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大阿哥的生母惠妃,为何在九子夺嫡中支持八阿哥胤禩?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9-01)110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胤禔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皇后赫舍里死后,康熙皇帝终其一生未立皇后。但皇后乃是后宫之主,倘若后宫中没有皇后坐镇,难免会出些难以预料的乱子,可是康熙皇帝的后宫却出奇的平静,原因是康熙二十年大封后宫之时,产生了四大后妃,惠妃、宋妃、宜妃、德妃,她们共同行使皇后的责任,维护后宫的安宁。

这四大后妃之中,唯有惠妃最为风光。惠妃出身高贵,乃是满洲八大姓氏的叶赫那拉氏家族,即纳兰氏。康熙时代的重臣纳兰明珠就是这家人,他算起来是惠妃的堂叔叔,而大名鼎鼎的诗人纳兰性德,则是惠妃的堂哥哥。惠妃之父索尔和与明珠乃是堂兄弟。在电视剧《康熙王朝》里面,明珠成了惠妃的哥哥,这是不符合史实的,这一点大家要注意,毕竟实电视剧,不能全信啊!

那拉氏入宫时为庶妃,康熙十一年(1672年)生下大阿哥胤褆,这是所有进入齿序的康熙皇子的大哥,名副其实的皇长子。康熙十六年(1677年)将其封为惠嫔,康熙二十年(1681年)封为惠妃,同时获封的还有九阿哥胤禟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雍正和十四阿哥胤禵的生母德妃乌雅氏,以及三阿哥胤祉的生母荣妃马佳氏。按照“惠宜德荣”的“四妃”排位顺序,惠妃那拉氏位列“四妃”之首。

由于康熙此前册立的三位皇后,即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以及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先后去世,康熙在此之后再也没有册立过皇后和皇贵妃,后宫中地位最为尊崇的也就是被封为贵妃的温僖贵妃钮祜禄氏以及贵妃佟佳氏。特别是在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期间,此时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已经去世,惠妃那拉氏作为“四妃”之首,其地位更是仅次于贵妃佟佳氏,这也使得其在后宫中的身份和地位,是非常的高贵。

大阿哥的生母惠妃,为何在九子夺嫡中支持八阿哥胤禩?

而惠妃所生的皇长子胤禔,曾是康熙皇帝最器重的儿子,胤禔跟随康熙三征准格尔,战场之上立功无数,康熙对其颇为信任。九王夺嫡之时,大阿哥胤禔是太子胤礽更大的竞争对手,连城府极深的四阿哥胤禛也不敢和胤禔硬碰硬,足见胤禔的谋略和手段非同一般。

但惠妃身为胤禔的生母,却帮助养子八阿哥胤禩争夺皇位,这难免让人有些不解,难道天底下的“后娘”都这般的通情达理吗?其实不然。

大阿哥胤禔虽然是一名出色的阿哥,但却不是一个孝顺的儿子。

康熙三十九年,惠妃偶感风寒导致卧床不起数月之久,惠妃患病期间,八阿哥胤禩时时刻刻陪伴在侧,惠妃的饮食、用药被八阿哥照顾的妥妥当当,惠妃深受感动,而大阿哥胤禔从未亲自侍候过惠妃,仅仅探视几次便匆匆离开,没有尽到身为人子的责任。

当然,这个倒无所谓,不管孝顺不孝顺,只要是自己儿子继位,那么自己就是太后,怎么都不亏。所以惠妃是不会因为这点事情,而放弃自己的儿子。

但是母亲不管怎么帮,架不住大阿哥他自己作死啊,这人打仗挺厉害,情商真的不敢恭维,咱四爷能甩他八条街。看看他到底干了啥?

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礽联合权臣索额图暗中谋害康熙,东窗事发之后,胤礽的太子之位被康熙剥夺,并受到了康熙的圈禁。胤礽被圈禁期间,胤禔奉康熙之命照看胤礽的饮食起居。

胤禔认为,只要除掉胤礽,自己必然会登上太子之位,被野心蒙蔽了良知的胤禔向康熙提议杀死胤礽,此举导致康熙皇帝大为愤怒,康熙不仅大声呵斥胤禔,并且废了胤禔在朝中的一切官职,胤禔的政治生涯到此宣布结束。

“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今父皇今欲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你们评评理,这叫不叫作死。挣表现可不是挣的,越是这种时候,越要在康熙面前表现出仁德谦卑,这样才能获得好感嘛。你这一开口就要搞定自己兄弟,这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惠妃那拉氏做了一个非常冒险,但是极度“聪慧”的举动,那便是主动向康熙请旨,将胤禔处死。

实际上,惠妃那拉氏这样做并不是要真的杀掉胤禔,而是给康熙一个台阶下。毕竟胤禔犯下如此大逆不道,有违人伦纲常的罪过,康熙必然是怒气难消,做出什么样的举动都成为了理所当然。而惠妃那拉氏却是反其道而行之,率先做起了“恶人”,将“虎毒不食子”的恶名背在了自己身上,而将“仁德”的名声留给了康熙,以此来换取大阿哥胤禔的性命,算是从侧面给予了康熙支持。

大阿哥的生母惠妃,为何在九子夺嫡中支持八阿哥胤禩?

