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明朝军队铠甲早期是金属铠甲 后期为什么会换成棉甲

中国历史6年前 (2018-10-23)251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明代铠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代大军铠甲最早的时候是金属铠甲,后期时金属铠甲为什么会换成棉甲,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铠甲的发展和武器的发展是一致的,很多人觉得明晃晃的铠甲好,可是随着火器的发展,这种防具越来越不实用。同时期的欧洲和亚洲近乎同时使用了棉甲(法国和后期的明,清)。战场上的人可不管好不好看,能不能保命才是他们所关心的。

明代后期,将金属铠甲替换为棉甲。明代盔甲蛮好看的,因为是棉甲,容易穿着合身。我觉得马上部队,尤其是骑射的,盔甲越轻便越好;列阵进击的一线步兵,盔甲越厚重越好;面对球形弹丸,棉甲是上选,不沉,防护效果应该不差。腓特烈大帝曾经在战场上被一枪打下马来,当场昏死,但是弹丸被三层棉衣挡住捡回一条命。

所以我觉得明代用棉甲还是很对的,再说北方冷,多穿点好。当时明代的步兵很质朴,能吃苦,冬天打仗也不戴手套,基本就是乱哄哄一拥而上的大规模械斗。对这样的部队,这样的打法,穿棉甲应该还是蛮有用的。棉甲分重型和轻型,轻型的很薄,比衣服厚不了多少,其实内部还有防御力。

棉甲内部是有锁子甲的,棉甲内部有夹层,里面有铁片,外面还有密密麻麻的铁扣子,名家里面还有一层很薄的锁子甲,做工很精细,或者是用金属丝缝出来的坎肩,能起到一定的防御力。棉甲里面有夹层,有密密麻麻的小铁片,或者是在之中逢入了大量金属丝,韧性极强,剪刀都不一定能剪烂。

明朝军队铠甲早期是金属铠甲 后期为什么会换成棉甲

西方同样曾经大力发展防御火器的盔甲,胸板甲的厚度甚至达到过丧心病狂的4mm,而后才逐渐放弃对于火器的完全防护力。在中国也是同样历程,明代中后期出现的防御力巅峰的盔甲:链板甲,用锁子甲将大块的板甲连在一起的一种盔甲。

在西方全身板甲出现前也曾出现过的一种盔甲,但是渐渐被防御力更差布面甲甚至是棉甲所取代,到了清代更是没有再装备过这种明显对于火器防御能力更强的盔甲,最终棉甲占了上风。

首先同样厚度的扎甲防御力是要低于板甲的,因为甲片互相叠加的地方是最容易被损坏的地方,美国测试龙鳞甲防弹衣的数据证明了这一点。而明代扎甲鳞甲的甲片厚度通常是在0.5mm,并没有数据显示明代的甲片厚度有增加的趋势。

西方最变态的当然不止4mm,他们通过在胸前安插甲片可以达到7mm的厚度,但是整体锻造中这种厚度的盔甲还没有见过。

明朝军队铠甲早期是金属铠甲 后期为什么会换成棉甲

郑成功有一些好的盔甲,有日本盔甲,也有西方盔甲,也有明代盔甲,也有仿清盔甲,但是,郑成功其实不是明代的正规军。其实是一支私人大军,而且,郑成功的大军明显火器不足,都是弓箭,清军在入关后,其实很大部分都是火器,郑成功的火器程度反而不如当年萨尔浒的明军。

差距是全面的,各个方面明代都落后于清代,才导致军事上差距巨大。盔甲是一个方面,明代盔甲到最后极端落后,成了一个什么都不防备的背心,看看朝鲜人的纪录,看看李如松的画像,盔甲太差了,我都基本断定明代盔甲不如宋代和唐代。是制度的差距造成的。清代盔甲非常先进,特别是棉甲,基本算身防护,弓箭是根本射不透的,所以穿着清甲冲击蒙古军,基本是无敌的状态。

明朝军队铠甲早期是金属铠甲 后期为什么会换成棉甲

努尔哈赤以13付铠甲起兵,说明当时明军的铠甲已经大量流入东北。以当时满族的冶炼和生产能力,根本供不起自己生产,基本靠缴获装备,双方装备的都是一样的,但是满族总体来说更符合使用,因为体力和体格,有史料记载后金军中巴牙喇有着三,四重甲者,所以是主流,清末期才从大军中淘汰。

