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有多厉害?此人几近一己之力指挥东京之战
很多人都不了解此人几近一己之力指挥东京之战,若非遭人排挤,他本可救下北宋,接下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欣赏。
公元1126年的正月,彼时的开封没有往日的喜庆与祥和,尽是兵马相争前的紧张。放眼城下尽是金国的铁蹄,他们直指宋廷的心脏——开封府城。突然继位的宋钦宗面对城外这如海一般的骑兵,不由地倒吸一口凉气。摸透了皇帝心思的主和派官员一再上奏,请他同宋徽宗一样弃城南下。
上意已定,敢复有言去者斩!,洪亮的声音和坚定的话语在他耳边响起。宋钦宗回头一看,一名文官恭敬地站在他身后,一字一顿地向他说:若要臣治军,臣愿以死相报。这个在危难之际愿舍身为国的人,便是后来被人成为南宋四名臣的李纲。他是此时开封城内,为数不多有心亦有能力拯救北宋的人了。
一、文官出身,屡遭贬谪
李纲,字伯纪,生于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其父亲为李夔,早年间与吕惠卿抵御西夏有功,官至龙图阁待制、京西南路安抚使。或许因耳濡目染,使得日后作为文官的李纲也有了领兵治军的才能。不过与父亲不同,李纲走的是科举登科的道路。与那个年代无数的读书人一样,李纲寒窗苦读,并成为了政和二年(1112)的进士。考取功名后的第三年,李纲便官至监察御史,同领权殿中侍御史。
可以说,他刚入仕途便直升中央,可见其能力过人。但是他本性率直、刚正不阿,尤其是他的主战倾向,引来朝中要员不满。因此入朝不久,李纲便被罢免官职。
后来,因京师洪水,李纲上疏谏言朝廷需要重视内外问题。昏聩的宋徽宗认为他这个建议不合时宜,又把他贬到了现在的福建沙县做个税务。不过身为一介进士,不可能就这样默默无闻。1125年,被贬十年之后,宋徽宗一纸诏令把他调回京城任太常少卿。谁能料到,这个被贬多年之后回朝的官员,将在不久之后挽救赵宋一次。
回到京城的第二年冬天,完颜宗望率领东路六万人剑指开封。眼见金军势如破竹,无能宋徽宗立马南逃。临走前,他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赵恒,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宋钦宗。宋钦宗刚一登基,便是开头那般的围城景象。毫无头绪的他,也萌生了割地逃跑的年头。就在这时,李纲挺身而出。李纲将朝中大臣一番驳斥后,宋钦宗勉强信任了他,让他负责开封的防御。
二、守卫开封,力挽狂澜
此前,朝廷中许多官员都力主与金军和谈、割地送金。与李纲一起力主战的种师道等人,完全得不到重视。在此境况之下,赵氏才肯放手一搏,李纲等人可谓是憋了满腔怒火。于是,在李纲的领导下,开封城中军民仅用四天时间便将防御体系准备妥当。
另一边,完颜宗望原以为拿下开封,索取巨额赎城费是轻而易举的。毕竟东路军一路杀来,宋军几乎没有任何有效的抵抗。可到了开封,却碰上了硬骨头。不仅城墙上的宋军顽强抵抗,偶尔还有死士从城中出来偷袭金军。在这一轮护城战役中,宋军甚至斩杀了金环三太子。这一轮下来,可让完颜宗望有点心虚了。于是他领军稍微往北撤了点,但依然虎视眈眈。
李纲和种师道大喜过望,因为只要拖住金军的行动,就可以等待援军到来。届时切断敌军退路,吃掉这六万金军就像是瓮中捉鳖了。谁知道在紧要关头,姚平仲为了抢功劳,率步骑万人贸然袭击金军。结果偷袭不成,反中埋伏而被全歼,他自己也害怕担责而跑路了。消息传到开封,在文武百官间掀起了轩然 *** 。
主和派找到了罢免李纲的破绽,声讨他的奏疏向雪花一样飘向钦宗案前。无意抵抗的钦宗也把主动出击的罪责推给李纲和姚平仲。他一边同意了与金人议和、一边再次将李纲罢免。就这般眼见金军将要撤回北方,宋廷又亲自打开家门,引狼入室。
意想不到的是,李纲被撤职之后,开封的百姓不干了。太学生陈东拉着自己几百个同学一起走上街头上书 *** ,紧接着,几乎整个开封的百姓都参与进来。刚好下朝回来的主和派宰相李邦彦经过人群,受到了一顿臭鸡蛋小石子的招呼,还有几十个宦官被愤怒的群众打死。后来是种师道出面、加上宋钦宗愿意恢复李纲的职位,他们才肯罢休。
虽然李纲被短暂地复职,但主和派在金军撤退不久后,依旧轻易地找了个借口贬退李纲。李纲前脚刚走走,金军后脚就来。靖康元年六月,距离上一次撤军不到半年的时间,金军再次兵分两路南下开封。当所谓的主和派大臣的伎俩不再奏效时,宋钦宗想起了李纲。可惜的是,当宋廷重启李纲的消息传到长沙时,开封已被攻破。
三、南渡辅政,忧愤而终
靖康之后宋廷南渡,康王赵构在临安建立南宋政权,重新起用李纲。他再次上任之后,提出了许多重整朝政的建议。一开始,他提到如何稳定南宋局面、如何保住开封、设置纵深防御等等,赵构还非常有兴趣。可等他说到惩治主和官员、策划北伐,赵构便神色黯淡。李纲知道,这个皇帝志不在此。
很快,朝中主和派又开始对李纲不断刁难。仅仅主政75天,他就因遭到弹劾,而被调去湖南甚至海南。1132年,朝廷又将他派去湖南一带平寇。总而言之,朝廷不想让他再接触关于边防的任何事务。曾经几乎一手挽救赵宋于危难之际的功臣,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真可谓令人唏嘘。而对朝廷一再失望的李纲,最终隐居福州。在一次祭奠胞弟时,也许是哀恸过度、也许是积劳成疾。在那之后,李纲便一病不起,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一代名臣就这样撒手人寰。
李纲虽是文官出身,但却曾以一己之力,几乎将开封连同北宋一并救下。可惜,赵氏帝王没有这般雄心与壮志。虽然遭到朝廷一再排挤,但他从无怨言:每到一处任职都尽心竭力,直至去世。假如李纲能够得到重用,靖康之耻也许可以避免,宋金战争的结局也许会被改写。但这也只是假设,历史没有如果。
不过当李纲仙逝时,他那心怀天下、保家卫国的一腔热血没有就此消散。即便当时的赵氏没有这般豪情,但这一精神早已熔铸到中华儿女的文化当中。在那之后,每每当华夏陷入危难之际时,总有仁人志士挺身而出,匡扶天下。也正是因为有这般精神,炎黄子孙才能跨域历史的长河,书写着一代又一代属于自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