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少康的复国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0-19)240

今天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用孔子的天命观,看夏朝少康的复国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夏朝创建之初,因有穷氏叛乱,发生了“太康失国”的悲剧;后因国相寒浞窃国自立为王,更是导致大禹所缔造的大夏差点短命夭折。也许因大夏气数未尽,冥冥中自有天意,当寒浞追杀当时的傀儡帝王相时,相的王后缗竟身怀他的遗腹子带着数名宫女成功逃回了她的家乡有仍。这个遗腹子就是少康。谁能想到,这个逃亡在外的遗腹子,后来竟上演了一段堪称奇迹的可歌可泣的大夏复国史,使濒临灭绝的大夏因此而中兴,而延续。

对于少康这段艰难曲折的复国史,在诸多史籍中虽有记载,却都极简略,且均有相异之处,因夏朝一直流于传说,对传说的记述有所偏差,也在情理之中。但通过各种史籍的交叉佐证,这段复国史的真实性应勿须质疑。本文依据的主要是《左传· 哀公元年》和《史记·夏本纪》里的记载。从这些史籍的记载中,我们基本可窥测这段复国史的全貌

少康的复国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夏太康时,有穷氏国君后羿忤逆作乱,窃据夏朝,史称“太康失国”。后来身居国相之位的寒浞杀后羿篡位,自立为王。当流亡在外的夏王相因被追杀自刎而亡时,其王后缗正怀有身孕,危急中仅带随身的宫女仓皇奔逃回自己的家乡有仍,并生下了相的遗腹子少康。

少康在有仍以放牧的身份作掩护,后被寒浞的儿子寒浇发现,为躲避追杀,从有仍氏逃到了有虞国,以做厨师的身份潜藏。有虞国的君主把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少康,并全力帮助他,给了他十里地,五百人,这就是他起家的所有班底。他筹谋已久的复国大业于是得以逐步展开。他采取的谋略是:“布其德,兆其谋,以收夏众,抚其官职”。即他通过广施恩德,礼贤下士,善待下属,赢得了民心。

他还派出一个叫女艾的女子到寒浇领地做间谍刺探情报,派自己的儿子季杼到寒浞另一个儿子寒豷的封地蛊惑离间,从内部分裂瓦解寒浞势力。在此过程中,少康还得到一个叫伯靡的夏朝遗臣相助。他帮少康成功集结了斟灌和斟寻两国的夏朝遗民,与少康组建的精兵会师后,攻入夏都,杀了寒浞,并攻打歼灭了他的儿子浇和豷,继而灭掉有穷氏。少康也是众望所归,被拥立为夏王。各诸侯纷纷来朝。从此夏朝又恢复了“万千诸侯共宗一主”的统治局面。

从少康复国的过程看,少康为了复国可谓是穷尽人谋之能事,甚至使出了离间计和相当于现代的间谍战;他起于艰微,所拥有的兵力应不多,虽说集结了两国的夏朝遗民,也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相比于强大的有穷氏,无疑是以卵击石,不堪一击。然而实际的情形,却是少康创造了以极少胜极多,以极弱胜极强的奇迹。若按常理推断,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因而有史家这样评价少康的这段复国史:“少康生于灭亡之后,降为诸侯之隶,崎岖逃难,仅以身免,能布其德,而兆其谋,卒灭过、戈,克复禹绩。非至德弘仁,岂济斯勋?”即是说少康之所以能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成功复国,主要归功于他的“至德弘仁”。

这种史观,其实已经隐含有宿命的味道,与孔子的天命观颇相类同。据《论语·述而》记载,孔子曾这样说:“天生德于予。”即天赋予我仁德。“仁,人道也;命,天道也。”因而孔子的天命观就是“顺天知命,合乎仁心”。按他的这种天命观,他认为“尧舜禅让”也是天命所致。据《论语·尧曰》记载:“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大意是,尧禅让时告诉舜,天命已落在他身上,让他公允执行。得孔子真传的孟子在《孟子·万章章句上》为孔子的这种天命观也作了进一步阐述,说不是”尧以天下与舜”,因“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有天下”,是因“天与之”。

那么,若用孔子的这种天命观看少康的这段复国史,我们大概就能明了少康之所以成功的真正原因,不在于他的谋尽人事,而在于他的所为合乎天意,也就是他当时的复国是“顺应天意,合乎人心”的,因而他才能将不可能变为可能,创造成功复国的奇迹,从而让差点覆灭的巍巍大夏得以涅槃后新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0/90065.html

“少康的复国史: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的相关文章

陈登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刘备为何没有纳入麾下?

陈登在历史上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刘备为何没有纳入麾下?

所谓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三国志·魏书·陈登传》: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主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上下床之间邪?陈寿《三国志》里有这样一段话,这是发生...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张佳胤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张佳胤(1526年8月12日-1588年8月7日),避雍正帝讳,又作佳印、佳允,字肖甫、肖夫、肖父,初号泸山,号崌崃山人(一作居来山人),四川布政使司重庆府铜梁县人。明朝大臣、文学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太保。万历...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公孙贺为何不愿担任丞相一职?汉武帝为何要处死他?

丞相制度起源于战国,后明太祖朱元璋杀丞相胡惟庸废除了丞相制度。丞相的职责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协助皇帝管理一切军国大事,即所谓的“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公孙贺,字子叔,北地郡义渠人。他从小是在马背上长大的,也正是如此,他屡立战功,他的父亲公孙昆邪平定七国之乱时立功封侯,也因为这层关系他便被选为了太子刘...

朱允炆为什么会丢失江山 朱允炆是打不过朱棣吗

朱允炆为什么会丢失江山 朱允炆是打不过朱棣吗

建文帝朱允炆为何丢掉江山?打不过朱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有句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建文帝朱允炆就是不听明太祖朱元璋生前的遗言,最终丢掉了江山。朱元璋死前就知道,自己这个孙子太嫩了,斗不过燕王这些藩王,便给朱允炆留下了削藩三步走的...

洪承畴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大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洪承畴为什么会选择投降大清?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洪承畴与祖大寿都是明朝将领,在对清军的作战中可谓尽心尽力。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为了警示后人永远忠于大清,防止他们在危急时刻倒戈,特令人修了一本《贰臣传》。这本书统计了120多个“弃明投清”的明朝大臣。除了收录一些主动倒戈,在投降后毫无建树的官员外,甚至连洪承畴这类费尽心思收复,之...

夏侯渊为何会被称为白地将军?他的实力怎么样?

夏侯渊为何会被称为白地将军?他的实力怎么样?

夏侯渊。东汉末年名将,太仆夏侯婴后代。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为了争夺汉中打得难解难分。不久负责镇守汉中的征西将军夏侯渊被黄忠斩杀,自此刘备取得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为最后夺取汉中奠定基础。事后曹操哀叹不已,称...

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护守成宪是什么意思?乾隆皇帝为何要推行这一政策?

乾隆帝,清朝第六位皇帝,清朝知名度最高的一位皇帝。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清朝能取代明朝,成为其之后的又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仰仗的是开国之初那批战力强劲的八旗子弟兵。虽然明朝的内乱也帮了清朝的大忙,可要想坐稳江山,先后击败李自成、张献忠、南明等各方势力,没有充足的武力保证是不行的。在...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