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为何说魏征死后李世民砸毁其墓碑并不奇怪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9-07)90

贞观十六年,魏征染病卧床,唐太宗李世民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为魏征营构大房屋。贞观十七年,魏征病重,李世民多次亲临魏府看他,给他送药,并将公主许给魏征的儿子。

不久,魏征病逝家中,李世民亲临吊唁,痛哭失声,并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

魏征死后李世民罢朝五天致哀,诏以一品官的礼节送葬,亲自撰写碑文,刻于碑石上。这种荣耀,前所未有,貌似一代君臣之间的知音佳话。

为何说魏征死后李世民砸毁其墓碑并不奇怪

*** 配图

然而,就在魏征死后半年,太子李承乾谋反。魏征是太子李承乾的老师,虽然已经去世,也有失教之嫌。更要命的是,魏征生前曾经极力举荐的两个具备宰相之才的人,吏部尚书侯君集、中书侍郎杜正伦都牵涉了进来,杜正伦因为获罪被免官,侯君集因参与谋反而被斩首。

李世民非常生气,认为魏征说他们有宰相之才是在误导自己,说白了这是和奸人串通在一起害他,于是开始怀疑魏征在朝廷内有结党营私的嫌疑。

后来,李世民又得知消息:魏征曾把自己给皇帝提建议的书稿交给当时记录历史的官员褚遂良观看,李世民怀疑魏征是故意博取清正的名声,心里更加气愤,久久不能释怀。

于是李世民自践天子金口玉言的名声,解除了公主与魏征之子的婚约。还不解气,竟气冲冲地来到魏征的墓地,推倒了亲手为魏征写的墓碑。

李世民和魏征这对在后人看来是明君与贤臣的楷模,为什么在魏征死后,李世民对他的态度就发生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呢?难道仅仅是上面两件事情的叠加?事情应该不会这么简单。

其实李世民和魏征之间的关系,很难说得上有多么密切。虽然后来魏征因为善于进谏看上去日益得势、受宠,但他与李世民之间决非是好友关系,更谈不上有什么战友情谊。他们之间仅仅存在政治上的君臣关系而已。

为何说魏征死后李世民砸毁其墓碑并不奇怪

*** 配图

因为,无论如何都不可否认一点,那就是,他们俩曾经是都想置对方于死地的政敌!而玄武门政变后,是魏征免死重用事件洗净了李世民身上的血迹,澄清了李世民逼父让位、杀死兄弟、侄子、纳室弟媳的诸种污名。李世民通过对魏征的重用不杀和纳谏晋职,在向世人证明自己具有宽容之心,是不忍心杀死自己的同胞兄弟的,实在是自己这二位兄弟做事太绝,天谴当死。

反过来,又是李世民成全了魏征的地位和声望,澄清了魏征先后事奉多个主子不是忠贞之臣的污名。魏征通过对李世民貌似死谏的做法在向世人证明,不是我魏征反复无常事奉多主,实在是我以前的主子昏庸不听我的忠言而已。李世民与魏征,一对相互利用的政客,一对假人而已。

而在魏征的貌似死谏中,有时也确曾忘了自己的过往,毫无顾忌地进谏、批评和干预,时间久了,明智如李世民也不能不起逆反心理。尽管魏征的许多君臣理论和治国见解都是高明的,但是说得过多也会让人产生反感,特别是使皇帝不能尽情享受皇家的特权及愉悦,让本性不羁的李世民积怨已久。

对于魏征的许多谏言、谏条,李世民并非发自内心喜好和接受,可他为什么基本接受呢,这不能不说是李世民的一种政治姿态和做秀手段。他要以对魏征的容纳来衬托自己的开明并打造自己的政治形象。

李世民也并不是真心相信和喜欢魏征,他对魏征的容忍也是有限度的。李世民忍到最后,不得不将魏征赶走查资料编史书去了,远离了朝堂,落得了眼前的清净。实际上,这点从他对魏征任用的官职以及从贞观十年后就不再理会魏征就可以看出,他只是为了自己的皇权利益而不得不任用魏征。

为何说魏征死后李世民砸毁其墓碑并不奇怪

*** 配图

同样,为了使自己有好的口碑与形象,他又不得不忍受魏征的进谏。以至于李世民多次忍无可忍,曾经在长孙皇后面前忿忿地说出“早晚有一天要将魏征杀头”、“我恨不得杀了这个乡巴佬”等话来。

