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中国历史8年前 (2017-05-11)170

司马懿不停地在和诸葛亮“磨”,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粘着你。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牛皮糖”战术——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司马懿

(一)难寻破绽

在《三国志演义》小说中,司马懿是作为诸葛亮的之一对手出现的。正是因为有了司马懿的坚忍不拔、锲而不舍,最终使诸葛亮的北伐大业惨遭失败。最后诸葛亮“秋风五丈原”,实际上是死于跟司马懿的对抗当中的。

对这么一个对手,这么一个非常顽强的对手,别人恨他还来不及,但诸葛亮不这样看待他,诸葛亮很欣赏司马懿,对他另眼相看。在司马懿还没有真正出场,没有大显身手的时候,诸葛亮就对他的人品、对他的特点了如指掌。他说司马懿“乃世之英雄”(卷十九《孔明秋夜祭泸水》)。曹操评价刘备是英雄,是慧眼识英雄;诸葛亮评价司马懿是英雄,也是慧眼识英雄。在司马懿还没有建立赫赫军功的时候,诸葛亮就称他是“世之英雄”,这种眼光是很独特的。

而且,诸葛亮对司马懿还怀有一种恐惧感,一种内在的恐惧感。他坦白地说“平生所患者,独司马懿一人而已。”(卷十九《司马懿智擒孟达》)

诸葛亮以“千古之一贤相”的美誉流芳百世,他一生不怕曹操,不怕孙权,当然更不怕周瑜、夏侯惇之流,这些人全不放在他的眼里,平生所害怕的唯独是司马懿。他看得很准,将司马懿视作他的真正对手。所以他觉得在战场上更好不要碰上司马懿这样的对手。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影视剧照

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这么看重司马懿?

因为司马懿这个人在性格上是没有巨大缺陷的,他不像曹操,不像周瑜,这些人都有非常厉害的性格优势,同时也有非常明显的性格隐患。像曹操,非常聪明,智慧出众,但有时候会因为性格多疑而出现非常重大的疏忽。像周瑜,则气量过于狭小。这些性格缺陷,便于被人把握,在真正的战争中,容易受到致命的攻击。像司马懿这个人,他有点像下围棋的那个李昌镐,他每一步棋都让人找不出任何的破绽。虽然他没有太大的优势,但是也没有太大的缺点,所以谁碰上这种人都会觉得非常难以对付。

(二)“牛皮糖”战术

诸葛亮“六出祁山”,表面上看似乎算无遗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最后他也没有消灭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军队。

我们看到,诸葛亮一直打胜仗,很热闹,但最终司马懿还是保存着实力,还是没有被打败。诸葛亮好像胜了,但从来没有大胜,没有彻底地胜;司马懿好像败了,他却也没有被彻底打败,因为他始终是有实力的。

在魏蜀两国长期对峙中,正是司马懿,愣是一次又一次地挫败了诸葛亮恢复中原的雄心大志,从而成为诸葛亮战略上和战术上的真正对手。

作为对手,最让诸葛亮头疼的就是司马懿的那股劲儿,一种软磨硬抗的劲儿。司马懿采取的战略决策是战略上防守,战役中固守。

他相信自己最后会赢,所以从不担心在战争过程当中一次又一次地输。司马懿不停地在和诸葛亮“磨”,你来硬的我就来软的,你进攻我就守,你撤退我就追,反正我粘着你。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牛皮糖”战术打不赢也打不垮,你急我不急,粘你没商量。所以,“六出祁山”形成一种僵持的局面。在这个僵持阶段里,由于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屡战屡败,但又屡败屡战。司马懿总是不会败到一败涂地,总是能够保存自己的实力,继续跟诸葛亮抗争,打持久战。

比如,诸葛亮三出祁山与司马懿交战时,司马懿坚持守寨不出,持续了半个月,一直不跟诸葛亮交兵。司马懿熬得住,诸葛亮可熬不住,因为他粮草不足,他恨不得速战速决。于是诸葛亮使了一个计谋,佯装拔寨退兵,以此引诱魏军。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影视剧照

