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张浚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赵构说:宁可亡国,不用此人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1-28)140

乱世出英雄,但是也出现了许多无能之辈。今天杜少就给大家讲讲,北宋末年南宋初年的宰相张浚。注意,此人并非“中兴四将”中的那个勾结秦桧陷害岳飞的武将张俊,而是文官张浚。张浚一生志大才疏,人生大起大落。他于宋有功,但又每每在关键时刻“马失前蹄”。他是坚定的主战派,却屡战屡败,几次大败都改变了南宋的国运。就连一向贪图偏安一隅的阳痿皇帝宋高宗赵构都说,宁可亡国不用此人。

张浚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赵构说:宁可亡国,不用此人

张浚像

一。经略西北:富平之战,一战丢关陕

张浚,是唐朝宰相张九龄的弟弟张九皋的后代。靖康之变后,张浚耻于在张邦昌的伪朝出仕,听闻宋高宗即位,便南下投奔赵构。张浚真正发迹始于“苗刘兵变”。建炎三年,赵构御营将领苗傅和刘正彦因不满宋高宗赵构宠幸宦官康履、御营都统制王渊,遂发动政变,废除赵构。张浚当时驻守在平江,就联络张俊(武将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吕颐浩率兵前来,共同平叛。各军汇集后,共推张浚节制诸军。

顺利平叛后,张浚被提升为知枢密院事,主管军事。张浚素有大志,并且是坚定的“主战派”。早在赵构巡行扬州之时,就上书“中原天下之根本,愿下诏葺东京、关陕、襄邓以待巡幸”。而在建炎四年,张浚有了经营川陕的想法。当时河南、河北沦陷,但是陕西却大部分在宋军控制之下,虽然在北宋亡国的过程中大宋最精锐的西军损失很大,但主力尚存。张浚一到西北,就整顿西军,仿古制登坛拜将,拜西军宿将曲端为威武大将军,西北军事为之一振。但是,很快,张浚和曲端就发生了冲突。

张浚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赵构说:宁可亡国,不用此人

西北名将 曲端

曲端主张分兵自守,不时率军骚扰金军,而金军在陕西补给困难,得不到食物就会后撤回河东就食,这样宋军就会取得主动权,待时机成熟再主动出击一举打败金军。而张浚却想毕其功于一役,汇集大宋西军主力与金军决战,一战定乾坤。这时金军着重建立对宋的军事缓冲区,主攻方向开始向陕西转移,进攻环庆。曲端派吴玠等人在彭原店抵御,自己率军屯驻宜禄。吴玠是名将,日后更是南宋之一任川蜀大帅,此时是曲端的副将。吴玠在开始取得胜利后,遭遇金军主力的反击,被迫后退。曲端退驻泾州,没有增援。吴玠怨恨曲端不前去增援,曲端则认为,前军已败,应该后退占据险要。就这样,二人相互弹劾。张浚借此罢免了曲端。

很快,张浚就发动了决定大宋命运的“富平之战”。建炎四年,张浚发布攻金总动员令,想要收复被金军占据的永兴军(长安)。张浚初战告捷,金国急派名将完颜宗辅、完颜宗弼、完颜娄室入陕。张浚认为时机已到,开始准备主力决战。为了决战,张浚集结了多少兵力呢?熙河路经略使刘锡(为主帅),泾原路经略使刘锜、秦凤路经略使孙渥,环庆经略使赵哲、权永兴路节度使吴玠共5路大军,步、骑18万人,号称40万。并且预借川陕地区五年民赋,集中大量粮草钱帛,以供军需。这一战,基本赌上了宋朝的国运。

