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的第三位霸主?秦穆公为什么要与晋国结秦晋之好?
秦穆公为什么能成为春秋的第三位霸主?秦穆公为什么要与晋国结“秦晋之好”?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秦穆公是春秋时期秦国国君,也被认为是春秋五霸之一。那秦穆公一生到底有哪些成就呢?当时秦国还不是一个强国,等秦穆公继位后他重用百里奚、由余等谋臣,成功灭梁、芮等国,还击败过晋国,为秦国扩大了不少疆域。秦穆公还曾帮助晋文公重回晋国,并且成为国君,使得秦晋两国交好。可以说秦国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秦穆公功不可没,没有他称霸西戎,恐怕秦国难以实现统一的伟业。
秦穆公即位后,国力日益强盛,已有图霸中原之心,可是东进方向被晋国所阻,不得不结下秦晋之好。
但在这份“友谊”中,秦穆公完全被动,先后扶持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三位国君,秦国却依旧被压制。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病逝,秦穆公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
郑国是晋国小弟,刚刚上位的晋襄公为了维护霸业,决心给秦国一点教训,于是在崤山险地全歼了秦军。
崤之战的惨败是秦穆公争霸路上受到的之一次沉重打击,所以他念念不忘要报仇雪恨,第二年又命大将孟明视率军出征晋国,结果依旧大败而归。
《史记》记载,缪公于是复使孟明视等将兵伐晋,战于彭衙。秦不利,引兵归。
正在秦穆公因为再次失败于晋国之手而忧虑时,有一人从西方过来,为秦国带来向西开拓的契机,他便是由余。
由余是晋鄂侯的曾孙,因为曲沃武王伐晋而流亡到了戎地,会说晋国语,深得戎王的器重。
戎王听说秦穆公是个英明的君主,担心秦国强大对戎族不利,因此派由余出使秦国探查实情。
当时,秦国的西边生活着许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国,比如陇山以西有昆戎、绵诸、翟,泾北有义渠、乌氏,洛川有大荔。
戎人披发衣皮,生产力落后,但常常突袭秦国边境,抢夺人口和粮食,一直是秦国的安全隐患。
秦穆公亲自地接待由余,向他展示了秦国的富强和礼仪,虽然秦国相比中原诸国要落后,却比原始的西戎要文明得多。
在交谈的过程中,秦穆公认识到由余的贤能,觉得他是秦国西征的祸害,因此十分忧患。
内史王廖考虑了一下,为秦穆公想出了个办法。戎王地处偏僻之地,从来没有听过中原地区的乐曲,可以赠送歌伎女乐,让他沉迷淫乐以此消磨斗志。
然后替由余向戎王请求回国的时间,以此来疏远君臣两人的关系,同时这边留住由余,让他不能按时回国。
秦穆公听了内史王廖的计策,觉得很有道理,便依计而行。
《史记》记载,令内史廖以女乐二八遗戎王,戎王受而说之,终年不还。
戎王欣然地接受了秦国送来的歌伎,从此沉迷于女乐而不误政事,结果导致牧场枯竭,牛马死了一半。
秦穆公见时机已经成熟,这才放由余回国,由余见戎王玩物丧志,再不复当年的雄姿英发,急得多次劝谏,可是戎王一句话都听不进去。
秦穆公得知戎王和由余两人已生间隙,便数次派人秘密邀请由余来秦国,由余知道戎王已经无可救药,于是只好离开戎族,投奔了秦国。
秦穆公对由余的到来十分高兴,拜他为上卿,因为由余长期生活在戎族,对他们的情况非常熟悉,因此秦穆公根据由余的建议制定了西进计划。
戎王终日沉迷于歌伎女乐,毫无进取之心,已经不是秦穆公的心腹之患。可是在西征之前,秦国必须再和晋国打一架,以解后顾之忧。
公元前624年,秦穆公派遣大将孟明视率军进攻晋国,秦军渡过黄河后便一把火烧了船只,以示不胜晋军誓不回国之意。
有了破釜沉舟的勇气,又没有西戎的后顾之忧,秦国果然击败了晋国,为崤之战的惨败报了仇。
在之后的数年时间里,晋国军队固守城池,不敢主动进攻秦国,这为秦国西征提供了条件。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开始西征,不到一年时间就灭掉戎人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千里国土。
《史记》记载,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秦穆公对戎人的胜利,周天子特地派使者祝贺,并赐金鼓,这便是史书上记载的“称霸西戎”。
也因为如此,秦穆公成为春秋时期继齐桓公、晋文公之后的第三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