之一次蜀军退出三十里下寨,张郃等将领提出追赶上去。司马懿认为诸葛亮退兵,绝对是诱兵之计,切不可上当。他说“孔明必有大谋也,不可轻动。”十天以后,诸葛亮见魏兵按兵不动,又退出三十里下寨。这时候司马懿仍然不主张追击,他亲自到前线察看诸葛亮退军势头,断定说“此乃孔明之计也。”结果又过了十天,诸葛亮第三次退了三十里下寨。这时魏军将领们沉不住气了,他们认为诸葛亮是使诈谋,用“缓兵之计,渐退入汉中”,因怕被别人耻笑,急于交战。所以张郃坚持要率兵追击,司马懿出了一招,说你率兵打头阵去进攻,我带部队在后头支援你,万一打败了,我还能帮你顶着。

于是张郃等率兵追击诸葛亮,结果正中诸葛亮的圈套,魏兵大败。退兵后,司马懿下了死命令,说“今后切不许妄动!再有不遵,决正军法!”(卷二十《孔明智败司马懿》《仲达兴兵寇汉中》)他坚持自己这套软磨硬抗的战术,毫不动摇。

(三)多疑与谨慎

当然,这种战术跟司马懿的性格大有关系。司马懿的性格虽然没有什么可挑剔的,但至少有一点很明显,就是他的多疑,特别地多疑,在这点上他很像曹操。正因为他多疑猜忌,所以办事非常谨慎。尤其是碰上诸葛亮这样的对手的时候,他更是极其小心谨慎,极其多疑多虑。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影视剧照

其实,多疑并不一定就是缺点,有时它可以成为一个优点,前提条件是多疑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也就是说,我了解自己的长处,也了解自己的短处,同时我也看到对方的长处和对方的短处。这样以我之长攻人之短,这是可以的;而守住我之短,防备敌之长,这种多疑也是应该的。因为我应该更充分地估计你的长处,以便做好更充分的防备。

但是从司马懿的具体表现来看,他的多疑有时并没有真正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有时小心谨慎到了过分的地步,这样就不免贻误战机。

最典型的就是“空城计”一战。“空城计”这一战有很多争论,有人认为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的“空城计”是一个很高的绝招。有人认为是司马懿的失误,因为司马懿多疑,认为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以致贻误了战机,使蜀军得以安全脱险(卷十九《孔明智退司马懿》)。不管怎样评价,“空城计”的结果是保证了蜀军的安全脱险。蜀军在大败的情况下,以“空城计”的计策安全脱险,这是很不容易的。

京剧《空城计》把司马懿大大地调侃了一番。剧中,诸葛亮从容不迫地摇着鹅毛扇,坐在城头唱道“我正在城头观山景,忽听得城外乱纷纷。”当时司马懿已经兵临城下,诸葛亮却如此地闲雅自在,足见他是何等地聪明、自信!

司马懿到了城外,手握重兵,心里彷徨,生怕城里有埋伏,胆战心惊,估算半天到底还是不主张攻城。最后得知原来只是一座空城的真相以后,他自我解嘲地说“司马呀司马,你的胆子也太小了;诸葛呀诸葛,你的胆子也太大了!”他觉得诸葛亮从来没有这么大胆,怎么这次这么大胆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影视剧照

当然,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来思考这一事件。古人说“料事者先料人。”要预料一件事情,首先要预料一个人,要充分吃透一个人。“能料愚者,必不能料知;能料知者,必不能料愚。”聪明人只有跟聪明人一起,才能够知己知彼。聪明人若遇上一个愚蠢人,就无法猜透他。你可以明白地去琢磨一个聪明人的所作所为,却无法估计一个愚蠢的人,他到底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

诸葛亮是个聪明人,他的对手司马懿也是个聪明人,所以诸葛亮才能神机妙算,算定司马懿不敢贸然破城。如果诸葛亮赶上的是张飞或者曹仁、曹真之流,他们没准就不管有没有埋伏,先冲进城去再说,反正输就输了,输了也先打个痛快,那就真把诸葛亮给活捉了,这个“空城计”就玩不成了。

所以,“空城计”的故事,不仅表现出诸葛亮的智高和胆大,也不仅表现出司马懿的多疑与谨慎,同时也表现出司马懿的过人智慧。

更重要的是,“空城计”故事还表现出司马懿的战略决策,他决不轻举妄动,不轻易涉险,一门心思为了保存实力以便跟诸葛亮软磨硬抗到底。我输一场、输两场,让你笑一次、笑两次,都无所谓,反正我就是要跟你磨的。既然要跟你磨,我就不怕输,输了一场两场无所谓,只要最后我能大胜,来日方长呢!这正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四)并非“恐亮症”

