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刘宋一朝享国区区六十年 却杀伐不断血腥熏天!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12)150

南北朝时代和之前的东晋时代一个差别,就是皇帝素质。特别是南朝的帝王们,更是两极分化,有能耐的,比如刘宋开国皇帝刘裕,萧齐开国皇帝萧道成,萧梁开国皇帝萧衍,南陈开国皇帝陈霸先,都堪称一代枭雄。水平甩东晋皇帝几条街。

但比起东晋庸君扎堆的情景,南朝的昏君们,却更上一层楼。东晋昏君们虽然昏聩,却极少残暴,做事还比较讲规矩。可放在南朝宋齐两朝的末代帝王身上,却是毫无规矩,不但治国一塌糊涂,做人做事更是残暴荒唐,禽兽不如。

这里面最典型的,就是刘宋的这位。

先从南朝刘宋王朝的第七任皇帝刘彧说起。这位皇帝自己没有生育能力,为了掩人耳目,经常派自己的妃子外出。

这么一来,他获得了十二个儿子。虽然儿子都是别人的,但他都很宠爱,特别是长子刘昱。

刘昱的母亲陈妙登姿容出众,早年深得刘彧所宠,遗憾的是一直没能生子。

刘彧就对陈妙登说:“如果你能生下儿子,我一定立他为太子。”

刘宋一朝享国区区六十年 却杀伐不断血腥熏天!

可惜问题并不是出在陈妙登身上,这个,刘彧是心知肚明的,于是他想了个招:把陈妙登赐给了自己的大臣李道儿,等陈妙登怀孕,又迎还宫中,生下了刘昱。

那其他的儿子怎么来的? 大多数都是将外面宗室的孕妇弄进宫里,等到孕妇生下了孩子,就把她们杀了灭口,而改让自己的宠姬充当孩子的母亲。

不管怎么样,他这一弄,竟搞得儿孙满堂。

但陈妙登所生这个刘昱,其实是一个灭绝人性的嗜血狂魔。

刘宋一朝享国区区六十年 却杀伐不断血腥熏天!

在童年时候,这小刘昱就是个让父母常头疼的角色,往好听了说,叫聪明伶俐,啥事一学就会,但就不爱学好事。最喜欢干的,就是顺着宫殿的柱子爬,摔的鼻青脸肿还嘿嘿笑。相当的坚强勇敢。日常读书,折腾起老师陪读来,更是花样百出,闹的老师们常哭哭啼啼诉苦告状。

对这熊孩子,父亲刘彧的态度就一个字:打。而且还亲自上阵,自己打累了,就让他娘陈妙登动手,拿大棒子狠砸。如此凶悍大棒政策,贯穿整个童年,却丝毫没打掉毛病,却把他的脸皮砸厚实了。

刘彧病死后,十二岁的刘昱即位。

刚开始时,由于年纪小,还没敢怎么放肆,过了两年,就慢慢露出了吃人的凶相。

刘昱喜欢外出游玩,知道自己是李道儿的儿子,每次出行,就自称“李将军”。一开始的时候,母亲陈妙登怕这孩子惹事,还常亲自驾车偷偷跟着,没想到这小子比猴还精,每次都能轻易发现跟踪,然后一个加速,七拐八拐就把母亲甩没影。

而脱离母亲管制后,这孩子立刻变得比狼还狠。外出游玩,带一帮如狼似虎的手下,路上凡遇见男女行人及犬马牛驴立时杀死。杀人的方式也千奇百怪。

若手下侍从脸上稍现不忍之色,刘昱就要他抬头挺胸,立正站直,然后自己用长槊将他亲手捅死。

他的亲信孙超嘴里有蒜味,为了验证孙超是不是真吃过大蒜,刘昱让人剥光了孙超的衣服,缚定,自己操刀剖开他的腹部,切断肠子,细细搜索里面有没有大蒜头。

刘昱还在三暑天闯入中领军、南兖州刺史萧道成的府内,因为天热,萧道成赤膊着上身,挺着大肚子在树荫里午睡。

刘昱看到萧道成肚脐孔很大,不由赞叹道:“好一个箭靶子!”

他命人把萧道成叫起,到墙边站直,要拿萧道成的肚腹当箭靶,脐孔当靶心,弯弓搭箭,练习箭法。

萧道成大惊失色,连呼“老臣无罪”。

刘昱有位亲信平素与萧道成有交情,连忙劝说:“萧将军这大肚子是上好的箭靶,一箭射死,以后就再也找不到这样的箭靶了,不如就用空头箭射着玩吧。”

刘昱沉吟了片刻,同意了,改用空头箭,一箭射中肚脐。

萧道成吓得魂飞魄散,但总算捡回了一条小命。

当然格外奇特的是,这么个禽兽不如的家伙,有时候还格外亲民。他经常穿的破破烂烂,跑到集市上和人买卖交易,被不明真相骂的狗血淋头,竟还嬉皮笑脸。联想起他同时期的残暴,只能感慨这人人格分裂的厉害。

要是活在当下,萧道成被刘昱这么一折腾,就算报到公安局,最后搞个精神鉴定,没准还要认倒霉。可放在没这套司法程序的南北朝,身为一代名将,萧道成哪里能吃得这个亏?

更重要的是,这还不是个吃不吃亏的问题,今天看你肚脐眼大,拿你当箭靶子,明天要看你身子肥,再抓来当猪杀。这见天都玩命的日子,与其没个尽头,不如先要了他命。

刘宋一朝享国区区六十年 却杀伐不断血腥熏天!

