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跟了刘邦之后张良做了哪些事情?做完该做的功成身退!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16)27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跟了刘邦之后张良做了哪些事情?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自古谋士是帝王创业的必备条件,谋士的谋往往能扭转乾坤。这一群自身缺少主角光环的人,必须依靠明主才能发挥所学之人。

当汉高祖刘邦在庆功宴上说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时,就奠定了汉初之一谋士张良的地位。作为汉初三杰中活的最明白之人,在无意之中让刘邦更具帝王气息,而从一开始似乎他就把握着一套极准的原则,这套原则让他免于“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跟了刘邦之后张良做了哪些事情?做完该做的功成身退!

张良

◎贵族与草根

对于刘邦的整体创业团队来说,张良的出身是高一点。他们张家是战国七雄韩国的二把手,而且是类似世袭的那种。可惜张良点背,到他这一代,韩国首先被秦国所灭,所以张良等于失去了铁饭碗。

秉着谁砸我饭碗,我就不让谁好过的原则,所以秦始皇成为张良的报仇对象。张良对于这一次报仇准备的很充足,可是秦始皇准备的更完备,所以张良这一次是失败。虽然行动失败了,但张良把名声打出去了。

此时的张良需要的是助攻,有个老头给他一本《太公兵法》,这就好比高考前的押题密卷,是能提升分数的,所以张良埋头苦读。这一本书让张良彻底向一个谋士转变,换句话说张良以后许多注意都是受这本书影响。

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

秦末农民起义不断,这其中当然少不了张良,可他似乎缺少领导力,始终无法形成有影响力的团队,于是他准备去找人搭伙。

这里要说到张良一开始并不是直接要跟刘邦混的,此时的刘邦混的也不咋地。张良是去投靠别的势力时,在途中遇到了刘邦。

张良一个贵族出身的谋士,而且还是做过高考押题密卷的人,而刘邦属于考试不及格的那种人,但具有天然的领导力,也就是主角光环,所以张良与刘邦是互相看对眼了。

乱世之中,能互相看对眼那是不容易的,再说这几年的漂泊生活让张良知道找到一张准考证是多么不容易,而刘邦就是张良认为的那张准考证。

一句话,那就不走了,张良加入刘邦的创业团队。

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跟了刘邦之后张良做了哪些事情?做完该做的功成身退!

韩国

◎回不去的借调

张良虽然加入了刘邦的团队,但他与刘邦他们有点不同,他心中还有个韩国,所以说此时张良是具有双重目标的——灭秦与复韩。

众所周知,刘邦混了一段时间就去找项羽去了,因为不与起义军合流,刘邦团队也面临着巨大的危险。

刘邦与项羽聚集之后,张良趁他们立楚怀王之际招到老基友项梁,意思很简单,不能忘记恢复韩国。无论是对公还是对私,项梁都没有必要拒绝这个提议,于是韩王被立,而张良成了韩国的丞相。

此时的张良就具有双重身份,一个是刘邦团队的谋士,另一个是起义军韩王的丞相,等于这一刻张良的人事关系属于韩国,但主要却在刘邦那里做事。

起义军大会之后,刘邦和项羽谁先跑到关中的比赛号角正式吹响。虽说刘邦领先项羽先一步到关中时天时地利人和,但人和之中张良所占分量不轻。

进入关中之后,刘邦他们都傻了,刘邦的团队大部分都是从沛县的底层起来的,所以秦王宫的金银财宝让他们眼花缭乱,连刘邦也情不自禁。

虽然大部分人见钱眼开,但有一部分人却知道这些不是现在所能拥有的,这其中就包括张良,而且张良作为谋士要让自己的老板时刻保持清醒。

良曰:“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於行,毒药苦口利於病’,原沛公听樊哙言。”

在张良的提醒下,刘邦想起来自己还有带领兄弟们追逐更高的目标,再加上虽然他们先入关中,但这场比赛从一开始就不公平,因为刘邦势力不如项羽。

所以刘邦在张良的劝诫下作了几件事:

封秦宫: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

军霸上:沛公乃还军霸上。

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这几件事做完,关中百姓的心已经被刘邦受的七七八八了。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刘邦和项羽开始分道扬镳,开始争夺天下。

而接下来刘邦遇到了人生更大的危机,这一危机又是张良才得以化解。鸿门宴是项羽摆给刘邦的刺杀局,而这一切刘邦提前知道,只因项羽另一个叔父项伯也是张良的基友,而且是过命的交情。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所以这一次鸿门宴项羽没有除掉自己更大的对手刘邦,而这一切都源于张良的智慧和他那深厚的关系网。

而张良这层关系网在接下来又为刘邦谋的一个好地方,那就是巴蜀之地。刘邦被封为汉王,封地为巴蜀。张良又送刘邦一计——明烧栈道。

至此,张良在刘邦这里的工作暂停一段时间,张良的人事关系还是属于韩王的,所以回归韩王。

跟了刘邦之后张良做了哪些事情?做完该做的功成身退!

