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广总督叶名琛为何自称海上苏武?
咸丰帝最信任的大臣,无疑是肃顺。而在地方官中,咸丰帝最信任谁呢?有人说是曾国藩,恰相反,因为曾国藩手上有兵,咸丰帝非常猜忌他。
叶名琛,应该说是咸丰帝最为信任的地方官了。
叶名琛在晚清史上非常有名,有两个著名的称号。他自称是海上苏武,而坊间则称为他六不总督。
叶名琛官运很旺。1807年出生的他,26岁中进士,29岁就当上了从四品的陕西兴安知府。这是叶名琛靠本事挣来的功名,不是咸丰帝赏的,这一年(道光十八年,1838年),作为四阿哥的奕詝只有8岁……
道光二十八年(1847年),只有41岁的叶名琛出任广东巡抚,成为封疆大吏。此时距离之一次 *** 战争已过了七年,英国胜利后,在广东的气焰日益嚣张。英国占了香港岛不说,还强硬地要求两广总督徐广缙:打开广州城门,让我们大英帝国的人进城进行“公平的贸易”。徐广缙是主战派不假,但广州城首先归广东巡抚管。如果广东巡抚的意见和总督相左,总督的命令就要打折扣。好在对英国的态度,叶名琛和徐广缙相似,都极其反感英国的得寸进尺。
叶名琛向徐广缙表示,愿意全力配合总督在广东组建团练,和英军决一死战。有了叶名琛的支持,徐广缙就可以放开手脚对付英国人。
咸丰帝接手父亲道光帝留下的烂摊子后,对英国的入侵无能为力。当他看到叶名琛对外强硬时,咸丰帝找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对叶名琛自然青眼相加。尤其是太平军在金田起义后,叶名琛剿灭了凌十八为首的上万名拜上帝会的起义军,更让咸丰帝认为叶名琛是可用之才。
咸丰二年(1852年),46岁的叶名琛出任 *** 两广总督。叶名琛还有一个职务,就是五口通商事务钦差大臣,说叶名琛是南方官场之一人,并不为过。广州城的外国人知道叶名琛的分量,以及他在咸丰帝心中的地位,认为叶名琛是清朝仅次于皇帝的第二号人物。
叶名琛有了实权,他在两广的对外政策更加强硬。英国驻香港的总督包令心怀鬼胎,多次要求叶名琛放他进广州城,全部被叶名琛打脸。
1856年10月,爆发了著名的亚罗号事件,叶名琛大风出头。
亚罗号是清朝的船只,但却和英国人勾结,贩卖 *** 。当地巡查人员扣留亚罗号后,发现其中有鬼。英国当然不干,说亚罗号是英国船只,清朝没有权利扣留,强硬要求叶名琛放人放船。
叶名琛不像琦善那样畏惧洋人,他把调查结果扔在英国驻广州 *** 领事巴夏礼面前,说你们走私 *** ,却让我大清向犯罪分子赔礼道歉?凭什么!人,我可以放,但道歉、赔偿都不可能。
英国恼羞成怒,对广州进行炮轰,并攻进广州,但随即退出。英国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就是想恶意挑衅,准备发动第二次 *** 战争。
叶名琛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士大夫,他的思维跟不上急速变化的时代。有些事情是可以在不影响原则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做技术处理的。叶名琛满脑袋的“华夷大防”,外交处理手段比较生硬。
于是,有人指责以叶名琛的地位,不会想不到英国是借亚罗号挑事,还一味“ *** ”英国。换言之,是叶名琛的对外强硬,激出第二次 *** 战争。这种指责没有道理,即使没有亚罗号,英国也会发动战争。除非叶名琛向英国作更多的让步,这难道不损害清朝的利益?
叶名琛迂腐是真,但有气节也是真。他是有名的六不总督,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
时人讽刺骂叶名琛: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亦罕有。
不战、不和、不守是战略或战术上的取舍。不降、不走则说明叶名琛是有底线的,否则即使不投降留下骂名,逃跑总是可以的吧。他没有这么做,明知道等待他的结局是什么,依然等着英军来抓他。
叶名琛被英军押到香港后,每天的任务就是画画,在画上落款为“海上苏武”。这四个字,说明叶名琛做出了比死更为艰难的选择。死并不难,难的是没有自由地活着,而且可能是在囚笼里活一辈子。
英军把叶名琛押到了印度加尔各答,叶名琛依然是不降,甚至是不吃英国的食物。1859年4月,叶名琛绝食而死。
叶名琛还是选择了死,但义不食英栗的死法更见胆气。
死前,叶名琛曾写了一首诗。诗云:零丁洋泊叹无家,雁札犹传节度衙。海外难寻高士粟,斗边远泛使臣槎。心惊跃虎茄声急,望断慈乌日影斜。惟有春光依旧返,隔墙红遍木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