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历史 > 正文内容

长孙皇后是不是唐太宗的政治顾问 盛世牡丹

中国历史7年前 (2017-09-09)270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先祖原本是北魏时期的皇族拓跋氐,因号为“长孙氏”,所以就以此为姓氏。长孙家族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祖父长孙兕曾经是北周时期的将军,父亲长孙晟也是隋文帝和隋炀帝时期的名将。长孙皇后的生母高氐,是隋朝洮州(今甘肃临潭县)刺史高励的女儿,治礼郎高士廉的妹妹。

大业五年(609)长孙晟因病去世,高氐和子女就遭到长孙晟年长的儿子的欺凌,高士廉便将妹妹高氏和外甥、外甥女接到了自己的家中,这个男孩就是唐朝初期有名的将领长孙无忌,女孩就是我国著名的贤后——长孙皇后。

长孙氏自幼聪慧,饱读诗书,知书达理。隋朝大业九年,高士廉认识了唐国公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高士廉见李世民才识过人,就把自己十三岁的外甥女长孙氏许配给了十六岁的李世民,从此长孙氏就开始了她不同寻常的人生道路,最终成为了我国唐朝的之一位皇后。(李渊的窦皇后是死后追封的。)后来,唐太宗李世民治政开创了“贞观之治”。有人说,这其中长孙皇后功不可没,她对李世民治政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称得上“政治顾问”。那么,事实真是如此吗?

武德元年(618),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在长安登基,李世民被封为秦王,长孙氏也被封为了秦王妃。由于在消灭隋朝建立唐朝的过程中,李世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军功赫赫,威望极高,这也就让他逐渐萌生了想当皇太子的欲望,这引起了太子李建成的猜忌,太子李建成非常担心李世民会夺去他的储君地位,所以就暗中勾结齐王李元吉不断加害李世民,于是兄弟三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张,长孙氐在这种情况下,处理起各种问题的时候也是更加的小心谨慎。

长孙氏不仅对唐高祖李渊极为孝顺,对唐高祖李渊的嫔妃们也是谦恭有礼,因为长孙氏为人贤良淑德,所以博得了宫中众人对她的好感。不仅如此,他们也对李世民另眼相看,正是由于长孙氏的努力,才使得李世民兄弟之间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公开明朗化,这为李世民暗中夺权赢得了时间。

长孙皇后是不是唐太宗的政治顾问 盛世牡丹

*** 配图

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当李世民带着一众将领们正要冲进宫中的时候,长孙氏骑着快马赶来,并亲自激励众位将士,为他们斟酒壮行。这让李世民和众将领们都非常感动,也使得士气大振。玄武门之变成功以后,李世民对长孙氏的这个举动也是心存感激。

玄武门之变后第三天,李世民被册封为皇太子,负责处理国家的一切政务。同年八月,唐高祖李渊退位,自称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为帝,成为了历史上一代明君唐太宗,长孙氏也被册封为皇后,她的父亲长孙晟也被追封为司空、齐献公。长孙氐成为皇后之后,生活依然十分简朴,从不崇尚奢华享受,对待身边的人也非常宽容大度,这让李世民对长孙皇后更为敬爱。

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和李世民在晋阳起兵的时候就是很好的朋友,在后来的玄武门政变中又立下了大功,因此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信任。所以就想再封赏巳经位高权重的长孙无忌。对于哥哥长孙无忌所受到的这种特殊待遇,长孙皇后非常忧虑,她先后多次向唐太宗李世民表明心迹说:“我已经贵为皇后,得到了尊贵的地位,实在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兄弟和其他的亲人在朝中担任重要的职务,皇上难道忘了汉代吕后和外戚夺权的教训吗?皇上应该以此为戒,不要让我的兄弟在朝中掌握大权。”

唐太宗李世民并没有听取长孙皇后的这番意见,依然委长孙无忌以要职。对此,长孙皇后非常焦虑,连忙命人召长孙无忌进宫,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哥哥,并且希望哥哥能够理解自己的一番苦心。长孙无忌深觉这番话有理,便答应了妹妹的要求。

由于唐太宗的格外信任,长孙无忌便被特许可以自由出入寝殿之内。因此在第二天早朝之前,他就来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寝殿,诚恳地说明了自己不想再担任要职的原委,并希望唐太宗不要在上朝的时候颁布这道任命。唐太宗见无法说服他,只好同意了他的请求。

