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那他有过铺张浪费的事迹吗?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13)310

大家好,我是历史网小编,说起朱元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明太祖朱元璋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节俭。在没当上皇帝前,有次部下送他一张金床,他当场就把床毁了,并表示自己讨厌这样的奢侈。称帝后经常吃素,自己的马车还是修补过后的,皇后更是穿着褪了色的衣裳,这些历史记载的种种都表明朱元璋是一个勤俭节约的皇帝。

可是却很少有人提到他做过的最铺张浪费的一件事:建立规模庞大的中都城。

1、 修建中都城

才建国三年(洪武三年),朱元璋就决定在自己的家乡凤阳建立都城,并把这座都城定位为未来的权力中心,取名“中都”。这个都城的周长是六十余里,城内有文华殿、奉天殿、武英殿等和后宫五区。

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那他有过铺张浪费的事迹吗?

午门外有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在其旁配套有祭祀祖宗的太庙、祭土地神的太社坛和五谷神的太稷坛。都城内外更是有历代帝王庙、开国功臣庙、城隍庙、国子监、朝日坛(每年于春分之日祭祀太阳的地方)、山川坛(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观星台等机构。

这些设施可谓是应有尽有啊。

为了建立中都城,朱元璋更是兴师动众、大兴土木。征调了工匠、壮丁一百五十多万人,使用的材料除了石头是本地的外,其他的如砖瓦、木材都是从外面调运过来。

为了防止外运来的砖瓦被偷工减料,每个砖瓦上均刻有提供地、 *** 人、 *** 时间。而宫殿的梁柱更是从远在四川的原始森林中砍回的楠木。从四川到凤阳的距离有一千五百多公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运输这些木材,可谓是“难于上蜀道”。

在《明中都》中记载了运输的过程,这一千五百公里的路程分为水路和陆路。砍好的楠木通过长江和运河,流入淮河,再经濠河进入中都城不远的东湖,之后再进行陆运。因楠木实在过于巨大,需要用特制的大车来装,二百多人来拉。而木材太过沉重,缠了铁皮的车轮还是会不停的被压坏,因此除了拉车的人外,还有另外扛车轮的,以便能及时更换,而每天能前进的路程也就十多里路。就运楠木已是这般艰辛,更别提其他方面了。

在《明史·叶伯巨传》中提到:今凤阳,黄陵所在,龙兴之地,而率以罪人居之,以怨嗟愁苦之声充斥园邑。《明太祖实录》更是谈到:近营中都,闻军士多以疫死,盖盛暑重劳,饮食失节,董其役者又督之太急,使病无所养,死无所归。

可见修建中都城耗费了多少的财力、物力、人力,又激起了多少的民愤。

2、 中都城秒变烂尾城

当中都城修了六年,接近完工的时候,朱元璋却紧急下诏停止营建中都城,理由竟是“役重伤人”。

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那他有过铺张浪费的事迹吗?

不过这个理由也太官方了吧,修建那么大的一个工程,必定是要劳民伤财的,而作为一个皇帝,过了六年后才说“役重伤人”?现在“役”也“役”了,“伤”也“伤”了,再把整个工程停下来也不能再弥补役伤带来的后果,而最重要的是把中都城变成烂尾城岂不是造成更大的损失?

显然这只是罢建的表面原因。罢建的重要原因有几个:之一,朱元璋之一谋臣兼风水大师刘基在告老还乡之前对朱元璋说:凤阳虽帝乡,然非天子所都之地,虽已置中都,不宜居。他认为凤阳的风水不好,四周都是平原,无险可守。这间接影响了朱元璋对凤阳的看法。

第二,在《明史》中记载:时造凤阳宫殿,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太史李善长奏:诸工匠用镇压法,帝将尽杀之。这段记载主要是说由于不断的赶工期,累死了许多人,民怨很深。当朱元璋来凤阳验收工期时,许多的工匠进行 *** ,结果遭到朱元璋的血腥屠杀。屠杀的结果反而激起更大的民愤。

第三,在《凤阳县志》中提及:数百里间,王侯之家,甲第相望,冠盖如云。这段话说的是朱元璋在考察中都城时发现这些公侯伯争相竞富,纷纷把房子建的金碧辉煌,这让向来疑神疑鬼的朱元璋很是不安,总觉得这帮人有一天会聚众造反。

