱里,结果可想...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他为什么降魏?

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黄权年轻时为郡吏,后被益州牧刘璋召为主簿。曾劝谏刘璋不要迎接刘备,因而被外放为广汉县长。刘璋败,才降刘备,被拜为偏将军。建计取汉中,拜护军。刘备为汉中王,仍领益州牧,以黄...

吴景:东汉末年将领,依附袁术后东归孙策

吴景:东汉末年将领,依附袁术后东归孙策

吴景(?—203年),本吴郡吴县人,后迁居吴郡钱塘,孙坚妻子吴夫人(武烈皇后)之弟 ,孙策和孙权的舅舅,东汉末年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吴景因追随孙坚征伐有功,被任命为骑都尉。袁术上表举荐吴景兼任丹杨太守,讨伐前任太守周昕,占据丹杨。后遭扬州刺史刘繇逼迫,再...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李世民和赵光义都夺位了 两人风评为何天差地别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同样是夺位,为什么李世民万古流芳,赵光义却风评很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玄武门事变”是中国古代史上家喻户晓的一桩大事,李世民通过血腥的政变成功以非嫡长子的身份上位。而宋太宗赵光义虽然史书记载是赵匡胤传位给他,但一直有不少的疑问,更有“烛影斧声”...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对同样是面对乱箭,为什么张郃被杀,而许褚却活下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在战争上使用弓箭,不够光明正大,但还是有很多著名的武将,在战场上因中箭而失去战力,甚至直接阵亡。例如江东猛虎孙坚,曾令董卓闻风丧胆,结果在讨伐黄祖时,于岘山中箭...

柳宗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柳宗元的一生是什么样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柳宗元,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枊宗元位列唐宋八大家的第二位,韩愈和他发起的古文革新运动,一时间在唐代掀起了散文创作的浪潮,形成了唐宋八大家散文风清骨竣、气势宏伟、笔力雄健的文风。宋代苏东坡对柳宗元的评价颇高,说他的文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