长孙皇后有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叫长孙安业,是一个无赖。长孙晟死的时候,长孙皇后和哥哥长孙无忌的年龄尚小,长孙安业就对他们兄妹二人百般刻薄刁难,但长孙皇后不计前嫌,多次恳求唐太宗李世民对长孙安业加以照顾,最终让他做到了负责守卫城门的将军一职。

但是,长孙安业并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恶劣行径,不但不知道感恩戴德,反而恩将仇报。贞观元年末年,刘德裕等人起兵造反,长孙安业竟然也参与其中。事发之后,唐太宗非常愤怒,想要杀掉长孙安业。长孙皇后在得知此事以后苦苦为长孙安业求情,她泪流满面地对唐太宗说:“安业的罪恶行径就是万死也难辞其咎。但是安业在我小的时候就对我非常不好,这是天下皆知的事情,要是皇上把他杀了,那些不了解内情的人,肯定会说皇上是因为宠爱我,才会杀了安业。这样做岂不是败坏了皇上和国家的声誉吗?”唐太宗听完以后,觉得长孙皇后的这番话很有道理,于是就免去了长孙安业的死罪。

唐朝的皇室有规定,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皇帝的姐妹称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唐太宗李世民一共有九个女儿,他最喜欢的就是长孙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在长乐公主将要出嫁的时候,唐太宗就下令宫中置办嫁妆是当年长公主的一倍。朝中大臣魏征在听闻此事以后,就提出了异议,他直言劝谏唐太宗说:“长公主是公主的长辈,虽然她们和皇上的关系不一样,皇上对她们的感情也会有所差别,可是在道理本身上是没有任何差别的。如果皇上给公主的嫁妆超过了长公主,这种做法是不合情理的。如此一来,也只会让外人认为皇上在感情方面有亲疏之分,还希望皇上三思再作决吧。”唐太宗听完以后,内心十分不高兴。回到后宫以后,就把魏征的一番话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听完以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一脸喜悦地说:“我过去就曾经听说皇上不太看重魏征,但是不清楚是什么原因,今天听了他规劝皇上的这番话,才明白他是用道理来说服皇上不要感情用事,魏征是一位对国家社稷有用的大臣啊。”

长孙皇后是不是唐太宗的政治顾问 盛世牡丹

*** 配图

过了一会儿,长孙皇后又说:“我和皇上是结发夫妻,彼此恩爱,情深义重,即便是这样,皇上是一国之君,我也要时常察言观色,不敢轻易地去触动皇上的威严,而魏征只是一个臣子,和皇上有着君臣之别。他能如此直言劝谏真正是忠言逆耳利于行啊!”之后,长孙皇后特意派人去魏征府中赏赐了絹四百匹,钱四十万,作为奖励。

自此以后,魏征就更是没有顾忌,只要皇帝有什么过失,他就会直言劝谏,甚至有的时候言辞非常的激烈。有一次,唐太宗下朝以后十分气愤地回到了后宫,见了长孙皇后说道:“迟早有一天,朕要杀了这个乡巴佬。”

长孙皇后听后非常惊讶地问:“这个乡巴佬是谁啊?皇上为什么会发这么大的火啊?”唐太宗答道:“还能有谁,就是魏征,他自恃是个负责谏言的诤臣,一天到晚在我面前说个不停,今天居然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羞辱朕,所以朕非杀了他不可。这样才能解了朕的心头之恨。”

长孙皇后听完以后,并没有说话,而是退回到内室,换上了举行大典时候穿的皇后朝服,走到了唐太宗的面前行礼朝拜。唐太宗见此非常的不解,只听长孙皇后说道:“臣妾听说皇上英明,魏征才敢如此直言劝谏,我朝能够有魏征这样的忠臣,全靠皇上英明仁厚,既然如此,臣妾又怎么能不向皇上道贺呢?”