于是,送走了刘昱,萧道成开始酝酿废除刘昱的计划。他秘密与朝内几位大臣一同商议,并买通了刘昱身边的亲信王敬则等人,等待时机。

刘昱手下有一个叫叫杨玉夫的侍从,七夕那天晚上,无端遭受刘昱责骂,刘昱发狠话说:“看到织女星转过来了,立即叫醒我,否则明天就取你的肝肺下酒。”罚杨玉夫坐在殿外守看,自己回仁寿殿东的毡房睡觉去了。

牛郎织女本就只是一个传说,鹊桥相会根本就不可能发生,这不是等于限了杨玉夫的死期吗?

一不做,二不休,杨玉夫当夜乘刘昱睡熟,提刀砍下了他的脑袋,交给了与萧道成有联系的王敬则。

萧道成从王敬则手中接过刘昱的脑袋,验明无误,马上领兵入宫,以重臣身份处理国家后事。

萧道成先是以皇太后的名义,贬被杀掉的刘昱为苍梧王,另立刘彧时年仅八岁的第三子安成王刘準为帝,刘宋昇明三年(公元479年)四月,萧道成完全执掌了朝内朝外的势力,即逼迫刘準禅让帝位给自己,然后再将刘準毒杀。

据史家统计,刘宋开国皇帝武帝刘裕之后,皇族共有一百五十八人,其中子杀父者一,臣杀君者四,骨肉相残者一百零三,被杀于他人者六。

刘宋一朝享国区区六十年,杀伐不断,血腥熏天,至此,终于宣告结束。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3/114912.html

“刘宋一朝享国区区六十年 却杀伐不断血腥熏天!” 的相关文章

公孙策不是包拯的得力助手吗 包拯为什么还要杀他

公孙策不是包拯的得力助手吗 包拯为什么还要杀他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包拯为何含泪斩公孙策?不是他的得力助手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自古以来最让皇帝头疼的就是那些贪官污吏们,虽然有不少的人都被皇帝给收拾了,但是有的也是让他们特别为难,因为有可能一抓就能牵涉出一堆人,其中不少还是自己特别得力的官员,因此这到底是除掉还...

内平方腊外收幽燕 童贯为什么还能是奸臣

内平方腊外收幽燕 童贯为什么还能是奸臣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猛将童贯那么厉害,内平方腊外收幽燕,为什么还说他是奸臣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自赵高以来,古代太监掌权的事情层出不穷,他们祸乱朝纲、排挤忠良,如同蛀虫一般,从内部啃噬王朝。但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恃宠而骄,或以蒙蔽昏庸皇帝为生存土壤,如童贯这般手握兵权...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三国众多名将中,有哪些人最后的结局是战死沙场?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在正史中,三国有四位名将战死沙场,真正做到了马革裹尸,按理来说,作为武将,战死沙场是最好的归宿,但是,谁死的最不值呢?谁死的最憋屈呢?这里面按战死的先后顺利排列。第一位战死沙场的是袁绍大将颜良。颜良是河北四庭柱之首,孔融称赞颜良勇...

黄巢用六十万大军攻破长安 唐朝为何没有被推翻

黄巢用六十万大军攻破长安 唐朝为何没有被推翻

你真的了解黄巢拥兵六十万,攻破长安城,为何却无法推翻唐朝?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880年十二月初一,黄巢率领六十万大军攻破了潼关,兵锋直指唐朝的都城长安。唐僖宗闻讯后仓皇出逃,黄巢坐在金色的肩舆上,在众多将士的簇拥下,浩浩荡荡地进入了长安城。黄巢实现了“满城尽带黄金甲”的誓言,并在长安...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盒为何就自杀了 如果不自杀又会怎么样

荀彧收到曹操的空盒为何就自杀了 如果不自杀又会怎么样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荀彧收到曹操的空食盒后,如果不自尽会怎样?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说到三国时期的谋士,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卧龙”诸葛亮,但是在群雄逐鹿的三国,谋士的地位非常高,因为他们的存在决定了一个政权究竟能走多远。就拿诸葛亮来说,刘备前期取荆州,占益州,...

赵匡胤作为北宋开国皇帝 赵匡胤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赵匡胤作为北宋开国皇帝 赵匡胤为何没有能统一天下

还不知道:大宋王朝为何至始至终都没有能够实现天下一统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历史上非常有为帝王。秦始皇一统天下功过是非自然不必多说,千古一帝历史上仅此一人。汉武帝开疆拓土,文治武功历史上没有几人可以与之媲美。唐太宗创造大唐盛世,开疆拓土,文...

宜妃郭络罗氏与雍正关系如何?为何会被羞辱?

宜妃郭络罗氏与雍正关系如何?为何会被羞辱?

胤禛,清朝第五位君主,康熙第四子,年号雍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康熙一生嫔妃不少,有史可考的就多达42人,在这些妃子中,宜妃郭络罗氏“眷顾最深”。可是康熙去世后,她却被雍正当众羞辱,这是怎么回事呢?郭络罗氏是满洲镶黄旗人,她出身一般,是佐领三官保的女儿。说起来,康熙在...

清朝时期选秀有什么潜规则吗 妃子为什么会越选越丑

清朝时期选秀有什么潜规则吗 妃子为什么会越选越丑

还不知道:清朝秀女为什么这么丑?选秀背后到底有什么潜规则呢?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许多晚清老照片上都记录了晚清妃子的风采,但这种“风采”属实是让现代的我们难以欣赏。所以我们对晚清秀女的印象都是丑,那么贵为天子的皇帝为什么要选这么多“丑妃”呢?选秀制从古沿用至今应该...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