有人认为司马懿得了“恐亮症”,一听到诸葛亮的名字就头疼,一遇到诸葛亮就吓得胆战心惊,怎么也不敢跟诸葛亮打。实质上并不这样。试猜想,一个得了“恐亮症”的人,能在“六出祁山”长时间的对抗当中,一股劲儿地跟诸葛亮打,坚持抗争到底吗?显然,司马懿内心中并不是害怕诸葛亮,而是非常看重诸葛亮。他只不过是知己知彼,知道自己绝不是诸葛亮的对手,不和诸葛亮硬碰硬地对着干罢了。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影视剧照

还是三出祁山时,司马懿算计诸葛亮必然袭取武都、阴平两城,便派郭淮、孙礼偷袭蜀兵之后。但是诸葛亮早就料到司马懿必有此举,便亲自率兵马从后面包抄郭淮、孙礼,前后夹攻,魏兵大败。司马懿输得服服帖帖,赞叹说“孔明智在吾先”,诸葛亮的智谋从来是算在我的前头的,所以“吾智不如孔明也”,这点他心里非常清楚。

这一战以后,司马懿又算计诸葛亮必然亲自去武都、阴平两城安抚百姓,不在营中,便派张郃、戴陵引一万精兵,去夺取蜀寨。没想到诸葛亮并未离寨,早就设下包围圈,等待魏兵来偷袭,结果将魏兵杀得丢盔弃甲。司马懿不得不惊叹道“孔明真乃神人也!”(卷二十《孔明智败司马懿》)

遇到像司马懿这样的敌人,有着开阔的胸怀和坦然的心态,能够在失败的时候还由衷地佩服对手,令诸葛亮不得不另眼相看,费尽心机。

战场上也好,商场上也好,生活中也好,可以设想,我们最怕碰到的应该是司马懿这样的对手。他明明知道自己不如你,明明知道斗不过你,但是他始终要和你抗争到底,而且始终也不怕失败。他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一次又一次地被打趴下了,却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掸掸身上的尘土,继续跟你打。就跟拳击赛一样,被打趴下了,还要硬挺着站起来,继续跟你打。更重要的是,他不仅身体上不趴下,能继续站起来打,而且在精神上也不趴下,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不到最后,决不服输。

这让人想起《西游记》小说里的猪八戒这个人物。猪八戒也老是打败仗,但他失败了以后,总是自我解嘲,说“我不能倒了我的旗枪”,就是说我再失败,我的精神不能倒,我的斗志不能垮。猪八戒一看到唐僧被妖怪捆着,无奈地流泪痛哭,他就说“师傅,你不能这么软弱,师兄还在外边呢,他能来救咱们的。咱们再怎么输,也不能倒了咱们的旗枪。”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影视剧照

司马懿就是这个特点,再怎么失败,他也绝对不倒了自己的旗枪,不垮了自己的斗志。司马懿毫无畏惧地面对诸葛亮这个神话般的人物,表现出一种不屈不挠、顽强斗争的勇者精神,诸葛亮的对手的确非他莫属。

当然,司马懿屡战屡败,这只是小说家言。在历史记载中,司马懿跟诸葛亮还是有一拼的,至少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蜀、魏两军在渭南一带进行“拉锯战”的时候,互有输赢,诸葛亮也有过多次被打得溃不成军的经历。只是小说家为了神化诸葛亮,把司马懿写得几乎不堪一击,只能乖乖地当“缩头乌龟”。

最重要的是,司马懿总能够在败中求胜,这是很高的招数。

当诸葛亮一次、两次、三次……直到六出祁山,好像一直在打胜仗,把司马懿打得焦头烂额。这时大伙都不看好司马懿,甚至连他身边的将领都不看好,传到朝廷里也有好多人不支持他。当然皇帝这个时候还是支持他的,因为他认定司马懿这个战术是可行的。因为诸葛亮几次出祁山,最后都是无功而返,这个事实已经说明司马懿这套持久战、拉锯战的战术还是行得通的。