唐太宗听完长孙皇后的话恍然大悟,转怒为喜,感到自己对魏征态度的错误,他十分感激地对长孙皇后说:“多亏有皇后及时提醒,明天早朝的时候,朕一定会向魏征道歉,并当众给予他奖励,让朝中众臣明白,君主应该以礼对待臣子,臣子应该忠心为君主办事的道理。”

长孙皇后不仅贤良淑德,而且对后宫众多妃嫔们所生的子女,也是视如己出。但是对自己的三个亲生儿子——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都非常严厉,并且常常教导他们,应该谦虚礼让,太子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曾经多次向长孙皇后禀明太子宫中所用的器具缺少,希望能向皇上奏请多给予一些,但是长孙皇后却拒绝了她的建议,并说:“作为太子,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树立品德,怎么能够总是想着器具不够使用而忘了国家呢?”

贞观八年(634)秋天,长孙皇后伴随唐太宗李世民到九成宫游玩,因为旅途劳累,感染风寒,长孙皇后在到达九成宫以后就病倒了。宫中御医想尽办法,多方治疗,病情始终没有起色,反而越来越重了。

到贞观十年(636)盛夏,长孙皇后病情日益严重,唐太宗更是为此急得茶饭不思。一日,太子李承乾对母亲说:“为了给母后治病,所有该吃的药都吃遍了,可母后的病却始终不见好转,我去奏请父皇,请求他下诏大赦天下,并命令道士做法祈求上天的保佑,为母后祈福。”长孙皇后听完太子的话,叹了一口气说道:“人固有一死,这是不能改变的,即便大赦天下有用,可我这一生也没有做过什么坏事啊。如果祈祷上天能够如愿的话,那么其他的福泽不都是可以祈求到了吗?因此这些做法都是没什么用的,更何况,赦免囚犯是国家大事’又怎么能因为我一个人去破坏国家的法制呢?”

太子听完母后的一番话,觉得很有道理,但还是不甘心,就把母后的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随后又告诉了唐太宗和朝中诸位大臣。大家听完,都感到十分的悲伤,他们被长孙皇后这种在病危情况下仍然如此深明大义的精神所感动。于是,纷纷请求唐太宗赦免囚徒,唐太宗也同意了。长孙皇后得知后,百般恳求唐太宗不要这样做,唐太宗最终答应了长孙皇后的请求,没有下令实施。

长孙皇后是不是唐太宗的政治顾问 盛世牡丹

*** 配图

在长孙皇后病危同唐太宗诀别的时候,恰逢大臣房玄龄被贬。长孙皇后再三请求唐太宗说:”房玄龄跟随皇上多年,处事一直都是小心谨慎,在参与国家机密大事的时候,也从来没有坏过事。因此还望皇上能够顾全大局,不要将他罢免。”

唐太宗见长孙皇后在临终之时,仍然牵挂着这件事,就连忙答应了。接着长孙皇后又说:“我的娘家人有幸和皇上结为姻亲,才能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他们并不是依靠出众的才德而获得高官的,这样做很容易惹出麻烦,所以恳求皇上不要让他们在朝中掌握大权,只是按照外戚的身份入宫觐见就可以了。这样的话我就放心了。”

长孙皇后又说:“从古至今圣贤之人都是崇尚节俭的,只有那些没有道德的人才会大兴土木,劳民伤财。我死后,就在山上下葬,不用建立坟墓,也不用棺木,所需的物品都用木瓦就可以了。节俭地为我安葬,就是皇上对我更好的怀念。”

说完这些话,长孙皇后已经是泣不成声。而此时的唐太宗更是无法抑制内心的悲痛,失声痛哭起来。在听了长孙皇后的一番话以后,只是不住地点头。长孙皇后最后说:“希望皇上今后能够亲近君子,远离小人,接纳忠臣良言,拒绝谗言,减免劳役,让大唐国泰民安,臣妾在地下也就能安心了。”说完这些话,长孙皇后就与世长辞了,这位历史上有名的贤后,仅仅活了三十六岁。同年十一月,长孙皇后被葬入昭陵。

长孙皇后去世以后,唐太宗感到十分的悲伤,时常前往皇后生前居住的玄政殿独坐,睹物思人,不免心中悲痛,看到桌上放着的一本《汝则》三十卷,这是长孙皇后生前采集古代妇女帮助夫君的事例撰写而成的。如今书在人亡,唐太宗感慨万千道:“皇后撰写的这本书,可以名垂千古,朕虽然知道人死不可以复生,可皇后一死,使朕失去了一位贤内助,所以朕才会如此的悲痛哀伤。”

