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顺治对崇祯到底是什么情感?为他修坟立碑还经常在坟前痛哭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9-20)16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顺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顺治和崇祯,一个是率兵入关定鼎中原,被子孙们尊称为世祖,一个则刚愎自用,亲手把大明王朝送进了棺材。双方功绩相差悬殊,评价更是不同。更何况要不是满请人在大明边疆搞事情,明朝也未必会灭亡。作为既得利益者的顺治和失败者的崇祯,这样的开国之主和亡国之君会有什么交集呢?

(顺治和崇祯,一满一汉,一开国一亡国,他们会有什么交集呢?)

还真有,而且是让人大跌眼镜的偶像和迷弟关系,清世祖顺治一直对崇祯皇帝抱有极大的善意,甚至不夸张的说,顺治帝对崇祯颇为尊重甚至是崇拜。。。。。。

抛开崇祯皇帝这个亡国之君的身份,其实他在我们普通人心中也有不少的好感度。首先崇祯在位十几年并不沉溺酒色,勤勤恳恳当老黄牛,留下了勤政的名声(当然这样的勤政却造成了反效果)。再次是刚烈的性格,以往的亡国之君们嘴炮打得响,说什么要与国家共存亡,可是只要兵临城下跪的比谁都快(这时候就要@一下李煜老哥了,嚷着要寻死,为了表明自己的坚定决心还吩咐把柴火堆到皇宫,最不要脸的就是这货还和宫中的尼姑约定,只要城池被攻破,大家共赴黄泉,结果尼姑们看见乱兵冲进皇宫纷纷自焚而死,李煜老哥转头就交了降表乖乖投降,这男人当得。。。。。),所以崇祯皇帝起码还有些“君主死社稷”的担当。

崇祯皇帝是个可怜人,他空有治国之心而无定国之才,为人刚愎武断又无谋多疑,他的十几年皇帝生涯是痛苦而绝望的。作为一个有抱负的皇帝,他只能眼睁睁看着天灾人祸,乱兵四起,大明江山四处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他努力过,拼命过,但终究无法阻拦大明走向灭亡,他是天下间最尊贵的人,同样也是最可怜的人。

顺治皇帝呢?

同样是个可怜人。

他的童年缺乏父亲的关爱(皇太极宠爱海兰珠,忽视福临母子),而他只是作为各方博弈的结果被拥立为帝,在他生命的前半段始终处于多尔衮的阴影之下,尽管他是皇帝,但多尔衮才是实际掌权的主人,孝庄和福临孤儿寡母无力与手握兵权的多尔衮抗衡,只能费尽心思的安抚。首先是孝庄做了牺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悬案“太后下嫁”(当然我们在此不讨论孝庄究竟嫁没嫁多尔衮,就算没有,在多尔衮面前孝庄母子也不敢有半点太后和皇帝的威风,恐怕这个嫂子还得拉下脸来笼络小叔子,至于这俩人发生了啥没,从后续福临对多尔衮咬牙切齿的态度我们大概能明白一二),接着就是入关后多尔衮的权势地位直线上升,从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一直到皇父摄政王。

皇父摄政王?您也别遮遮掩掩的了,直接说认了个爹不就行了么!又是爹又摄政,那福临呢?得看多尔衮的颜色行事,整日战战兢兢,生怕多尔衮哪天兴致一来就谋朝篡位自己当皇帝。

好不容易熬到多尔衮死了,福临能稍微快活点了吧?也没有,这时候矛盾从多尔衮转移到了孝庄身上了。尽管孝庄是历史上有名的贤后,她苦心培养了顺治、康熙两代帝王,受到人们赞颂。但我们不得不指出的是,晚年的孝庄是个成熟而睿智的政治家,但在顺治时期孝庄太后很多手段并不如后来那么圆润自如,有些强硬态度伤害了母子之间的感情,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出乎意料的,孝庄和福临的感情并不怎么好,母子矛盾很深)

