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白帝城托孤,是真的要把江山给诸葛亮吗?
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故事都知道,把儿子阿斗连同江山一起交付给丞相诸葛亮照管。这一幕本为千古佳话,令无数后世君臣士子感怀。
同时亦有许多人以己度人,认为刘备并非真心,甚至以为一旁埋藏了多少刀斧手,称诸葛亮一个应对不好,便要人头落地云云。其实,这不免是以庸人之心,而度英雄之腹了。
刘备原是立志匡扶汉室江山的英雄义士,以此屡败屡战百折不挠之志,深得天下人认可,并一直自诩
当刘备病终于白帝城时,刘禅已满16岁,已接近成年,按两汉诸帝故事,完全可以亲政;之所以刘备要让诸葛亮摄行全部军国大权,而不仅仅是作为一个丞相、如辅佐自己一般来辅佐刘禅。
就是因为他知道,不论是传承自己匡复汉室、中兴汉业的理想,还是以划地自守、保西蜀基业为现实要求,诸葛亮原本就是远比刘禅更强得多的人选,是以又何必定要强求刘禅继承权柄、威福自专?
*** 配图
乱世并非大一统王朝治世,没有足够能力继承君主之位,亦如小儿持万金于闹市,为子孙后福计,亦非明智之举。正如陶谦和刘表临终前,让州牧于刘备的举动,同样亦是迫于情势无奈之下的真心。
若以刘备奋斗一生到终点,只为营营苟苟如何割据一方,以国家州郡传及子孙为私产;以为他和诸葛亮的不懈努力,仅仅是为了维护刘氏一姓去代代不易当皇帝做江山的权利,其实反倒是将他们的志向格局看得太小了。
诸如“白帝城托孤阴谋论”,以为此言只是刘备耍权谋、试探和要挟诸葛亮,才是对此君臣鱼水二人人格和胸怀的侮辱。
如诸葛亮这等千古无双国士,若以权谋小道试探之,反而适得其反,徒伤其心。若做如是想,不免是以凡夫私心而度千古英雄肺腑。
此时的蜀汉政权,不论疆域、兵员、人才,和几年前的巅峰时期相比,皆只剩下一半甚至更少。,几乎是一份几近亡国的烂摊子:
夷陵之战,蜀汉四万中军精锐几乎全军覆没,沙摩柯部武陵蛮军一万同样全灭,黄权部江北军投靠曹魏,再加上其余部队的损失,东吴方面宣称此战共俘斩蜀军八万人,虽可能有所夸大,但对新生的蜀汉政权之重创,确系元气大伤。
之前关羽军团(含三万野战精锐和数万留守军团)的覆灭,加上夷陵这场惨败,蜀汉损失兵员总计在十万以上,同时首席大将关羽、谋士马良战死,关平、冯习、张南、傅肜等军中一线骨干战死,大将张飞遇刺,谋主法正、尚书令刘巴、大将马超、黄忠病死;大将孟达、黄权投魏;荆州三郡(南郡、零陵、武陵)和上庸郡丢了;南中三郡(越嶲、牂柯、益州郡)反了;
这种烂摊子,和袁绍死前的河北四州、鄱阳湖大败后的陈友谅政权一般无二。正如诸葛亮在《出师表》之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白帝托孤,正是刘备经历惨败后,痛定思痛,彻底摈弃个人私心,重拾早年情怀的高义之举。
*** 配图
如此方是“示天下为公”,让诸葛亮但凭己意,自取蜀国江山,「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正是出于真心实意的诚挚,非为刘氏一姓产业。
而这句话,连同对刘禅「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的告诫,也就明确了其后诸葛亮在蜀汉政权对天子刘禅“如相如父”的相父身份,对百官群臣生杀予夺的君主大权。
可以说如无诸葛亮鞠躬尽瘁去为其续命,刘备的历史地位未必强过袁绍或陈友谅,阿斗只好去比陈理吴世璠。
光是为了恢复元气,筹集南征收复南中需要的军力财力,诸葛亮就忍了快两年。甚至为了安抚预谋造反的牂牁太守朱褒,不惜难得违背一回法度,杀了益州从事常房的两个儿子。
蜀汉没有一战而亡,全赖刘备临终省悟,白帝托孤,示天下为公,让诸葛亮得以毫无掣肘地施展才华,白帝城托孤成为千古佳话,极大提高了刘备本人的历史评价,让他获得了远高于其本身功业的身后之誉和历史地位,确实是名至实归的。
是以白帝城托孤,名为托孤,实为禅让,刘禅仅仅继承了蜀汉皇帝的名号,诸葛亮才是刘备真正属意的实际继承人。
刘备死后,诸葛亮大权独揽,在整个蜀汉说一不二。可他却始终没有坐上那把龙椅,谋反篡位,取刘阿斗而代之。对此,后世众说纷纭。
其实哪怕不考虑诸葛亮本人卓越的政治操守和高尚的个人品行,仅仅以政治家的利害和立场去衡量,道理也很简单,正因所谓“谋反”,即“图谋反叛”之意,后面的宾语,无非国家、君主。如果本身就是实际君主,又何必谋自己的反,篡自己的位呢?
*** 配图
如果按将那些汉末群雄,如袁绍、孙策、刘表、刘璋,都视为诸侯和君主的通行认知标准,蜀承汉制,而汉制称列侯而为丞相者,是为“君侯”,法理更高于汉末那些作为“使君”的诸侯。
作为蜀汉丞相、录尚书事、开府、益州牧的诸葛亮,「政事无巨细,咸决於亮」,全面掌握蜀汉政权一切权利,当然也是名副其实的君主。
正如汉制,相府属官需视丞相为君、州郡属官需视牧、守为君一样;蜀汉各重要官员,为诸葛亮以丞相和益州牧的名义去任命,是以「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因此亦需以诸葛亮为主公,需对他尽相应的君臣义务,这亦是自刘备白帝托孤起,为当时天下人一致认可之事实。
曹睿也好,孙权也好,魏国和吴国的大臣也罢,都一致认同诸葛亮是和曹睿、孙权身份等同的政权首脑,而非刘禅。
曹魏时人说雄心壮志,动不动就是斩“权、亮”之首。吴国和蜀国缔结两国盟约,盟书里直接就写上“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而不提刘禅半语。
虽然名义上都是“大汉丞相”,可诸葛亮和汉武帝那些想杀就能杀、想换就换的大汉丞相,能是一回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