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司马炎为何要立一个 *** 太子?原因是
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派大将杜预等人带着二十万军队南下,讨伐东吴。这个时候,在吴主孙皓的错误领导下,东吴就像一座朽木支撑的摇摇欲倒的大厦,而西晋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仅历时半年,西晋便平灭了东吴,俘获吴主孙皓,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近百年分裂割据的状态,中原重归一统。
天下一统,经济稳定,百姓安居。司马炎因此认为再没有什么力量能够威胁自己的江山,晋朝已是固若金汤,便开始享受人生了,荒淫纵欲,声色犬马,带头大搞奢侈浪费,早把自己过去制定的那些勤政节俭的规定抛在了脑后。在司马炎的表率下,大臣们更是豪奢成性,贪鄙成风。《晋书》中评价说,在中国史上历代大朝的开国皇帝中,像司马炎这样胡搞的人,只有他一个。
然而,司马炎虽然贵为皇帝,天天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可也有烦心事。这个烦心事就是他的傻太子。
传说太子司马衷是个大 *** 。晋朝天下大旱,百姓多饿死的时候,这位太子说出了“何不食肉糜”的名言。但从后来的历史记录中我们看到司马衷也有思路清楚的时候。综合看来,这个人应当算做是弱智。
要说司马炎并不缺子嗣,不但不缺,儿子的数量还多达二十六个。可他为什么偏偏要挑这个最傻的儿子做太子呢?
这主要是那位杨艳皇后的功劳。
杨艳皇后生了三个儿子,长子司马轨,次子就是司马衷,三子为司马柬。长子司马轨早夭,司马衷遂成了嫡长子。司马炎知道自己的这个嫡长子是个弱智,所以一直不肯立太子,想在其他的儿子中再寻找一个适合的当太子。司马炎选择太子的时候,司马柬已经出生。《晋书》中称此人不善言辞,但反应敏捷、识量过人、性情仁厚。为什么杨艳不劝司马炎立自己的次子为太子呢?
大多数人认为杨艳作为母亲,对于儿子的天生 *** 非常负疚,一定要把更好的一切都补偿给司马衷。但精明的杨艳绝对没有这么愚蠢,她知道小儿子司马柬将来若做了皇帝,自己的大儿子司马衷一定不会吃亏,而司马衷当了皇帝后,权柄却不知会操在何人手中。
然而,司马柬在这次太子争夺中远不如其同胞哥哥司马衷有优势。
首先,司马柬排位靠后,前面还有几个哥哥,而司马衷则是嫡长子;其次,司马柬当时只有两三岁,而且语言能力较弱,可能当时还不会说话。
这种情况在生活中多的是,并不代表孩子的智力有问题。但对于已经生了一个弱智儿子的杨艳来说,不能不怀疑这孩子的智力是不是也有点问题。而当时司马衷只有七八岁,智力稍弱于同龄孩子也不会引起人们的过分反感,甚至她还抱有司马衷长大了就会聪明一些的美好期望。
杨艳皇后经过反复对比掂量之后,决定还是以司马衷嫡长子的身份来为他争太子位更稳妥一些。她对司马炎说了两个理由。之一,自古立嫡立长不立贤,若立他人,是违反古制,恐怕违背天意;第二,孩子还很小,只有八岁,童心未化,大器晚成,你怎么知道他长大后就一定是个傻子?
司马炎本来就与杨艳感情十分深厚,更巧的是他也是长子,也因为父亲司马昭不喜欢他而更喜欢小儿子司马攸而差一点儿没当上晋王。夫妻感情、古制礼法、对儿子的侥幸心理和童年的阴影交织在一起,司马炎终于在泰始三年(267)立九岁的司马衷为皇太子。
但司马衷的个子越来越高了,年龄越来越大了,眼看着已经成为大小伙子,可智力却不见长,一直停留在九岁的水平。朝臣们对这个太子就有了看法。他们认为太子愚笨,根本没有能力胜任皇帝之位,但大家也只是私下说些悄悄话而已。尚书令卫瓘则决定冒一次险,劝司马炎换个太子。
卫瓘是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侄女卫夫人卫铄就是书圣王羲之的书法老师。这位书法家一开始写了几个奏章,但最后还是没有胆子递上去。在几番犹豫之后,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既不会伤害自己,又能劝谏皇上的办法。
有一次司马炎在凌云台大宴群臣,卫瓘假装酒醉,借酒盖脸,走到司马炎面前奏道:“臣,臣,有事,启,启奏。”司马炎问他有什么事。卫瓘还是没有直言,只是手指御座叹道:“此……座可惜!”
仅仅这么一句话,司马炎已经明白了,他沉下脸道:“你喝醉了,还不回去?”卫瓘见自己达到了目的,急忙以酒醉的借口离开了宴会。宴罢,司马炎回到宫中,细细思索卫瓘的话,对司马衷的能力再一次开始怀疑,把江山交给这个傻儿子,他到底能不能治理得了呢?即使只做个守成之君,司马衷有这个能力吗?
司马炎决定考一考自己的儿子,遂从《尚书》中挑了几道题,让人送到太子那里,让他答卷。这是一次决定太子位的极其重要的考试,但司马炎却做得过于草率,不仅是开卷考试,而且没有监考,时间也很宽裕。这种考试的结果可想而知。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佩服一下杨艳皇后,她给儿子挑选的丑太子妃贾南风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太子妃贾南风知道事关重大,急忙让心腹侍从悄悄将考题带出宫外,找了一位很有学问的老儒代为作答。
这个老儒生一听是替太子写卷子,心情无比激动,旁征博引,论古证今,慷慨陈词,洋洋洒洒,着实地卖弄了一回学问。侍从将“ *** ”写就的卷子带回宫来,贾南风遂让司马衷照抄一遍。如果这份考卷交上去,恐怕司马衷的太子位也就保不住了,因为这份卷子完全不是司马衷的风格,一看就是“ *** ”写的。司马炎可不是司马衷,他没这么好骗。也许是司马衷命中注定要做皇帝,一个叫张泓的人指出了这个大漏洞。
贾南风急向张泓求主意。张泓笑道:“这有何难?就直接用平常的白话来答卷,只要答的还行,皇上一定不会怀疑。”果然,司马炎看到了这个白话文,虽然觉得文采相当的差,但中心思想却很正确,表词达意也比较通顺,于是认为司马衷还是有能力守国的,便把换太子的事又搁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