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商鞅2300年前找工作的真相:4轮面试坎坷
找工作,先笔试,后面试,或者就只有面试一关,这些程序很多时候是以 *** 方的主考官为主导角色,单向地对应试者进行观察和考验,考生的“命运”掌握在考官手里,理想的面试是这样的吗?
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也是一个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也有各种考试,最多的是面试,例如商鞅,就是通过面试进入秦国管理层的。下面我们来再现一下两千三百多年前那场决定秦国命运的一场面试,它是以面试官秦孝公为主导角色的吗?商鞅表现又如何呢?
面试前履历:曾经是魏国管理界更优秀实习生
这是公元前359年代西北的秦国,来自魏国的实习生商鞅,通过秦国的管理高层、秦孝公的宠臣景监,取得了面试机会,面试老师就是秦国的老板——秦孝公。
在再现这场重量级考试之前,我们先得交代一下商鞅同学的求学和实习经历。翻开商同学的简历,可以得到以下信息——
姓名:公孙鞅,又称卫鞅。(注:商鞅此名是后来秦国重新取的名)右贴免冠画像一张。
性别:男
年龄:36岁(约出生于公元前395年)
身份:卫国贵族
毕业院校:刑法学院(好刑名之学)
社会实践经验:长期在魏国从事行政管理实习工作,具体职位为中庶子,指导老师为魏国更高经理人公孙痤。被公孙痤老师定位五星级(更高级别)实习生,公孙痤老师在临终之际向魏国老板魏王(魏惠王)单独推荐,建议要么委以重任,要么杀掉,因为如果此人才流入其他诸侯国,会成为魏国最可怕的竞争对手。这种重口味的推荐没有引起魏惠王的足够重视,因此商鞅同学未得到面试机会。听说秦国老板要做大做强,因此弃暗投明,前来贵公司寻求发展机会。
考生商鞅的履历经由景监先生递交上去后,从一大堆应试人员当中脱颖而出,进入了秦孝公的视野。估计秦孝公比较重视工作经历,商鞅同学虽然在魏国谋职失败,但他曾经与魏国经理人长期共事,而且得到更高等级的评语和推荐,就凭这一点,秦孝公就拿起那份用竹简做的简历,请董秘发了份这样的邮件:“请商鞅同学明天早上来参加面试。”
接下来,商鞅肯定做了精心准备,但他是怎样准备的呢?仅仅是讨主考官的欢心,但求有份工作就行,还是有所建树和图谋呢?下面正式进入面试场面。
坎坷面试路:商鞅反复四轮考试才被录取
之一轮面试
情况:考生商鞅滔滔不绝,高谈阔论,讲述时间超长,“语事良久”,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面试老师秦孝公数次进入睡眠状态,基本没听进去什么内容——“时时睡,弗听”。
结果:面试老师秦孝公对推荐人景监大发雷霆:“瞧你推荐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人啊,我们公司根本没法用他。”景监转而责备考生商鞅,商鞅同学解释:“这不怪我,我用的是‘帝道’的理论系统,是你们老板自己不开悟。”瞧瞧,这考生有多牛,居然责怪面试官没听懂。
第二轮面试
情况:与之一轮面试相隔五天后,秦孝公主动要求商鞅再参加面试,这一回讲得有点味道了,至少面试官没有打盹,但还是有点像白开水——乏味,没说到秦孝公的心坎上,没挠着老板的痒处——“益愈,然而未中旨。”
结果:面试官秦孝公还是批评推荐人景监,景监又转而责备商鞅,阿鞅说:“我这回的应试理论是‘王道’,看来还是不合你们老板的胃口,我申请再来一次面试机会。”申请通过,商鞅同学准备第三次面试。
第三轮面试
情况:面试官秦孝公开始认可考生商鞅的策划,然而觉得离具体实施还有点远,心里还有点疑虑——“孝公善之而未用也”。
结果:第三轮面试完毕之后,有了良好的反馈,老板秦孝公对推荐人景监说:“你推荐的那个魏国实习生说得还有点味道,有时间我还想跟他聊一聊,你叫他再准备一下。”景监这回总算也高兴了,马上将好消息告知商鞅同学,商鞅满有把握地说:“这回我跟你们老板介绍的是‘霸道’,看来他是有点心动了,也有付诸实践的冲动,如果再有面试机会的话,我再给他说点更中意的。”
第四轮面试
情况:这场面试延续了数天的时间,但是面试官并不觉得很长,他甚至忘记了自己老板和面试官的身份,从面试官席位上下来,和考生促膝长谈——“语数日不厌,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讲了几天都不厌烦,自己的膝盖从席子上挪出来了都不知道——战国时代的人没有坐的习惯,而是跪在席子上。
结果:被录用,任命为新政主导官。推荐人景监大为不解,去问商鞅同学:“你到底说了什么,让老板神魂颠倒,高兴成那样?”商鞅同学说了自己的道理。是怎么一回事呢?一场反复进行了四次的面试后面,隐含着怎样的信息?让我们从史料着手进行分析。
分析:商鞅逆向面试秦孝公
商鞅同学跟推荐人景监道出了这场面试的奥秘,他解释说:“前面几轮面试,我给老板讲的都是长远规划,其见效时间以百年为单位,老板听得昏昏欲睡,然后很不耐烦地说:‘公孙鞅同学,对不起,你提出的百年规划不符合本公司的战略企图。本公司喜欢短线操作,更好能有让我们秦公司短期内做大做强的方案’,因此,我根据贵公司的愿景,改变了策划,抛出‘强国之术’,所以老板马上就来精神了。”
从考生商鞅考完后的一番话来看,其实这场决定秦国命运的面试是双向的,表面上是秦孝公在考商鞅,其实也是商鞅在逆向考秦孝公。
从商鞅的角度而言,他为考生秦孝公准备了四套方案:帝道、王道、霸道和强国之术。在四轮面试中,他一步步抛出这四套方案,以观察老板秦孝公对哪套方案有兴趣,秦国适合哪套方案,根据每次面试中秦孝公的反应,来明确自己在这家公司将要推出的策划,给未来的老板做一个定位。同时,也在反复的对答中,让秦孝公一步步明确自己的战略企图,市场定位。
秦王是位好考官
四轮面试,其实是考生商鞅对秦孝公战略定位的一次次确定和打磨。
就秦孝公而言,他是一个耐心极其惊人的负责任的好考官,他能给自己起初不满意的考生充足的时间,同时也放得下架子,一步步地否定自己,一步步地认识对方,肯定对方。
理想的面试,应该是面试官和考生之间一次双向的试探,挖掘和打磨,考官帮考生明确自己的职场地位,考生也可以帮助考官明确公司的战略定位。彼此都在塑造对方,确定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