张浚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赵构说:宁可亡国,不用此人

富平大战

建炎四年九月,刘锡率五路宋军进抵富平地区,以一片芦苇沼泽作为屏障,与完颜宗辅相隔扎营列阵,给宋军运粮的乡民扎成小寨在宋军外围。其时完颜娄室尚未到达战场,张浚却自负的拒绝了诸将各个击破的建议,认为宋军人数占优,遂与金军约定具体会战日期,想要正面将金军一举击败。到了日期,金军也不出战,借此消磨宋军的气势。张浚更加自大,送给完颜宗辅女人的衣服羞辱他(三国志诸葛亮传看多了的下场)。此战主帅刘锡信心不足,临战前升起了威武大将军曲端的军旗,想借曲端的威名震慑金军,结果被完颜娄室识破。金军骁将完颜折合率3000精骑突然出击,用土囊在苇泽中垫出一条通路,突袭宋军外围的乡民小寨。乡民逃入宋营,冲乱了宋军。完颜宗辅乘势自领中军,完颜娄室军为右翼,完颜宗弼军为左翼发起全面进攻。宋军瞬间大乱,五路大军各自为战。但是,完颜宗弼(就是传说中的四太子金兀术)不愧为名将“经验包”,主帅刘锡之弟,名将泾原帅刘锜奋力一战,竟将完颜宗弼打败。金军左翼开始退却,完颜娄室看到后,紧急率右路军猛攻环庆帅赵哲,金军复震。赵哲抵挡不住,只身逃离,怀庆军崩溃,由于各路宋军被分割包围互不支援,于是接连崩溃。宋军被击败。

此战过后,宋军堆积如山的粮草辎重被遗弃,而金军靠着这些补给,一举攻下陕西五路大部分地区。名将吴玠聚残兵扼险于凤翔之和尚原、大散关,才勉强守住了陕西和四川的交界。从此,南宋彻底丢失关中平原,川陕防线变成了川蜀防线。而这一战,对于本就畏金如虎的高宗赵构来说,更是惨重打击。战后,赵构说:“此后而议恢复,亦萎人之望起矣!倚秦桧以偷安,固势所必然。”而张浚并没有因此获罪,战后想要再次起用曲端,但是在与曲端有矛盾的王庶、吴玠的挑唆下,枉杀了曲端。

二。整顿淮西军:淮西兵变

绍兴五年,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强,高宗赵构也有了点底气,再次任用张浚为右相(左相为赵鼎),兼都督诸路军马。同年,着手整顿南宋几大主力岳飞、张俊、韩世忠、刘光世、杨沂中、吴玠的军队,一时间南宋军威大振,颇有中兴气象。张浚鉴于战场形式逆转,积极准备北伐。之前“中兴四帅”之一的淮西大帅刘光世,多次抗命,并且消极畏战,赵构准备让刘光世光荣退休,而将其“淮西军”交给岳飞统帅,即“中兴之事,一以委卿”。结果遭到秦桧、张浚反对。秦桧此时一味求和,自然反对。主军事的张浚,虽然之前一直称赞“唯岳飞与韩世忠可以托付大事”,但是在收编淮西军一事上,却动了私心。张浚曾问岳飞,可否把刘光世手下大将王德扶正,然后派文臣吕祉督军。岳飞说,王德和郦琼,都是刘光世手下大将,不分上下,扶正王德,郦琼不会服的。吕祉一介文人,从来没涉足过军旅,不会服众。张浚又问,张俊(中兴四将之一)、杨沂中(赵构最信任的亲信将领)如何?岳飞说张俊残暴少谋,郦琼最看不惯他。杨沂中跟王德差不多,怎么可能驾驭淮西军?要说刘光世虽然打仗不怎么样,但是驭人确实有一套。王德,武夫粗人,淮西军之一悍将。郦琼,弃文从武,颇具文采,淮西军大将。这两位互相看不起,但是就服刘光世。听了岳飞的话后,张浚挖苦岳飞道:“我就知道淮西军非得你才能收编”。气的岳飞上书请求解除兵权。

《宋史 岳飞传》: 诏诣都督府与张浚议事,浚谓飞曰:王德淮西军所服,浚欲以为都统,而命吕祉以督府参谋领之,如何? 飞曰:德与琼素不相下,一旦揠之在上,则必争。吕尚书不习军旅,恐不足服众。 浚曰:张宣抚如何? 飞曰:暴而寡谋,尤琼所不服。 浚曰:然则杨沂中尔? 飞曰:沂中视德等尔,岂能驭此军? 浚艴然曰:浚固知非太尉不可。 飞曰:都督以正问飞,不敢不尽其愚,岂以得兵为念耶? 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浚怒,奏以张宗元为宣抚判官,监其军。

