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何说杨文干事件是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8-27)250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文干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杨文干事件,可以说是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它的出现也导致了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矛盾彻底激化。

这样的一件谋反的大案,似乎事实清楚,但是结果却是李渊眼中的“兄弟不睦”,各打五十大板,也由此可见事情似乎又不是那么简单。那么杨文干事件,到底是不是一场阴谋论下的,由秦王李世民主编的大戏呢?

为何说杨文干事件是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

杨文干事件

及高祖幸仁智宫,留建成居守,建成先令庆州总管杨文干募健儿送京师,欲以为变。《旧唐书》

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唐高祖李渊偕同秦王李世民、齐王李元吉前往仁智宫避暑,太子李建成留守京师。随后,李渊接到密报,密保直指太子李建成暗通庆州都督杨文干,意欲谋反。在众人的劝谏之下,他宣召太子李建成见驾。李建成“发觉事漏”,惊恐万分,在据城起兵和孤身请罪之间,他最后选择了请罪。李渊随即将他拘押。

至于庆州都督杨文干 ,在传令者将事由高知的情况之下,他自然不敢前往觐见,遂选择起兵反叛,李世民在得到了父亲平定叛乱后,以他为太子的许诺后,率兵出征。

而作为事件的结局,杨文 *** 于部下之手,名义上的幕后主使太子李建成虽然备受责难,却并没有被废,只是将他的属臣王珪、韦挺流放,而平叛胜利者秦王李世民,不仅仅没有获得父亲李渊承诺的太子之位,而且府中的谋士杜淹也被流放。这样一件“并不公平的处置”,也为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奠定了基础,至少提供了理由支持。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中杨文干事件的疑点

我们仔细忖度,事实上不难发现在杨文干事件中其实是疑点重重的。对于此事的记载,在《旧唐书》、《资治通鉴》中是如此描述的。

又遣郎将尔朱焕、校尉桥公山赍甲以赐文干,令起兵共相应接。公山、焕等行至豳乡,惧罪驰告其事。——《旧唐书》杨文幹尝宿卫东宫,建成与之亲厚,私使募壮士送长安。上将幸仁智宫,命建成居守,世民、元吉皆从。建成使元吉就图世民,曰:“安危之计,决在今岁!”又使郎将尔硃焕、校尉桥公山以甲遗文幹。二人至幽州,上变,告太子使文幹举兵,使表里相应;又有宁州人杜凤举亦诣宫言状。——《资治通鉴》

我们能够发现的是二份史料中对于此事件的记载是大同小异的。但是在这其中,“意欲谋反”的太子李建成,在向杨文干馈赠信物——甲衣之时,却派遣的只是尔朱换,桥公山,一位是郎将,一位是校尉。如果真乃是谋反之大事,并且是馈送信物这般大事,李建成实则是要派遣心腹之人,方才能保证万无一失。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的是,存在李世民早已策反二人的结果,但这样一来更是说明杨文干事件的阴谋论。

至于另一个解释,或许是李建成用人不淑,尔朱换,桥公山二人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因此而告发,也能说得过去。但是单纯的送甲衣其实也不是谋反的充分必要因素。

作为事件的延续,李渊在派遣宇文颍前去传召事件的主角杨文干之后,宇文颖告知杨文干事情败露,遂导致杨文干最终决定谋反。

宇文颖的结局便是回京之后便被李渊处斩。对于他被处决的理由,《新唐书》中是如此记载的“(宇文颖)性贪昏,与元吉厚善,故豫文干谋。事败,帝责曰:朕以文干叛,故遣卿,乃同逆邪?颖无以对,斩之。”

为何说杨文干事件是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

作为一个与李元吉交善的官员,在获悉谋反之事暴露之后,宇文颖将此事告知,自然是无可指摘的。但是若说是作为同党,在双方实力对比明显之下,还会“同逆”显然是说不过去的。至于作为“主使者”的李建成,想来也不太会在用人上连续犯下错误。

由此可见在《新唐书》、《旧唐书》、《资治通鉴》上对于“杨文干事件”的记载, 是存在让人质疑的问题的。

对此司马光更是直接在《资治通鉴》中有引用刘餗《隋唐嘉话》本中“人妄告东宫”之语。显然作为史学家,他也是对杨文干事件——是由太子李建成谋反而引起的一事存在怀疑的。

现实因素中,李建成不必反的理由

作为太子,李建成其实是法理基础上的无可置疑的继承人。在讲究嫡长子继承制的中国封建社会——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一直是历朝历代秉持的原则,更遑论是刚刚创建的大唐王朝,亟需确立王朝制度。

虽然李世民军功赫赫,麾下更有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房玄龄、杜如晦等能臣勋将;但是李建成作为嫡长子,更作为一个善于处理内政事务的文官集团的代表,事实上他具有天然的优势。

