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韩信不背叛刘邦的原因:做人要低调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6-07)110

三国时期的魏、蜀、吴鼎立引无数英雄豪杰竞折腰。三国鼎立的前提就是要出现三个能一呼百应的人物。三国时虽然人才辈出,但曹操、刘备、孙权三人凭借出色的才华脱颖而出,最终成就了各自的宏伟霸业。

而就在三国之前,项羽和刘邦进行楚汉相争时,其实也可以形成三国鼎立。那时唯一能和项羽、刘邦相提并论的人便是韩信。他平魏灭赵,降燕伐齐,战功赫赫,更重要的是,连项羽手下最为得力的悍将龙且在他面前都不堪一击。

这时候,韩信因为平定了齐地,势力强大到足以左右楚汉相争的格局了。刘邦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赶紧分封他为齐王,而项羽也放下架子对他进行劝降。

但是,韩信小时候受尽了苦难,受过胯下之辱。当初在项羽麾下时得不到重用,是刘邦封他为大将军,从此才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所以韩信婉言谢绝了项羽的招降。

韩信不背叛刘邦的原因:做人要低调

*** 配图

这么看来项羽肯定没戏了,但蒯彻的出现使事情似乎又有了转机。

在蒯彻的暗示下,韩信马上跟他约谈了一番。两人的对话从拉家常开始。

“臣最近在学习相术。”蒯彻话中有话。

“哦,都学到些什么呢?”韩信一听,好奇地问。

“相人其实只有三招,从骨相上看贵贱,从气色上看喜忧,从决断上看成败。”蒯彻果然胸有成竹。

“哦,那你帮我看看相吧。”韩信不知不觉已中套。

“大王要我说真话还是说假话?”蒯彻欲擒故纵。

“说实话,把假话留给别人去说吧。”韩信眉头微蹙。

“我观大王的相。如果单看面相,大王最多只能封个侯而已,而且还会有危险。而如果相大王的背,却是高贵得无法形容。臣看了一辈子的相,还没有看到过这样的富贵相。”蒯彻不紧不慢地答。

“先生请详说。”韩信喜忧参半。喜的是自己的背相居然这么好,忧的是为什么面相只能封侯,而且还会有危险。

这是蒯彻下的一个套,目的就是为了引韩信上钩。果然,面对韩信的询问,蒯彻可以顺理成章地“亮剑”了:“您面相的命运就是您追随刘邦的命运,而您背相的命运,才是本该选择的命运。”

韩信不背叛刘邦的原因:做人要低调

*** 配图

“那我该如何选择自己的命运呢?”韩信此时就像小学生对老师一样,用崇拜和渴望的眼神望着蒯彻。

蒯彻没有再卖关子,开始发表长篇大论。考虑到广大读者的审美疲劳等问题,这里本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原则,归纳他话中的四点主要意思。

之一,形势判断。现在楚汉之争已有三年,刘邦和项羽互有胜负,如今对峙于广武山之中,双方都是强弩之末。天下百姓如今已怨声载道,都想早点平息这场劳民伤财的争斗。

第二,战术分析。项羽和刘邦现在处于平衡状态,大王您加入任何一方,天平都会发生致命的倾斜。这说明您现在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然而,现在您不是熊掌和鱼翅不可兼得的问题,而是明哲保身的问题,其实您的支持对别人重要,对自己却一文不值,因为不管您支持谁,最终胜利的一方都不会放过您,因为到那时,您是胜利方更大的威胁,这样一来,您想不死都难。

第三,更佳选择。既然谁也不能支持,那就只能顺应形势,选择自立门户这条路了。

第四,战略部署。大王现在应以齐地为中心,和项羽、刘邦来个三足鼎立,这样便可立于不败之地。如此一来,一是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后,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如果刘邦、项羽其中一个轻易冒犯,您可联合另一个对其进行军事打击。二是您拥有齐国这块肥地,恩威并施,使燕、赵两国都臣服于您,再励精图治,待时机成熟,这天下便是大王您一个人的天下了。

这便是蒯彻“三国论”的四大论点。应该说他的理论的确很高,正如他名字一样精练而透彻。

韩信听后,沉默良久,才道:“汉王对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叫我现在背叛他,我于心不忍啊!”

对此,蒯彻不再讲理论,而是直接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攻韩信的心。他举的正是张耳和陈余反目成仇的事。两人原本有饭同吃,有衣同穿,胜似亲生兄弟,最终却反目成仇,甚至到了都想置对方于死地的地步,这就是人的欲壑难填,这就是人的私心难测。

“您和汉王的情义比得上当年的张耳和陈余吗?”蒯彻最后反问道。

韩信不背叛刘邦的原因:做人要低调

*** 配图

韩信知道不如,但他还是不为所动,并重复了跟武涉说的话,告诉蒯彻在危急时刻刘邦宁可把自己的衣服给他穿,宁可自己没得吃也要先给他吃,这种大恩大德无以回报啊!

