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自成进京后都做了什么事情?攘外必先安内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9-13)200

李自成进北京后都犯了哪些错?攘外必先安内,这招放到明末不好用,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下去。三月二十日午时,李自成以柳木棺将崇祯厚葬于东华门外粥蓬,整个北京城竟无一人哭丧。葬礼结束,颁布吏政告示:前明官员二十一日至午门听候大顺新朝选用。当日,前明官员齐聚午门争相投靠大顺新朝者竟达数千人,甚至崇祯的岳父周奎居然将自己的外孙,也就是崇祯的2个儿子定王,永王献于大顺新朝。

二十三日上午,之前的数千明朝旧臣穿着青衣囚服齐聚皇极殿前丹陛受降,下午大顺新朝出榜:前明官员只录用五品以下93人。至此,历史把机会首先给了李自成。可问题是这位草莽出生的人物能不能把握历史的机遇呢?机遇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想要把握历史的机遇就更需要提前应对好一切可能发生的状况。可惜各种基础薄弱的大顺军根本无法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因为大顺军进了北京城以后继续了原来的追赃制度。

大顺军在进入北京城以前李自成曾经亲自下令,要求大顺军对民众必须秋毫无犯,所以刚进城时也的确曾经保持着严格的军纪,可是在2个多月的时间内从西安一路打到北京城,而大西北的根据地又没有粮草积蓄,大顺军虽然一路打着“不纳粮”的口号一路攻城略地,但是毕竟没有粮草来源,仅仅只是靠打到哪里就把当地的官僚地主抢劫一空来维持军饷,所以并没有建立起正常的赋税制度,而军队到了北京城以后也没有正常的供应渠道来维持军饷。所以尽管有“抢夺民财者处死”的军令,然而军队因为军饷问题的哗变并非李自成自己所能控制。所以攻占北京城后的数日,就开始了以各种“追赃”为名的对官僚地主的抢夺来维持军饷,这样一来不仅原本不纳粮的政策成了空头口号,到了二十四日“追赃”的矛头干脆对准了让崇祯最恨之入骨的一群人:皆可杀的文官集团。

李自成进京后都做了什么事情?攘外必先安内

其实早在二月初的时候李自成就发出过一篇征讨明王朝檄文:里面明确的表示崇祯皇帝并不是一个昏君,而是被孤立和蒙蔽,反倒是明朝的臣子们,特别是文官集团几乎全是贪官污吏,平日里只会结党营私,将底层的农民本该有的土地都被他们兼并一空。所以既然文官集团的财产都是不义之财,打着不纳粮口号的农民军自然有理由要求他们吐出来分给农民。所以前明的各级别官员被规定了必须上缴的银两数目,如果交可以获释,如果不交就立刻被施以夹刑。比如说以内阁官员魏藻得为首的数十人因为缴纳不出银两被处死。后来还抓了吴襄,虽然吴襄交出“赃款”五千两白银而获释,但也为大顺的覆灭埋下了隐患:吴襄派出家将傅海山潜出北京城去往了山海关将发生在北京城中的情况报告给了吴三桂。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于李自成来说,这个时候关内动荡的局势尚未稳定,关外的满清又对山海关虎视眈眈,控制山海关对新生的大顺政权来说是至关重要得一步。但是李自成居然在攻下北京城以后的二十九日,才听取了降臣张若麒的意见,然后向关辽军发出了4万两白银作为招安之意。并派遣降将唐通与最新投靠的降臣张若麒、左懋泰,一起前往山海关试图招降此时在山海关的关辽军。事实上这时的关辽军断军饷已经14个月了。能够送上这么贵重的一份厚礼,李自成自己对招降之意是充满着期待的。而招降使团带来的不仅仅是4万两白银,与刚被封为平西伯的吴三桂有私交的唐通还带了封吴襄写给吴三桂的劝降信。

但是到了四月十一日,作为关辽方谈判使者的黎玉田表示愿意投降李自成(此人后被李自成封为四川节度使),还带来了2个非常重要的情报:1。 清军有南下的迹象。2。 蓟辽总督王永吉正在联络史可法,并且准备自己也南下催其率军北上。而如果南方的援军先一步赶到北京城附近,辽东军就会一起南北夹击。

李自成进京后都做了什么事情?攘外必先安内

当晚,李自成召集了所有大顺文武官员彻夜商议。虽然有众多官员意见不一,但是李自成本人当场就决定要发兵山海关,李自成这么做其实也是因为此时大顺军主力都在北京,有可能陷入明清联军的合围。事实上此时的东西南三个方向的确都不安稳。1。西面:大顺军此时兵力已经分散,没有多余的兵力再沿长城布放,以防止清军南下。根据之前清军五次南下的路线来看,清军完全可以再走绕道北京以西的路线。而大顺军的根基其实不是在北京而是在西安,这样一来,如果清军南下就会切断大顺军连接北京与西安的联系,清军甚至有可能直捣西安。2。东面:关辽军此时未降,虽然此时仅凭关辽军的兵力不一定敢单独发兵攻打北京城,但是如果清军南下之后,完全可以与清军一东一西的夹击北京城。3。南面:如果北京城陷入了东西两个方向的夹击,那么此时南明各路正在观望的勤王军队,就会趁机北上,从而包围北京城。

