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勤政崇祯朱由检错在哪?以至于明朝走向灭亡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13)100

名侦探崇祯

崇祯帝朱由检公认的缺点,就是猜忌大臣,事实上他不止猜忌大臣,他几乎猜忌一切人,包括与他朝夕相处的老婆。

《明实录》记载,一次朱由检极其宠爱的田贵妃,为朱由检演奏了一首小曲,乐得朱由检心花怒放,但随后朱由检脸色突然阴沉,然后很认真的问:你弹小曲的本事是跟谁学的。田贵妃答:我妈。朱由检立刻说:那就请你妈明天也来宫里弹一曲吧。

第二天,田妈妈真来宫里演奏了一曲,朱由检这才高兴起来。原来,田贵妃是扬州人,朱由检从田贵妃会弹小曲,就怀疑田贵妃有可能是出身扬州青楼的 *** 。放在今天,朱由检很适合做一位优秀的推理小说家,或者是 *** 。

翻脸像翻书

朱由检用人,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他信任大臣的时候是真信任,简直要什么给什么,但翻脸也往往比翻书快,而且让他翻脸的,也经常是一些小事。

比如在与农民军作战中功劳卓著的卢象升,他原本极为信用,卢象升行军打仗时,崇祯多次派太监,为他赏赐衣物御酒,卢象升后来就任宣大总督后,朱由检还曾写诏书,下令全国的军区都向卢象升学习。卢象升也不负所望,多年以来他作战勇猛,多次击败农民军,为明王朝稳住了局势。

可崇祯与他翻脸,却因他一句话:崇祯十一年(1638年),清军破关南下,兵临北京,卢象升受命统军抗敌,当时朱由检有了和清廷议和之心,本想和卢象升商议,但卢象升回答:我只知道带兵打仗,这类事我不掺合。

就这一句话惹崇祯生了气,不但扣下了该拨给他的兵马,更派太监掣肘他。结果孤立无援的卢象升,仅带五千兵马,与清朝数万八旗血战巨鹿,壮烈殉国。

另一位曾经打得李自成只剩下十八人,活捉农民军首领高迎祥的孙传庭,更因小事得罪崇祯,不但遭下牢狱,甚至被折磨成耳聋。历代帝王,最过分的事情莫过于卸磨杀驴,朱由检的做法却是——磨还没拉完,就先杀驴。

勤政崇祯朱由检错在哪?以至于明朝走向灭亡

(崇祯十一年十二月,卢象升以死报国。面前是入侵者,背后是父老乡亲。大丈夫安肯投降,唯有死战以报天下!战后,杨廷麟及部下在战场上寻获卢象升遗体,甲下尚着麻衣白网(服父丧)。三郡之民闻之,痛哭失声,声震天地。)

贪腐反不动

初登基的时候,崇祯热火朝天,打算掀起一场轰轰烈烈的反贪风暴。崇祯元年十一月,户科给事中韩一良上《劝廉惩贪疏》,揭发了当时官场贪腐横行的景象。崇祯阅后十分高兴,将韩一良提拔为吏部尚书。

这位韩一良先生,家里穷的叮当响,更因为拒绝行贿,科举的时候屡遭打击,考了五次也中进士,天启年间,更因拒绝巴结魏忠贤遭到打压。这样一个廉政模范,站出来抨击贪腐,在一心整顿官场的崇祯看来,恰是更好时机。

谁知事与愿违,韩一良的奏疏上去,就引得“官愤沸腾”,连韩一良本人也害怕了。而后崇祯亲切接见,鼓励他指正朝中的贪腐分子,此君吭哧了好几回,却连个丑寅都没指出来,气的崇祯只能让他罢官了事。一场本来热火朝天的反贪运动,就这样不了了之。

到底多腐败

崇祯一辈子最恨腐败,可是他至死也想不到,他曾经无比信任的那群大臣们,究竟有多腐败。仅说他最后信用的几位大学士:内阁首辅陈演,平日奏对的时候最讨他喜欢,几乎每句话都能说到心坎里。可是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此君带头投降,一口气给农民军送了四万两白银,引发了农民军将士们的浓厚兴趣,接着就是一顿追赃拷打,才发现他家宅的地下,埋的全是白银。

