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进曹营之后是一言不发?还是没有被曹操重用?
“徐庶进曹营”在《三国演义》里讲的是刘备在投奔荆州牧刘表的时候被刘表安排在了新野驻军,曹操得知刘备在新野以后派出了曹仁、李典等名将前去讨伐。在这之前刘备偶然一次机会遇到了徐庶并且有幸得到徐庶的辅佐,曹仁、李典率军前来摆出了八门金锁阵不过被徐庶识破了阵法吃了败仗。曹操这边得知曹仁、李典大败之后认为刘备身边必有高人相助于是派人去调查,这一查就查出了徐庶的底细。原来徐庶的老母尚在中原,曹操知道后就派人挟持徐庶的母亲来到了许都然后又派人伪造徐母的笔记写信给徐庶。徐庶在新野收到信后担忧母亲的安全,于是就告别了刘备前往了许都并在临行前向刘备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在小说徐庶始终坚守临行时向刘备许的诺言,以至于后来徐庶在后来再也没有什么精彩的表现。那么在历史上记载的徐庶和小说里的徐庶出入有多大呢?他在投奔曹操后真的就一言不发了吗?
事实上徐庶进曹营并没有一言不发(历史记载当初徐庶走的时候没有向刘备发誓不向曹操献一言一策),后来徐庶为何在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没有受到曹魏的重用。说徐庶没被重用的证据是什么呢?我们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令人惊奇的是在这部史书里居然没有关于徐庶的传记,徐庶的事迹零散的记载在《三国志 诸葛亮传》里。据《魏略》记载徐庶和石韬(石韬当初和徐庶一起投奔曹操的)后来分别在曹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和典农校尉,诸葛亮北伐中原的时候听说徐庶这么多年以后在曹魏的官职居然这么低于是感慨道:“难道是魏国的人才太多了吗?徐庶和石韬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被重用呢?我们从诸葛亮的言语中也可以看出徐庶在曹魏并不是没有一言不发而是没有得到当局的重视。那么在《三国演义》被刻画成足智多谋的徐庶在历史上为何会落得坐冷板凳的地步呢?
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庶后数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犹存焉。裴松之注引《三国志 诸葛亮传》
我认为徐庶不被曹魏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之一个原因是徐庶的出身,第二个是徐庶投奔曹操时的动机不对。徐庶出身寒门在当时时一个没有背景的寒族子弟,根据历史上的记载他在荆州时只和诸葛亮与石韬的关系比较好。我们说徐庶投奔刘备后除了推荐诸葛亮给刘备以外并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所以曹操对他肯定也就没有那么重视更不会拿他的母亲来要挟他替曹操效力。所以一个出身寒门而且没有过什么特殊表现的人在曹操身边那是肯定很难混的,因为曹操这边人才芸集而且入荀彧 程昱等顶级谋士不仅足智多谋而且还出身名门,由此我们说徐庶在曹魏不受重用也是可以理解的了。下面我们再说下徐庶投奔曹操的动机,据《三国志 诸葛亮传》记载刘备在当阳被曹操击败之后,徐庶和诸葛亮一起跟随刘备逃亡,但就在这个时候徐庶的目前被曹操的军队俘获,徐庶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于是就向刘备告辞投奔了曹操。从这里我们看出徐庶投奔曹操是被逼无奈,想必曹操也可能看出了徐庶投奔自己多少是带有一点不情愿的,因此曹操不重用他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三国志 诸葛亮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