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唐玄宗李隆基的苦恼:竟然有人敢封杀他?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9-04)110

唐玄宗由于辉煌的“开元盛世”和浪漫的李杨爱情故事而流芳千古,世人对这个有才的、多情的皇帝并不陌生,如果问玄宗究竟有多少个名字?相信很多人会脱口而出:大名隆基,小名阿瞒。其实《酉阳杂俎?忠志》中还记载了一个传说中的名字“鸦”,除此之外,从唐史记载的蛛丝马迹中发现:唐玄宗即位前,似乎还有一个名字,而这个最早的曾用名却一直隐藏在历史的角落里,被尘封、被忽失、被遗忘。

翻开《旧唐书本纪八》就能找到有力的证据。景云元年(710年)6月,临淄王李隆基发动羽林军将领拥兵入宫,讨杀韦皇后之流后,拥父睿宗李旦复位,废黜少帝李重茂。当时,李旦考虑立太子的事时,在长子李成器固辞不受的情况下,连续下了四道制书,终使李隆基继大位的梦想成为现实。这四道出自唐朝中央 *** 的公文叙述了立李隆基为太子、睿宗下台当太上皇、李隆基接班当皇帝的全部经过,而李隆基的另一个曾用名也就出现在这四道公文中。《旧唐书》把这些公文称之为“制”。

唐玄宗李隆基的苦恼:竟然有人敢封杀他?

*** 配图

唐睿宗李旦发布的之一道制文是立李隆基为太子的。在评价李隆基的品行时,文中使用了“第三子平王基孝而克忠,义而能勇”的格调。在赞扬李隆基讨杀韦皇后的功劳时,有“基密闻其期,先难奋发,推身鞠弭,众应如归,呼吸之间,凶渠殄灭”之描写。这道制文中对李隆基的称呼只有一个字:基。猛然看来,这好像是一个笔下误,文中显然应该用“隆基”两字更为恰当,因为这个时期的其他公文中称李隆基的其他几个弟兄都是直呼其名,如成器、成义等。

看过接下来的制书后坚信,称李隆基为“基”绝非一时笔下之误,因为不同时间发布的制文均不约而同地使用了这一个基字。如景元二年制中有“皇太子基仁孝因心,温恭成德,深达礼体,能辨皇猷,宜令监国,俾尔为政”之说。当年七月制中有“皇太子基有大功于天地,定阽危于社稷,温文既习,圣敬克跻”之句。公元712年在平定太平公主之乱后,李旦传位给太子李隆基,自己当了太上皇。这次下发的制文已经转换了口气,“太上皇圣断宏通,英谋独运,命朕率岐王范、薛王业等躬事诛锄。”这个不再提名字的“朕”指的就是李隆基。

制,只有天子之命才能用这种文体,由中书省负责草拟、颁发,门下省负责审核,驳正违失,尚书省负责贯彻执行,可见其处理程序还是极为严格的。《唐律》还规定:“诸制书有误,不即奏闻,辄改定者,杖八十;官文书误,不请官司而改定者,笞四十。”这么严格的要求之下,朝内公文连续出现笔下误,这显然是不靠谱的。能说明的只有一条:唐玄宗李隆基最早使用的名字就是李基。

李旦在给儿子们起名字时,李成器,李成义,李隆基,李范,李业,李隆悌。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前两个儿子的名字一看就是出自《礼记学记》中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寄托了李旦望子成龙的一片爱心。《旧唐书》中的“李基”虽然上下不靠谱,但显然和老五李业的名字有前后因果关系,基业,基业,没有基怎会有业呢?这两个名字显然寄托了李旦永续李唐基业的美好心愿。这样辅助地分析一下《旧唐书》中所谓的李基,唐玄宗曾用这个名字也是完全说得过去的。

唐玄宗李隆基的苦恼:竟然有人敢封杀他?

*** 配图

那么,古今史料共认的李隆基的“隆”字又是从何而来呢?这里边其实暗藏一个天机。当时,五兄弟一起居住在东都积善坊,号“五王子宅”。后来,又赐第上都,众弟兄依然同住一起,玄宗当时所居里邑名为隆庆,大家以讹传讹都把“隆”说成是“龙”,这让他顿感是天意所为。韦皇后称制后,改元又为唐隆,皆符御名,玄宗更加相信自己有当皇帝的天意。巧合的是,这两件事都与“隆”有关,玄宗当时因宅而改名,把当初的李基改为李隆基,暗示了自己将来成龙可庆,同时也为自己将来当皇帝寻求到了天意。

《旧唐书》用一个“基”字称呼李隆基是否在其他史料中也有类似情况呢?不然。《新唐书》在记载这段历史时,均使用了“隆基”字样取而代之。《资治通鉴》则是只提“太子”两字,不说隆基之名。更加诡秘而省事儿的是《太平御览》一书,干脆什么也不提,在引用《旧唐书》时一个“某”字了事儿。几部正史的相互不一让人感觉到,欧阳修、司马光、李?等史官在编撰史书时显然是知道这个问题的,那么,他们为什么采用共同手段把《旧唐书》的“基”予以封杀呢?