首先顺治和孝庄的感情深么?也深也不深,深在于毕竟是亲生母子,又有多尔衮这个威胁,母子只能相依为命;不深在于自从清军入关后,7岁的顺治就住进了皇宫,与孝庄分宫而居,母子俩数月才能见上一面。您要说孝庄疼爱顺治肯定不假,但关于顺治的喜怒哀乐,爱好逆鳞孝庄是不清楚的,这也就为母子日后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首先就是顺治的婚姻,尽管顺治有着二分之一的蒙古血统,但他对于孝庄太后为他选择的蒙古后妃持极力排斥和疏远的态度。在摄政王和孝庄的共同安排下,顺治迎娶了母亲的侄女,结果多尔衮一死顺治马上就把她废掉了,随后在太后的强烈要求下顺治又娶了吴克善(孝庄哥哥)的孙女。两次婚姻都由母亲操控,顺治痛苦无比,他并不喜欢这个皇后,但母亲是蒙古人,为了保证大清与蒙古的和谐关系,皇帝必须源源不断的迎娶蒙古女子,并保证她们在后宫的话语权。

顺治对崇祯到底是什么情感?为他修坟立碑还经常在坟前痛哭

如果事情就此发展也许只是小矛盾,反正顺治也是个好色的青年,顶多就多当种马。但要命的是顺治遇见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董鄂氏。从此以后,年轻的皇帝变得痴情而专一,董鄂氏于顺治十三年入宫,同年马上被封为贤妃,过了一个月马上又被封为皇贵妃。。。。。。。

这就叫坐火箭,董鄂妃升迁速度应该创下了历史之最,要不是孝庄太后拼死反对,估计顺治下一步就要头脑发热的再次废后,立董鄂氏为正宫皇后了。就算没当成皇后,顺治的行为也让孝庄无法忍受,首先在册封董鄂氏为皇贵妃时,顺治竟然宣布大赦天下(又是开天辟地头一遭)。在董鄂妃为他生下儿子后顺治偏执的称:“此乃朕之一子”(实际上是第四子,康熙等人哭晕在厕所),并举办了皇长子诞生的隆重庆典。

顺治对董鄂氏母子如此看重,后宫的蒙古女人们会怎么想?孝庄皇太后会怎么想?所以尽管顺治已经成年亲政,但仍然面临着来自母亲的政治压力,他试图反抗,最后也只能被迫接受。事实上福临继位的十八年,是艰难的十八年。最初有多尔衮擅权,随后又是水旱灾害不断,南方战火纷飞,在郑成功、李定国等人鏖战下,满清能否守住天下还两说。朝廷满汉对立,矛盾尖锐;后宫因为蒙古妃嫔的事,母子更是对立严重。在这样焦头烂额而孤立无援的条件下,顺治帝听到崇祯的事迹马上就产生了亲近和知己感。同为天子,孤苦无依,两人是何其类似!

所以我们能看到顺治对于崇祯掏心掏肺般的敬重。1644年,崇祯皇帝被李自成下葬至田贵妃墓中,等到大清定都北京后,顺治皇帝马上命令将田妃墓改名为“思陵”,并要求按照天子规格安葬崇祯皇帝,并对思陵进行改造。用时一年,思陵改造完成。《郎潜纪闻四笔》载:“本朝入关定鼎,首为崇祯帝、后发丧,营建幽宫,为万古未闻之义举。”

顺治并没有忘记崇祯,1654年他发布了一道上谕:“朕念明崇祯帝孜孜求治,身殉社稷。若不急为阐扬,恐于千载之下,竟与失德亡国者同类并观,朕用是特制碑文一道,以昭悯恻。”您看,在顺治皇帝看来身殉社稷的崇祯和那些个亡国之君完全不同,为了避免崇祯的名声受影响,顺治决定为崇祯帝立一道碑文来表达自己对于崇祯的肯定。