岳飞岳元帅

张浚最终还是任命王德为淮西军主帅、郦琼为副帅,以兵部尚书、都督府参谋军事吕祉节制淮西军。结果,当年八月,多次上书表示不服的郦琼杀督军吕祉,率四万淮西军、裹胁十万百姓叛逃伪齐。淮西防区瞬间真空。关于张浚这个主战派为什么会如此处理淮西军的问题上,宋史大家王曾瑜先生认为,张浚虽为都督诸路军事,但是手下并无“实兵”,而岳飞头衔中有“宣抚诸路”,侵夺了他的“都督诸路军事”的权力,因此张浚想派文臣吕祉操控淮西军,实际上是想将淮西军变为自己的“实兵”。这一说法,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因为张浚当时还身兼右相,位列宰辅,就算无“实兵”,诸路军马也还是听他节制。但无论如何,“淮西兵变”使得南宋损失了五大主力部队之一,影响极其恶劣,兵变后张浚引咎辞职。宋高宗赵构说,“宁可亡国,不用此人“。

三。隆兴北伐:纵容手下内讧

淮西兵变后,张浚依旧是坚定的主战派,上书要求北伐,因此被秦桧记恨,多次被贬。直到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才再次起复督战。对于张浚的军事能力,高宗赵构是心中有数的。赵构曾说:“张浚用兵,不独朕知之,天下皆知之,如富平之败,淮西之师,其效可见矣。今复用兵,极为生事。”但宋孝宗即位后,主张北伐中原。因此再次启用主战派的张浚主管军事,为枢密使。宋孝宗甚为看重张浚,言道“久闻公名,今朝延所恃惟公”。

张浚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赵构说:宁可亡国,不用此人

隆兴北伐

张浚主管军事后,于隆兴元年开始北伐,是为“隆兴北伐”。其实这次北伐,无论是宋孝宗,还是张浚,都明显准备不足。经秦桧近二十年的专权,南宋军队已经远不是岳飞在世时候的军队了,军中名将凋零,军务废弛。朝中大臣也多数不支持北伐。这时,张浚以仅存的名将李显忠为主帅,以邵宏渊为副帅,全军八万人从淮西开始北伐。李显忠率军进攻灵璧,邵宏渊进攻虹县。结果李显忠顺利攻下灵璧,邵宏渊却没攻下虹县。最后还是李显忠派降卒去劝降才拿下虹县。邵宏渊心胸狭窄,性格争强好胜,觉得没面子,于是越发嫉妒李显忠,并且也耻于居李显忠之下。孝宗皇帝升李显忠为淮南、京东、河北招讨使,邵宏渊为副使。邵宏渊向张浚表示拒绝李显忠的节制。在这种时刻,张浚非但没有训斥邵宏渊,反而答应了邵宏渊的无理要求。从这一点看,即便到了晚年,主持了一辈子军事的张浚仍旧不是一个合格的帅臣。至此,北伐大军彻底分裂为两支,各打各的。

李显忠建议乘胜进攻淮北重镇宿州,邵宏渊不予配合。等到李显忠攻进了宿州城,邵宏渊才出兵抢功。邵宏渊要将宿州城里钱帛全部拿来赏赐给士兵,李显忠不同意。这时,金军主力十万反攻宿州城,李显忠率部苦战,但是邵宏渊拒绝支援,军心浮动,已经有了溃败的迹象。夜间,邵宏渊部将周宏自为鼓噪,扬言金军来攻,宋军不战自溃。金军趁势进攻,李显忠杀敌二千余,终于独木难支,宋军就此全线崩溃,军资器械丧失无数。宿州旧郡名符离,故称“符离之溃”。宿州失败后,隆兴北伐彻底破产。宋孝宗之一次北伐就遭此打击,信心大失,被迫议和。

