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楚怀王的汉中之战与垂沙之战 世界之一强国是如何衰败的

中国历史8年前 (2016-12-13)210

楚国在楚怀王前期,曾为世界上更大的国家。公元前323年,楚将昭阳攻打魏国,败魏国于襄陵(现在河南雎县),取魏八城,诸侯震动。昭阳败魏之后,又掉转兵锋攻齐,齐王招架不住,大忧,可见楚国之强。齐国公族陈轸当时正作为秦国使者出使在齐国,齐王问计于陈轸,陈轸代齐游说昭阳,帮齐退了楚军。

楚怀王的汉中之战与垂沙之战 世界第一强国是如何衰败的

影视剧中的陈轸

他是这样游说昭阳的:

陈轸为齐王使,见昭阳,再拜贺战胜,起而问:“楚之法,覆军杀将,其官爵何也?”昭阳曰:“官为上柱国,爵为上执。”陈轸曰:“异贵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 陈轸曰:“令尹贵矣!王非置两令尹也,臣窃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赐其舍人一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军杀将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齐,齐畏公甚,公以是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昭阳以为然,解军而去。

从上边可以看出,当时楚国的国力是强于齐国的。那么楚国与秦国比如何呢?下边是公元前312年张仪诈楚时的一段话:

张仪南见楚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

张仪游说(拍马屁)的功夫实在是高,把秦王对楚国的仰慕之情说的很形象,意思是秦国最想和楚国交好了,但楚国不同意,你们楚国太强了。而张仪本人表示,想当楚王一个看门的小厮,都当不上,我太想当你看门的小厮了。张仪这一顿吹捧,把楚王高兴的失去了理智。楚怀王认为秦国这是用六百里商於之地低三下四的来讨好楚国来了,于是答应楚与齐断交。楚王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张仪顺势而为之。楚国当时确实强,打败了原来的霸主魏国,又东占越国不少土地,后来干脆灭越,秦国又多年未攻打楚国,楚怀王还于公元前318年为六国纵长攻秦。这一切都给了楚怀王一个假象,认为秦国确实是害怕楚国,更何况张仪还为秦国之相,现在表示要用六百里地来交好楚国。

楚怀王的汉中之战与垂沙之战 世界第一强国是如何衰败的

我们从上边能看出来,秦国害怕的是齐楚联盟,但不管怎么说,张仪能说出那样的话来,可见楚国在当时是很强的,是人们公认的可以与秦对抗、甚至是强于秦的国家。

就这样一个强国,被秦国打败了。这场战争就是秦楚汉中之战。公元前312年,齐楚断交之后,秦国并没有给楚国土地,说明秦国是明摆着要打楚了。而齐王被楚国使者辱骂之后大怒,也出兵攻楚。韩魏见楚国受两大国攻击,也出兵夺楚之地。秦国以魏章为主帅、樗里疾辅之,大败楚屈匄军,楚军被斩首甲士八万,楚汉中之地被秦攻占。韩魏乘机攻楚至邓(今湖北襄阳县西北邓城),丧师失地,受到了一次沉重打击。楚怀王也被天下人笑。

楚怀王的汉中之战与垂沙之战 世界第一强国是如何衰败的

秦楚汉中之战

秦国害怕楚国与齐联盟打击秦国,于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311年,派使者到楚,表示愿意归还楚国汉中之一半与楚国和好,楚怀王生气的说,我不要地,只要张仪,我要杀了张仪。但张仪到楚之后,凭借三寸不乱之舌,不仅没死,还受到了楚怀王的礼遇,并且说服楚与秦好,让楚背合纵之约。楚怀王之单纯让人不敢相信。

之后,楚怀王认准了张仪的话,基本与秦友好。到公元前303年,齐国孟尝君为齐相,他主张联合韩、魏,打击秦、楚、赵。韩、魏两国迫于秦国的军事上不断抢夺土地,也需要投靠齐国寻求支援,齐、魏、韩三国有了较牢固的联合。在合纵韩魏成功后,一件事引发了三国对楚的进攻,那就是楚国质于秦国的太子横逃归楚国,起因于秦一大夫与楚太子横殴打,“楚太子杀之而亡归”,秦楚同盟陷入危机。公元前301年,秦派庶长奂与韩、魏、齐共攻楚。楚怀王也不是怕事的人,面对四国进攻积极应战,显示出楚国当时实力之强。他派昭睢抵抗秦国,派唐蔑率军抗击齐、韩、魏三国军队。西路昭睢摆出与秦决战的态势,秦军可能由于理亏、又等楚与另三国激战,故此路双方长期对峙,并未发生激战。齐、韩、魏联军进攻楚国的方城(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双方隔沘水(在今河南唐河境)列阵,相持达六个月之久。齐将匡章派人探测水情,楚军射箭,齐军不能靠近。后来有牧羊人告诉匡章楚军多之处为水浅之处,匡章大喜,派精兵夜袭楚军,在垂沙(今河南唐河西南)大败楚军,楚将唐蔑被杀。联军乘胜攻占重丘(今河南沁阳北)、宛(今河南南阳)、叶(今河南叶县),楚国宛、叶以北的土地为韩、魏两国夺取,楚怀王派太子横为质子于齐求和。

