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大将魏延为什么宁死不投曹操?有什么用意
蜀汉大将魏延为什么宁死不投曹操,魏延是有什么打算吗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宁愿”为什么打引号呢,显然魏延并不知道自己会被杀,当然如果他知道,我估计他也不会去投降曹魏的。诸葛亮的多次北伐,魏延基本都是参与的,而且是主要将领。但魏延和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意见不同,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被驳回,诸葛亮坚持稳扎稳打。就事论事,并不像演义中那样,诸葛亮对魏延有严重偏见,他俩小矛盾还是有的。
在蜀汉阵营苦熬多年,终于把自己害怕的人都熬死了,最后一个他害怕的人诸葛亮也死了,他觉得这蜀汉就该轮到他来专权了,结果没想到诸葛亮的安排是,杨仪率军退回成都,魏延负责断后。魏延当然不服。所以,魏延趁着杨仪还没有拔营后撤的时候,自己先率本部人马拔营南归,上表给蜀汉朝廷说,杨仪要造反。但他所过之处“烧绝阁道”,就是说,他自己过去之后,就破坏道路,不让杨仪以最快速度追上自己。
诸葛亮生前就知道,魏延的军事主张和自己有所不同,为了蜀汉的稳定,他做出了自己的安排,史实也证明,诸葛亮的安排让蜀汉安稳了几十年。诸葛亮针对所有不服从安排的人,肯定都是有准备的。所以,魏延的死,一方面有可能是杨仪等人有隙而被陷害,一方面可能有人觉得魏延位高权重,姜维尚且年轻,费董等人政治主张和派系有不同,所以有意除之。魏延如有反心,或者篡位的想法,一定提前有所准备。
魏延一路都在往南走,可见并没有投降魏国的打算。他首先是想在诸葛亮死后争权,又要报与杨仪的私仇。但由于魏延平素性格粗暴、高傲,所以人际关系极差。上至诸葛亮,下至群臣,无人信任他。最终魏延以谋反罪被灭族,也是悲剧。可见实在是性格决定命运。
魏延因为自己孔武有力,又足智多谋,表现得刚愎自用,群臣都躲着他,唯独杨仪不买她的账,事事都跟他按照法律法规来办事。二人的关系非常的不好,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魏延总是要求统兵一万,从汉中进攻,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但是诸葛亮每次都制止,魏延很恼火,觉得自己的才华不能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