另一位内阁大学士魏藻德,以文采和辩论著称,是崇祯十三年的状元郎。崇祯曾经下令百官捐钱助饷,魏藻德指天指地发誓,说我为官清廉,家里真没什么钱,还真个把崇祯感动了,闹得“助饷”运动草草收场。但李自成打进来后,可就没这么容易感动。早先他为了给李自成表忠心,义正词严的当着农民军面大骂崇祯无道,结果李自成大将刘宗敏上来就抽他一顿大嘴巴:你当三年官就升了首辅,崇祯有什么对不起你的,你竟敢说他无道?而后又是一顿严刑拷打,竟逼他交出了好几万两白银,最后被打死在狱中。临终前悲怆高呼:我之前没有给崇祯皇帝尽忠,才有了今天的下场,真是后悔也晚了啊。

勤政崇祯朱由检错在哪?以至于明朝走向灭亡

内阁重臣如此,封疆大吏的德性也好不到哪去,这里仅说一位:崇祯年间曾先后担任过保定巡抚和河北巡抚的丁魁楚,此人在南明时代,一度官至永历王朝的吏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而后清军南下,丁大人立刻精神振奋,还没见到清军的影儿,就先给清军送了三万两白银表忠心。在得到清军会重用他的承诺后,丁大人彻底心情放松,把多年为官搜刮的八十四万两黄金足足装了四十船,一路游山玩水,投奔清军,就等着当开国功臣。谁知到了人家军营后,清军立刻翻脸,不但把他全家尽杀,八十四万两黄金更打包全收。

反腐抓错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场的贪腐风气,让崇祯越发恨的咬牙切齿。

崇祯十三年,他问计大学士薛国观:怎么惩治腐败?薛国观回答说:如果厂卫特务能加强监控,谁还敢腐败?崇祯拍案叫绝:好主意。

而后雷厉风行,东厂锦衣卫大批出动,密切监视文武百官,效果也立竿见影:户部尚书孙居相因为私人信件中有“国事日非”四个字,立刻被逮捕流放。左都御史刘宗周反对这种特务行径,也被革职为民。行人司副熊开元因为言语触怒崇祯,更被锦衣卫逮捕下狱。

但这几位落马官员,孙居相在万历年间就出任知县,治理地方颇有政绩,天启至崇祯年间多次出任都察院和户部等各类官职,以忠诚干练著称。刘宗周是一代儒学大师,为人更刚正不阿。南明时代殉国于抗清战争中。熊开元早年担任崇明知县时,就以廉洁奉公出名,后来南明覆亡,他宁愿出家为僧隐居,也绝不效忠清王朝。一心反贪的崇祯,一口气却把几位模范标兵都“反”走了。

征了多少钱

整个执政生涯里,崇祯都缺钱,后人诟病极多的,便是明末的横征暴敛,闹得各地揭竿而起。其实有名的“辽饷”,在之前的天启年间虽然成为常赋,但并未加征,相反明朝还曾多次减免各地钱粮。

但崇祯三年起,崇祯下令增加辽饷,数额提升了三成。然后崇祯十年,又开征“剿饷”,包括每亩田赋加粮六合,外加裁撤驿站节省的银两,总计二百八十万两。崇祯十二年又加“练饷”,全国田土每亩加赋银一分,总计七百三十万两。这三笔赋税,便是后世公认的明末老百姓的沉重负担:三饷。

其实崇祯自己也明白,税征多了老百姓受不了。崇祯十年他还特意下诏书解释,说大家就苦这一年。结果越来越恶化,后几年越征越多,大家也就继续苦下去。但崇祯不明白的是,这赋税重不重,关键不在账面数字,而是所有的钱,都只是一群人买单:农民。

还有忠良在

崇祯自幼学问很好,诗词功力都很不错。但是吟诗做词这类惬意事,由于登基后国运艰难,几乎就无心做了。但崇祯三年的平台召见,却是他记忆中难得的一次快乐时光:面对后金兵临城下的险境,明军三军用命,终于将后金军赶跑,取得了一次难得的胜利。

勤政崇祯朱由检错在哪?以至于明朝走向灭亡

(明军出征)

事后崇祯以隆重的仪式,在平台热情接见各位战斗英雄们。其中更高光的一位,便是率领西南石柱土司兵千里勤王,在收复遵永的战斗中血战满洲八旗,立下赫赫战功的晚明传奇女英雄:秦良玉。

在这次热情的接见中,女英雄秦良玉,成为了大明文武百官最为艳羡的明星。崇祯不但下诏表彰了秦良玉的功勋,赏赐彩币羊酒等器物,更诗兴大发,当场挥毫泼墨,赠与了秦良玉四首诗篇。在崇祯十七年悲苦的执政生涯里,他仅给俩个人赐予过诗词,另一个人,便是后来主持剿贼大局的权臣杨嗣昌。