另外,杨文干事件中他如果真的反叛,大可以以李世民子嗣为质,更没有必要以父亲李渊为反叛目标,让自己成为众矢之的。

其次,作为当事人若是果真谋反,即便是自己的亲生父亲李建成,你会去见父亲吗?历史昭昭,李氏一族作为官宦之家,李建成自小便接受儒家教育,自然知晓谋反的后果,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又怎么会只身前往。对于处理结果而言,如果真正是定性为谋反,唐高祖李渊也绝不会允许这样一个悖逆之子的存在,更不会放弃自己对于李世民的太子承诺。

当然在最后,对于李世民我们不能否认他是一位千古一帝,但是在对待历史记载的态度上也正是他开了皇帝篡改之始。对于记载皇帝起居、行动的典籍《起居注》,褚遂良虽然不同意修改;但是房玄龄和许敬宗则在李世民的要求下一改史学家据事直书 的原则,修改了《起居注》。

有了这般“劣迹”,自然也让人怀疑杨文干事件的真伪,这也极有可能乃是李世民自编自导的一场大戏。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08/80748.html

“为何说杨文干事件是玄武门之变的导火索?” 的相关文章

雍正为何要让鄂尔泰在自己死后辅政?原因是什么?

雍正为何要让鄂尔泰在自己死后辅政?原因是什么?

雍正帝,清朝第五位君主,1722年—1735年在位。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雍正朝汉文朱批奏折汇编》中,有这么一段记载:……但倘心力之所不能,无可奈何之事,亦不得不为预备,不然则朕为天地列祖之罪臣矣……皇子皆中庸之资,朕弟侄辈亦乏卓越之才,朕此血诚,上天列祖皇考早鉴之矣...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历史上真正的刘备是个什么人 和演义区别有多大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正史中,刘备是怎样的一个人?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如果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是曹操在三国历史中的注脚,那么他的老对手也就是一生之敌的刘备,形象则会显得没有那么出彩,当然这中间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源于刘备这个角色本身的多面性。实事求是地讲,在正史中...

张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才能怎么样?

张纮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才能怎么样?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 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纮与昭,号二张;纮柔克,昭纯刚。纮先死,德不亡,昭后死,誉益彰。——萧常提起东吴的大臣,大家最容易想起的是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其实这几位都是侧重于军事,东吴早期的文臣代表是“二张”——张昭、张纮。他们为孙...

蜀汉灭亡刘禅投降 太子刘璿为什么会被杀

蜀汉灭亡刘禅投降 太子刘璿为什么会被杀

对司马昭灭蜀后,刘禅投降放弃抵抗,为何唯独太子刘璿却要被杀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太子刘璿被杀源于姜维复国行动引起的动乱。邓艾偷渡阴平,击败诸葛瞻,逼迫成都的刘禅投降。此时,姜维率领蜀军将士还在剑阁前线与钟会对峙。在接到刘禅的投降诏令后,“将士咸怒,拔刀砍石”,...

阎立本:是画家也是宰相,他用画笔记录下众多重大事件

阎立本:是画家也是宰相,他用画笔记录下众多重大事件

说到阎立本这个名字,很多人知道他是一位著名画家。的确,他擅长绘画,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他的作品有《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历代帝王图卷》《萧翼赚兰亭图卷》等,《步辇图》更是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由于绘画水平太高、画名太盛,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有意无意忽视了阎立本的政治地位,他...

秦灭赵王翦是怎么击败赵国的 王翦用了什么计策

秦灭赵王翦是怎么击败赵国的 王翦用了什么计策

对秦灭赵之战中,王翦用了什么计策,才打败李牧攻灭赵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虽然韩国是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国攻灭的国家,但秦国第一个攻打的国家并不是韩国,而是赵国。在秦国攻灭韩国的六年前(公元前236年),秦王嬴政便派王翦率军攻打赵国,不过由于赵国有名将李牧坐镇,一...

曹操如此聪明绝顶却在13夭折了 曹冲究竟是怎么死的

曹操如此聪明绝顶却在13夭折了 曹冲究竟是怎么死的

对绝顶聪明的曹冲,为何13岁便早夭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十三年,是曹操生命中的转折点。在此之前,曹操一扫北方,整合了各路诸侯,以天子的名字发号施令,当真是意气风发,光彩夺目。而在此之后,曹操却灰头土脸,只能蜗居在北方,失去了继续南下,完全结束诸侯割据局面的锐...

诸葛亮有一只神秘的部队 最后却因为保护姜维全军覆灭

诸葛亮有一只神秘的部队 最后却因为保护姜维全军覆灭

诸葛亮的神秘军队:曾3000人打败6万人,却因保护姜维全军覆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不安定的时期,三国就是其中的一个,遇到这样的时期时,国家首先应该做的就是确定领导者和军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国家按照最好的轨迹去发展。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