在战场上,司马懿一旦认准了死理,就一点儿也不动摇,坚持既定的战略方针,打不垮诸葛亮,愣是要把他拖垮了事,决不在乎别人是不是把自己看作“缩头乌龟”。

六出祁山时,诸葛亮在上方谷取得胜利,差点儿把司马懿父子烧死。这时候应该是天意,下了一场大雨,司马懿父子安然退出。

司马懿逃此大劫以后,心里明白,诸葛亮的这支军队实在太了不起了,自己一时头脑发热,冒险追击诸葛亮,才有此大难。于是他躲进营寨,坚守不出。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影视剧照

诸葛亮一来粮草不足,求胜心切,二来也想乘胜追击,趁热打铁,所以他多次让人在魏寨前头骂阵叫战,激怒魏军。但是司马懿却认为,大败之后,交战不利于己,因此坚决不出战。我斗不过你,难道还磨不过你吗?

这时诸葛亮使了一招,派遣一位使者,送了一套妇女守丧时穿的衣服给司马懿,还写信激怒他,说他就像寡妇一样,“甘分窟守土巢而畏刀避箭”。

司马懿一看到孝服,脸色就变了,但他马上沉住气。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人的确是性格多变,他很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他心中大怒,表面上却不动声色,装着一脸笑,说“视我为妇人耶?吾且受之。”妇人就妇人,有什么大不了的?

他热情地款待使者,当着使者的面,一字不问蜀军的虚实,只是打听诸葛亮每天睡几个小时,吃几碗饭,平时忙不忙。使者如实相告,回答说“丞相夙兴夜寐”,一大早就起来了,晚上很晚才睡觉。“罚二十已上者皆亲览焉”,打20板子以上的人,他都要亲自过问,就是事无巨细,全部都要亲自过问。“所啖之食,不过数升”,每天就吃几升粮食。我考证过,东汉末年这数升米饭,大概就是五六两。一天只吃五六两米饭,又没有多少肉可吃,这个饭量的确是很小的。司马懿听了这段话以后,感叹说“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吃得这么少,工作又那么繁重,这能坚持多久呀!使者回到五丈原,把这话如实说给诸葛亮听,诸葛亮不由得叹息道“彼深知我也!”司马懿真的很了解我啊(卷二十一《孔明秋夜祭北斗》)!

我们知道,心理学上有一种很特殊的 *** ,叫作“心理暗示法”,就是古人讲的“攻心为上”。按我个人的理解,司马懿在这儿也采取了这种“心理暗示法”。这种说法也许有点深文周纳,有点揣测,但事实上这种 *** 最终还是发挥了作用。司马懿让使者把他的话转告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实际上他是在暗示孔明,你吃得这么少,却这么操劳忙碌,你还能活多久呢?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影视剧照

这种“攻心为上”的心理战术果然很奏效,小说写道,诸葛亮自从听了司马懿的话以后,“自觉神思不宁”。诸葛亮果然上当了。

司马懿很有耐心地在等待着,他一点也不着急,因为他知道,诸葛亮这么操劳,吃不饱,睡不安,肯定没有几天活头了。

果然,诸葛亮像油灯似地耗尽了最后一滴油,不久就发病死在五丈原。司马懿不费一兵一卒,就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真是“不战而胜”。

诸葛亮死的时候是54岁,而司马懿比他大两岁,56岁。一个比你年龄大的人,敢跟你熬,想的是“咱们就来熬吧,反正我年龄比你大,咱们熬熬看,看谁熬的时间长”。结果司马懿果然就比诸葛亮熬的时间长。从这可以看出,司马懿的确是笑到了最后,所以能笑得更好。

当然诸葛亮临死还使了一个奇招,就是所谓“死诸葛惊生仲达”。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影视剧照

司马懿深通天文,当天晚上他算天象,认定这次诸葛亮肯定死了,于是第二天蜀兵败退时,他就派兵追击。他早就被诸葛亮吓坏了,从来不敢追击蜀军,这次好不容易壮着胆去追击。没想到诸葛亮早就让人把他自己塑成一个木雕的形象,当司马懿大军追上的时候,把这尊雕像放在车上推出来,吓得司马懿立刻退兵。