而这意外的恩宠与光荣,从此以后,便令秦良玉铭记一生。之后多年里,秦良玉率领石柱军南征北战,屡建战功,特别是多次重创农民军张献忠部,成为大明王朝重要的“救火队”,无奈大厦将倾独木难支,骁勇善战的石柱军,在十多年征战中近乎伤亡殆尽。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殉难,闻讯的秦良玉悲痛万分,下令全军举孝,自己身穿孝服哭至昏厥。四年之后,南明永历皇帝加封秦良玉为太子太傅,传召的使者来到石柱后,惊奇的发现当年崇祯皇帝御赐的四首诗篇,整齐的供奉在正厅上,生命已到弥留之际的秦老英雄更是慨然受诏说:我深受崇祯皇帝的大恩,哪怕已是一把老骨头,也会浴血奋战,以报国恩。数日之后,七十四岁的秦老英雄,终于闭上了疲倦的眼睛。

当北京城破之时,高呼“诸臣误我”的崇祯帝,可曾记得,万里之外,还有一位叫秦良玉的忠良。

眼光有问题

崇祯自尽前的遗言之一,就是“诸臣误我”,但崇祯也许不知道一件事情,被他认为“抗敌不力”的卢象升,最后壮烈战死在巨鹿。

被他下狱迫害到耳聋的孙传庭,最后战败后慷慨自尽,为大明尽忠。

被他赶回家的黄道周,最后率领一支民团,壮烈抗击清军南下,被俘后英勇就义。几乎所有在明末清初慷慨就义的忠臣,都是被他不待见过的人。

而他高官厚禄恩养到最后的大臣们,大学士魏藻德等人最早卖身投靠,蓟辽总督洪承畴,在松锦会战失败后投降,而远在北京的崇祯,居然认为洪承畴已经殉难了,还隆重举行仪式表彰。最后陪他上吊的,仅有一个宦官王承恩。

君王死社稷

崇祯帝朱由检在煤山上吊后,李自成验看他的尸身,发现崇祯外面龙袍下,里面的衣服尽是补丁打补丁。他死前的遗言,除了指责百官误国外,更告诉李自成,一切都是我的错,不要伤害百姓。

而在他死后第三天,也就是1644年三月二十五日,北京东华门外数千百姓啼哭,请求李自成厚葬崇祯,崇祯的葬礼,李自成依然按照帝王礼节操办。

葬礼之上,朱由检原先的重臣们,只敢远远观望,没有一个敢靠近的,唯一一个给朱由检哭葬的,只有兵部主事(六品小官)刘养贞一人,如此种种,皆让胜利者李自成嗟叹不已,他登基后的诏书里,还特意说: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是一个昏君,即使他被所有的大臣孤立,依然做了许多好事。

勤政崇祯朱由检错在哪?以至于明朝走向灭亡

(李自成进京)

勤政的崇祯

崇祯皇帝朱由检,留给后世更大的叹息,便是他十多年如一日的勤政:除了每天早起处理国事外,事无巨细的奏折都要亲自批阅,还允许官民越级上书言事。曾经有武举陈启新上书直言朝廷三大弊病,反而被内阁重臣们拒收,倔强的陈启新干脆在正阳门前跪了三天三夜,终于把奏章送到崇祯手中。事后崇祯大为感动,还把陈启新升为吏科给事中。可惜这样感动的时刻,在他执政生涯里实在太少太少,以他自己的话说,每次批奏折,经常受不了的,便是群臣的奏折里说的天花乱坠,却半点实话没有。兵科任事曾应磷曾因为写奏折空洞无物,被他叫来一顿痛骂。

除了勤奋工作外,崇祯也很爱学习,他是明朝自朱元璋后,少有的几十年如一日坚持“经筵”“日讲”的皇帝。素来刻板严厉的崇祯,每次出席这类活动的时候,都仿佛换了一个人,满脸和蔼的微笑,虚心的向讲官们求教各种问题。只好在讲课中好好表现,平步青云绝不是梦想。讲官文震孟就是因为表现优良,一度升官为东阁大学士。