楚怀王的汉中之战与垂沙之战 世界第一强国是如何衰败的

垂沙之战

这一战后,楚国大国地位尽失。公元前299年,楚怀王再次上当,被骗到秦国扣留下来,身死异乡,而天下人怜之。他被骗到秦国,是因为他的妹妹为秦国太后,就是芈月,他的外甥是秦的国王,即秦昭王。一般人都会相信,这样的亲人是不会骗自己的,更何况这是两国邦交,还有外交常规摆在那里,但偏偏给骗了。芈月为了秦国利益是不择手段的,更何况她本身也从来不讲什么政治规矩,这也许是个特殊情况吧。换到现在,大部分人是当时的楚怀王,大部人也会被骗的,因为简直是没有可能的事,但发生了。公元前280年,秦国白起为将连续四年攻楚,直下楚都郢(今湖北荆州),并挖楚王祖墓夷陵,鞭楚王之尸(也不知这是为何),秦军烧杀抢掠无恶不做,楚国被迫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县),楚国衰落为二流国家。

楚怀王的汉中之战与垂沙之战 世界第一强国是如何衰败的

白起攻下楚都,楚迁都陈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612/99515.html

“楚怀王的汉中之战与垂沙之战 世界之一强国是如何衰败的” 的相关文章

秦始皇要是传位给扶苏 秦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秦始皇要是传位给扶苏 秦朝又会是什么样的

还不知道:如果秦始皇传位给扶苏,秦朝又是怎样的局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在中国的历史上非常的有特色。即便是他给自己定的名号,都特别的有霸气侧漏的感觉。“皇帝”是什么意思呢?《史记》当中这样说到:“古之五帝三王,知教不同,法度不明,假威...

裴頠:西晋大臣、哲学家,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

裴頠:西晋大臣、哲学家,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

裴頠(wěi)(267年—300年),字逸民,河东郡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裴頠出身魏晋士族河东裴氏,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初为太子中庶子、承袭父亲爵位,迁散骑常侍,转国子祭酒兼右军将军,拜侍中、光禄大夫、尚书左仆射等官...

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抗朱棣的徐辉祖却得了善终?

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抗朱棣的徐辉祖却得了善终?

洪武三十一年,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大明皇帝之位,是为建文帝。之后更是在齐泰与黄子澄的建议下采取了一系列削藩措施,先是周王朱橚被废,紧接着又将齐、湘、代三位亲王贬为庶人。就这样,一场决定大明王朝命运的战争诞生了,那就是燕王朱棣发起名为“清君侧”的靖难之役。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靖难之役时,为什么全力抵...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历史上汉宣帝对刘贺非常提防是因为什么?

汉宣帝刘询,西汉第10位皇帝,前74-前49年在位。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宣帝当了皇帝以后,派了张敞等很多大臣去监督刘贺。当张敞把刘贺的日常作为报告给汉宣帝以后,《汉书》上是这样记载的:“上由此知贺不足忌。”也就是说,汉宣帝认为刘贺昏庸无比,胸无大志,因此完全不值得提...

蜀汉灭亡后张飞一家无人敢动 关羽后代为何会被屠戮

蜀汉灭亡后张飞一家无人敢动 关羽后代为何会被屠戮

蜀汉灭亡之后,为何张飞一家无人敢动,关羽后代却遭满门屠戮?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公元263年,司马昭为了消除自己在“甘露寺之变”之中弑君的恶行,为代替曹魏攒下政治资本,司马昭不顾满朝文武大臣的反对,趁着姜维被黄皓屯田沓中的机会趁机以举国之力伐蜀。...

娄师德是什么人?他能受到王十朋的推崇是因为什么?

娄师德是什么人?他能受到王十朋的推崇是因为什么?

娄师德,字宗仁,唐朝宰相、名将。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诗人王十朋(1112-1171年),以坚持正义,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移,直言批评朝政受到世人的称赞,他写了一首《娄师德》诗,大意是:不顺从不和睦的事情不难纠正,只要做到别人的唾沫吐到脸上让它自己干。遇事心平气和认...

襄樊之战庞德没有选择投降关羽,是因为什么?

襄樊之战庞德没有选择投降关羽,是因为什么?

襄樊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的最终形成的序曲,每当一提起这个,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关羽是汉末三国名将,一生的巅峰是发动襄樊战役,水淹七军,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威震华夏,将曹操吓得想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于禁投降了关羽,庞德誓死不降,庞德曾一箭射中关羽,占了上风。试想,如果关羽把庞德打趴下...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东周时期的齐国为何有两个齐桓公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还不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为什么有两个齐桓公?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谥号,是我国古代在帝王公侯去世后,根据其生平为其制定的一种尊号。谥号始于西周,是周礼中的一部分。古代常见谥号有“文”“武”“襄”“烈”“孝”“穆”等等,如西周有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等,汉有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