所以,此时的北京城其实已经陷入了隐性的包围,黎玉田的到来,使李自成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不管是招抚还是用武力,总之一定要消灭关辽军这支明王朝在北中国的最后一支军队。而且刻不容缓,不然如果北京城真的被包围,到时候大顺军好不容易打下来的江山,将会功亏一篑。而之所以把突破口选择在了山海关,是因为只要拿下山海关,大顺军就可以把势力扩张到辽西走廊,那么清军的南下就不会这么容易,清军的南下受阻,南明的北上,也就不会产生实质性的威胁。

李自成进京后都做了什么事情?攘外必先安内

十三日,原本预订在太极殿的登基仪式被取消。凌晨时分,李自成亲率刘宗敏、李过等骁将,统领中后营精兵6万为前军,唐通、白广恩、姜瓖、左光先等人率领4万前明军为中军,军师宋献策、谷英、刘希尧率领前左营3万以及后续从北京城附近各处调集的军队2万为后军,在东、西长安大街等待出发。日出时分,李自成在一顶黄盖簇拥下,仍然身穿蓝布箭衣,由大内经承天门前御道,南出正阳门。15万大军浩浩荡荡整队东去。也就是,李自成是出于策略的考虑,希望用大军压境的 *** 从而达到兵不刃血的让关辽军投降。他并没有做好与清军决战的准备。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9/83758.html

“李自成进京后都做了什么事情?攘外必先安内” 的相关文章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 诸葛亮在蜀汉的权力有多大

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 诸葛亮在蜀汉的权力有多大

还不知道:诸葛亮在蜀汉的权力到底有多大?跟他相同官职的几乎都谋反了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夷陵战败后,刘备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当时,关羽、法正、张飞、马超、黄忠、许靖、糜竺等都已过世。无论在官职上还是在名位上,已经没有人能够与诸葛亮并驾齐驱了。甚至可以说,诸葛亮以一...

乾隆和康熙儿子不少在位又长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儿子夺位

乾隆和康熙儿子不少在位又长 乾隆晚年为何没有儿子夺位

对乾隆和康熙都在位六十余年且儿子都不少,为何乾隆儿子没有争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乾隆与康熙虽然都在位长达60多年,但是乾隆朝却没有像康熙晚年那样出现诸子为了争夺皇位展开激烈争斗,这又是为何呢?下面就来说一说这个问题。乾隆寿命太长去世时儿子并没有剩多少,而且乾隆没...

朱祁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祁镇算是一个昏君吗

朱祁镇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朱祁镇算是一个昏君吗

还不知道:明英宗朱祁镇真的是昏君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一位让大多数明粉弃之以鼻的明朝君主。在明粉心目中,这是一个让明朝由盛转衰的无能皇帝;在大多数明史爱好者的观念里,这是一个在土木堡断送明朝精锐的“叫门天子”,更是被众多网友戏称为...

有哪些与简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有哪些与简雍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是如何评价他的?

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简雍年少时便与刘备相识,后随其奔走。常作为谈客,往来使命,刘备围成都时,简雍劝说益州牧刘璋投降。不久,官拜昭德将军,地位次于麋竺。简雍擅于辩论...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李世民当初敢造李渊的反 朱棣为何做不到

为何李世民敢向李渊造反,而朱棣不敢对朱元璋下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世民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位皇帝,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就是他开创的。他不仅在唐朝的经济文化有着很大的作用,还对文化交流以及对外贸易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唐朝的建立,李世民是功不可没...

历史上令妃如何受宠却没能成为皇后,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令妃如何受宠却没能成为皇后,是因为什么?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乾隆帝的第三位皇后,嘉庆帝生母,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令妃是包衣出身,据史书记载,她早年被选入宫中做了宫女。由于她生得秀美,心地淳良,因此得到了乾隆特别的宠爱。但是,乾隆在没有皇后,又将令妃儿子永琰立为继承人的情况下,却一直不立令妃为皇后。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对于康熙皇帝来说 康熙是想传位给老四雍正还是十四子胤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康熙究竟想传位给谁?是雍正,还是皇十四子胤禵?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11月13日(农历),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北京病逝,终年68岁。康熙去世后,皇四子胤禛继承皇位,是为雍正皇帝。不过,关于雍正皇帝继位的问题,从雍正年间一直到现...

姜维十一次北伐战绩如何 姜维是不是在纸上谈兵

姜维十一次北伐战绩如何 姜维是不是在纸上谈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真是纸上谈兵吗?十一次北伐,真实战绩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引言:公元234年,为蜀汉操劳一辈子的诸葛亮,人生已到油尽灯枯之境。眼见大业未成,自己就将远去,落幕那一刻,诸葛亮的思绪定然是不甘的。唐代诗人罗隐在《筹笔驿》诗句中道尽了诸葛亮的不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