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挖坟鞭尸 竟要求死后挖去眼睛挂在城墙
我们所说的这恶神是楚国人。他的父亲伍奢,官至太子太傅,是当时太子的老师,而楚国佞臣费无忌官至太子少师,太子建近伍奢而远费无忌,使费无忌妒忌无比,怀恨在心。由于怕太子即位后对自己不利,便不断的离间当时楚国国君楚平王与太子的关系。机会终于来了,为了抗击强大的晋国,楚王让他的太子娶秦国的女子,便派他前去秦国迎接,回国后他便开始在楚平王面前大肆夸赞秦女甚美,建议平王纳入后宫,平王大喜。后费无忌进言说太子建因平王强娶秦女而心生不满,暗中与伍奢联系紧密,似有谋反之心,平王大怒,随下令囚禁太子建和伍奢全家,太子建仓皇逃亡宋国,伍奢及其长子伍尚却被平王所杀。伍子胥侥幸逃脱楚国的追杀,辗转来到了吴国,立誓要为父兄报仇。
*** 配图
此时的吴国国君僚刚刚即位,公子光为大将军。他便通过公子光的举荐入仕吴国,伺机找机会劝说吴王攻打楚国。是年因楚国跟吴国边界的两个女子因为争抢蚕叶而大打出手渐渐演变成了群体的殴斗,导致两国边境动乱,伍子胥见时机已到,便进言让公子光率兵去攻打楚国,待公子光平定边界回国后,伍子胥又进言说此时楚国士气不振,而吴国军力正旺,如果一举进攻楚国,那楚国势必会被攻破。而然他的心思公子光是知道的,便说现在时机不对,需养精蓄锐,等待时机。而他却深知大将军有自立为王的野心,于是便把当时著名的杀手专诸推荐给他,并告诉公子光欲成霸业,专诸可助一臂之力,便远离朝堂,耕于田地。
楚平王死后,吴国趁机攻打新任楚王,由于吴王出动了大部分军队,大将军公子光一看时机到了,当即派杀手杀死了吴王僚,自立为王,是为新吴王。好在新吴王早就知道他有先见之明,又有辅国之才,便找回伍子胥商议攻打楚国之事。伍子胥进言道以孙武为大将军,联合其他国家,才能彻底攻破楚国。果不其然,经过五次战役,吴国的军队就进攻到了楚国的都城郢都。
一进都城,到处烧抢掠杀,尸横遍野。吴王占据了楚王宫,将军大臣们纷纷住进了大夫太傅的宅院,霸占了他们的妻女,尤其是被楚王杀害父兄的伍员,像发疯一样到处去找新楚王,得知新楚王弃城逃窜,他便命人把平王的坟墓给挖开,拖出平王的尸体进行鞭打,恨不得把平王挫骨扬灰。
*** 配图
仇恨占据了伍子胥的全部,在众人的惊恐中伍子胥连续鞭打尸体几百下,直到楚平王的尸骨支离破碎方才罢手。此事一出便招致天下人的议论,这对伍子胥的名声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古人讲究死者为大,即使生前所犯的罪罄竹难书,死后也要受到尊重,即便要受惩罚,也是死者的灵魂受惩罚,伍子胥要报仇,可以找楚平王的子孙后代,但挖墓鞭尸万万不是人臣所为。
纵观历史,跟伍子胥同一时期的管仲、范蠡都受到后世的敬仰,而对于功绩才能并不逊色于二人的伍子胥却没有受到同样的推崇,这也与他侮辱楚王的尸体一事有关。司马迁评价他当时鞭尸是“怨毒之于人甚哉”,如此的残暴行为,也为后来伍子胥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伍子胥有一好朋友,在他仓皇出逃时这位朋友不仅没有抓他,反而帮他逃跑了。但当他鞭打楚王的尸体的时候,他这位朋友却对他谴责不断。朋友说楚王害死你的父兄,你应该找他报仇,这是为人子为人弟应该做的,但楚王死了你就不应该再侮辱他的尸体了,不管犯了多大的错,人一死什么就都结束了。可见当时他鞭打尸体的事情天下人是多么的不认同。
再后来,伍子胥辅佐下一代吴王夫差攻破了越国,功高盖主,主张联齐灭越,却遭到了吴王的反对,由于政见上的不一致,加之佞臣的谗言,翻出当年鞭尸楚平王而以下乱上的罪名,吴王夫差竟赐属镂剑,让其自杀。伍子胥一腔怨恨又无处可诉,最终抑郁自杀。在临死前叮嘱自己的门客说:你们要在我的坟上种满梓树,等它们长到可以做棺材的时候吴国就被灭了,你们要把我的双目挖出来悬在城门上,我要亲眼看见越国是怎样把吴国灭亡的。吴王听说后非常生气,让人把他的尸体扔进了江里。
*** 配图
吴国人是知道伍子胥的功绩的,对他的恶念也是有所听闻,可怜他最后这样的结局,便在江边给他修建祠堂,让后人供奉,以消除伍子胥的怨恨。但是风平浪静的江面时常突然的狂风巨浪,打翻行船,不少无辜百姓葬身江底。人们以为是伍子胥的魂魄还存有怨念,便年年在他的忌日举行重大的祭祀活动,以此来平复他心中的怨气。
原本应该受到后人敬仰的他却因仇恨蒙蔽了双眼,鞭尸楚平王而导致悲惨的结局。在古代,这并不是君子所为,在现在,这属于一种心理的变态。至此,也成就了涛神伍子胥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