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概括王安石一生的四首诗!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奇才?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7-27)33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安石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王安石是北宋历史上一位奇人,他是古代大文人中,唯一影响国家命运的人。又是史上变法人物中唯一能够全身而退的人。

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名的大变法,商鞅、吴起、张居正都死于非命,清朝的戊戌变法,康有为梁启超流亡国外,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腰斩于街市。而王安石不仅得以善终,死后包括皇帝和反对派都对他评价甚高。只能说,王安石是一个高人,奇人。

概括王安石一生的四首诗!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奇才?

王安石一生写了1600多首诗,在诗歌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而他的一生,可以用他的4首诗来概括,读懂了这4首诗,也就读懂了王安石的一生。

《试院中》

少时操笔坐中庭,子墨文章颇自轻。圣世选材终用赋,白头来此试诸生。

这是王安石参加进士考试走出考场时口占的一首小诗。这次考试,王安石考得很好,但也在试卷上发了点牢骚,观点比较偏激一些,所以取了个第四名。要是凭文章才华,之一名非王安石莫属,这一年,王安石才22岁。

考得这么好,写诗应该是歌颂一番,或者 *** 欢呼一下才对。但是,那不是王安石的风格。这首小诗里可以看出两方面,一是他平静如常,对于中进士如在囊中,这是他的自信,以才华打底的自信。另一方面,他对于诗赋取士这种考法,是不赞同的。

之一二句,写的是他的平静如常,虽然文章写的特好,但自己并不觉得有什么意义。第三四句,则是表达了对通过诗赋取士的不满,都“白头”了,还来参加这种没有实用性的选拔考试。

从这里看出什么?看出了王安石从参加科举考试开始,就有了改革的念头,虽然还不是很明了,但已经在他的心里种下了这样的种子。当然,这个时候,还只是一种情愫,一种碎片化的东西,没有形成系统的思考。

这首诗也同时表现了年轻的王安石对于未来,觉得能够驾轻就熟,一种睥睨天下的傲然之气。虽然这种傲然不是那么显露,但还是从小诗中透露出来。

概括王安石一生的四首诗!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奇才?

《古松》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写这首诗时,王安石暂时离开了官场,在家丁母忧。即使不是母亲去世,他也要回到金陵的。他做了几任地方官,对自己的改革进行了试点。他上万言书书给老皇帝仁宗,陈述变法思想,但是老皇帝老了,根本不想什么改革变法,只求眼前安稳,是个维持会长。

不过,老皇帝仁宗对王安石非常器重,王安石不参加晋升职务考试,他就下旨免考,直接任命起居注,在皇帝身边做机要秘书。一般人对这样的职务是求之不得,司马光当时就直接谢主隆恩。但王安石坚辞不受,他觉得这样的官当着没意思,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为辞掉这个官职,他躲诏书躲到厕所里,这决心够大的。

仁宗皇帝还是没脾气,又任命他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诏令。他想这个可以干干,结果还是不如己愿。就在他想怎么才能辞掉这位官职时,他母亲去世,就回金陵丁忧了。

这首诗写的是古松,实际上是写自己。一棵古松秀于林间,高耸入云,雄伟挺拔与众不同。夜风吹来,发出铿锵之声,映衬着千山月照,更加雄伟峭拔,出类拔萃。这样的大才,不是粪壤之力可以培育的,不是一般人可以达到的高度,是得到了大自然的造化之力,凝聚了大自然的精华。要是朝廷缺少栋梁之才,取用就是了。如果没有能够使用如此大才的能人,倒不如让它静静地站在这里,不要来侵扰它。

从这首诗里,我们看到王安石经过这么多年的波折,已经清楚自己的抱负理想不是那么容易实现的,要等待时机,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不如就像这棵古松,站在这里还是大才。

20年了,他不再是那个睥睨天下的小伙子了,他已经懂得收敛锐气等待时机。老皇帝仁宗是指望不上的,而继位的英宗是个病秧子,更不在王安石的眼里。现在只有等待。

但是,王安石的等待不是死等,而是以退为进。他通过不断的辞官,特立独行,让自己的才华和名气越来越大,这个时候,朝廷所有的官员都认同王安石有经天纬地之才,包括后来的那些反对变法的死对头如司马光之流。

