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李治被世人误解,真正的李治有多吓人?看看国外史书如何评论他

中国历史2周前 (11-01)130

提起李治,世人往往将他与懦弱等词挂钩。甚至还有人认为,李治纵容武媚娘成为一代女皇,十分无能,是个典型的耙耳朵。

但事实并非全然如此。历史上真正的李治,可以说是精明干练的有些吓人了。

在西方,一直流传着一种“黄祸论”,用来宣扬太过厉害的黄种人存在于世是一种巨大的威胁。而在国外史书中李治就常常被称为“黄祸”,可以说是在反向承认他的精明干练了。

抛开世俗的刻板印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真正地了解一下国外史书上所说的李治的另一面。

储君岁月

贞观十七年四月初七,李治正式被册封为太子。

马克思先生曾言:“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李治的顺利册封并不是源于他当时本身的才能,而是两位兄长争斗到两败俱伤的结果。这样的“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正是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少有的偶然。

但这样的偶然并不能让当时的李世民满意。当时的李治,年幼柔弱,必然要经历一番历练。

没过多久,唐太宗就对刚坐上太子之位的李治采取了种种 *** 严加教育,储君岁月由此开始。

据史书记载,在这段岁月里,李治常常居于天子寝殿之侧,日日研读《帝范》。

每日进食,李世民常常教导李治要使得天下百姓“常有此饭”,做一位心怀天下人的君主。就这样,李治从顿顿家常便饭中开始娴熟各类重农政策。

除了日常的思想熏陶外,储君李治还常常参与军政大事的讨论。

他每日耳濡目染各类排兵布阵的方式,常常全程观看士兵操练。对于士兵的各种行为,赏罚分明。

就连史书中也充满了对他的称赞:“或时有决罚,令太子评其可否,商榷辩论,深达政要,群臣莫不叹服。”

当时的李治深知,光有学识和才干还不够,要做天下人之主,就必须得人心。而得人心之一步,就得从身边人做起。他为他的太傅高士廉设定专属座位,允其同榻议事;他为自己的胞兄弟改善饮食,优加供给。

人心所向,他用他的“宽仁孝友”赢得了周围的人的各式欣赏。

然而好景不长,尽管已经学了许多为君之道,但时光并没有给李治太长的时间去一一消化,贞观649年,李世民病逝,少年储君岁月结束了,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永辉之政,百姓卓安

唐太宗逝世后,李治即位,改元永辉。在这一段时间内,一些类似长孙无忌,褚遂良这样的老干部大臣进行辅政。

即使是刚刚登上帝位,李治也完美地继承了他父亲身上的一个优点:纳谏。

一次下雨天,唐高宗要出去打猎,为了避免淋雨感冒,他向自己身旁的御史大夫问道:“是不是穿上衣袖就不会淋湿了?”那人回答:“要用瓦盖才不会被淋湿。”

聪慧的李治立马听懂了大臣的意思,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听其忠言,决定不去打猎了。

除了生活中的纳谏,还有在政务上的纳谏。

他专门组织了一个十人内阁间,用来和长孙无忌等一些大臣商讨举措,百姓疾苦等各项内容。他也常常向司命询问监狱人犯的数量。他认为,犯罪的人少了,就说明外面百姓的生活很太平。

但要使得百姓生活安康,除了需要君主敢于纳谏,还需要有正确的制度。据史载,永辉年间,李治修订《永徽律》,撰成《梳议》,完善法律。

其中的各项制度措施,涉及到治理审讯,斗殴,军队调动,官员的设置,封建婚姻,农商关系,公私财产等众多方面,范围及其之广。

在李治的综合治理下,大唐境内秩序井然。历史总会以其不经意间的惊鸿展示其充满了迷人的情绪与色彩。李世民一生对外征伐无数,但境外叛乱依旧不断。

子承父志,李治自然有着继续平定境外乱之责,事实证明,他担起了这份责任。

境外安,则百姓更安。他用了9年的时间,发动了三次远征,平定了突厥阿史那叛乱。

为了扩大唐王朝的境外势力,他在西突厥设立濛池,昆凌二都护府。

从此,二者范围内所管辖的府州,波斯以东,乌浒河等地都在大唐的管制内。

更为惊叹的是,征战之余,他一刻都未曾放松对朝鲜的关注。朝鲜地区涉及了东北亚地区的控制权力之争。

李治用了10余年的时间精心谋划,多次发兵,灭掉了高句丽。实现了当年的隋炀帝父子和唐太宗都渴望实现却未能做到的目标。

忌惮至亲,捍卫皇权

说完李治对外的手段,我们再说说李治对内的计谋。其实历史上有两个大人物,都对李治十分重要。一位是长孙无忌,一位是武则天。这两位人物,一位是至亲舅舅,一位是至亲夫妻。有权利就会有欲望。前期,李治对于他们都非常信任,

但当他渐渐意识到皇权受到了威胁时,亲情就多了几分猜忌。

当时的李治与王皇后貌合神离,始有废立之志。他迫切地想立武则天为后。作为旧贵族的代表性人物,长孙无忌万万不肯,毕竟此事牵扯到了他在内廷的地位。

处理事务,圣旨不能完全凭自己做主,就连家事也不能自己做主,李治从此对长孙无忌的忌惮越来越深了。

一不做二不休,他决定灭一灭长孙无忌的威风。当时朝中有一些官员也受到长孙无忌的各种牵制,他将这些人收为己用,专门在朝廷上为自己说话。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他还上门征求司空大将军的意见,