最终康熙下旨,将胤禔削宗夺爵,圈禁终身。至此,胤褆开始他长达26年的高墙岁月。大阿哥胤禔失势之后,曾是养子的八阿哥胤禩便成为了惠妃手中唯一的筹码。

胤禩贴心孝顺,多谋善思,八面玲珑,在朝中人脉甚广,是储君最有力的竞争者,于是识时务的惠妃便开始帮助胤禩争夺皇位,而且胤禩的生母身份低微,因此胤禩也需要依靠惠妃(纳兰家)的实力作为竞争资本,所以惠妃与胤禩之间属于相互合作的关系。

实际上,不仅仅是惠妃那拉氏,当时整个叶赫那拉氏家族,都站在了八阿哥胤禩一边。

当时朝堂上,叶赫那拉氏家族的代表人物就是康熙朝前中期的权臣明珠以及其子翰林院掌院学士揆叙。而在明珠倒台前后,九阿哥胤禟便于明珠家族建立了非常密切的生意往来,并且借助明珠的势力实现了其财富的迅速崛起,并且在这之后,还与揆叙结为了儿女亲家。作为“八爷党”的重要骨干,九阿哥与整个叶赫那拉氏家族的特殊关系,更拉近了八阿哥胤禩同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同盟关系。

综上所述,惠妃帮助胤禩争夺皇位的原因有三:

之一,大阿哥胤禔倒台,惠妃以及背后的叶赫那拉氏家族,除帮助胤禩之外没有其他选择;第二,胤禩仁义孝顺,深的惠妃的欢心;第三,胤禩需要一个出身高贵、在后宫有话语权的养母作为靠山。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zflsw.com/201609/81741.html

“大阿哥的生母惠妃,为何在九子夺嫡中支持八阿哥胤禩?” 的相关文章

曹休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曹操是如何称赞他的?

曹休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曹操是如何称赞他的?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于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号召天下英雄董卓。因曹操起兵,散布在各地的曹氏族人在得知消息后,陆续投奔到曹操麾下。其中,就有当时才十多岁的曹休。他携老母从遥远的江南吴郡(曹休之父早亡,祖父曾在吴郡做太守,有故旧,因是...

董和: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清贫俭约,深受爱戴

董和: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清贫俭约,深受爱戴

董和(生卒年不详),字幼宰。南郡枝江县人。东汉末期蜀汉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董和率家族西迁。在刘璋手下相继担任牛鞞、江原县长及成都县令,任内以身作则,改善了崇尚奢华的风气。后迁任益州太守,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深得他们的爱戴。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攻取...

朱元璋问武官张恒一个问题,对方回答不出来后果如何?

朱元璋问武官张恒一个问题,对方回答不出来后果如何?

历史上朱元璋曾经问武官张恒关于民间疾苦的问题,一介武夫当然回答不出来,结果惹得朱元璋大怒,乌纱帽就没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各位详细讲讲这件事情的具体经过,感兴趣的朋友就快来看看吧!门克新是明朝初年的一个知名文官,出生在巩昌,起初在泰州地区充当教谕,负责教导当地的学生,后来到了洪武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还是四阿哥自己夺来的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从康熙皇帝的角度来看,传位给老四胤禛的话,就会发现康熙传位给老四是完全正确的,完全延续康熙本人的执政思路。先从康熙初年讲起,康熙朝最大的政治事件是康熙除鳌拜,那么康熙除掉鳌拜这件...

钟离牧: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深得部下爱戴

钟离牧: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深得部下爱戴

钟离牧,生卒年不详,字子干,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东汉尚书仆射钟离意七世孙。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年因宽容而名声鹊起,而后入行伍,安定山越,破五溪夷族,深得部下爱戴。后封都乡侯,兼任武陵太守。死时家无余财,为后世所称赞。人物生平早年事迹钟离牧早年曾在 永兴...

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是如何协助朱高炽留守北平的?

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是如何协助朱高炽留守北平的?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带您走进靖难功臣泰宁侯陈珪的故事。陈珪是明朝初年的一个名将,出生在江苏泰州,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很少,所以我们后人并不清楚其究竟是什么时候出生的,又是什么时候参军的,只知道其在洪武初年的时候,便开始跟着大将军徐达参...

历史上刘邦的前半生为何一直碌碌无为?

历史上刘邦的前半生为何一直碌碌无为?

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楚汉之争获胜后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定都长安。“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历史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在刘邦响应陈胜、吴广号召,举起反秦大旗发动起义的时候,他已经48岁了。要知道,在刘邦那个时代,这个年纪已经算高寿,接近去世了。就算还能继续长寿,孔子说,50知天命。5...

绛侯公主是什么身份?她为何没有馆陶公主受宠?

绛侯公主是什么身份?她为何没有馆陶公主受宠?

绛侯公主,本名不详,生卒年不详。汉文帝之女,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汉文帝一生有两个女儿,一个是馆陶公主,一个是绛侯公主。馆陶公主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绛侯公主几乎没人知道。而且馆陶公主生前所受到的待遇极高,而绛侯公主则几乎没有,甚至连个封号也没有。这个绛侯公主的“绛侯”,还是她...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