明朝军队铠甲早期是金属铠甲 后期为什么会换成棉甲

布面甲发源于中亚,本来就是游牧民族具有御寒性质的铠甲,又是铠甲又是大衣,多好。从元代开始传入中国,迅速就淘汰了中国传统铠甲,连中国传统铠甲里最常见的披膊都被甲袖群取代了。布面甲是把甲片挂在外层的棉甲上,棉甲可以提供少量额外防御,内层甲片受击打时可能会滑动卸去部分力量。

棉甲替代铁甲是多种因素综合产生的结果,棉花的普及种植,棉甲造价比铁甲低廉,棉甲更加轻便而且维修保养更容易。棉甲与铁甲相比防护效果相当,而且冬季御寒效果要远好于铁甲。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810/216945.html

“明朝军队铠甲早期是金属铠甲 后期为什么会换成棉甲” 的相关文章

元载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元载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元载,唐朝中期宰相,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历史上的元载也是穷出身。他有才名,获得了河东节度使王忠嗣之女——王韫秀的青睐,死活要嫁给他。于是任性白富美官二代王韫秀,不顾父母反对,毅然嫁入寒门,和元载过起了穷日子。但爱情终归不能当饭吃,眼看着嫁妆被吃光、用尽了...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张郃和许褚都面对过乱箭 两人结果为何完全不同

对同样是面对乱箭,为什么张郃被杀,而许褚却活下来?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熟读汉末三国史,我们不难得知,虽然在战争上使用弓箭,不够光明正大,但还是有很多著名的武将,在战场上因中箭而失去战力,甚至直接阵亡。例如江东猛虎孙坚,曾令董卓闻风丧胆,结果在讨伐黄祖时,于岘山中箭...

救援徐州时,刘备向公孙瓒借来赵云是为了什么?

救援徐州时,刘备向公孙瓒借来赵云是为了什么?

赵云是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从镇压黄巾起义起家,要兵没兵,要地盘没地盘,将不过关羽、张飞。刘备虽然没有多少兵马,但是,很将义气,能救人危难,有很好的名声。当时,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贼围困,太史...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是什么人?他为何会斗不过司马伦?

司马允,晋武帝司马炎第十子,西晋宗室、诸侯王。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西晋时期,曾出现过一次遍布全国的,由西晋皇族为主角,互相征战不休,互相争夺权力的一场大动乱,史称“八王之乱”。皇族争权历来有之,哪个朝代都不可避免,只不过看规模大小而已,是否在国家承受的范围之内。“八王之乱”的起因和...

朱买臣是如何发迹的?最后被汉武帝所杀是因为什么?

朱买臣是如何发迹的?最后被汉武帝所杀是因为什么?

马前泼水,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也是京剧经典曲目之一。朱买臣,字翁子,会稽郡吴县人。西汉大臣。七国之乱爆发之后,朱买臣与妻子为了躲避战乱逃亡会稽郡,但他不会经营生产,只喜欢读书,所以生活并不富裕。但为了维持生计的他只能靠上山砍柴换取吃食,在这样贫困的条件下,朱买臣也没有放弃读书,他...

刘禅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不愿意交权

刘禅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诸葛亮为什么还是不愿意交权

很多人都不了解刘禅并非昏庸帝王,诸葛亮为何就是不交权?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扶不起的阿斗”,千百年间这句话让蜀汉后主刘禅成为了最大笑话。然而,这不是真实的历史,刘禅从223年登基,到263年投降曹魏,在位长达41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众所周知,三国鼎足中蜀国势衰微,刘禅能在执政...

朱元璋真的大肆屠杀功臣了吗?真相是什么?

朱元璋真的大肆屠杀功臣了吗?真相是什么?

朱元璋,中国明朝开国皇帝,汉族,原名重八。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从历史记载看,明太祖朱元璋可以算得上是开国皇帝中屠戮功臣最狠的帝王。特别是在并称为“胡蓝之狱”的“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中,开国功勋们遭到了绝望般的大清洗,牵连人数都是数以万计。由此,朱元...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什么有两个齐桓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谥号,是我国古代在帝王公侯去世后,根据其生平为其制定的一种尊号。谥号始于西周,是周礼中的一部分。古代常见谥号有“文”“武”“襄”“烈”“孝”“穆”等等,如西周有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等,汉有汉...

评论列表

谢娜
谢娜
2周前 (11-10)

明代铠甲从金属到棉甲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火器的发展和应用普及化带来的战争形态变化是推动这一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北方寒冷的环境也为轻便保暖的绵甲的推广提供了条件优势所在。,这种转型反映了当时军事技术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趋势。,此过程体现了历史的逻辑性和时代性特征在武器装备发展上的体现和缩影,,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其背后的社会政治因素和经济原因以及文化影响等多元维度的问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