这是王安石人生的第二阶段,开始往回收,藏起锐气,打造自身品牌,等待时机。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很有名,每年的除夕都有人吟咏着这首诗,表达畅快的辞旧迎新的喜悦之情。这首诗,是王安石走在大街上,看着繁华的汴京除夕景象而随口吟出的。

写这首诗时,王安石是无比的畅快。他的等待策略是正确的,病秧子英宗没几年就挂了,而继位的是潮气蓬勃有远大志向的神宗皇帝。好学,敢想,敢干,这年轻人正是王安石理想中的皇帝。

当神宗下诏任命他为江宁府,为翰林学士时,王安石没再推辞。以前的坚辞不受就是等待今天,机会来了,可以实现平生抱负了,再辞,不就是傻蛋了吗?王安石可没有学陶渊明的心情,他是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

概括王安石一生的四首诗!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奇才?

但,他也没有急着去上任,后来接到神宗皇帝要他去京都时,他答应归答应,只是还慢慢磨蹭。他在观察,看看神宗究竟怎样看重自己。自己不着急,让神宗着急。他慢悠悠地游山玩水,直到神宗急不可耐了,才来到了汴京。这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写这首诗时,变法大法已经全面推开,一个强盛的大宋,将随着他的变法而来,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啊。这太值得庆贺了,汴京的鞭炮声,是人们在庆贺春节,而在王安石这里,就是庆祝变法的推行。

春风送暖,接着自然是万象更新,一切旧的东西全部废除,“总把新桃换旧符”。走在汴京的十里长街,王安石春风得意。推进吧,我的改革,强盛的大宋,到来吧!

《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很多人说这首诗很轻快,表达了王安石愉快的心情。这种理解是不准确的,结合王安石写这首诗时候的情况就很清楚了。

王安石罢相后,朝廷被吕慧卿搞的一团糟,一干朝臣以及老百姓,都想起了王安石的好。这残局,只有一个人可以收拾,那就是王安石,这已经成了当时朝廷的共识。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神宗下诏,请王安石再次拜相。而此时的王安石是很矛盾的,他知道,只要他出山再执掌权柄,继续变法,反对派又会拼命跟他作对。可是,如果他不出山,又不甘心自己的变法大业毁于一旦。

概括王安石一生的四首诗!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奇才?

所以,他有条件地复出了。他的条件是对两方面而言的,一方面是对神宗说的,他可以出山,但要尽快选好接班人,他好早日走人。一方面是对家人的说的,只是暂时出山,一旦有人接棒,立马回归金陵。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并不是一个贪恋权柄的人,他一门心思都在为国家大业作想,这也是王安石的伟大之处。

当船来到长江岸边准备渡江时,王安石百感交集,想当初,自己去汴京赶考,是何等的壮志凌云,改革大业推进时,觉得成功就在不远处招手。而如今,他的心境完全不同了。皇帝请他出山,他也没有了什么感觉。这才刚刚出发,就想到了回归:“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用看历史书都知道,就凭这样的想法,王安石二次拜相是不会有什么成效和成就的。在他内心的深处,回归金陵,归隐山林,才是更大的希望。而出山,不过是感谢神宗的知遇之恩,同时想保全变法的成果罢了。

归隐,是此时王安石更大的心愿!

果然,王安石二次拜相后不久,就二次罢相。其实,王安石的所谓罢相,并不是被动的被罢免,都是他主动再三辞职,神宗才批准的。这就是王安石跟其他变法人物不同之处。

王安石之前和之后的变法者,太过恋栈,贪恋权柄,舍不得急流勇退。而王安石该退时候,果断退出,主动多次辞职。他离开相位,皇帝都一直想念着他,百官也在想念着他。即使是他的死对头司马光上台后,全部废除了他的新法,也不会加害于他。他的人格力量太强大了,即使变法失败了,连对手都不得不尊重他。

大文豪苏轼就是一个最生动的例子,王安石变法时,苏轼火力全开坚决反对,而司马光上台后,苏轼开始反思,检讨过去反对王安石的错误之处,想有选择地保留新法。但是,事情是由不得他的,只能徒唤奈何。

纵观王安石的一生,从睥睨天下以为轻易可以成功,到备受打击只好等待时机,再到大权在握大刀阔虎推进变法,最后遭遇旧党的疯狂抵抗不得已归隐金陵。都从这四首诗里得到了反映,四首诗,清晰地勾画出了王安石波澜壮阔的一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7/75547.html

“概括王安石一生的四首诗!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奇才?” 的相关文章

司马睿是什么身份?他与夏侯光姬是什么关系?

