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慈禧为何有能力发动政变?是谁给她创造了条件?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09-23)220

慈禧为何有能力发动政变?是谁给她创造了条件?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据《清史稿》,咸丰六年,咸丰宠妃那拉氏(也就是后来的慈禧)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名叫载淳(后来的同治帝)的娃娃,也是皇长子,当立为太子,可是大臣肃顺等人担心其母将来专权,劝咸丰学学汉武帝,“立子杀母”以绝后患。

咸丰先是犹豫不决,后来一想,难道非要杀人,才能避免后宫干政吗?不杀人也有办法。

咸丰的办法是,临死前给皇后钮祜禄氏(后来的慈安太后)留了一道密诏:朕百年后,那拉氏若有不轨行为,你就动用皇太后的权力赐死她!

这真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妙招啊,可他万万没想到,他死后,他的皇后不但未按他的密诏行事,还与那拉氏狼狈为奸,为虎作伥地协助她发动政变,不但搞掉了八个顾命大臣,还夺取了更高权力。

上图_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1861年),即咸丰皇帝

那么问题来了:这两个女人,一个皇后一个妃子,是如何沆瀣一气、结成利益联盟的呢?

咸丰是咸丰十一年8月22日,病死于承德避暑山庄的,翘辫子之前,他做了三件事,之一件是立儿子载淳(当年五岁)为皇太子,第二件是命御前大臣载垣、端华、景寿,大学士肃顺和军机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为赞襄政务大臣,命他们辅佐年幼的儿子。

他做的第三件事,是授予皇后钮钴禄氏“御赏”印章,同时授予儿子载淳“同道堂”印章,但由其母亲那拉氏掌管,规定这些顾命大臣拟定的圣旨,必须同时加盖“御赏”和“同道堂”印章才有效。

问题,就出在第三件事上。

上图_ 咸丰帝临终时赐给同治帝一枚“同道堂”印章,慈安一枚“御赏”

慈禧为何有能力发动政变?是谁给她创造了条件?

上图_ 咸丰帝临终时赐给同治帝一枚“同道堂”印章,慈安一枚“御赏”

八大臣成为顾命大臣后,政局自然由他们操纵,而咸丰授予皇后和皇子印章的目的,是为了掣肘八大臣,因为他明白,如果不这样做,八大臣的权力就无法约束,他的儿子就有轻则被架空,重则被废掉、掉脑袋的可能。

咸丰入殓后,载淳以同治皇帝的名义,尊父亲的皇后钮祜禄氏为母后皇太后,徽号慈安,尊自己的母亲那拉氏为圣母皇太后,徽号慈禧。

从那天开始,这两个女人(主要是慈禧)和那八个男人的矛盾便开始了,很快演变成惊心动魄的权力斗争。

对八大臣来说,他们能接受先帝咸丰赋予他们的使命,却无法接受两宫的掣肘——凭什么咱们替皇帝起草的诏书,要两个女人盖章才算数?这不是后宫干政是什么?

而对慈禧来说,咸丰临终前赐予她的“盖章权”,无疑点燃了她更大的野心,仅有这点权力仍不满足,她要大权独揽,把“另一半权力”,从八大臣手里夺过来!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目前更好的方式是垂帘听政。

慈禧为何有能力发动政变?是谁给她创造了条件?

上图_ 慈安太后(1837年—1881年),钮祜禄氏

为了得到慈安的支持,慈禧决定先与其一起垂帘听政,今后再找机会让她一边凉快去,自己一个人吃独食。

这建议当然不能由她自己来提,于是她找了个帮手——御史董元醇。

董元醇接受慈禧授意,上疏朝廷,以皇帝年幼为由,请求皇太后“暂时权理朝政”。

这个提议,当即遭到八大臣反对——咱们还想叫那两个女人“让权”呢,你却反其道而行之,没门!

态度最坚决的是大学士肃顺,当慈禧召见八大臣,要他们按照董元醇所奏执行时,肃顺带头“勃然抗论”,表示“不能听太后之命”。

基于对慈禧的了解,八大臣明白,一旦垂帘听政成为事实,基本上就没他们的戏了。

上图_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

朝堂上,双方爆发了激烈的争吵,就像乡下泼妇和村夫吵架那样,把小皇帝吓得哇哇大哭,还尿了一身。

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毕竟人多势众,争吵的结果,他们暂时赢了,肃顺以祖制没有这个规矩为由,驳回了董元醇的建议。

慈禧虽然输了,但她却不认输,反而激发了她内心深处的那股狠劲。

她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发动政变,把八大臣搞下台。

而要做到这点,必须要有更给力的帮手,恭亲王奕,便进入了她的视野。

奕,咸丰的亲弟弟,因太能干而遭到咸丰猜忌,一直被弃而不用,他虽然贵为亲王,却从无实权,还处处受到被重用的肃顺等人排挤,早就憋屈得不要不要的,慈禧既然递来了橄榄枝,果断的接了过来。

除了恭亲王奕,被排斥在权力核心之外的,还包括咸丰朝的顾命大臣僧格林沁,以及军机大臣文祥等人,早就对八大臣专权不满的这些人,自然很容易与慈禧等人一拍即合,成为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上图_ 爱新觉罗·奕訢()(1833—1898),即和硕恭亲王