唐玄宗李隆基的苦恼:竟然有人敢封杀他?

*** 配图

欧阳修等再修唐史时,对《旧唐书》中冗杂而无序的唐史录进行了大规模的删改,他们没有把李基当作唐玄宗的最早正名,而是判定为前朝史官的笔下误,予以删改了。

这令人联想起唐玄宗多个名字来由的前前后后:他出生时取的正名应该是李基,小时候自信地为自己起了个阿瞒的绰号,因为排行老三,外人有时叫他三郎,搬到上都隆庆后,为图个吉祥,寻找天意,就把名字改为李隆基,李基成了一个曾用名,并且登基前的一段时间,李基和李隆基两个名字是并用的。后来,因为受《新唐书》等史料的封杀,人们渐渐淡忘了李基这个名字,所记住的就只有李隆基了。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9/145243.html

“唐玄宗李隆基的苦恼:竟然有人敢封杀他?” 的相关文章

郭彰: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舅父,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郭彰:晋惠帝皇后贾南风舅父,金谷二十四友之一

郭彰,字叔武,太原晋阳人。西晋大臣,皇后贾南风从舅,金谷“二十四友”之一。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出身太原郭氏。与西晋权臣贾充素相亲遇,贾充妻郭槐待之若同母生。历任散骑常侍、尚书、卫将军,加封冠军县侯。当时贾谧参管朝政,郭彰参与贾谧权势,世人讽称二人为“贾郭”。后...

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农民出身,为何打仗这么猛?

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农民出身,为何打仗这么猛?

徐达和常遇春都只是农民出身,没有受到过很好的教育,为何打仗这么猛?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徐达小的时候家中贫寒,没有食物,他只好自己跑到土地里去刨食吃。这也锻炼了他刚毅果决的性格,他因为常年的饥饿身材瘦弱,但因为受尽了元朝官吏的欺侮,不甘...

牵弘:雁门太守牵招第二子,个性刚毅,颇有父风

牵弘:雁门太守牵招第二子,个性刚毅,颇有父风

牵弘(?-271年),字号不详,安平郡观津县人 。魏晋时期将领,雁门太守牵招第二子。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一起看看吧。个性刚毅,颇有父风。曹魏景元年间,累任陇西太守,抵御蜀将姜维进攻。跟随邓艾灭亡蜀国,拜蜀郡太守,迁振威护军。西晋建立后,出任扬州刺史,击退东吴将领丁奉...

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州?

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州?

明朝开国六公爵分别是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其中郑国公常茂只是袭父亲常遇春的爵位罢了,并没有什么实质功绩。常遇春何许人也?朱元璋曾言:“计其开拓之功,以十分言之,遇春居其七八”。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常茂本是明朝开国大将常遇春之子,为何却被流放龙...

乾隆让位给嘉庆是真心的吗 乾隆三年太上皇里都做了什么

乾隆让位给嘉庆是真心的吗 乾隆三年太上皇里都做了什么

还不知道:乾隆是真心让位给嘉庆的吗?当太上皇的三年多时间里他都在干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都知道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极少数主动让位的皇帝,他在85岁这一年主动让位给儿子嘉庆,但是乾隆在让位之后当太上皇期间,他主要的任务就是揽权再揽权,退位...

张翼: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在钟会之乱中被乱军所杀

张翼: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在钟会之乱中被乱军所杀

张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张翼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后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初封关内侯,进爵都亭侯。蜀汉灭亡后,魏将钟会密谋造反,成都大乱,张翼亦为乱...

雍正和十四才是亲兄弟 雍正为何对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

雍正和十四才是亲兄弟 雍正为何对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雍正和十四阿哥是亲兄弟,为何却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康熙十三子,也是被大清为数不多被工作“累死”的铁帽子王爷之一,而雍正明明和十四阿哥胤禵是亲兄弟,但一辈子中却是和同父异母的十三阿哥最亲。十三阿哥正是爱新觉罗·胤祥,清朝的第一任怡亲王。其实...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讷亲的?为何会器重他

乾隆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讷亲的?为何会器重他

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下面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钮祜禄·讷亲是保护过雍正的头等侍卫。一般来说,只要是雍正器重的大臣,乾隆都会拼命打击,比如张廷玉和鄂尔泰。但是,讷亲是雍正器重的大臣,却同样获得乾隆的器重。不过,虽然如此,最终讷亲又还是被乾隆下令让他自裁。这是怎么回事呢?讷...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