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揭秘秦国年仅12岁的小丞相 竟能洞察人性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9-05)90

秦国能统一天下,被公认的一个原因就是拥有众多的人才。今天要给大家讲的这位,他虽然没有商鞅、范睢、白起、王翦那样的手段,可小小年纪能如此洞察人性,也着实罕见,他就是甘罗。

甘罗是名门之后,他爷爷甘茂曾经做过秦国的丞相,十二岁的时候他就在文信侯吕不韦门下做事。那时候秦国正在拉拢燕国要对付赵国,在一番努力之下,燕国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秦国则打算派一个叫张唐的人去燕国,以便秦燕两国联合来攻打赵国。可这个时候出现了点问题 ,那个张唐死活不愿意去燕国,他对文信侯吕不韦讲,要去燕国一定要经过赵国的,可我当年为秦国攻打过赵国,赵国一直在悬赏我,我这一去不是自投罗网吗!所以我不能去。

揭秘秦国年仅12岁的小丞相 竟能洞察人性

*** 配图

看张唐这么坚持,吕不韦也实在找不出说服他的理由,他这个不高兴的心情就被甘罗看了出来。甘罗想为主人分忧啊,就向吕不韦打听原因,听吕不韦说完以后,甘罗拍着胸脯表示,这个事情交给我了,我可以说服张唐去。本来吕不韦和甘罗讲这个事情,无非是出出气解解闷,看这个小家伙这么不知天高地厚,吕不韦有点生气了。滚,我亲自请求他去,他都不去,你能有什么办法!这个时候甘罗是不慌不忙,当年项橐[tuó]只有七岁,就能给孔子当老师,我现在都十二了,您干嘛不让我试试。

放下将信将疑的吕不韦不说,咱们再说甘罗,他见到张唐以后就开始发问:先生觉得自己和当年的武安君白起谁功劳大?张唐一愣,这是自己从来就不敢比的啊,武安君当年攻城拔寨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哪是我能比的!甘罗又问他,那你觉得当今的文信侯和曾经的应侯范睢哪个权力更大?这回张唐很干脆的回答,那肯定是文信侯比应侯权力大了。看张唐上路了,甘罗这就把心底话说出来,当年应侯想让武安君进攻赵国,可武安君非要对抗不干,结果就死在了咸阳城外;现在文信侯让先生去燕国,你却死活不去,我实在不知道你会死在哪里喽!张唐一听这话,也顿时明白了,好吧,那我就冒险过一次赵国好了。

揭秘秦国年仅12岁的小丞相 竟能洞察人性

*** 配图

等张唐出发以后,甘罗并没有着急向吕不韦邀功,而是要求替张唐去赵国打个前站。吕不韦虽然觉得甘罗有点神奇,可也不敢把这么个小孩子派出去当使者,就去向秦王嬴政请示。

说甘茂有这么一个十二岁的孙子,挺厉害的,我之前让张唐去燕国,因为要经过赵国所以张唐不敢去,结果这孩子过去一番话就把张唐给说动了。现在他想作为使者出使赵国,去为张唐打前站,您什么意思?嬴政也觉得这个事情挺神奇的,就召见了甘罗,两人一番谈话之后,就任命甘罗为使者出使赵国了。因为是秦国的使者来了,赵王是亲自赶到郊外来迎接,看到对方是个半大孩子,赵王这心里是十分的疑惑。可很快他这心就敞亮了,因为甘罗问他,大王听说燕国派太子丹去秦国了吗?

赵王回答,哦,我听说了。甘罗继续问,那您听说秦国派张唐去辅助燕国了吗?赵王回到,这个我也听说了。甘罗更近一步的挑明了话题,燕国派太子丹去秦国,是为了表面对秦国的忠心;秦国派张唐去燕国,是为了表明秦国不糊弄燕国。秦燕两国这样做,目的就是要同心协力攻打赵国,我看赵国要危险喽。赵王听甘罗这么说,那心里一下子就明白了,既然使者都这么明白的和我讲了,那不知道我该怎么做才能避免灾祸?

