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必死之因:千古名将错生于封建时代
把酒西风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 配图
时至今日,拜读岳飞气壮山河的《满江红》,仍然会被岳飞那豪放的气概和强烈的爱国精神,所震撼。岳飞,字鹏举,宋朝抗金名将。年轻时他的母亲为了让他报效国家,在他的后背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这篇《满江红》是岳飞在北伐中壮志未酬,在武昌写下的。更让人嘘唏的是,公元1140年,这位名震九州的历史抗金名将在即将破金之时被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回,随即惨死风波亭。可笑的是,《宋史·岳飞传》记载:“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连诬害他的元凶都找不到合适的理由,只能说“应该有吧”。但是世人是不可能会被蒙蔽的,杭州栖霞岭南麓岳飞墓前的千年跪像就是明证。
虽说岳飞精忠报国大公无私死得很是冤枉,但是细细思索一下,他的死是有些必然因素的。综合史料记载,我认为他的死真正的罪魁祸首并不是秦桧,而是高宗。原因很简单,一个字“忌”。他所做的有些事犯了当时封建统治者宋高宗的忌讳,当然也是所有的封建统治者的忌讳。
*** 配图
首先,得民心,这一点本无可厚非,任何一个忠贞的人都会受到世人的尊敬和追随,但是岳飞不一样,他手中还有军队,这就使得高宗很是忌惮了,兵权加民望,这下岳飞要是想自己另辟江山,不是易如反掌吗?历史中没有军队但是有民望有野心的人夺江山的都有,更何况岳飞这样一个掌握大宋精锐的人。谁知道他有没有野心呢,或许可以相信他确实是没有野心,但是能保证他的部下也是这么想的吗?要想到,太祖皇帝当时也忠心耿耿,可还是黄袍加身了不是吗?到这里,高宗就已经是坐立不安了。
其次,岳家军这个名字用的不好,或者说岳家军本身就引起了皇帝的忌惮。为何,因为岳家军纪律严明,从来不犯百姓分毫,要想到,这在古时候是多么的难得,不,从古至今都是。有多少军队路过一个地方,就像土匪一样,烧杀淫掠无恶不作,到头来还诬作是敌人做的。又有多少军队害怕打仗,就杀平民来充数,回去邀军功。这时候出来一个岳家军,百姓们肯定把他们当做保护神,小民们的想法很单纯,他们才不管是谁当皇帝,只要那个人对他们好,那么他们就会支持。有人说岳家军并不是岳飞死因之一,这一点我不认同,纵使那时候有这个传统,习惯以将帅的名字来称呼他所率领的军队。到了岳家军这儿不一样,因为当时岳家军最为强悍,高宗手里边已然是没有其他军队可以对他起到钳 *** 用,如果岳飞,或说他麾下的将领要造反的话,高宗是绝对没有力量来阻挡的。而称作岳家军骤一看来就有点私家军的味道,再加上当时金人的“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我相信这应该是他们的攻心计,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作为北宋的终结者,金人的军队应当非常强悍,可是现在接连败在岳家军手中,高宗心里应该是有喜有忧,但是忧虑应该更多。
*** 配图
他手书的“还我河山”,自然是铿锵有力,义正言辞,十分的鼓舞人心,这只是在我们现代人眼中所呈现的。在中央高度集权的封建统治者的眼中看到的可能是另一番意味,“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高宗看来,这天下的所有都应该是赵家的,是他赵构的。如今你说“还我河山”,意欲何为?高宗会不会认为岳飞有囊括天下的野心呢?
再者岳飞操心皇储问题,据说是为了挫败金人的阴谋,但是这样做不仅得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在高宗心里加剧了自己的死亡。岳飞过问皇储之事犯了大忌,皇上立储君之事引发的宫廷争斗在那时就如家常便饭,此时一个手中握有重权的臣子向皇帝推荐某个皇子,那绝对是有僭越之嫌。培养一个傀儡,自己不用遭受造反骂名就可以轻易控制天下。好大的野心,好强的算计!如果说前面的一些都是铺垫的话,那么这下这些加起来,就像一个个微小的水波连接起来,汇成了摧毁高宗的心理防线的巨浪。此时,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岳飞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