可一心求治的崇祯,面对的却是国事越发败坏的局面。除了埋怨大臣外,他也时常检讨自己。崇祯八年,崇祯十年,崇祯十四年,崇祯十五年,他先后四次下罪己诏,向天下官民检讨自己的过错,还曾多次拜祭太庙,祈求祖先的保佑。从崇祯十二年起,他更命人把母亲的画像挂在奉先别殿,每次遇到愁事的时候,便去母亲的画像前瞻仰忏悔。随着大明国事的日衰,他瞻仰母亲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大明,终于在崇祯痛苦的自责与对母亲的怀念中,走向了灭亡。

勤政崇祯朱由检错在哪?以至于明朝走向灭亡

(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崇祯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1645年5月20日是扬州破城之日。1645年夏历四月二十五日城破,因南明将领史可法对清军殊死抵抗,故清屠城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扬州死难八十万。有关记载全来自《扬州十日记》,但在当时被清廷禁。辛亥革命前被人从日本带回中国,才使得这段历史重见天日。)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3/115047.html

“勤政崇祯朱由检错在哪?以至于明朝走向灭亡” 的相关文章

刘长作为汉文帝的弟弟 汉文帝为何容不下他

刘长作为汉文帝的弟弟 汉文帝为何容不下他

对汉文帝为什么容不下兄弟刘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公元前174年,汉文帝把弟弟刘长谪徙蜀郡。途中,刘长被装在囚车中没有自由,有人送来饭菜他拒绝食用,不久便饿死。后来有人编歌谣嘲笑汉文帝说:“一尺布,尚可缝;一斗谷,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那么,汉文帝真的容不下兄弟...

牵招: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安抚境内,坐镇北疆

牵招: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安抚境内,坐镇北疆

牵招(?—231年),字子经,安平郡观津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牵招早年师从乐隐,与刘备成为刎颈之交。投靠冀州牧袁绍,担任冀州从事,统领乌丸突骑。袁绍死后,跟随冀州刺史袁尚,受到并州牧高干加害,投奔丞相曹操,授军谋掾。从平乌丸,出任护乌...

诸葛亮临死前真的喊庞德公救命吗 此人到底是谁

诸葛亮临死前真的喊庞德公救命吗 此人到底是谁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临死前大喊庞德公救我,是真的吗?庞德公又何许人也?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直是大家最关注的人,喜欢诸葛亮的人很多,关于他的传说也很多,鲁迅曾说:关羽之义近乎伪,诸葛之智近乎妖,民间也有谚语说死诸葛吓走生仲达,可见诸葛亮的智慧...

曹冲真的是病死还是被谋杀的 曹丕会是凶手吗

曹冲真的是病死还是被谋杀的 曹丕会是凶手吗

对称大象的曹冲是被谋杀的吗?凶手真的是曹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我们都知道曹操很喜欢曹冲,还想把自己的位置传给曹冲,但可惜的是曹冲12岁就去世了。不过,对于曹冲的真正死因,却众说纷纭。 曹冲真的是病死还是被谋杀的?其实仔细想想,感觉曹冲根本威胁不到曹丕和曹植,他们...

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杨洪: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平生忠清款亮,忧公如家

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刘璋时,杨洪历任诸郡吏。刘备定蜀,任杨洪为功曹。诸葛亮向杨洪征询意见,他认为汉中为益州咽喉,无汉中则无蜀,甚合亮意,擢为蜀郡太守,又转益州治中从事。刘备征吴失利,汉嘉太守黄元举兵反...

陆逊作为孙权的谋士 孙权为什么还要逼死他

陆逊作为孙权的谋士 孙权为什么还要逼死他

孙权为什么要逼死自己的谋士陆逊?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魏蜀吴三国争霸的过程中,每一个王朝都有属于自己的谋士,没有这些谋士的辅助,主公肯定是不会成就大业的。就拿曹操来说,没有郭嘉的辅佐,恐怕曹操根本统一不了北方。要知道当时的北方有袁术这样的大诸侯,没有谋略肯定是不行的。...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是什么人?他最后是什么下场?

施琅,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明末清初的时候,施琅在反清和降清之间反复不断。最后因为收复台湾有功,而被封为靖海侯。那么,施琅为什么会反复不断呢?他那样做,清朝稳定局势以后,是怎么对待他的后人的呢?客观来说,施琅的反复无常,实际上很多都...

明末时期有哪些农民起义军领袖投降了明朝?

明末时期有哪些农民起义军领袖投降了明朝?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末崇祯年间,明朝军队和关内的农民起义军鏖战十数年。期间,有明军将领投降农民起义军,转身成为推翻明朝的急先锋。同样,也有农民起义军将领被明朝招安,转身拿起刀枪,砍向曾经在一起大碗喝酒、大块吃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