种种的原因使朱元璋罢建了中都城。

3、 及时补过

在罢建中都城后,朱元璋昭告天下《中都告祭天地祝文》,其中提到:今为凤阳,于此建都。土木之工既兴,役重伤人,当该有司,叠生奸弊,愈觉尤甚。

之后他也放弃了迁都中都的计划,并告诫大臣,今后的建筑只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巧,一律不用,唯有朴素结实的才可以流传百世。 后面下令将已建好的宫殿拆了,拆除后的木材用来修建寺庙。至此,不断有人去拆其他的设施设备,最后只剩下四面孤零零的城墙。

对于这个事情的历史记载,朱元璋也是极力掩盖,许多的正史都是一笔带过。

也许是历史上太多的统治者穷奢极侈,再加上朱元璋有紧衣缩食的作风形象,大兴土木这件事儿也就不足一提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8/78479.html

“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那他有过铺张浪费的事迹吗?” 的相关文章

刘襄在诸吕行动过后没有如愿登上帝位,到底是为何?

刘襄在诸吕行动过后没有如愿登上帝位,到底是为何?

刘襄出身汉朝宗室,为齐王刘肥之长子,汉高祖刘邦长孙。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西汉“诛吕”行动发生后,最应该获得皇位的,其实就是刘襄。为什么这么说呢?本来,刘襄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虽然他是刘邦的长孙,不过是庶长孙。在“嫡长子制”观念深入人心的时代,庶出的儿孙,就算居长,获得皇位的可能...

五虎上将之中三人有异心 刘备统一天下会先对谁下手

五虎上将之中三人有异心 刘备统一天下会先对谁下手

还不知道:五虎上将之中,有三人存异心,若刘备一统天下会首先杀谁?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三国时期能人辈出,了解那段历史的朋友们都应该知道,当时有三个人物最具夺得天下的实力,即西蜀刘备,东吴孙权,北魏曹操,他们让天下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这三人能够打败这么多的对手,从...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仁厚爱民 最后为什么让上万人陪葬

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为何会要求上万人为他陪葬?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倘若说起汉景帝的话,世人都会称赞不已,此人是汉文帝刘恒嫡长子,孝文皇后窦氏(即窦太后)所生,也是西汉时期的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十分朴素,仁厚爱民。除了平定七国之乱以外,从来没...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历史上的关羽是什么样的人 关羽最后为何不得善终

关羽为何不得善终?正史上的关羽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关羽,号称“万人敌”,雅号“美髯公”,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名将,曹操对他爱不释手,刘备的左膀右臂,为何晚节不保,落到被斩首。说起关羽,大家第一个想到的是什么呢?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

郑当时是什么出身?她是如何发迹又是如何落幕的?

郑当时是什么出身?她是如何发迹又是如何落幕的?

郑当时你知道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郑当时,字庄。也被叫郑庄。西汉时期大臣。郑当时乃名流之后,郑桓公二十二世孙,他的父亲郑荣曾做项羽手下的将领,而他本人谦恭好学,乐于助人,是个谨慎小心的人。他在汉景帝时期做的是太子舍人,太子舍人,就是负责监管太子府中的士兵,履行太子的吩咐。到了休...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是韩信吗 这位诸侯才是真正的人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和项羽的楚汉之争,双方实力转折关键不是韩信,而是这位诸侯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导语: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灭掉六国,一统天下但这份统一并没有持续太久。到了秦二世时期,由于秦朝实施暴政。导致天下各地起兵反秦蜂拥而起。其中...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内有政绩

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骆统二十岁时已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得国中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出任为建忠中郎将。将军凌统逝世后,统领...

赵匡胤作为北宋开国皇帝 赵匡胤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赵匡胤作为北宋开国皇帝 赵匡胤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还不知道:大宋王朝为何至始至终都没有能够实现天下一统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历史上非常有为帝王。秦始皇一统天下功过是非自然不必多说,千古一帝历史上仅此一人。汉武帝开疆拓土,文治武功历史上没有几人可以与之媲美。唐太宗创造大唐盛世,开疆拓土,文...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