隆兴二年,张浚感到抗金无望,请求致仕。同年八月,张浚病逝。张浚一生都积极主战,以克复中原为己任。但是,他是典型的“志大才疏”。长于战略眼光,但短于战术实施。其一生参与的几件大事,都影响了宋朝的国运,改变了历史走向。南宋朱熹曾评价张浚:“张魏公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全不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虽大义极分明,而全不晓事”应该是张浚一生最合适的写照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611/96951.html

“张浚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赵构说:宁可亡国,不用此人” 的相关文章

高光:西晋时期官员,于八王之乱时尽心侍奉晋惠帝

高光:西晋时期官员,于八王之乱时尽心侍奉晋惠帝

高光(?—308年12月3日 ),字宣茂。陈留圉城人,西晋时期大臣,曹魏太尉高柔第三子。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高光出身世代法家,年少时就通晓家业,熟悉刑法理论。历任太子舍人、尚书郎、幽州刺史、颍川太守、黄沙御史、廷尉等职,后封延陵县公。于八王之乱时尽心侍奉晋...

王观:北宋时期词人,与秦观并称二观

王观:北宋时期词人,与秦观并称二观

王观(1035~1100),字通叟,号逐客,泰州如皋(现江苏如皋)人,为胡瑗门人,北宋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王观为开封府试官时,科举及第。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考中进士。后历任大理寺丞、江都知县等,相传曾奉诏作《清平乐》一...

孙峻是什么出身?他杀诸葛恪的原因是什么?

孙峻是什么出身?他杀诸葛恪的原因是什么?

孙氏政权最大的特色就是孙权统治时间很长,执掌江东有50多年。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兴二年(253年),孙吴皇帝孙亮与堂侄孙峻在皇宫设宴,邀请权臣诸葛恪赴宴。不久孙亮借故离开,孙峻于是拿出诏书,以皇帝的命令逮捕诸葛恪。诸葛恪顿时吓得大惊失色,孙峻于是命人上前将其...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出了文景之治 两人寿命为何那么短

还不知道:汉文帝和汉景帝为什么那么短命?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汉孝文帝(简称汉文帝,以下全部用简称)、汉景帝40来岁就驾崩了,这就会让您强烈的认为,他俩怎么这么短寿?其实并非如此。短不短寿要看跟谁比。1、跟历史上的盛名显赫的明君令比,他们的确短寿。开创“文景之治”...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羊续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羊续(142~189年),字兴祖,泰山郡平阳人。东汉大臣、清官,太常卿羊儒的儿子。 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泰山羊氏,凭借门荫入仕,起家郎中,迁大将军(窦武)府掾,因事免职;第二次党锢之祸爆发,囚禁十余年。中平元年(184年),出任太尉(杨赐)府掾,出任庐江太...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东汉末年将领,他为何被孙权流放?

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孙策和孙权的堂兄。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孙辅襁褓中父母双亡,由兄长孙贲抚养长大。初以扬武校尉之职辅助孙策平三郡。建安二年(197年),孙策征讨丹杨等七县,派孙辅驻守历阳抵御袁术,...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清朝时期的王爷能够罢免知府吗 有没有特殊情况存在

今天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清朝的王爷可以直接罢免知府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清朝的王爷理论上不可以罢免知府,但是特殊情况下是可以罢免知府的。要明白这个问题,可以先说明一下清朝的官制和宗室爵位制度。清朝的宗室爵位有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

宁成的一生是什么样?他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造成的?

宁成的一生是什么样?他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造成的?

在古代酷吏是中国古代称呼用严刑峻法的官吏,是我国历史上的打黑策略之一,与文官都代表着国家政权的一体两面。宁成,南阳郡穰县人,西汉酷吏。最初做侍卫随从侍奉汉景帝,之后当上了济南都尉,与济南太守郅都相识,宁成效法严格,下属非常害怕他,宁成所作所为很对郅都的胃口,二人也结成了好友关系。公元前150年,郅都...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