甘罗这回也就不拐弯抹角了,他抛出了自己的终极答案,秦国和燕国联合无非是想贪图赵国的土地,具体来说就是想要扩大秦国河间地区的面积。大王不如这样,您把河间附近的五个城邑送给秦国,这样秦国达到了目的,就可以马上把燕国太子送回去。然后秦国再跟赵国一起进攻燕国,您可以把失去的土地从燕国弥补回来。

揭秘秦国年仅12岁的小丞相 竟能洞察人性

*** 配图

听完甘罗这番教诲,赵王也没有过多的犹豫,就割让了五座城邑给秦国扩大河间的地盘。等燕太子回国以后,赵国又发兵攻打燕国,一下子就拿下了燕国上谷的三十座城邑,而后又把其中的十一座送给了秦国。到此为止,甘罗为秦国立下了大功一件。我们总结一下甘罗的成功之道,对于惜命的张唐,甘罗从如何才是更为危险的角度为他进行了剖析。对于秦燕的联盟,甘罗明白,秦国的出发点就是要得到土地,对于赵国来说,他们只是为了保住土地,那甘罗就把主动权交给了赵国。所以说,甘罗能做成这件事,最主要的原因是他成功的洞察了人性,张唐的心理,秦王的心理和赵王的心里都被他看的清清楚楚。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9/145518.html

“揭秘秦国年仅12岁的小丞相 竟能洞察人性” 的相关文章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乾隆因为年岁大犯糊涂才闭关锁国的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对乾隆皇帝为何要实行“闭关锁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时期列强侵略中国使百姓受尽苦难。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科技落后国力衰微,才让列强有了可乘之机。曾几何时中国是多么强大,乃至于多个国家派使者来中国学习先进技术。为何到了清朝却如...

张九龄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张九龄是谁?历史上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众多诗人当中,张九龄可谓是官场情商比较高的一位。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张九龄是岭南(今广东韶关)人,自幼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在现代社会刚进学前班的五六岁年龄时,就能够出口成诗,被当地人引为骄傲。当地迄今还流传着他的不少故事。7岁那年他随家人去游览宝林寺,此时恰逢韶州府太守率领本府的官...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时期总是会出现缺粮现象,是哪些原因引起的?

崇祯,明朝第十六位皇帝,1627年-1644年在位。这是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朱元璋当年在打江山的时候从白手起家开始,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要武器没武器。但是他竟然把江山打下来了,也没听他说军粮不够的问题,至少史料上从来没有记载过这样的事情。崇祯皇帝当时虽然遇到了双线作战,既要和清...

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死与魏延和关兴有何关系?

三国演义中张郃的死与魏延和关兴有何关系?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历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张郃作为曹魏名将,以用兵巧变著称,张郃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善于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连诸葛亮和刘备都很忌惮他,最终,诸葛亮在第四次北伐退军时,设伏将张郃射死,除掉了这个心腹大患。在正史中,张郃追到木门,被箭射中右膝而死,在演义中...

明朝末年,投降李自成与清朝的第一个明朝总兵是谁?

明朝末年,投降李自成与清朝的第一个明朝总兵是谁?

明朝,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明末清初,明朝军队、清朝(后金)军队、农民起义军三方大混战。战争期间,三方互相之间的招降纳叛一直都没有停过。至明末,总兵已经成为明朝镇守地方的最高级别武将,也是明军跟农民起义军、清军...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 为什么突然间就销声匿迹了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威名赫赫的太史慈,在投降孙策后,怎么突然就“销声匿迹”了?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东汉末年,政治腐败不堪,天灾人祸频发,立国数百年的大汉朝再也无法维持自己的统治,中原大地陷入了一片混乱的战火之中,在乱世之中无数英雄豪杰趁机崛起,或是征战四方,或是雄霸...

李世民都已经称帝了 罗艺为什么还要选择造反

李世民都已经称帝了 罗艺为什么还要选择造反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称帝后,罗艺为何举兵造反?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627年,驻守于泾州之地的大唐守将罗艺谎称自己接到朝廷的诏令,率部往京师长安而来,而在途径豳州之地时,罗艺突然率领麾下的兵士向驻守此地的大唐官军发起进攻,而大唐官军猝不及防,被打的溃不成军,...

丁奉: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一生统兵与北方政权征战

丁奉:三国时期东吴名将、权臣,一生统兵与北方政权征战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丁奉年少从军,骁勇善战。太元二年(252年)东兴之战,丁奉大破魏军前屯,迁灭寇将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斩杀权臣孙綝,替孙休夺回了皇权,官拜大将军,开始掌握吴国军政大权。永安三...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