长孙皇后去世后的十三年里,唐太宗虽然也宠爱其他嫔妃,但皇后之位却始终空悬。这其中固然有很多原因,但唐太宗李世民对长孙皇后的怀念、敬爱之情是无法否认的。因此,后世众多史学家也给予了长孙皇后极高的历史评价,认为她确实可以称得上封建后妃们的典范。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追风历史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zflsw.com/201709/146175.html

“长孙皇后是不是唐太宗的政治顾问 盛世牡丹” 的相关文章

徐盖:唐朝名将李勣之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盖:唐朝名将李勣之父,他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徐盖(?~633年),字广济,原先为高平望族,曹州离狐人,隋唐大臣,唐朝名将英国公李勣之父。接下来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武德二年,李勣归顺唐朝,赐姓李氏,册封徐盖为济阴郡王,固辞。乃封上柱国、舒国公,授散骑常侍、陵州刺史。贞观七年(633年),徐盖病逝,追赠潭州都督,...

历史上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没有杀汉献帝?原因是什么?

历史上曹操和曹丕为什么都没有杀汉献帝?原因是什么?

汉献帝,东汉王朝末代皇帝,一生命运坎坷。下面由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东汉末年,朝纲腐败、朝局动荡,宦官与后戚轮流把持朝政,业已成为把持朝政的两大毒瘤,把东汉搞得乌烟瘴气。朝堂之上群臣拉帮结伙明争暗斗,各地武将拥兵自重称霸一方,彼此之间连年征战。民间百姓衣食难继,流...

赵云长坂坡被围都能突围成功 吕布和关羽为什么会失败

赵云长坂坡被围都能突围成功 吕布和关羽为什么会失败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同样被围,为何赵云在长坂坡成功了,有赤兔马的吕布关羽失败了?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时代,武力值能够达到超一流水准的人不多,其中最强的猛将则是公认的三国第1勇将吕布,其次就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虎将了。这6人武艺超群,都曾有过高光时刻:吕布在虎牢关一个...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周瑜是什么出身?他选择跟随孙策的原因是什么?

周瑜是东吴名将,在年少时与孙策交好。接下来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东汉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准备脱离袁术自行创业的孙策,写了一封信给好友周瑜,召其相助,周瑜慨然率部来投。从此,周瑜成为孙策身边不可或缺的心腹将领,帮助孙策平定江东,在孙策死后,又辅佐孙权,为东吴鼎足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孙权称...

楚汉之战项羽比刘邦胜率要高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获胜

楚汉之战项羽比刘邦胜率要高 最后为什么是刘邦获胜

项羽才是胜率比较高的一方,为什么刘邦获得了胜利?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项羽是大家公认的英雄,刘邦却是大家公认的无赖,甚至刘邦的王位都是靠自己的无赖获得的。但这样的评价并不客观,甚至还有些片面。刘邦不仅仅是一个无赖,他在政治及军事方面的管理才能是十...

攻陷洛阳对李自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攻陷洛阳对李自成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之后建立大顺政权。以上问题历史网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明朝末年,自陕西而起的农民起义席卷明朝数省之地,天下大乱。至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农民起义军经过十多年的转战和淘汰,李自成和张献忠已经脱颖而出,成为起义军序列中,最有声望的首脑。本来,在此之前,后来推翻明朝...

吾彦:东吴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彦:东吴至西晋初年将领,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吾彦,生卒年不详,字士则,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及西晋初年将领。下面历史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初任通江县吏,后得到大司马陆抗的提拔重用,逐渐升至建平太守。太康元年(280年),西晋灭亡吴国,吾彦投降西晋,被晋武帝司马炎任命为金城太守。后历任敦煌太守、雁门太守、顺阳内史、员外散...

诸葛亮死后正是攻打蜀汉的好机会 司马懿为何始终没有出兵

诸葛亮死后正是攻打蜀汉的好机会 司马懿为何始终没有出兵

今天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司马懿得知诸葛亮死后,为何没有趁机一举灭掉蜀国?他在怕什么?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网小编一起看一看。三分天下,三足鼎立,在东汉末年,百姓们民不聊生,连年的战时,国家皆生灵涂炭。此时豪杰并起,一时间翻起天下风雨,先是诸侯割据,再到三足鼎立,其中最令我们瞩目的可能就是蜀...

发表评论

访客

看不清,换一张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和观点。