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三国之一猛将吕布因出身受诟病:被群雄合力缢死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3-14)290

在《三国演义》中,吕布是武力排名之一的猛将,但却因其“三姓家奴”而广受诟病,最终被群雄合力缢死在白门楼。

而在史籍记载中,吕布则对东汉社稷有再造之功,可惜后来被董卓的余党击败而功败垂成。而河南商报记者探访发现,一代枭雄吕布的葬身之处,如今却触目荒凉。

民间传说

吕布出生地的传说

《三国志》记载,吕布是五原郡九原县人,关于他的童年时代,史书上并未详细记载。而据内蒙古五原县胜丰镇居民吕嘉祥介绍,在五原县一带,至今仍流传着不少关于吕布的传说。

他介绍,五原县这支吕姓人,是在东汉章帝年间迁过去的,而吕布的祖父吕浩也在其中。

吕浩的儿子是吕良,娶妻黄氏,先后育有4女,但始终没有儿子。一天,她随丈夫去白马寺庙拜神求子,回家的当晚做了一个怪梦,梦见一只猛虎向她扑来,黄氏刚要喊叫,不料这只猛虎却温顺地躺在了她身旁,黄氏就此有孕。

一天,黄氏突然感觉腹痛,这时天空西北方彩虹夺目,五原山瞬间崩塌,吕布也就在这个时候来到了人世。他出生时脐带自断,双目炯炯有神,能自行站立。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因出身受诟病:被群雄合力缢死

影响历史

史书中记载的吕布

史学家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显示,东汉将全国分为13个州,五原郡属于并州管辖,当时的并州刺史是丁原,实际上掌握着当地的军政大权。吕布武艺超群,成为丁原麾下一名将领,后来又因战功卓著被丁原收为义子。

后来,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想要独揽大权,便收买吕布杀掉丁原,吞并了丁原的军队,吕布也从此成为董卓的义子。由于董卓的暴政不得人心,朝臣王允等人就密谋除掉他,也收买了吕布,并成功刺杀董卓。

董卓被杀后,他的部下李傕、郭汜原本想解散军队归隐,但后来听从了贾诩的建议,决定召集旧部攻入京城。此时,吕布多名部将也发动叛变作为内应,使得他只带了几百亲信杀出京城,先后投奔袁术、袁绍、张邈等,后来在徐州站稳脚跟。

此时的吕布,也想以徐州为根据地建立一番功业,但由于他势力太过强大,引来各路军阀联合围攻,加上部将侯成、宋宪、魏续等人叛变,吕布最终兵败投降曹操。当时,曹操非常爱惜吕布的才华,有心受降,但想到丁原和董卓的结局,最终还是在白门楼缢杀了吕布。

之一猛将

勇猛无敌 战场上以一对六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张大可教授曾研究《三国演义》多年。他认为,若论武力,吕布无疑是小说中最厉害的一个。

吕布在董卓麾下任职时,曾替董卓抵挡各路军阀的进攻。王匡有个部将名叫方悦,号称河内名将,在时人眼里是战无不胜的“枪神”,但与吕布交战时不过五个回合,便被他刺于马下。

不过,其中最有名的是《三国演义》第五回的“三英战吕布”。当时,公孙瓒迎战吕布,不到几个回合便败回,吕布追赶时被张飞拦住,两人斗了50多个回合不分胜负;这时,关羽也拍马加入战团,与张飞夹攻吕布,又是30个回合不分胜负;刘备见状也提剑来战,三人将吕布围在当中,吕布这才渐渐抵挡不住,退出了战团。

另外,吕布与曹操对阵时,曾与其部将许褚对战,20个回合不分胜负。后来,曹操派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与许褚夹攻吕布,才最终将他击退。这六员大将在《三国演义》中都是有名的猛将,每个人都能以一敌百,曹操让他们一块儿上阵,可见对吕布十分忌惮。

葬于焦作

修武县兰封村的吕布冢

与吕布有关的历史故事,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吕布死后葬于何处,很多人却不得而知。

焦作市修武县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吕布的墓冢在焦作市修武县郇封镇的兰封村附近,“吕布冢”目前已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正值农忙,一台大型收割机穿梭在兰封村西北不远处的麦田里。麦田附近,有一座长约15米、宽约8米、高约4米、顶上长满杂草树木的荒冢。当地村民薛先生介绍,这座荒冢就是吕布的墓葬。