顺治对崇祯到底是什么情感?为他修坟立碑还经常在坟前痛哭

碑文是这样写的:“庄烈悯皇帝励精图治,宵旰焦心,原非失德之主。良由有君无臣,孤立于上,将帅拥兵而不战,文吏噂沓而营私。……逮逆渠犯阙,国势莫支,帝遂捐生以殉社稷。”崇祯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勤勤恳恳的皇帝,他的一生并无失德之处,之所以丢了这江山完全是因为臣子们各有私心导致崇祯孤军奋战,当然战斗到最后崇祯帝壮烈的选择了死亡。整篇碑文强调的是,丢江山不关崇祯帝的事,主要是有君无臣,文官爱钱而武将怕死,这才导致大明就此灭亡。

除了特意为崇祯立碑,顺治甚至还多次前去拜谒思陵,看着萧瑟荒凉的陵园,再想想崇祯苦逼的一生,顺治感同身受,这时候的他又何尝不是左支右绌,焦头烂额?这时候也不分什么亡国皇帝开国天子,想到难过处顺治竟然失声痛哭“大哥大哥,我与若皆有君无臣。”您看看,连哥都认上了,真是对难兄难弟!

除了对崇祯的经历同情怜惜,顺治更是对崇祯的书法高度赞赏。崇祯酷爱书法,曾先后学习董其昌、王羲之等字体,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早年的顺治就是每天疯玩,以至于亲政时汉文水平不高,导致“阅诸臣章奏,茫然不解”,于是顺治发奋苦读开启了学霸模式,甚至因为劳累过度而咯血。随着对汉文化的逐步深入,顺治对汉文化愈发喜爱,“专厌胡俗,慕效华制”,尤其对书法更爱不释手,这些书法名家中顺治最喜欢的就是崇祯的字。

您看这就过分了啊!咱们中国历史上的书法名家何其之多,王羲之、颜真卿、董其昌等等,哪个不是铁划银钩、名垂青史?可顺治皇帝对古代书圣们的墨宝视而不见,偏偏对崇祯皇帝的字赞赏有加,您要说这不是情怀加成我可不信。可以说顺治帝在理解、同情崇祯的过程中慢慢的把自己也模拟成了崇祯,以至于在各方面都想向这个“名为亡国之君,实则英明神武”的崇祯帝学习。

《山志》就曾经记载,顺治曾经请高僧弘觉进宫讲经(顺治还爱好佛学,孝庄太后就对顺治的这个爱好大加痛斥,但可能是命中注定,顺治皇帝最后还是选择剃发遁入空门),结果弘觉趁此机会向皇帝请求墨宝,结果顺治谦让说“朕字何足尚,崇祯帝乃佳耳。”而且皇帝还让人拿来几十幅崇祯的字向弘觉和尚展示,在这过程中估计是又触动了顺治的愁肠。“上容惨戚,默然不语”,看完之后顺治又叹息说“如此明君,身婴巨祸,使人不觉酸楚耳。”(您看看,顺治从来都没有把崇祯当亡国之君,大明的灭亡也和崇祯无关,完全是天灾人祸)

与此同时顺治还对弘觉说:“近修《明史》,朕敕群工不得妄议崇祯帝。”这是打算维护崇祯到底了,顺治对崇祯怀着这样深的感情,也就难怪弘觉说:“先帝何修得我皇为异世知己哉!”而顺治对崇祯的感情在董鄂氏病死后达到了巅峰。心爱的女人离自己而去,福临心如死灰,在一次拜祭崇祯后他偶然发现了太监王承恩的墓。王承恩在崇祯死后殉死,所以顺治对王承恩同样大加赞叹,不但命令学士麻勒吉为王太监祭祀一番,回宫后又安排大臣为王太监撰写碑文,赞叹王承恩忠心为主,在明朝文武百官们各自逃难“兽惊鱼淰,奔迫途穷,屈膝贼庭,冀赊余生”弃君主于不顾时,只有这个太监陪伴在皇帝身边,王承恩真可谓是宦官中的“千古一人”啊!

