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农坛国内唯一祭祀炎帝神农氏的地方
民以食为天,仓廪实而知礼节,才能国泰民安。所以,皇家的祭祀文化不但有祭祀天地的天坛和地坛,祭祀日月星宿的日坛和月坛,也有祭祀炎帝神农氏的先农坛。
炎帝是华夏民族一直敬拜的人,因为炎帝神农发明了农业,让人类的文明更进一步。我国是有至少两千多年农耕史的农业国家,封建帝王对农耕的重视,一是体现在隆重的典仪祭祀上,二是要以亲耕农田来体现。都说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儿,这一亩三分地儿就在先农坛。皇帝出风头,没有比在先农坛当片刻的农民更典型的了。每年,皇帝都会在先农坛做片刻的农民,只是有点可惜,明朝十四帝、清朝十帝谁坐庄归谁扶犁垂范天下的一亩三分地儿早就变成了体育场,但皇帝和三公九卿的观耕台还在。
以纪念农耕文明为主的先农坛位于北京城市中轴线南段永定门西侧,与天坛遥相对应。这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以及举行亲耕耤田典礼的地方,是北京皇家祭祀建筑体系中保存完好的一处,目前也是北京的古建筑博物馆。
目前的主要景点主要是建筑为主:
太岁殿是先农坛内更大的单体建筑,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又叫太岁坛。明嘉靖以前,太岁、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都在此供奉,此后则专门用来祭祀太岁及十二月将等自然神祇。明清时期。每年冬至或翌年立春及遇到水旱灾害时,都要在此进行祭祀太岁的活动。
神厨院落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祭祀先农坛内诸神准备牺牲祭品及存放先农神牌位的地方。
宰牲亭院落是祭祀先农坛内诸神时宰杀牺牲的地方。室内明间正中心有一洗牲池,池上下都有排水口,宰牲过程中产生的毛血等物可流入其中。宰牲亭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悬山顶,这种形式在国内现存的明代官式建筑中是罕见的,被誉为“明代官式建筑中的孤例”。
具服殿、观耕台和皇帝的一亩三分地位于太岁殿南侧。观耕台是皇帝观看大臣行耕耤礼的观礼台,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砖石结构,台高1.6米,台平面19米见方,须弥座以黄绿琉璃砖砌筑,装饰精美。台南是皇帝亲耕耤田,即一亩三分地。台北大殿为具服殿,是皇帝亲耕之前的更衣之所。
先农坛台位于开放的古坛区内,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坛台座北朝南,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四面各建有八层台阶。明清时期,仲春时节皇帝亲临或遣官来此拜祭先农。
天神地祇坛是明嘉靖时期根据典章制度改革的需要,于先农坛内坛南门外增建,用以供奉风云雷雨、山岳海渎等神灵,以祈求风调雨顺,保佑农业的丰收,成为中国古代重农尊祖思想的体现。天神、地祇坛形制现已无存,目前尚有保存完好的地祇坛石龛座移入博物馆内,以绿色植物示意地祇坛原有形制。
神仓位于太岁殿东,原为明代旗纛庙,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建为神仓。明清时期,皇帝亲耕的耤田收获下来的粮食就储存在这里,作为祭品用于京城皇家坛庙的祭祀。为了使这些粮食免遭虫害,防止发霉,在建筑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筑上使用雄黄玉(三硫华砷)彩画,颜料有巨毒,可以驱虫;为了便于通风换气,防止谷物发霉,在仓房上都开有气窗。
庆成宫始建于明天顺三年(1459),当时叫做“斋宫”,是皇帝祭祀亲耕前斋戒的地方。但是从建成后基本没有使用过。乾隆二十年(1755年),改称为“庆成宫”,成为皇帝行耕耤礼后,休息和犒劳随从百官茶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