司马睿是什么身份?他与夏侯光姬是什么关系?

司马睿,东晋开国皇帝,318年-323年在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晋元帝是晋武帝堂侄,西晋琅邪恭王司马觐与琅琊王妃夏侯光姬之子,东晋的开国皇帝,在西晋灭亡后于江南重建东晋,使得晋朝又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在许多正史中(《晋书》、《宋书》)却记载了一条“牛继马后”的谶语,称晋元帝并非琅邪恭...

曹操如果不是妥善安葬关羽 刘备会不会调转枪头

曹操如果不是妥善安葬关羽 刘备会不会调转枪头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操若是不妥善安葬关羽,刘备是否就不会攻打东吴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三国当中关羽的死亡一直是三国迷心中的一个遗憾,如此忠义勇猛的一个人最终却是死于小人的算计下,落得兵败被杀的下场,而在关羽死后孙权还利用关羽的遗体大做文章,将关羽的头颅装到盒子中送...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要相信司马懿 曹爽为何如此之蠢

高平陵之变曹爽为什么要相信司马懿 曹爽为何如此之蠢

对高平陵之变时,曹爽为何选择了相信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政治斗争,一向都是很残忍的。高平陵之变就是三国后期的一场政变,政变的双方是司马懿和曹爽。有意思的是,在曹爽和司马懿对峙的时候,曹爽居然相信了司马懿不会杀掉他。没有做任何抵抗就直接投降了。为什么曹爽这么蠢...

阿娇最后如何会沦落到如此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阿娇最后如何会沦落到如此结局?是如何造成的?

陈阿娇就是金屋藏娇的那位,可谓是大名鼎鼎。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封建历史上,“母以子贵”向来是亘古不变的政治法则。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之所以被卫子夫替代,主要就是因为陈阿娇没有给刘彻生个一男半女,加上其性格张扬跋扈,不可一世,最终上演了一出失宠的悲剧。...

东汉末年名将乐进战绩如何?在襄阳两败关羽

东汉末年名将乐进战绩如何?在襄阳两败关羽

时间长河不停的流淌,历史在不停的发展,让历史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东汉末年名将乐进的故事。乐进,字文谦,阳平卫国人,东汉末年名将。他虽然身材短小,其貌不扬,但胆色过人,每次打仗都身先士卒,玩命冲在最前面,因此深受曹操的欣赏与重用。由于曹操在军事行动中,进攻时习惯用乐进...

皇太极后宫明明有三千佳丽 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皇太极后宫明明有三千佳丽 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

还不知道:皇太极为何对海兰珠情有独钟?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封建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很长的一个时间段,随着封建王朝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皇权得到了空前强化,帝王具备了至高无上的权力。因为自身的方方面面有带着政治因素,哪怕是婚姻也不例外,封建王朝皇帝的婚姻往往是以利益...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汉高祖和汉武帝相比 两人谁才算是千古一帝

对刘邦和汉武帝刘彻对比,谁做的事情更能称得上是“千古一帝”?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其实大多数人都还是认为刘邦是“千古一帝”的,但事实上,汉武帝做的事情,的确要比刘邦多很多。刘邦乃是汉武帝刘彻的曾祖父,两人看起来隔着的时代久远,但是辈份差得并不多。关于汉武帝,人生就没...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了多少人?

历史上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分封了多少人?

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定都南京、国号明。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明朝开国前后,明太祖朱元璋封赏的开国英烈、勋贵中,有好多兄弟伙的。朱元璋自己没有亲兄弟帮助打江山,部下中却有不少亲兄弟齐上阵,为建立明朝抛头颅、洒热血,也为自己和家族争取富贵荣华。其中有那么一部分亲兄弟们在明朝开国后...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