额,福临啊,我们很能够理解你对崇祯的感情,不过你这样夸王承恩会不会有点太肉麻了。。。。。。

但不管怎么说,明朝的皇帝被清朝的天子如此吹捧崇拜并引以为知己都是一件非常有趣而巧合的事情。崇祯皇帝自己可能也想不到,几十年后夺取大明江山的满清有这么一个小皇帝听到自己的事迹感伤不已,甚至还口口声声称呼自己为大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9/85006.html

“顺治对崇祯到底是什么情感?为他修坟立碑还经常在坟前痛哭” 的相关文章

阎姬是什么人?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她是怎么做到的?

阎姬是什么人?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她是怎么做到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也出现了一些女性执政者,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历史网小编带来的文章。延光四年(125年),汉安帝的皇后阎姬因丈夫去世而成为皇太后,得以临朝称制,独揽大权。可过了不到一年,阎姬就被宦官孙程推翻,遭汉顺帝囚禁而去世。阎姬深得安帝宠信,入宫仅一年就成为皇后,不仅害死了情敌李氏,还将安帝唯一的...

朱常洛即位不到一个月就逝世了,发生了什么?

朱常洛即位不到一个月就逝世了,发生了什么?

明光宗朱常洛,明代第14位皇帝,在位一个月,是明代传奇色彩最浓的一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据史书记载,朱常洛在登基之时“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也就是说他身体健康,看起来并没有患病的症状。那么,为什么他却在一个月后就突然暴病而亡了呢?要理清楚这件事,我们就要从“国本之争”讲起。...

朱友恭为何会被朱温除掉?他做错了什么?

朱友恭为何会被朱温除掉?他做错了什么?

朱友恭为晚唐名将,对朱温忠心耿耿,在助其扩张地盘的过程中立下大功。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天祐元年(904年),朱友恭奉义父朱温之命,杀害了唐昭宗。随后朱温就以朱友恭怠慢军政为由,将其贬官处死。朱友恭是朱温义子,对他忠心耿耿,还奉他之命弑杀皇帝。那...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朱治、朱然、朱桓、朱据几人是什么关系?在东吴是是什么地位?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我们读三国,经常会对一些人物有些模糊不清的感觉。比如颍川荀氏的荀彧、荀攸、荀谌、荀悦等子弟,之前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进行了介绍。今天我们再来介绍一下,东吴朱氏的大将们,朱治、朱然、朱桓、朱据。朱治——孙坚旧将,三朝元老朱治,字君理,丹杨郡...

刘备早期作为常败将军还爱哭 刘备为什么还能得到尊重

刘备早期作为常败将军还爱哭 刘备为什么还能得到尊重

对刘备初期打仗没赢过,还动不动就哭,为何会被那么多人尊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是个常败将军,之所以受到各路诸侯的尊重,主要是刘备为人、处事值得别人佩服。刘备的胆识令人敬佩。《三国演义》中,刘备主要以仁爱的形象出现,大多时候哭哭啼啼,表现的反而有些软弱。但《三国...

年轻时期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曹操又是什么样的人

年轻时期的曹操是什么样的 曹操又是什么样的人

正史记载里年轻时的曹操,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起三国,曹操就是其中之一,他一统天下,却不是一个称霸天下的人,而是一个“乱世之君”,这是因为这个世界已经无法统治,必须要重建。曹操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是因为他的家世,...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东汉末年孙坚帐下将领,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琨(kūn)(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甥。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少仕州郡,随孙坚征伐有功,拜偏将军。坚殁,随孙策战伐,孙策上表徐琨领丹阳太守,恰逢吴景从广陵归吴,吴景更得人心,因此孙策任命吴景为丹阳太守,任徐琨为督军中郎将。从督军中郎将破庐...

蔺相如的一生对赵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蔺相如的一生对赵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

蔺相如是战国时期赵国大臣,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不知道没关系,历史网小编告诉你。赵国将相失和的时候,廉颇瞧不上蔺相如。认为蔺相如并没有什么功绩,仅凭一张嘴,一阵巧言令色,就当到了宰相的高位,而且排位还在他廉颇的前面。廉颇觉得自己为国带病作战,出生入死,最后竟然比不上一个卖买嘴皮子的。所以扬言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