司马懿这次虽然又被诸葛亮的遗计给蒙骗了,没有穷追蜀军,但他还是大度地笑着,自我解嘲说“吾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也!”诸葛亮活着我能算过他,死了我算不过他。实际上诸葛亮活着的时候,司马懿从来也没有算过他。这下反正诸葛亮死了,他可以吹吹牛了。作为一个胜利者,司马懿说起这话来当然脸不红心不跳,坦然自若。“死诸葛”地下有知,说不定会被气得活转过来。

不过无论如何,司马懿是笑着说这句话的,他的确是笑到了最后。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5/125209.html

“司马懿用什么战术活活弄死了诸葛亮?” 的相关文章

曹丕和曹植相比 曹操最后为何会选择曹丕而不是曹植

曹丕和曹植相比 曹操最后为何会选择曹丕而不是曹植

对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最后为何选择了曹丕,而不是曹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演义》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是中国重要的一本小说。它不仅仅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是,带给人们无穷的文化享受。在《三国演义》中,曹操作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雄踞北方,他差一点就统一了中原,...

赵匡胤在位时间长达十六年 赵匡胤为何迟迟不立太子

赵匡胤在位时间长达十六年 赵匡胤为何迟迟不立太子

对宋太祖赵匡胤雄才伟略,为何在位十六年不立太子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九月, 即宋太祖之子德芳死后半年,赵光义的心腹京使柴禹锡等人,告秦王廷美(太祖、太宗之弟)骄恣,将有阴谋窃发。此时,距离赵光义继位已经过去了五年,其地位虽已然稳固,...

乾隆继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乾隆继位后,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在位六十年,年号“乾隆”。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清朝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二月,康熙皇帝幸圆明园,时年十一岁的皇孙弘历,也就是后来的乾隆皇帝,受父命谒见康熙。康熙见到乾隆后,异常喜爱,不但马上将其接进皇宫养育,还亲自为其授课,对他的态度更是...

吴三桂造反时如果听取刘玄初的建议,会是什么结局?

吴三桂造反时如果听取刘玄初的建议,会是什么结局?

吴三桂,明末清初政治、军事人物。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探寻。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十一月,清平西王吴三桂正式起兵反清。吴三桂的反清意志其实不是那么坚决,当时的吴三桂已经61岁了,没有太多争雄好胜之心,早前跟康熙之间的博弈,也仅仅只是想世镇云南。所以,吴三桂是被康熙给逼反的。吴三桂起兵反清虽然是被...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进入洛阳只用了一个月,为何这么容易

安史之乱时安禄山进入洛阳只用了一个月,为何这么容易

安禄山是唐代藩镇割据势力之一的最初建立者,也是安史之乱的祸首之一,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各位读者就和历史网小编一起来了解吧!安禄山举起造反大旗后,一个月的时间就攻入洛阳,并在那里称帝。半年就攻进长安,把唐玄宗撵得慌不择路往四川跑。说起来,地方上造反要攻入京城,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

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 司马懿为何不怕曹丕而害怕曹睿

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 司马懿为何不怕曹丕而害怕曹睿

司马懿连曹丕都不怕,却为何怕他的儿子曹睿?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曹丕继位后,也想着要励精图治,无奈英年早逝,司马懿帮助曹丕有功,又辅佐过曹丕,地位肯定也不低,他也自然不用惧怕曹丕会对他做什么。曹丕去世之后,皇位就到了他的长子曹睿头上,即魏明帝。相...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康熙为什么会传位给雍正 雍正的皇位是夺来的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康熙皇帝为什么把皇位传给四阿哥胤禛?还是四阿哥自己夺来的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我们从康熙皇帝的角度来看,传位给老四胤禛的话,就会发现康熙传位给老四是完全正确的,完全延续康熙本人的执政思路。先从康熙初年讲起,康熙朝最大的政治事件是康熙除鳌拜,那么康熙除掉鳌拜这件...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 清军为什么攻破不了明朝

魏忠贤掌权的时候 清军为什么攻破不了明朝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魏忠贤掌权期间,为什么清军无法攻破明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末年社会动荡,百姓民不聊生,再加上宦官祸乱朝政,外有强敌环伺,内有恶贼当道,大明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明代的阉宦之祸,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可谓是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说到明朝赫赫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