“过去,这座墓要大得多,而且是圆形的,后来村民们盖房子等都在这儿取土,才成了现在的样子。”他介绍,吕布冢多次被盗挖,墓门曾经 *** 在外,被当地村民重新填埋。

查阅资料发现,关于吕布葬处,只有修武县郇封镇这一种说法。

据介绍,吕布曾被封为温侯,食邑包括今天的温县和修武县的一部分。按照当时的习俗,“封君”死后,一般都会葬在自己的封邑内。兰封村这座“吕布冢”,有可能真的是“战神”吕布的葬身之地。

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因出身受诟病:被群雄合力缢死

吕布貂蝉

貂蝉跟吕布

到底是什么关系

吕布的故事之所以为人津津乐道,还与一个人密不可分,这就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

貂蝉在历史上更大的贡献,就是用美人计让吕布杀掉了董卓。不过,历史演义并不是信史,关于貂蝉的身世,史学家历来有4种说法。

之一种说法与《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接近,事迹也大体相差无几。这种说法认为,貂蝉用计杀掉董卓后,并没有跟随吕布出城,而是回到了王允府中。有一次,她在花园里为王允拜月祈祷,刚好一片彩云遮住了月亮,王允说她的美色“让月亮也羞愧得躲到了云彩后面”,这便是貂蝉“闭月”的来历。

第二种观点认为她原本是董卓的婢女,后来吕布与她私通,引起董卓、吕布父子反目。关于此,《后汉书·吕布传》有详细记载。

第三种观点认为貂蝉是吕布之妻。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三国志·吕布传》中的一段记载。

第四种观点认为,貂蝉是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三国志·关云长传》记载,曹操、关羽都看上了吕布部将秦宜禄的妻子,但曹操却“自留之”,关羽妒火中烧,一刀将秦宜禄的妻子杀了。后来的元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便是以此事创作而成。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3/115233.html

“三国之一猛将吕布因出身受诟病:被群雄合力缢死” 的相关文章

蒯通多次唆使韩信起兵谋反 刘邦最后为何没有对他下手

蒯通多次唆使韩信起兵谋反 刘邦最后为何没有对他下手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谋士蒯通,多次唆使韩信起兵谋反,为何刘邦最后却没杀他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刘邦杀人讲技术含量,并不是龙颜一怒,随便让人头落地。也就是说,这个人怎么杀得有个说法,不是切土豆那般帝王气侧露。就如嬴政一口气杀27个劝解他的人那样的事情,刘邦断然不会...

司马泰:西晋宗室、重臣,品性廉洁清静,率真自然

司马泰:西晋宗室、重臣,品性廉洁清静,率真自然

司马泰(?―299年),字子舒,河内郡温县人。西晋宗室,重臣,晋宣帝司马懿四弟曹魏东武城侯司马馗次子,东海孝献王司马越之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初仕曹魏,历任阳翟县令、扶风太守,封阳亭侯。司马泰堂侄司马炎受禅建立西晋后,册封陇西郡王,历任兖州、益州、相州、雍州...

后世是如何评价邓艾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邓艾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其人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

诸葛亮北伐时马超没有死 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诸葛亮北伐时马超没有死 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马超不死,诸葛亮北伐就一定能成功吗,他究竟有多厉害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马超在《三国》中是一个非常彪悍的人物,看过《三国》的人都送给了他一个外号";马喷子";,他把曹操骂得狗血喷头,又差点杀了曹操,是一个非常嫉恶如仇的人。因为马...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有哪些与蒋琬相关的轶事典故?他留下了哪些作品?

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对此很感兴趣,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蒋琬最初随刘备入蜀,为广都县长。因其不理政事,惹怒刘备,在诸葛亮的劝说下才免于一死。后重获启用,受到诸葛亮的悉心培...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诸葛亮器重

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原为曹魏天水郡中郎将,后降蜀汉,深受诸葛亮器重。费祎死后,姜维总领蜀汉军权,并先后11次伐魏。其后刘禅降魏,蜀汉灭亡。姜维打算利用钟会野心复国,...

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同治皇帝年少登基为帝 同治皇帝为何不到十九岁就驾崩了

对同治皇帝年少继位,登基之后没过几年便因病去世,驾崩时只有19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皇帝是我国封建社会当中最高权力的掌握者,正是因为皇帝能够享有非常庞大的权利,所以很多人对于皇位都趋之若鹜。我国古代历史上一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绝大多数皇帝因为在位期间碌碌无为,...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的死和萧何有关系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韩信的死跟萧何有何关系?为何世人都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我萧何计杀韩信,终不负天下苍生!”这是萧何向吕后献计杀死韩信之后,流着泪水说出的一句话。在有的人看来,萧何计杀韩信的做法让人不耻,认为他是个十足的“伪君子”。而有的...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