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真的谋反了吗?他最后是怎么死的?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这些人物也颇受争议,其中胡惟庸的一生是经历过人生百态,也是人们议论的对象。他都有什么秘密呢,请听历史网小编详细道来。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开始论功行赏,不可否认的是,刚刚建立的明朝,大部分开国功臣都是得到了赏赐。可问题是,朱元璋在位期间,发动了洪武四大案,也被称为明初四大案。洪武四大案的出现,让明朝初期的大部分官员都受到了牵连。
洪武四大案受牵连的官员达到了将近十万人,在这样的情况下,朝廷官员几乎是人人自危的。胡惟庸无疑是明朝的开国功臣之一,可是在胡惟庸的前半生,是为了明朝建功立业的。到了之后,胡惟庸的做法让朱元璋感到了压力。
于是朱元璋发动了胡惟庸案。胡惟庸担任宰相期间,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朋党,正因如此,朱元璋感到了威胁。由此朱元璋下决心除掉胡惟庸。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发,当时的朱元璋前往胡惟庸的家中,观看醴泉。此为祥瑞,并借此邀请朱元璋前来观赏。
也就是在返回的过程中,太监云奇急不能言,拼命指向胡家。于是朱元璋发现了胡惟庸家上空尘土飞扬,墙道都藏有士兵。于是朱元璋以“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处死胡惟庸。就这样,胡惟庸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根据史书的记载来看,因为多做违法之事,尤其是在胡惟庸的家中发现了士兵,这让朱元璋感到了威胁。也就是说,这些士兵成为了胡惟庸谋反的证据。单单从胡惟庸谋反的角度来说,他完全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也就是说,胡惟庸谋反动机不足。
胡惟庸家中发现士兵,可是要知道当时负责京城守卫的是徐达。南京城中的锦衣卫,羽林卫,金吾卫都是徐达在负责。如果徐达不参与谋反,那么胡惟庸根本没有机会胜出。从这一个角度来说,胡惟庸根本没有造反的理由。
身为丞相,胡惟庸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但是胡惟庸还要去冒被处九族的风险,实在是不合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李善长当时身居要职,正处于左丞相的位置,在这个位置中,李善长要是不参与谋反,那么胡惟庸更没有机会。
胡惟庸是半路参加朱元璋,是因为李善长的关系朱元璋才重用胡惟庸。从实际角度来说,李善长就相当于明朝的二当家。史书记载了“善长已老,不能强拒,初不许,已而依违其间。”也就是说,此时的李善长已经无法控制胡惟庸了。
现如今看来,李善长是一个聪明人,无论胡惟庸是否造反成功他都要死。所以,从这一个角度来说,李善长根本不会冒风险。从胡惟庸案爆发之后,持续了前后将近十年的时间。胡惟庸死后,其谋反“罪状”陆续被揭发。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胡党”受到了牵连。
朱元璋为肃清“逆党”,株连杀戮者达3万余人。包括开国功臣李善长、南雄侯赵庸、荥阳侯郑遇春、永嘉侯朱亮祖、靖宁侯叶踦等1公、21侯。胡惟庸案发生后,朱元璋遂罢丞相,革中书省,并严格规定嗣君不得再立丞相。
由此说来,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明史中关于胡惟庸案的记载出现了很多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胡惟庸是不是真的谋反,肯定是充满了争议的。不过,根据现如今的史籍资料来看,胡惟庸根本没有谋反的可能,假如胡惟庸谋反,李善长和徐达不可能不被拉拢。
胡惟庸案的记载出现了很多矛盾的地方,其次很多证据也是略显牵强,但是朱元璋想杀了这些功臣的心确实是很明显。朱元璋这样做,无疑是想要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真真正正的江山,避免他们被这些权臣架空。不得不说,朱元璋的做法确实起到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