他深知军队不乱,国家不乱。

在司空将军的默认支持下,加上他和武则天在朝堂上安插了不少自己人,永徽六年十月,武则天正式册立为后。长孙无忌代表的陇西旧贵族终究是输了。

名义上,他是因为宠爱武则天;实际上,他是在捍卫他的皇权。旧贵族始终不能凌驾于皇权之上。

百密终有一疏。长孙无忌在后期倒台后,武则天的势力倒是越来越大。加上李治常常头风发作,朝堂上很多的事情开始由武则天接手。大权再次旁落。

起初,武则天还是会问过李治意见,但时间一长就变了。李治是忌惮的,也是看在眼里的。

据史书记载,尽管无法阻止后来的事情,但他的遗嘱依然写着:“李唐后人显即位,皇后辅政。”直至生命最后一刻,他想用儿子牵制武则天,皇帝必须姓李。所以总的来说,李治并不全然是懦弱的,他的确称得上是外国史书中评价的“黄祸”。

结语

储君岁月,李治跟随李世民正确的思想引领,宽仁孝友。在位期间,他参与军事讨论、善于纳谏、平定突厥等叛乱、管控朝鲜。他甚至忌惮至亲,不论结果好坏,他始终努力捍卫自己的皇权。

创业难,守业更难,他更是一位称职的守成之主。

图片来源于 *** ,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2411/610420.html

“李治被世人误解,真正的李治有多吓人?看看国外史书如何评论他” 的相关文章

刘彻成为皇帝之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姐姐的?

刘彻成为皇帝之后,是如何对待他的姐姐的?

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汉武帝有个大姐叫金俗,是汉武帝母亲王娡和金王孙的孩子。虽说金王孙是个农民,但他勤劳肯干事,因此一家三口过得还算安逸。不曾想金俗的外婆臧儿跑去卜卦,听算命的说,王娡的命贵不可言。贪慕荣华富贵的她自然信以为真,便强行将...

赵云的妻子是谁 他们有没有后代留下来

赵云的妻子是谁 他们有没有后代留下来

对三国名将赵子龙智勇双全,他的妻子到底是谁,有留下后代吗?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神赵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作为一名帅气又武功盖世的千古儒将,赵云的女粉丝还是不少的。正史中关于赵云妻子的记载寥寥无几,但是赵云有后代这件事却是事实。史实记载,赵云有两个儿子,还有...

华佗是唯一一个能救治曹操的人 曹操为何还将人杀了

华佗是唯一一个能救治曹操的人 曹操为何还将人杀了

还不知道:当年曹操为啥非要斩杀华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正是一个群雄并起人才辈出的时代。而称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的曹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因此他在三国当中的人气可以说是高到了极点。但是曹操这个人生性多疑,因此也滥杀了不少的无辜百姓,就连华...

武则天临死前把皇位还给李家人 武则天传给自家人不行吗

武则天临死前把皇位还给李家人 武则天传给自家人不行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为何最终把王位传给了李家?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想必大多数人都看过《武媚娘传奇》这部影视剧,剧中描绘了武媚娘一生的故事,她本是并州人士,唐太宗选才女充盈后宫时选入后宫,而后成为了唐高宗的妃子。唐高宗和武则天感情日笃,这遭到了宫中其他妃子的妒忌...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西晋宗室、诸侯王,他为何被降爵?

司马睦(?―291年),字子友,河内温县人,晋宣帝司马懿六弟曹魏中郎司马进之子,谯刚王司马逊之弟,著名史学家司马彪的父亲,西晋宗室、诸侯王。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司马睦初在曹魏时,封安平亭侯,任侍御史。西晋建立后,封中山王。咸宁三年(277年),因罪降封丹水县侯...

唐朝之后长安成为一座废都 长安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朝之后长安成为一座废都 长安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唐朝末期的长安经历了什么?为何在此之后长安就成为了一座废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前言:每一个中国人,似乎都对长安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作为十三朝古都,长安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脉络,沉淀了从周朝到唐朝的深厚文化底蕴。长安凭借着它绝佳的地理...

董袭:东汉末年东吴将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董袭:东汉末年东吴将领,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董袭,字元代,会稽馀姚人,东汉末年江东孙氏部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身高八尺,武力过人。孙策进入会稽郡,董袭在高迁亭迎接,孙策见他甚为奇伟,十分欣赏,派他到地方担任门下贼曹。后孙策讨伐山阴贼黄龙罗、周勃,董袭亲自斩下黄龙罗、周勃二人首级,升为别部司马、扬武都尉。建安十八...

魏延子午谷奇谋获胜成果那么大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纳建议

魏延子午谷奇谋获胜成果那么大 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纳建议

对魏延子午谷奇谋如果成功,蜀国必然大获全胜,诸葛亮为何没有采纳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子午谷奇谋一直都是关注三国历史的焦点之一,裴松在给《三国志》做引注中是这样说的,魏延与诸葛亮建议,“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