蒯彻直切命脉地说:“此一时彼一时啊!您现在的功劳已经震主了啊!归附楚国,楚国人不会完全信任您;归附汉国,汉王会因为您的存在而惊恐。在这种情况下您已无安身之处了。”

蒯彻再次重申自己的主张:只有自立门户才能成就一方霸业,亦可免去将来的血光之灾。

这下韩信无言以对了,这是权的诱惑, *** 裸的权的诱惑。韩信惶惑了、苦恼了,犹豫了,最后只好说:“先生先去休息吧,让我再考虑考虑。”

其实,无论人的一生是贫贱还是富贵,都逃脱不了一定的生命规律。韩信是用兵如神的神人,但同时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因此人生的规律,他同样难以超越。

韩信考虑了几天,最终道义战胜欲望。他认为自己当个侯就已经足够了,因此选择了沉默是金。

对此,蒯彻选择了“沉默是惊”,他对韩信进行了最后的劝说:“拘小节者难成大事,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韩信不背叛刘邦的原因:做人要低调

*** 配图

对此,韩信只回了一句:“我心已属,唯汉独尊;我意已决,请勿复言。”

对蒯彻来说,他这次献计既是为韩信好,也是为自己好。如果韩信听从了他的计谋,进行一次超级豪赌,那么不管成功失败,他都能一夜之间千古留名。人生能有几回搏,人生能有几回赌呢?而从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来看,韩信正是因为不采纳他的建议,最终落得个“狡兔死,猎狗烹”的下场。悲也,叹也!

而权力赌徒蒯彻眼看劝不动韩信,知道韩营之大,已无自己的容身之处,于是选择了卷起铺盖走人。为了让自己走得“风雨无阻”,他还使用了“假癫不痴”之计,把自己弄成疯癫之人,从此归隐山林,云深不知处。

不成功便成仁,不成仁便成仙,蒯彻果然是一代世外高人。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lishi.okwc.net/201706/129932.html

“韩信不背叛刘邦的原因:做人要低调” 的相关文章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潘濬在东吴是什么地位?他与关羽之间有何故事

潘濬,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历史网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许多“三国迷”提起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总会感叹,关羽身边没有一个辅佐他的人。其实刘备并非没有给关羽安排副手,只是关羽性格高傲,看不起士大夫。所以他和留守荆州的“二把手”不和,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潘濬...

三国时期袁术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 最后为何迅速败亡

三国时期袁术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 最后为何迅速败亡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三国时期,袁术为何敢率先称帝,称帝之后为何又迅速败亡?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众所周知,黄巾起义之后,汉室已经摇摇欲坠,群雄割据,诸侯并起是那个时代真实写照,而除了我们熟知的曹孙刘三家之外,还有两个诸侯在当时颇具影响力,就是袁绍,袁术兄弟二人,而袁术也是...

韩林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与朱元璋之间有何故事?

韩林儿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与朱元璋之间有何故事?

韩林儿,元末农民起义军首领韩山童之子。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小明王韩林儿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之所以说他重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标杆式的人物。元朝末年的时候,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同时官府腐败。因此,天下动荡不安。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韩山童横空出世。韩...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秦始皇统一了天下 秦朝为何只有两世寿命

对秦朝完成了统一,为什么却只有两世的寿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作为中国封建历史的开端,秦朝的建立为中国开创了五千年的发展根基,可以说,如果没有秦朝的出现,我国历史发展走向将归向何处也很难预料。正因如此,在对中国古代封建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探讨的过程中,秦朝历史显得尤...

陆逊:东吴政治家、军事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

陆逊:东吴政治家、军事家,为人深谋远虑,忠诚耿直

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黄初三年(222...

汉武帝刘彻和汉高祖刘邦都功勋卓著 刘彻为什么会是千古一帝

汉武帝刘彻和汉高祖刘邦都功勋卓著 刘彻为什么会是千古一帝

还不知道:同样功勋卓著,为何被称为千古一帝的是刘彻而不是刘邦?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高祖刘邦建立了汉朝,其功勋自不必多说,然而在后世,很少有人称高祖刘邦为千古一帝,反倒是汉武帝刘彻多被这样称呼。甚至在诗词中,常常有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帝并列出现。显而易见,在后世...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后世是如何评价王珣的?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王珣(349年-400年6月24日),字元琳 ,小字法护,琅琊临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王珣出身琅琊王氏,初任大司马(桓温)主簿,深得桓温敬重,累迁琅邪王友、中军(桓冲)长史、给事黄门侍郎。太傅谢安当政,授秘书监。以...

周勰:东晋时期官员,因父亲遗言而谋划起兵叛乱

周勰:东晋时期官员,因父亲遗言而谋划起兵叛乱

周勰,字彦和,义兴阳羡(今江苏宜兴)人,东晋时期官员。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出身江南豪强义兴周氏,西晋平西将军周处之孙,吴兴太守周玘之子。因父亲遗言而谋划起兵叛乱,但由于叔父周札不支持且向太守告密,叛乱失败。晋元帝因周氏家族名望未做追究。周勰归家后自我放纵,终于临淮太守...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