被奕成功笼络到同一条战壕里的,还有兵部侍郎胜宝,手握兵权的他就驻扎在京、津一带,随时可召之即来。

经过精心准备,慈禧于1861年10月7日,以突然袭击的方式,首先解除了八大臣之一、禁卫军首领载垣的兵权,然后将八大臣抓的抓,撤职查办的撤职查办,并严加看管。

这场政变,因发生在夏历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

“辛酉政变”后,八大臣都尝到了与慈禧作对的苦果:肃顺被斩于菜市口,载垣、端华被勒令自尽,另外五人有的被革职,有的被充军。

公元1861年农历十一月初一,慈禧与慈安并坐于同治皇帝御座黄幔后面,正式垂帘听政。

那一年,慈安25岁,慈禧27岁,恭亲王奕30岁。

1881年(光绪七年)4月8日,慈安暴崩,死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慈禧为何有能力发动政变?是谁给她创造了条件?

上图_ 檀香木交龙纽“慈禧太后御笔之宝”

有人推测,从慈禧大权独揽的野心来看,慈安的死很可能与她有关,因为慈安不死,慈禧“大权独揽”的人生目标就无法实现。

实际上,从垂帘听政那一刻起,慈禧就成了事实上的帝国一把手,无论是与她共同垂帘听政的慈安太后,还是其儿子同治皇帝,以及后来的光绪皇帝,都不过是徒有虚名而已。

而她这个一把手,一当就是47年,成功地把偌大一个帝国越带越偏,最终带进沟里爬不起来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09/85458.html

“慈禧为何有能力发动政变?是谁给她创造了条件?” 的相关文章

王沈:曹魏时期大臣、史学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王沈:曹魏时期大臣、史学家,因告密之功封安平侯

王沈(?—266年),字处道,太原晋阳人,东汉护匈奴中郎将王柔之孙,东郡太守王机之子,司空王昶之侄。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史学家。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沈少年失去父母,被叔叔王昶收养,王沈善写文章,最初被大将军曹爽辟为掾属,后升任中书门下侍郎,高平陵政变后,王...

隋炀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后世评价为何不好?

隋炀帝的一生都有哪些作为?后世评价为何不好?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第二位皇帝,一名英,小字阿麽。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家有没有想过,“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这句话是不是很有意思?很典型的一个例子,隋朝隋炀帝杀兄弑父、荒淫无度,身背骂名千年,是不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事实呢,非也!可为啥隋炀帝的种种不堪会流传这么久远呢?你...

安禄山有何实力敢发动安史之乱?

安禄山有何实力敢发动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分水岭,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我们知道,古代是中央集权社会。这样的集权社会,因为是用高压的办法控制地方,因此,只要朝廷的统治力变弱,地方上就容易造反。中央集权的统治力变弱,一般都是朝廷进入了衰败时期,对地方上无法控制,地方上的诸侯...

朱元璋一个癖好让臣子和妃子直呼受不了 这个癖好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一个癖好让臣子和妃子直呼受不了 这个癖好到底是什么

对朱元璋的一个什么癖好?竟让妃子和大臣都直呼受不了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好像在小编的记忆中,能做皇帝的都有一些莫名奇怪旁人无法理解的癖好。而今天就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了解一下一个有着怪癖的皇帝吧!今天小编要讲的就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他的一生似乎总是充满着很多魔幻以及带有...

诸葛恪是什么人?他身死族灭的下场是如何造成的?

诸葛恪是什么人?他身死族灭的下场是如何造成的?

诸葛恪出身琅琊诸葛氏,是东吴大将军诸葛瑾之子,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诸葛家族,为汉末三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迹。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流芳千古;诸葛瑾在东吴官至大将军,深受孙权信任;诸葛诞在曹魏官至征东将军,镇守淮南。今天我们来聊聊,诸葛家二代的代表人...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缪贤:战国时期赵国宦者令,为什么说他是一位好宦官?

在春秋战国时期,赵国有一位被记录在册的宦者令。很多人对此了解甚少,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吧。这位宦者令可不简单,他推荐了后来是赵国上卿的蔺相如。因为推荐了蔺相如这个大才,导致了这位后世的名声十分的高。当然了,他做过的事情还有很多,因此,在历史上他的评价并不低,评价他是一个好宦官。那个时代的宦...

西汉经济的发展桑弘羊付出了多大的贡献?

西汉经济的发展桑弘羊付出了多大的贡献?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网小编为您讲解桑弘羊(前152年-前80年),洛阳人,其祖辈世代经商,家境殷实。桑弘羊年轻时经选拔成为汉武帝刘彻的侍中(贴身护卫),他的才智在追随汉武帝时逐渐显露,得到汉武帝的重视和信任。在他对西汉经济所提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对西汉经济增长贡献很大,其...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新选的宰相人选都有谁?

在李善长之后,朱元璋新选的宰相人选都有谁?

朱元璋是中国明朝开国皇帝,俗称洪武帝。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洪武三年,李善长生病,回家休养,朱元璋要选新的宰相。当时他把刘伯温找来,和他讨论了三个人选:杨宪、汪广洋、胡惟庸。吊诡的是,这三个人选,最后都先后被朱元璋给杀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朱元璋)说...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