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朝的贪风为何屡禁不止?嘉庆在执政上有什么缺点?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嘉庆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嘉庆帝亲政后,很想有一番作为,他打击和珅,限制各省督抚进贡,严禁奢靡之风,此后又连下谕旨广开言路,因此有了一个短暂的“咸与维新”。不过,嘉庆帝颙琰更大的短处就在于魄力不足,始终活在乾隆帝的阴影下,凡事都以守成为宗旨,不敢冲破祖制,致使许多改革半途而废,不能善始善终。
从嘉庆帝执政的二十多年来看,当时出现了很多清官和敢于直谏的大臣,但他们的结局大多不善。洪亮吉上疏直谏弊政,被发配伊犁,而著名的清官初彭龄被诬告,在明知冤枉的情况下,嘉庆帝非但不予保护还落井下石。连一个清官都容不下,看来,大清朝在嘉庆执政的时期已经是无法挽救了。
初彭龄,字绍祖,号颐园,原籍莱阳,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历官编修、御史、云南巡抚、刑部侍郎、内阁学士,道光擢兵部尚书。他以“敢言”著称于世。
嘉庆十四年,山西巡抚金应琦因患病去职,嘉庆帝派遣初彭龄 *** 山西巡抚。初彭龄发现该省吏治废弛,有不少贪劣之官,于是不避嫌怨,认真加以整顿。到任几个月,他就参劾了一大批贪官污吏。
嘉庆帝对他颇为赞赏,不仅依他所参,将这些贪官一一惩治,而且将他调离山西到陕西赴任时,特别嘱咐接任巡抚的素纳,要像初彭龄一样,力加振作,屏除情面,将初彭龄参劾的这些贪官,严加根究,否则不但自己显得软弱无能,会被初彭龄耻笑,更会被天下人耻笑。
嘉庆帝如此叮嘱,当然是因素纳是满洲大臣,他不愿让素纳丢脸,更不愿让满人丢脸。不过,从嘉庆帝的这番叮嘱来看,他显然对初彭龄是赞赏有加的。
嘉庆帝进而联想到,前任山西巡抚金应琦,在山西任职多年,他原是从布政使提升到巡抚的。对于山西的情况,他应该非常熟悉,而初彭龄 *** 巡抚不过数月,就发现了这么多的问题,金应琦难道就不知道吗?
于是,嘉庆帝谕令军机大臣将金应琦召回京城,将初彭龄参劾的贪官一一举出,向金询问。金告知有两宗是在他任内查出的,移交给了初彭龄的,还有几宗他认为算不上什么大问题,而其余的,则确实是自己疏忽了。嘉庆帝自然将他责备了一番,并给予降级处分,调到京师以三品官补用。
事情到了这里,应该算是告一段落了。不料两个月后,嘉庆帝又收到山西河东道员刘大观参劾初彭龄的奏本,说初彭龄在山西巡抚任上,“任性乖张”,并列举了一系列罪状,如憎恶前任金应琦,在其他大员面前说金应琦的坏话;又如听信别人的传言,把知县陶金淦叫到省城参革,导致陶金淦上吊自尽,等等。而其中最严重的,是说初彭龄删减谕旨。
嘉庆帝看完后,认为事关重大,立即派遣托津等人到山西查办,并命初彭龄也从陕西回到山西,听候质询。调查的结果很快就出来了,陶金淦自杀,是因为贪污的罪行败露,自知难逃死罪,而不是初彭龄所逼。而所谓的删减谕旨,不过是宣读时有一段没有粘贴在奏本上,以致遗漏,并非有意。
嘉庆帝得知真相后,遂下旨训斥刘大观,说他既然是山西省之官,初彭龄在任时若确实办事乖谬,就该随时劝阻,当时一一默认了,现在又转过身加以参劾,究其原因,或是初彭龄惩治了他,所以挟私报复,或是山西官吏怨恨初彭龄,纷纷怂恿他参劾,这种攻讦上司的刁风,实不可长,于是下令将刘大观革职。
此时的嘉庆帝,对初彭龄也不满意了,说派他去山西,不过是 *** ,又没让他去查办金应琦,而他遇事偏爱搜求,前后数月参奏了那么多官吏,其中固然有应该参劾的,但凭个人好恶而乱参的,想亦不免。于是下令将初彭龄也交部严加议处,然后降级,调回京师以四品官补用。
嘉庆帝的态度,显然是前后矛盾,对初彭龄的斥责虽严厉,却没有指出任何实质性的问题,说可能有人被他出于个人好恶而参劾,又没举出一个实例,口气理不直气不壮。
显然,嘉庆帝还是不愿得罪和打击过多的官吏,他抱着这样的态度来惩贪,来整顿吏治,无怪乎嘉庆朝的贪风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而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当时官员任事之难,清官这种稀有品种实在是无法生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