鸿门宴

◎人事关系转变

虽然张良回归韩王旗下,但经常偷偷相助刘邦,所以刘邦得到了较为充足的发展时间和空间。但张良的另一志却受到了影响。

项羽分封诸侯后,各诸侯基本回了封地,可韩王却没有回去。前面说到,韩王的封立很大程度是张良的私人关系,再加上韩王无军功以及张良偷偷摸摸帮助刘邦,所以韩王被项羽带到彭城不能回封地。

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

韩王成无军功,项王不使之国,与俱至彭城,废以为侯,已又杀之。

所以韩王被项羽杀了,等于直接断了张良好不容易复韩的希望,这一刻张良又成为人事关系不清楚的人,只能投靠当初借调他的刘邦,成为刘邦团队的正式成员,人事关系也转到了刘邦这边,成为汉臣。

张良作为汉臣后,更加尽心尽力为刘邦出谋划策,除了军事上参谋外,张良更重要的是给刘邦上了一套帝王政治课。

在楚汉战争中,刘邦与项羽相持阶段,刘邦有点力不从心,再加上联军军心不稳,所以另一谋士郦食其献计,让刘邦分封诸王。

当张良知道这事时,说了一句:“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随后张良滔滔不绝,用了八个反问句将刘邦问的哑口无言,这一刻刘邦通过张良得知了分封的危害。后来刘邦剪出异姓王,不得不说与张良这番对曰不无关系,等于张良在刘邦心中种了一棵种子。

在张良的运筹帷幄之下,刘邦在楚汉战争中取得最终胜利。

跟了刘邦之后张良做了哪些事情?做完该做的功成身退!

楚汉战争

◎明白人太明白

跟老板创业成功了,按照规律肯定是大肆封赏,刘邦也不例外。而且刘邦在开表彰大会之前,选了三个最应该封赏的人,一是萧何,二是韩信,三是张良,这也就是汉初三杰。

萧何是行政管理,韩信是军事统帅,而张良是运筹帷幄。三人在不同方向发挥着作用,但三人面对封赏时却不一样。

封赏对比:

萧何: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所食邑多。

韩信: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

张良: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对比三人会发现,韩信是要官要赏赐,萧何是欣然接受没有拒绝,唯独张良拒绝三万户的赐封。

同为汉初三杰,一个为王,一个为开国之一侯,而张良却主动拒绝赏赐,不是他傻,只因张良是三杰中活的最明白。

明白一:出身

张良与刘邦、萧何和韩信相比,他是贵族出身,他相对来说比萧何和韩信更懂帝王,更懂政治,毕竟人家祖传的饭碗。

从张良为刘邦分析分封制的弊端时,就能看出他对于政治有着自己独特的看法,而这一切除了后来修炼外,更多源于他贵族的出身的内置基因。

明白二:资历

与萧何相比,或者说与刘邦沛县的那些小伙伴相比,张良是半途加入团队的成员,从资格来说他不是联合创始人。这也是他不可能得到太高赏赐的原因,张良自己也清楚这一点。

明白三:功劳难以量化

古代战争中虽说谋士的作用很大,用刘邦的话来说就是“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听着很厉害,但谋士的功劳很难量化,他们不像武将可以按军功算,实在不行按杀了多少敌人算。

在史书中也记载了张良的这一尴尬:

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就是在刘邦高表彰大会时,明确了张良没有战斗功,所以刘邦才说了一大堆话,从某种角度看是为了说给那些武将听,毕竟刘邦那帮小伙伴有时很难理解谋士的战略高度。

明白四:志同道不合

从一开始张良与刘邦来说是志同道不合,他们共同的志向都是反对秦朝,而张良早期的道是复韩,这与刘邦是不一样的。

后来楚汉战争时,刘邦的道是帝王之道,张良成为汉臣后,他就要恪守臣下之道。别人也许不明白这些事,但张良却很明白这些事,这也是他开始想的都是复韩和相韩,从来没有想取而代之。

跟了刘邦之后张良做了哪些事情?做完该做的功成身退!

