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臣范纯仁的故事 范纯仁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范纯仁(1027年6月-1101年),字尧夫,谥忠宣。 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
1027年6月,范纯仁生于南京应天府。宋仁宗皇祐元年进士。曾从胡瑗、孙复学习。父亲殁没后才出仕知襄邑县,累官侍御史、同知谏院,出知河中府,徙成都路转运使。宋哲宗立,拜官给事中,元祐元年同知枢密院事,后拜相。宋哲宗亲政,累贬永州安置。范纯仁于宋徽宗立后,官复观文殿大学士,后以目疾乞归。建中靖国年间去世,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宣。著有《范忠宣公集》。
范纯仁的轶事典故有哪些
勿因人废言
范纯仁为人正派,政治见解与司马光同属保守派。熙宁二年(西元1069年)七八月间,范纯仁上书皇上,公开指责王安石“掊克财利”,他因反对王安石变法遭贬逐。但司马光复相后,坚持要废除“青苗法”。对此,范纯仁却不为然。范纯仁对司马光说:“王安石制定的法令有其可取的一面,不必因人废言。”他希望司马光虚心“以延众论”,有可取之处的主张,尽量采纳。可惜司马光并不以此为意,只把范纯仁的看法当作耳边风。司马光尽废新法,不能不说他带进了自己的个人情绪的影响。苏轼、范纯仁等人相当惆怅地叹息:“奈何又一位拗相公”。
乐助穷人
范仲淹在睢阳任官时,有一次,让儿子范纯仁到苏州去运一船麦子。那时候,范纯仁年纪还很轻。麦船返回时,暂停在丹阳,见到了熟人石曼卿。范纯仁问他为什么停留在此,石曼卿回答逢亲之丧,无力运灵柩回家。范纯仁听了,便自作主张将一船麦子
全送给了石曼卿,让他作回乡的费用。范纯仁只身回到家中,因为送掉了一船麦子,不好向父亲交账,在父亲身旁站立良久,始终未敢提起此事。范仲淹问儿子:“你这次到苏州有没有碰到新老朋友?”范纯仁回答说:“我看到石曼卿因为亲人的丧事,耽搁在丹阳,没有钱运灵柩回乡。这时又没有哪个人能像前代郭震那样勇于救人于危难,所以真是求告无门。”范仲淹立刻对儿子说道:“为什么不把麦船送给他呢?”范纯仁听父亲说出这话,心里一阵轻松,回答范仲淹道:“我已经送给他了。”仅凭这件事,就可知范仲淹的家风已经传给了他的儿子。
言传身教
范纯仁常常教育子弟说:“即使是再愚蠢的人,对别人提出要求的时候,也往往是看得很清楚的;即使是再聪明的人,容忍自己错误的时候,也往往总是很糊涂的。如果能用苛求别人的心来要求自己,用宽恕自己的心来宽恕别人,就不怕做不成圣贤!”他又常常告诫说:“六经所记载的,都是圣人之事,你们知道了一个字的含义,就要去按这个字的涵义去实行。即使在艰难困苦、颠沛流离之际,也能时时处处按六经所说的去做,那就真可以称做有为者了!”范纯仁处处以俭朴和忠恕教育子弟,同时也这样劝导自己的其他亲属。有这样一件事,有个亲属来请教范纯仁如何处世,范纯仁告诫这位亲友说:“只有俭朴才能铸成廉洁之风,只有宽恕可以成就好的德性。”(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出自《宋史·范纯仁列传》)亲属认为这句话说得很对,便将这两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
有一则轶事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范纯仁的俭朴家风。范纯仁在朝廷做官时,有一次,留自己的同僚、秘书监晁端在家中吃饭。晁端吃过饭回去后,郑重其事地对旁人说: “可惜啊,范丞相家的家风败坏了啊!”听到的人都不太相信这话,忙问他是怎么回事,晁端回答说:“平时他们家吃饭,菜总是咸菜、咸豆腐之类。这次他家留我吃饭,咸菜、咸豆腐上面,居然放了两小簇肉,这不是他家的家风败坏了吗?”从晁端所说的范家的食谱,可见范纯仁家中平时生活俭朴到了何等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