后来李世民东征高丽失利,据说想起了魏征,后悔莫及地说:“如果魏征还在的话,我就不会犯这个错误了。”给自己找了个台阶,立刻重加赏赐,抚慰魏征家人,并派人去祭奠魏征,重新将魏征的碑立好。

通过对李世民为魏征重修墓碑,可以看出,李世民为自己和魏征二人的政敌君臣关系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这也成为李世民最后一次从对方身上博取青名、澄清自身污名的行为。再返回去看,李世民砸毁魏征的墓碑,才是真正表达了他曾经深藏不露的真性情。理由呢,假人作多了你烦不烦?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9/145750.html

“为何说魏征死后李世民砸毁其墓碑并不奇怪” 的相关文章

多尔衮和孝庄之间绯闻那么多 两人真的做过夫妻吗

多尔衮和孝庄之间绯闻那么多 两人真的做过夫妻吗

还不知道:多尔衮和孝庄做过真正夫妻吗的读者,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多尔衮与孝庄太后,这是一个在史学界较为熟悉的深宫故事,对于清王朝来说又是顺理成章,不足为奇的。但鉴于许多读者并不知道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因此有必要谈谈这个话题。清开国皇帝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天命十一年的与明朝的一...

年羹尧与和珅都是权臣 巅峰时期的两人孰轻孰重

年羹尧与和珅都是权臣 巅峰时期的两人孰轻孰重

历史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年羹尧和和珅,巅峰时期谁的权利更大?,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年羹尧和珅都是清代有名的权臣。他们曾经盛极一时,但是最终都难以善终。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只是皇家的奴才罢了。狡兔死,走狗烹,皇帝用你时,百般宠爱,一旦失宠,又或者新皇登基,留给他们的,大多只...

诸葛亮要是选择孙权的话 诸葛亮会取得什么成就

诸葛亮要是选择孙权的话 诸葛亮会取得什么成就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如果诸葛亮当初选择孙权,他会取得怎样的成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诸葛亮和刘备,可说历史上最知名的将相CP组合。刘备说过,遇到诸葛亮使他如同鱼得水!,但不可否认的是有刘备才有诸葛亮的成就,如果不是刘备,诸葛亮是无法发光发亮的。诸葛亮当初如果选择孙权...

伍子胥会被吴王夫差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伍子胥会被吴王夫差杀掉的原因是什么?

伍子胥是春秋后期吴国大夫,他一生经历也是颇具传奇性质,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春秋时期,两朝元老伍子胥,对于吴国来说,可谓是居功至伟。在他的辅佐下,公子光夺取了国王之位,改名阖闾,打败了宿敌楚国,并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伍子胥极力拥戴夫差为吴国太子,夫差即...

全皇后: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氏一族是如何没落的?

全皇后: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氏一族是如何没落的?

全皇后(244年-301年),吴郡钱塘人,吴废帝孙亮的皇后,全尚之女,母孙恭之女。吴大帝长女全公主的侄孙女。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赤乌十三年(250年),因全公主推荐全氏被册为孙亮的太子妃,建兴二年(253年),全氏被立为皇后。太平三年(258年),孙亮被权臣孙...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不追谥 刘备是在埋怨荆州的过失吗

关羽死后刘备为什么不追谥 刘备是在埋怨荆州的过失吗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关羽死后,刘备为何没有追谥他,是在怨其丢失荆州之过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关羽获得人生的第一个谥号,已经是他薨后四十年的事情了。季汉景耀三年(260年),后主刘禅追谥关羽为“壮缪侯”,此时的季汉政权已经到了国祚的最后三年。一、刘备是没有资格追谥关...

朱轼:清朝名臣、史学家,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

朱轼:清朝名臣、史学家,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

朱轼(1665-1736年),字若瞻,一字伯苏,号可亭,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清朝中期名臣,著名史学家,乾隆帝师傅。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康熙三十三年,中进士,选为庶吉士。居官廉洁,刚正不阿,颇具惠政。历仕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官至...

有哪些与丁谓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有哪些与丁谓相关的轶事典故?后世对他的评价如何?

丁谓(966年~1037年),字谓之,后来改字为公言,苏州长洲人。北宋初年宰相,“五鬼”之一。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淳化三年,丁谓中进士甲科,任大理评事、饶州通判。淳化四年,任直史馆,以太子中允衔任福建路采访使。回朝后,任转运使,升三司户部判官。后任峡州路转运使,多次升官...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