刘邦与张良

◎一套准则

张良之所以能安稳后半生,是因为他一生都把握一套准则,简言之,就是需要他存在时他会毫不犹豫出现,当使命完成后,他会陆续退出别人视线,降低威胁。

在刘邦才开始创业时,张良就是参谋的角色,而且是刘邦团队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此时张良尽可能让刘邦感到自己的存在,即使他的人事关系还不在这。

当刘邦创业成功后,谋士读的是兵书,所以治天下需要靠萧何这样的人,谋士的角色就需要淡化,而张良从封赏那一刻开始就淡化在刘邦身边的影响。

简单一句话,就是你需要我时我就出现,不需要时我就远离而且低调。这一点从吕后问张良关于保住刘盈太子位置上也能看出一二。

吕后乃使建成侯吕泽劫留侯,曰:“君常为上谋臣,今上欲易太子,君安得高枕而卧乎?”留侯曰:“始上数在困急之中,幸用臣筴。今天下安定,以爱欲易太子,骨肉之间,虽臣等百馀人何益。”

张良的计策和低调也博得了吕后的好感,要知道在汉初能同时得到刘邦和吕后的认可而且能明哲保身的并不多。这一点汉初三杰也就张良能做到而已,连萧何都被刘邦送进过大牢,当然韩信是直接被PASS的。

若说韩信是一点没有猜透刘邦的心思,萧何是猜透了一半,那么张良就是猜透了帝王的心思,这也是为什么主动退居二线的原因。

张良不但能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朝堂也一样,达到了大隐隐于朝的理想状态。当相韩的理想破裂之后,也许张良只是想遇一明主实现所学,这样从相韩到相天下。

韩国被灭,韩王成被立,韩王成被杀,刘邦楚汉战争胜利,对于天下大势来说是天下分久必合,对于张良来说则是对于人生的精准把控。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8/78974.html

“跟了刘邦之后张良做了哪些事情?做完该做的功成身退!” 的相关文章

甄宓是曹丕的正牌皇后,为什么却赢不了郭女王?

甄宓是曹丕的正牌皇后,为什么却赢不了郭女王?

众所周知甄宓长的极美,她原本应该是袁绍第二个儿子的妻子,后来曹丕把她给抢回自己的家中,成为了自己的正牌皇后,但是貌美的她为什么赢不了郭女王呢?赐死甄宓的就是曹丕甄宓这个女子,她是一个美貌双全的人,甚至她的行为举止都是落落大方。曹丕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被她深深吸引住了。不顾一切的,就想要娶她回家。当甄...

秦皇汉武是千古一帝 刘邦建立汉朝为何不是千古一帝

秦皇汉武是千古一帝 刘邦建立汉朝为何不是千古一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都说秦皇汉武是千古一帝,为何没人说刘邦是千古一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千古一帝,这个词最早出自于明朝李贽的《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随后与他同一时代的王志坚在《读史商语·卷三》也用了这个词,如文皇者,真千古一帝也!这里的文皇...

深受汉武帝重用,张汤最后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深受汉武帝重用,张汤最后为何还是难逃一死?

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国历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深受有权利追求的帝王待见。张汤是汉武帝时期,著名的法家人物。汉武帝手下有名的酷吏、位居汉朝十大酷吏之首。在张汤小时候父亲因为工作需要外出,他在家看守家舍,等到父亲后发现家里的肉都不见了,张汤被父亲打了一顿,张汤不服扒开老鼠洞,以老鼠洞中...

张咏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咏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张咏亦称张忠定、张乖崖,太平兴国年间进士。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明代文学史家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讲到了一件事:“张乖崖守成都,兵火之余,人怀反侧。一日大阅,始出,众遂嵩呼者三……”这里的张乖崖,就是宋朝开国初期的大臣张咏。宋朝建国以后,四川很不平定,爆发了多场动乱。规模最大的莫过于王小波...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关羽败走麦城时路过马超封地 马超为什么对此见死不救

还不知道:关羽兵败走麦城时,同为五虎上将的马超督临沮,他为何见死不救?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引言《三国演义》中,马超给人的印象中规中矩,他虽然武艺高强,但为人不孝顺,在父亲和弟弟被控制的情况下,选择发兵讨伐曹操,害死了自己的家人。关羽北伐襄樊时,吕蒙从背后偷袭,与...

否定雍正就是否定自己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给自己的叔叔平反

否定雍正就是否定自己 乾隆为什么还要退给自己的叔叔平反

否定雍正,就是动摇自己皇位基础,为何乾隆还要给叔叔们平反?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乾隆皇帝给八叔胤禩,以及那些和他爹雍正争夺过皇位的叔叔们平反这件事,确实有些让人不太理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乾隆是雍正的儿子,如果给胤禩等人平反,就意味着胤禩等人没...

唐朝之后长安成为一座废都 长安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朝之后长安成为一座废都 长安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朝末期的长安经历了什么?为何在此之后长安就成为了一座废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前言:每一个中国人,似乎都对长安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作为十三朝古都,长安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脉络,沉淀了从周朝到唐朝的深厚文化底蕴。长安凭借着它绝佳的地理...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三国时期东吴大臣,他为何归顺晋朝?

步阐(?~272年),字仲思,临淮郡淮阴县人,东吴时期大臣,丞相步骘次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继承父业,为西陵督,加昭武将军,封西亭侯。凤皇元年,召为绕帐督。家世在西陵,卒被征命,忧谗畏讥,于是归顺晋朝。晋武帝以为都督西陵诸军事、卫将军、仪同三司,加侍中,假节、领交州牧...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